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漏点无损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5716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油气管道漏点无损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泄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管道漏点无损检测仪。



背景技术:

埋设在地下的燃气管道、石油传输管道、水管等压力流体管道由于铺设区域广,当管道出现泄漏后其泄漏点不容易被及时发现,从而造成资源的损失浪费,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及环境污染。目前,对于管道泄漏信号的检测主要是依靠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但压力传感器价格昂贵,增大了管道泄漏检测控制系统的成本;超声波传感器在噪声抑制中有很明显的效果,但超声波传感器仅限于超声频段范围的信号检测,对超声频段范围之外的有些泄漏信号起不到检测作用,故不利于泄漏信号的检测。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管道泄漏无损检测装置,专利号为 201220756205.9,提出了一种管道泄漏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密封压头、传感器外筒、支撑座、弱信号放大器、隔离板、密封圈、压电陶瓷片、压缩弹簧,传感器外筒下端固定在支撑座上,上端与密封压头通过螺纹连接,隔离板、密封圈位于传感器外筒上端端口处,压电陶瓷片通过压缩弹簧支撑在支撑座上,弱信号放大器安装在隔离板上,并通过信号线与压电陶瓷片连接,支撑座下端设有一个圆形固定件,固定件左端、右端、下端各设有一个探头。此实用新型专利提高了装置对管道泄漏信号捕获的灵敏度,并且不受管道泄漏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的干扰影响,适用于不同管径的压力流体管道,无需在管道上进行开孔等操作,对管道不会造成损伤。但是,压电陶瓷片通过压缩弹簧支撑在支撑座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压缩弹簧的伸缩和伸长无规律、不稳定,无法得到稳定的信号,而且压缩弹簧只有底部与支撑座连接,管道内流体自身正常的压力波动也会使压缩弹簧左右摆动,当压电陶瓷片与传感器外筒的内壁发生碰撞时,不仅会损坏压电陶瓷片,而且会发出虚假信号,由于压缩弹簧自身的局限性,当管道有微小泄露时,通过压缩弹簧捕捉到的信号很弱,经过弱信号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后也很难辨别;此实用新型专利中通过圆形固定件将装置安装在压力流体管道外壁上,由于设置调节探头,很难保证圆形固定件与压力流体管道外表面贴合,贴合不紧密会严重影响装置对压力流体管道震动信号的获取,使获取的信号强度偏弱,弱信号放大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到主控制中心进行计算处理时,对管道内泄漏检测和泄漏点位的判断都会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管道漏点无损检测仪,该装置实现了能够获取稳定、有规律、易识别的检测信号,而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压电陶瓷片,当管道有微小泄露时,也能够检测到识别度高的检测信号,而且能够保证装置与压力流体管道外表面紧密贴合,使检测到的信号更加精准,对管道内泄漏检测和泄漏点位判断时减少判断误差。克服了现有管道泄漏无损检测装置无法得到稳定、易识别的信号,压电陶瓷片易发生碰撞损坏,难以识别微弱信号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气管道漏点无损检测仪,包括第一紧固套和第二紧固套,第一紧固套和第二紧固套闭合后中间为能够贴合紧固管道的空间,第一紧固套和第二紧固套一端铰接,第一紧固套和第二紧固套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第一紧固套上设计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端连接传感器外筒,传感器外筒上端连接密封压头,支撑座内设置弹性球,弹性球底部伸入第一紧固套内部,弹性球上部被支撑座限位,弹性球上端设有钢柱并与钢柱底端接触,钢柱置于传感器外筒内并能够在传感器外筒内上下移动,钢柱上端圆槽内设置弹性膜片,弹性膜片与圆槽的底部和顶部均留有空隙,弹性膜片上置有多个弹性珠,压电陶瓷片置于弹性珠上端并安装在钢柱上,传感器外筒内部上端安装密封垫,传感器外筒顶部设置隔离板,密封压头内部安装弱信号放大器,弱信号放大器通过信号线与压电陶瓷片相连接。

第一紧固套和第二紧固套采用厚度为2~4mm的钢板制成。

第一紧固套和第二紧固套另一端均设有连接凸缘,两个连接凸缘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连接凸缘与顶紧座一端相连接,两个顶紧座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紧固套、第二紧固套固定连接,顶紧座上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上设有第二螺栓。

传感器外筒内径大于钢柱外径4mm。

传感器外筒内壁上设计有第一卡座,密封垫安装在第一卡座上。

密封压头内壁上设计有第二卡座,弱信号放大器安装在第二卡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能够获取稳定、有规律、易识别的检测信号,而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压电陶瓷片,当管道有微小泄露时,也能够检测到识别度高的检测信号,而且能够保证装置与压力流体管道外表面紧密贴合,使检测到的信号更加精准,对管道内泄漏检测和泄漏点位判断时减少判断误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油气管道漏点无损检测仪,包括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闭合后中间为能够贴合紧固管道的空间,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一端铰接,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14连接;第一紧固套11上设计有支撑座1,支撑座1上端连接传感器外筒3,传感器外筒3上端连接密封压头9,支撑座1内设置弹性球2,弹性球2底部伸入第一紧固套11内部,弹性球2上部被支撑座1 限位,弹性球2上端设有钢柱4并与钢柱4底端接触,钢柱4置于传感器外筒3 内并能够在传感器外筒3内上下移动,传感器外筒3内径大于钢柱4外径4mm,传感器外筒3内径略大于钢柱4外径,既能保证钢柱4在传感器外筒3内的震动和滑动,也能防止钢柱4在传感器外筒3内左右摆动,避免产生虚假信号。钢柱4上端圆槽18内设置弹性膜片19,弹性膜片19与圆槽18的底部和顶部均留有空隙,弹性膜片19上置有多个弹性珠5,压电陶瓷片6置于弹性珠5上端并安装在钢柱4上,传感器外筒3内壁上设计有第一卡座16,密封垫7安装在第一卡座16上。传感器外筒3顶部设置隔离板8,密封压头9内壁上设计有第二卡座17,弱信号放大器10安装在第二卡座17上。弱信号放大器10通过信号线与压电陶瓷片6相连接。

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采用厚度为2~4mm的钢板制成,通过将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设置为薄钢板,薄钢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能够更好的与压力流体管道外壁紧密贴合。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另一端均设有连接凸缘13,两个连接凸缘13通过第一螺栓14连接,使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安装和拆卸。连接凸缘13与顶紧座 20一端相连接,两个顶紧座20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紧固套11、第二紧固套12固定连接,顶紧座20上设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上设有第二螺栓15。第一紧固套 11和第二紧固套12上远离连接凸缘13的部位由于第一螺栓14的紧固,都会与压力流体管道紧密贴合,邻近连接凸缘13的部位与压力流体管道之间会有一定的缝隙,所以在此处设置顶紧座20,在顶紧座20上设置第二螺栓15,通过拧紧第二螺栓15将邻近连接凸缘13部位的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顶紧,使其与压力流体管道外壁紧密贴合,这样就能够保证第一紧固套11和第二紧固套12每个部位均与压力流体管道外表面紧密贴合,使检测到的信号更加精准,对管道内泄漏检测和泄漏点位判断时减少判断误差。

通过用弹性球2、钢柱4、弹性膜片19和弹性珠5代替压缩弹簧,弹性膜片19在受到震动时会将弹性珠5弹起,使弹性珠5不断地冲击压电陶瓷片6,使压电陶瓷片6在受到压力流体管道震动的同时受到弹性珠5带来的冲击震动,由于弹性珠5有多个,而且直径很小,远远达不到损坏压电陶瓷片6的冲击程度,而且还会给压电陶瓷片6稳定的、有规律、易识别的检测信号,能够很好的保护压电陶瓷片6;弹性球2有很好的弹性和塑性,当压力流体管道有微小泄露时,压力流体管道的微小振动会被弹性球2捕捉,弹性球2由于震动会出现微小变形,弹性球2由于微小变形会导致弹性球2内存在内应力,弹性球2的内应力会释放到与弹性球2接触的钢柱4上,由于钢柱4有很大的钢性,钢柱4 会上下震动,促使弹性珠5在弹性膜片19上有较大震动,使装置够检测到识别度高的检测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