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氮运输用装卸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4491发布日期:2019-02-11 00:20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氮运输用装卸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装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氮运输用装卸臂。



背景技术:

流体装卸臂是石化行业流体装卸过程中的专用设备,其多用于石油、化工码头液体装卸,管内介质如油、水等。其分为多种种类,相比老式软管具有高安全性、灵活性等优点。铁路、公路装卸油鹤管主要用于铁路油槽车和公路油罐汽车的装卸流体作业的专用设备。从装卸型式上可分为上方装卸和下方装卸。可输送介质有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也可输送浓硫酸、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溶融硫磺、沥青、二硫化碳等化工产品。

但是,流体装卸臂在输送液氮等低温流体时存在着因超低温导致的管壁破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是选用耐低温的材料作为装卸臂的材质,但是这大大增加了装卸臂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氮运输用装卸车臂,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氮运输用装卸臂,包括立柱、外臂、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其中,所述外臂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并与所述立柱平行,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外臂成90°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第二内臂之间通过弯管接头连接,所述弯管接头上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管、旋转盘和加热控制阀,所述旋转盘内设有电热管放置孔,所述电热管置于所述放置孔内,所述电热管为至少三个,所述加热控制阀的前端与所述电热管连接,所述旋转盘的外壁与所述弯管接头的内壁连接。

转动加热控制阀可以调整加热管的工作状态使弯管接头部位变热,而后向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传导,使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的内表面变热,液氮在遇到热表面后形成隔绝层从而不会接触到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的表面,防止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冻裂损坏。

所述第二内臂上设有扰动器,所述扰动器为漏斗状结构,在斗体内置有空气,在其斗颈部分内设有一圆形隔离垫。当需要对第二内臂中的液氮进行扰动加快流动时,挤压扰动器的斗体部分使空气压强增大推开隔离垫进入到第二内臂中;扰动结束后由于热空气的上升使隔离垫回到原位置。

所述第二内臂远离所述第一内臂的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内臂之间设一变径接头。

所述变径接头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第一单向阀用于控制变径接头变径后导致的液氮流速过大造成对运载车辆的冲击,第二单向阀用于对液氮流速进行二次控制精确调节液氮的流速。

所述第二内臂远离所述第一内臂的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弯管接头与所述第二内臂之间设有变径接头。

所述第二内臂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一升降回转器,其通过正向或者反向旋转使出液口的高度发生变化。

所述外臂的下端开设有进液口,上端设有加压阀。加压阀在液氮进入到外臂中后对其进行加压处理配合加热装置加快液氮的环流。

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为一条状不锈钢板,所述加固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内臂连接,所述加固件与所述第一内臂的夹角为30°~60°。在装卸臂移动过程中与第一内臂的夹角发生变化以减轻装卸臂在移动的工程中产生的应力对装卸臂的损坏。

所述第二内臂与弯管接头之间设有平衡器,所述平衡器包括液压杆和气缸,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弯管接头上,所述气缸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臂上。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装卸臂在输送液氮的过程中,液氮不与装卸臂的内表面相接处,从而延长了装卸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立柱,2、外臂,3、加固件,4、进液口,5、第一内臂,6、加热器,7、加热控制阀,8、第二内臂,9、平衡器,10、扰动器,11、变径接头,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升降回转器,15、出液口,16、加压阀,17、流速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液氮运输用装卸臂,包括立柱1,外臂2,第一内臂5和第二内臂8。外臂2的下端为进液口4,进液口4与输液管道之间设有入口法兰,将输液管与进液口连接后拧紧入口法兰加以固定。外臂2与立柱1之间采用紧定螺栓进行固定,紧定螺栓为三个分别固定外臂2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外臂2与第一内臂5之间采用外臂接头连接,外臂接头是一个三通阀,此三通阀的两个接口分别与外臂2连接,另一个接口连接第一内臂5。第一内臂5与外臂2成90°的直角。第一内臂5与第二内臂8之间通过弯管接头连接,弯管接头上安装有加热器6,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管、旋转盘和加热控制阀7,旋转盘内设有电热管放置孔,电热管置于放置孔内,电热管为至少三个,加热控制阀的前端与电热管连接,旋转盘的外壁与弯管接头的内壁连接。第二内臂8上设有扰动器10,扰动器10为漏斗状结构,其斗体内置有空气,在其斗颈部分内设有一圆形隔离垫。当需要对第二内臂中的液氮进行扰动加快流动时,挤压扰动器的斗体部分使空气压强增大推开隔离垫进入到第二内臂中;扰动结束后由于热空气的上升使隔离垫回到原位置。第二内臂8远离所述第一内臂5的一端设有出液口15,出液口15与第二内臂8之间设有变径接头11。出液口15上设有连接软管的出口法兰,在出液口15与变径接头11之间设有升降回转器14,升降回转器14为齿轮结构,转动升降回转器能够提升或者降低出液口的高度。在变径接头11和升降回转器14之间还可以设有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其中第一单向阀用于控制变径接头变径后导致的液氮流速过大造成对运载车辆的冲击,第二单向阀用于对液氮流速进行二次控制精确调节液氮的流速。第一单向阀的手柄转动角度为0~90°,第二单向阀手柄的转动角度为0~45°。第二单向阀的开度小于第一单向阀的开度可以缓冲经第一单向阀释放的液氮流体。在第二内臂8与弯管接头之间设有平衡器9,平衡器9包括液压杆和气缸,液压杆的一端固定在弯管接头上,气缸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臂上。在装卸臂工作过程中,第二内臂向下时,液压杆拉伸;第二内臂上提时,液压杆收缩。在第一内臂5与立柱1之间设有加固件3,加固件3为一条状不锈钢板,加固件的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内臂连接,加固件3与第一内臂5的夹角为30°~60°。在装卸臂移动过程中与第一内臂的夹角发生变化以减轻装卸臂在移动的工程中产生的应力对装卸臂的损坏。

实施例2,参照图2,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去掉第二单向阀13,而在出液口15和第一单向阀12之间设置流速控制阀17。流速控制阀17为多通阀,每个阀口的口径不同,其口径从第二内臂管径的一半到第二内臂管径的三分之二。通过不同口径的阀口切换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第二内臂向出液口输出的液氮的流量。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在外臂2的上端加压阀16,加压阀16在液氮进入到外臂中后对其进行加压处理配合加热装置加快液氮的环流。变径接头11设置在弯管接头与第二内臂8之间,这样第二内臂8的管径与第一内臂5的管径不同能够更好的产生压强差加速液氮的流动而不会接触到第一内臂、第二内臂的内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