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加气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661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NG加气柱。



背景技术:

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Natural Gas,简称CNG)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压缩天然气除了可以用油田及天然气田里的天然气外,还可以人工制造生物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压缩天然气与管道天然气的组成成分相同,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目前在天然气管道未接通的区域,采用压缩天然气供应为一种常用方案。其常规技术方案为采用CNG撬车运到接收站,通过减压撬减压后供该区域的城市管网用户使用。

在使用CNG撬车进行CNG运送时,首先需要通过加气软管将CNG加气柱中的CNG输送至CNG撬车中,CNG撬车加气完成之后,存留在加气软管中的CNG将直接排出至大气中,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NG加气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NG撬车加气完成之后,存留在加气软管中的CNG直接排至大气,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NG加气柱,包括:控制器、加气总控制阀、回收装置和四通阀,其中,所述加气总控制阀的入口与CNG气源相连,所述加气总控制阀的出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入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一出口与大气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回收装置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出口与CNG撬车相连,所述回收装置包括CNG回收池,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气总控制阀和所述四通阀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四通阀的第二出口和所述CNG回收池之间管路上的第一止回阀。

进一步的,上述CNG加气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CNG气源和所述加气总控制阀之间的质量流量计。

进一步的,上述CNG加气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质量流量计和所述加气总控制阀之间的第二止回阀。

进一步的,所述CNG回收池包括向居民提供CNG的城市管网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NG加气柱,在对CNG撬车加气完成之后,可对连接CNG加气柱与CNG撬车的高压加气软管中的气体进行回收,每次可回收约3立方米的天然气,同时,也减少了高压加气软管中气体的直排,大大降低了对臭氧层的破坏,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NG加气柱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NG加气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NG加气柱,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加气总控制阀3、回收装置5和四通阀4,其中,所述加气总控制阀3的入口与CNG气源相连,加气总控制阀3的出口与所述四通阀4的第一入口相连,所述四通阀4的第一出口与大气相连;所述四通阀4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回收装置5相连,所述四通阀4的第三出口与CNG撬车A相连,所述回收装置5包括CNG回收池52,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加气总控制阀3和所述四通阀4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CNG撬车A加气时,通过高压加气软管B与四通阀4的第三出口相连接,并通过控制器关闭四通阀4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打开加气总控制阀3,CNG气源进入CNG加气柱中,依次通过加气总控制阀3、四通阀4、高压加气软管B和撬车进气总阀进入到CNG撬车A中。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和显示屏。

CNG撬车A加气完成之后,关闭加气总控制阀3和撬车进气总阀,打开四通阀的第二出口,高压加气软管B中的剩余气体经四通阀4的第二出口进入CNG回收池52中,从而完成高压加气软管B中剩余气体的回收。进一步的,当高压加气软管B中的压力降低到0.3mpa时,关闭四通阀的第二出口,打开四通阀4的第一出口,以将高压加气软管B中的CNG向天空直排,排完后关闭四通阀4的第一出口。

上述CNG加气柱,在对CNG撬车A加气完成之后,可对连接四通阀4的第三出口与CNG撬车A的高压加气软管B中的气体进行回收,每次可回收约3立方米的天然气,同时,也减少了高压加气软管B中气体的直排,大大降低了对臭氧层的破坏,保护了环境。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回收装置5还包括设置在四通阀4的第二出口和CNG回收池52之间管路上的第一止回阀54。进一步的,回收装置5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止回阀54和CNG回收池52之间管路上的高中压调压器53。

在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CNG加气柱还包括设置在CNG气源1和加气总控制阀3之间的质量流量计6。

在本发明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CNG加气柱还包括设置在质量流量计6和加气总控制阀3之间的第二止回阀7。

进一步的,CNG回收池52包括向居民提供CNG的城市管网入口,使得回收进入CNG回收池52的天然气通过城市管网入口进入城市管网,供居民使用。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