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鹤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4487发布日期:2019-02-11 00:20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鹤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装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鹤管。



背景技术:

鹤管是一种可以伸缩移动的管子,多用于石油、化工码头液体装卸,管内介质如油、水等。其分为多种种类,相比老式软管具有高安全性、灵活性等优点。铁路、公路装卸油鹤管主要用于铁路油槽车和公路油罐汽车的装卸流体作业的专用设备。从装卸型式上可分为上方装卸和下方装卸。可输送介质有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也可输送浓硫酸、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溶融硫磺、沥青、二硫化碳等化工产品。

目前,鹤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在输送不同粘度液体物质时无法保持平稳输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是改变输送液体物质的流速,但是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在不同流速下均保持平稳输液的鹤管具有迫切的渴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鹤管,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鹤管,包括立柱、外臂、第一内臂、第二内臂、软管和连接件,其中,所述外臂上端采用卡合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外臂下端插接在所述第一内臂上,所述外臂与所述立柱平行,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外臂之间成90°直角,所述第一内臂与第二内臂之间采用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内臂与所述软管之间采用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第二内臂之间设有气体辅助装置,其用于对鹤管内充气增加粘稠性液体的流动,所述气体辅助装置包括气筒和用于将气筒内气体输送到所述第一内臂或者所述第二内臂中的充气阀。

本实用新型在鹤管中加入气体辅助装置对第一内臂和/或第二内臂中输送气体,并根据鹤管中的流体的粘稠度控制气体的流量使流体产生流速恒定的湍流然后经软管流入到流体装载车辆中。

所述充气阀包括阀体、充气螺栓和密封圈,所述充气螺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臂的管径,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充气螺栓与所述阀体之间。

所述第一内臂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内臂的管径,所述外臂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内臂的管径。管径从外臂到第二内臂逐渐变大,可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压力差加快流体在鹤管内的流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弯管接头,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弯管接头,所述第一弯管接头或所述第二弯管接头的弯曲角度为90°~150°。

所述外臂的下端设有入口法兰。

所述外臂与所述第一内臂一体成型。此种方式便于保持外臂与第一内臂的角度不会在鹤管上升、下降或者平移时发生角度变化。

所述外臂与所述第一内臂之间采用三通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便于更换不同管径的外臂以控制流体在外臂中的压强。

所述外臂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内臂的外壁之间设有平衡器,所述平衡器、所述外臂和所述第一内臂形成一直角梯形,所述平衡器与所述外臂或所述第一内臂之间设有弹簧。在鹤管向上提升或者向下降低向流体运输车辆中输送流体时,平衡器的弹簧收缩或者伸张使,外臂保持立柱平行,第一内臂保持与外臂垂直。

所述外臂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外臂锁紧件,外臂锁紧件的一端套于所述外臂的外壁上,另一端通过卡子卡合在所述立柱上。当外臂与第一内臂连接好后,翻转卡子卡合在立柱上,使外臂与立柱之间的距离固定。

所述软管与所述第二内臂之间的第二弯管接头上开设有排气阀,所述软管远离所述第二弯管接头的一端设有卡合接头,所述卡合接头的截面为六角形。在六角形每个边上设有波浪形的凸起。采用带有波浪形凸起的六角形接头改变传统的圆形接头可以在软管发生转动时不会使其从车辆的储罐中拔出以免造成可燃性油体发生自燃造成火灾。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鹤管上加装充气装置,加快粘稠性流体在鹤管中的流动速度以实现不同粘度的流体在鹤管中的平稳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立柱,2、入口法兰,3、外臂接头,4、外臂,5、外臂锁紧件

6、平衡器,7、第一内臂,8、充气阀,9、气筒,10、第二内臂,

11、排气阀,12、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鹤管,包括立柱1,外臂4、第一内臂7、第二内臂10和软管12。外臂4的上端与立柱1之间设有一个固定件,固定件的一端焊接在立柱1上,另一端为一圆形卡合部,其用于将外臂4卡合在固定件上。在外臂4的下端与立柱1之间设有外臂锁紧件5,外臂锁紧件5的一端套接在外臂4的外壁上,另一端为一可翻转的卡合件。在外臂4与第一内臂7连接好后,翻转卡合件卡合在立柱上固定外臂,使外臂与立柱之间的距离固定。外臂4与立柱1的上下两端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加以固定以方便外臂的拆卸,并且加强外臂与立柱之间的稳定性。外臂4与第一内臂7之间采用外臂接头3连接,外臂接头3是一个三通阀,此三通阀的两个接口分别与外臂4连接,另一个接口连接第一内臂7。第一内臂7与外臂4成90°的直角。在外臂4的下端设有入口法兰2,将输料管与鹤管连接,拧紧入口法兰2加以固定。在外臂4的外壁与第一内臂7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一“7”字形平衡器6,平衡器6、外臂4和第一内臂7构成一直角梯形结构。在平衡器6的两端均设有弹簧与外臂4或第一内臂7连接。平衡器6在鹤管工作时能够有效缓冲防止外臂4与第一内臂7发生分离。优选的,第一内臂7的管径大于第二内臂10的管径,外臂4的管径小于第二内臂10的管径。管径从外臂到第二内臂逐渐变大,可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压力差加快流体在鹤管内的流动。

第一内臂7与第二内臂10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弯管接头使第一内臂7与第二内臂10与外臂4垂直。在两个第一弯管接头之间设有充气阀8,充气阀8与气筒9连接,气筒9采用固定件固定在第二内臂10的外壁上。充气阀8包括阀体、充气螺栓和密封圈,充气螺栓的长度大于第一内臂管径直径,密封圈设于所述充气螺栓与阀体之间。在向鹤管内充气时,旋转充气螺栓使气筒9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二内臂10中从而搅动第二内臂中的流体加快其流动速度,并通过改变充气螺栓的开度调节进气的速度。

为了将第二内臂中的多余气体排出以防止气体进入到运送流体的车辆中,在第二内臂10与软管12之间的第二弯管接头处设置排气阀11。排气阀11为一拉环,操作人员向外拉动拉环即可将第二内臂10中的气体排出,插入拉环即可完成对第二内臂的封闭。采用拉环式的排气阀可以快速对第二内臂中的气体进行排出,同时产生一个内外压强差进一步加快流体的流动速度。在软管12的远离第二弯管接头一端安装有一截面为六角形的接头,在此接头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波浪形的凸起。采用带有波浪形凸起的六角形接头改变传统的圆形接头可以在软管发生转动时不会使其从车辆的储罐中拔出以免造成可燃性油体发生自燃造成火灾。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