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0892发布日期:2019-10-08 23:1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氧汽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他唑巴坦作为一种药物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产生污水。在现代污水处理工艺中,氧气是处理污水的一种重要气体。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存储和运输,氧气作为液态存储在罐体中。因此,在使用氧气之前,首选要解决氧气汽化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用于解决他唑巴坦生产中污水处理前序过程中对液态氧汽化供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包括液氧罐机构、汽化器机构和减压阀机构,减压阀机构通过汽化器机构与所述液氧罐机构连通;

所述液氧罐机构包括储存罐、供氧管、供氧压力表和供氧阀门,供氧管与储存罐连通,供氧阀门和供氧压力表分别安装在供氧管上;

所述汽化器机构包括汽化器和汽化阀门,汽化器的进氧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的供氧管连通,汽化器的出氧端设置汽化管,汽化阀门安装在汽化管上;减压阀机构包括减压输入总管、减压支管、减压输出总管以及减压阀;减压输入总管的后端与所述汽化管连通,其前端与减压支管连通;减压输出总管的后端与所述减压支管连通,减压阀安装在所述减压支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减压支管设有并联在所述减压输入总管和减压输出总管之间的两路。

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罐上安装有低压供氧压缩机构,低压供氧压缩机构包括压缩电机,压缩螺杆,压缩螺母和压缩板;压缩电机安装在储存罐的上端,压缩螺杆竖向安装在储存罐内,压缩螺杆的旋转动力输入端与压缩电机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螺母匹配螺接在压缩螺杆上,压缩板安装在压缩螺母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板的周边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罐上设有增氧端口。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可靠的实现对液压的汽化,为后续污水处理所需氧气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关系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存罐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储存罐;2、供氧管;3、供氧压力表;4、供氧阀门;5、压缩电机;6、压缩螺杆;7、压缩螺母;8、压缩板;9、汽化器;91、汽化管;10、汽化阀门;11、减压输入总管;12、减压支管;13、减压输出总管;14、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包括液氧罐机构、汽化器机构和减压阀机构,减压阀机构通过汽化器机构与所述液氧罐机构连通,减压阀机构的出氧端与外部需氧装置连通。

所述液氧罐机构包括储存罐1、供氧管2、供氧压力表3、供氧阀门4以及低压供氧压缩机构。所述储存罐1用于存储液压,储存罐1的一侧设有增氧端口,当储存罐1内氧气不足时,外部加氧装置通过增氧端口对储存罐1内增加液氧。所述供氧管2与储存罐1的下端连通,所述供氧阀门4安装在供氧管2外端部,用于供氧管2的连通或截止;所述供氧压力表3安装在供氧管2上,用于测量存储罐供氧过程中的压力。若压力过小时,所述的低压供氧压缩机构用于压缩储存罐1内的氧气,以保证足够的供养压力;低压供氧压缩机构安装在储存罐1内。所述低压供氧压缩机构包括压缩电机5,压缩螺杆6,压缩螺母7和压缩板8。压缩电机5安装在储存罐1的上端,压缩螺杆6竖向安装在储存罐1内;压缩螺杆6的旋转动力输入端与压缩电机5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螺母7匹配螺接在压缩螺杆6上,压缩板8安装在压缩螺母7上;所述压缩板8的周边上设有密封圈。

所述汽化器机构包括汽化器9和汽化阀门10,汽化器9的进氧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的供氧管2连通,汽化器9的出氧端通过汽化管91与所述减压阀机构连通,汽化阀门10安装在汽化管91上。减压阀机构包括减压输入总管11、减压支管12、减压输出总管13以及减压阀14。所述减压支管12设有两路,两路减压支管12并联在减压输入总管11和减压输出总管13之间;减压阀14分别安装在减压支管12上。减压输入总管11的后端与所述汽化管91连通,其前端分别与减压支管12连通。减压输出总管13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减压支管12连通,减压输出总管13的前端与外部需氧装置连通。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