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压盖机。
背景技术:
在食品或医药行业,比如酒瓶、灌装食品、瓶装药品等,为了存储和运输方便,我们一般将加工完成的产品加盖密封。通常会采用压盖机,压盖机又称轧盖机或封盖机,是一种利用压力将瓶盖封装在瓶口的设备。
现有的压盖机,如申请号为20142025873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食用油压盖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食用油压盖机,它包括压盖机机身、传感器探头、开关、垂直升降支架、高度调整装置、控制装置、底座、压盖头和自动流水生产装置,压盖机机身连接垂直升降支架,垂直升降支架连接高度调整装置,高度调整装置连接底座,底座内置控制装置,所述垂直升降支架上端安装有传感器探头和开关,压盖机机身安装有压盖头,所述自动流水生产装置通过导线和控制装置连接。这种压盖机解决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可靠,工作稳定、压盖品质高,一致性好。
但是这种压盖机需要人工将盖体放置在瓶口处,非常依赖人工,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盖机,无需人工将盖体放置在瓶口,即可进行压盖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盖机,包括传感器探头、支架、竖直放置的压盖头和瓶体传送装置,还包括固接在支架上的盖体传送装置,压盖头底端开有盖槽,支架上固接有连通盖体传送装置和盖槽的滑道,支架上固接吸风装置,吸风装置连通在盖槽,吸风装置在盖槽内造成的吸力大于盖体所受的重力,且小于盖体压紧后盖体脱离瓶体所需的力。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吸风装置在盖槽内形成的吸力将盖体锁定在压盖头上,使盖体可以随压盖头一同运动到瓶体的正上方,并随之一起压向瓶口,当盖体与瓶口压紧后,吸风装置的吸力不足以将盖体带离瓶口,压盖的过程完成,可以利用盖体的重力完成自动上料,依靠吸风装置和盖槽完成定位,实现盖体自动压紧,减少人工劳动更为简洁。
较佳的,压盖头侧面开有通过口,滑道通过通过口连通到盖槽内。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盖体进入通过口,进入盖槽,当压盖头向下移动时,通过口随之移动,滑道和通过口之间的连通被破坏,自动实现将其他盖体阻隔在盖槽之外的效果, 避免在加压过程中其他盖体干涉加压过程。
较佳的,通过口与盖槽相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通过口与盖槽接触更紧密,盖体在通过口内可以更准确的滑到盖槽位置,使定位精度更准。
较佳的,通过口上边沿倒圆角形成圆滑导向面。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压盖头在向下运动过程中,有些部分位于通过口范围内的盖体,可以随压盖头的运动沿导向面退回到滑道内,避免这些盖体干涉到压盖头正常下落,避免盖体影响压盖机正常工作。
较佳的,通过口的上边沿不高于盖槽底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避免通过口内的盖体在有部分进入盖槽的情况下收吸力影响卡在通过口与盖槽的边沿上,避免影响压盖机正常工作。
较佳的,盖体传送装置上转动连接有加压轮,加压轮与盖体抵接并且始终给盖体一个向压盖头方向运动的力。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盖体向盖槽的力更大,避免盖体受吸力影响停在盖槽边缘,减少压盖机可能会出现工作故障。
较佳的,滑道靠近盖槽的位置设有挡条,挡条与滑道滑移固定连接,挡条沿滑道高度方向滑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将盖体的高度限制在一定范围里,避免盖体向下运动的力过大是盖体翘起。同时使滑道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盖体,提高压盖机的适用性。
较佳的,滑道内滑移固定有调宽板。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调整滑道宽度与盖体相适应,使盖体始终保持一列,避免盖体进入盖槽时发生卡顿使压盖机停止运行。
较佳的,压盖头上开有贯穿压盖头的台口,台口内固接有槽台,盖槽开在槽台上,槽台设有多个,每个槽台开有不同大小的盖槽。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更换槽台可以更换盖槽的尺寸,使压盖机可以适应不同的盖体,提高压盖机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设置槽台并在槽台上开设通过口,将滑道直接连通到将通过口处,通过口可以根据盖槽的尺寸进行开设,使通过口高度与盖体厚度适配。
实现盖体自动压紧,减少人工劳动更为简洁,提高压盖机的适用性,减少压盖机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压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压盖头底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压盖头底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立架;2、压盖头;21、盖槽;22、通过口;23、导向面;24、台口;25、槽台;26、凸台;27、通气孔;3、滑道;31、加压轮;32、挡条;33、调宽板;34、举架;35、移动推杆;4、瓶体传送装置;5、盖体传送装置;6、吸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压盖机,如图1所示,压盖机包括瓶体传送装置4,瓶体传送装置4将瓶体传送装置4为传送带,将瓶体放置在传送带上,当瓶体运动到对应位置压盖机进行压盖动作。瓶体运动位置判定有固接在瓶体传送装置4上的传感器探头判定。
瓶体传送装置4上对应位置处架设有支架1,支架1整体呈门状框架。支架1上表面开有滑槽,滑槽内滑移固定连接有压盖头2。
压盖头2整体呈长方体,压盖头2的一个侧面靠上的位置固接有伸出压盖头2的凸台26,凸台26上固接在液压缸的伸出端上,液压缸固接在支架1上表面。结合图2所示,压盖头2上表面开有通气孔27,通气孔27连通吸风装置6。吸风装置6固接在压盖头2顶端。压盖头2底端开有圆形盖槽21,通气孔27的孔径小于盖槽21直径。盖槽21的深度略高于盖体的高度。压盖头2远离液压缸的一侧开有矩形通过口22,通过口22的靠上的表面与盖槽21的底面平齐。通过口22与压盖头2外壁形成的边线中靠近吸风装置6的一条倒圆角,形成导向面23。
如图1所示,支架1上表面固接有滑道3,滑道3主体为带弯折的板状,滑道3一端与支架1上表面平行,另一端翘起与盒状的盖体传送装置5连通,使盖体从盖体传送装置5进入滑道3,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滑道3运动到较低一端上。滑道3较低一端的端部与压盖头2抵接,压盖头2滑动时,通过口22可以与滑道3的端口对接。
支架1上表面固接有四根立架11,结合图3所示,分别设置在滑道3的两侧,每根立架11上都固接有移动推杆35,处于滑道3同侧的移动推杆35的活动端固接在同一调宽 板33上,调宽板33与滑道3表面抵接,移动推杆35带动调宽板33沿滑道3宽度方向滑动。
滑道3倾斜部分的上方设有与滑道3平行的挡条32,挡条32设有两根且在同一高度。挡条32为细长杆状,挡条32上固接有H形的举架34,挡条32与举架34有两个连接点,举架34远离挡条32的一端分别与滑道3同侧的两个立架11滑动连接。
滑道3靠近压盖头2位置的上方设有加压轮31,加压轮31转动连接在轮架上,加压轮31由电机驱动使加压轮31靠下的部分始终朝向压盖头2方向运动。轮架固接在支架1上表面。加压轮31表面由弹性材料制成。
当进行压盖加工时,先对调宽板33和挡条32根据盖体尺寸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使盖体可在滑道3内平整且排成一列。盖体从盖体传送装置5进入滑道3,受重力影响朝向压盖头2运动,盖体经过在滑道3转角后,加压轮31与盖体抵接并给盖体一个朝向压盖头2运动的力。在后面与之接触的盖体和加压轮31给予盖体的力将盖体抵接在压盖头2上。当压盖头2的通过口22正好对准滑道3,盖体由通过口22被挤入盖槽21,被吸风装置6的吸风吸住贴在盖槽21底端。当传感器探头检测到瓶体移动到压盖头2下方,压盖头2向下运动将盖体扣在瓶体上。部分进入通过口22的盖体沿导向面23退回到滑道3上。盖体与瓶体压紧后,压盖头2向上运动盖体与盖槽21脱离。通过口22再次与滑道3的端口对其,下一盖体进入盖槽21,重复上述过程。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压盖头2上开有方形的台口24,台口24开在压盖头2靠近滑道3的一侧,且贯穿压盖头2的上、下表面以及压盖头2靠近滑道3的一侧的表面,台口24内固接有与台口24相适应的槽台25,通过口22、盖槽21和通气孔27开在槽台25相应位置上,使通过口22、盖槽21和通气孔27相对于滑道3的位置保持与实施例1中一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