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卧式转立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1728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卧式转立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卧式转立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

塑料瓶或塑料桶为食用油常用包装容器,具有质轻、牢固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用油的包装。为了提高食用油的灌装速度,通常利用自动化输送带有序输送食用油塑料灌装瓶。而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在输送带初始上瓶时为了提高上瓶效率,一般都采用卧式上瓶,即塑料灌装瓶以卧式输送方式在输送带上进行输送。由于灌装瓶在食用油灌装时需要呈立式放置,这样就需要在灌装瓶输送过程中将其由卧式输送转化为立式输送。为了提高转化速度和节省人力,本公司开发出一种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卧式转立式输送装置,转化过程无需人力投入,转化速度快,且能将瓶口朝向不一致的灌装瓶由卧式输送转化为立式输送,以便于后续的食用油灌装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转化速度快以利于后续食用油灌装工序的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卧式转立式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卧式转立式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带本体,所述水平输送带本体上均匀设有灌装瓶隔板,且水平输送带本体由卧式输送段、转化段和立式输送段组成,所述卧式输送段两侧设有卧式挡板,两侧卧式挡板之间形成灌装瓶卧式输送腔,所述转化段两侧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瓶口扶立杆和瓶身限位杆,瓶身限位杆平行设在瓶口扶立杆的正上方且瓶身限位杆与瓶口扶立杆之间形成瓶身限位腔,两侧瓶身限位杆之间形成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的灌装瓶输送方式转化腔,所述立式输送段两侧设有立式拦杆,两侧立式拦杆之间形成灌装瓶立式输送腔。

所述立式拦杆始端与瓶口扶立杆末端相连。

所述瓶身限位杆、立式拦杆由设在水平输送带本体上方的横梁通过连杆固定。

所述水平输送带本体由齿轮传动驱动灌装瓶的水平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先利用机械设备将塑料灌装瓶逐一卧式放置在水平输送带的隔板内,灌装瓶瓶口朝向不一致,在齿轮传动驱动下灌装瓶通过卧式输送段,朝向两侧的灌装瓶瓶口在瓶口扶立杆、瓶身限位杆的作用下,并在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的灌装瓶输送方式转化腔的协同下逐渐由卧式转化为立式,然后进入立式输送段,以便后续的食用油灌装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瓶口扶立杆、瓶身限位杆和灌装瓶输送方式转化腔的设置,有序将呈卧式输送的灌装瓶快速转化为立式输送,并且保证转化过程中灌装瓶的输送平稳性,有效防止转化过程中出现灌装瓶掉落现象,以利于后续食用油灌装工艺的有序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1-水平输送带本体;2-灌装瓶隔板;3-卧式输送段;4-转化段;5-立式输送段;6-卧式挡板;7-灌装瓶卧式输送腔;8-瓶口扶立杆;9-瓶身限位杆;10-瓶身限位腔;11-灌装瓶输送方式转化腔;12-立式拦杆;13-灌装瓶立式输送腔;14-横梁;1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食用油塑料灌装瓶卧式转立式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带本体1,水平输送带本体上均匀设有灌装瓶隔板2,且水平输送带本体由卧式输送段3、转化段4和立式输送段5组成,卧式输送段两侧设有卧式挡板6,两侧卧式挡板之间形成灌装瓶卧式输送腔7,转化段两侧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瓶口扶立杆8和瓶身限位杆9,瓶身限位杆平行设在瓶口扶立杆的正上方且瓶身限位杆与瓶口扶立杆之间形成瓶身限位腔10,两侧瓶身限位杆之间形成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的灌装瓶输送方式转化腔11,立式输送段两侧设有立式拦杆12,两侧立式拦杆之间形成灌装瓶立式输送腔13,立式拦杆始端与瓶口扶立杆末端相连,瓶身限位杆、立式拦杆由设在水平输送带本体上方的横梁14通过连杆15固定,水平输送带本体由齿轮传动驱动灌装瓶的水平输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