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自动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655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液氨自动充装装置。



背景技术: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在液氨的使用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液氨进行充装,使得液氨便于运输,现有的充装装置结构单一,不便于控制液氨的充装重量,充装质量不均匀,且在进行充装时,充装罐放置不平稳,导致充装罐的管道的折断,容易造成液氨的泄露。为此,我们提出液氨自动充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液氨自动充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充装装置结构单一,不便于控制液氨的充装重量,充装质量不均匀,且在进行充装时,充装罐放置不平稳,导致充装罐的管道的折断,容易造成液氨的泄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液氨自动充装装置,包括原料罐,所述原料罐的左侧底部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左侧镶嵌有显示屏,所述原料罐的右侧设置有气动转向器,所述原料罐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原料罐的右侧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气动阀,所述气动阀的右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充装泵,所述充装泵的右侧连接有充装管,所述充装管的顶部安装有安全阀,所述充装管的右侧连接有充装罐,所述充装罐的底部设置有装夹槽,所述装夹槽的内腔底部中央位置镶嵌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装夹槽的内腔底部镶嵌有制冷装置,所述装夹槽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装夹板,所述装夹板的另一面和装夹槽的内腔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垫,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显示屏、气动转换器、液位传感器、充装泵、压力传感器和制冷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气动转换器与气动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装泵为低温离心充装泵。

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至少为三组,且制冷装置的形状为环形。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为硅胶垫,且缓冲垫的表面开有防滑条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提出的液氨自动充装装置,能够实现对液氨的自动充装,且充装精度高,保证充装重量相同,充装罐采用装夹板和弹簧进行装夹,保证了充装罐的平稳性,防止了液氨的泄露,安全阀的设置,可以防止充装管的压力过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该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料罐、2控制装置、3显示屏、4气动转向器、5液位传感器、6气动阀、7充装泵、8充装管、9安全阀、10充装罐、11装夹槽、12弹簧、13装夹板、14压力传感器、15制冷装置、16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液氨自动充装装置,包括原料罐1,所述原料罐1的左侧底部安装有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的左侧镶嵌有显示屏3,所述原料罐1的右侧设置有气动转向器4,所述原料罐1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5,所述原料罐1的右侧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气动阀6,所述气动阀6的右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充装泵7,所述充装泵7的右侧连接有充装管8,所述充装管8的顶部安装有安全阀9,所述充装管8的右侧连接有充装罐10,所述充装罐10的底部设置有装夹槽11,所述装夹槽11的内腔底部中央位置镶嵌有压力传感器14,所述装夹槽11的内腔底部镶嵌有制冷装置15,所述装夹槽1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连接有装夹板13,所述装夹板13的另一面和装夹槽11的内腔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垫16,所述控制装置2分别与显示屏3、气动转换器4、液位传感器5、充装泵7、压力传感器14和制冷装置15电性连接,所述气动转换器4与气动阀6连接。

其中,所述充装泵7为低温离心充装泵,所述制冷装置15至少为三组,且制冷装置15的形状为环形,所述缓冲垫16为硅胶垫,且缓冲垫的表面开有防滑条纹。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充装罐10放置在装夹槽11内,两组装夹板13在弹簧12的作用下实现对充装罐10的夹紧,连接充装管8,开启气动阀6和充装泵7,实现液氨的充装,在充装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4检测充装罐10的压力,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装置2通过气动转向器4关闭气动阀6,并关闭充装泵7,完成充装,安全阀9的设置,能够防止充装管8的压力过大,制冷装置15起到了对充装罐10的制冷作用,防止液氨的分解,液位传感器5用于检测原料罐1内的液位高度,通过显示屏3能够将原料罐1内的液位高度和压力传感器14检测的压力信息显示出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