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袋内气体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2514发布日期:2019-11-19 19:56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袋内气体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袋内气体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气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取样后的气样会储存在气袋中。然后将气袋与气相分析仪相连,再将气袋分析仪中的气样挤入至气相分析仪中。

目前,一般采用人工用手按压气袋的方式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入至气相分析仪中,其过程比较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气袋内气体挤出装置,其优势在于能够省力高效的将气袋中的气体挤入至气相分析仪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袋内气体挤出装置,包括挤压槽以及压板,所述挤压槽包括底板以及包围板,所述包围板于底板的侧面将底板三面包围,所述压板于包围板的包围范围内与包围板滑动连接,所述压板还连接有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气袋放置在底板与挤压板之间,并且将气袋与气相色谱仪连接,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压板向底板靠近,进而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压进入至气相色谱仪中。相比于人工两手一起对气袋进行施压的方式,能够更加省力的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压进入至气相色谱仪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围板上设置有垂直于底板的滑槽,所述压板的边缘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使得压板与包围板形成滑动连接的关系,进而使得挤压板受驱动机构驱动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底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还穿过其中一块滑块并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上端连接有手摇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动手摇轮带动螺杆转动,因为压板受滑块与滑槽的配合限制只能沿着滑槽运动,因此在螺杆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压板向底板靠近,进而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以及压板相对的一面上均设置有软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袋与软垫层接触时软垫层会根据气袋的形变做适应性的形变,然后让气袋与软垫层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而让气袋能够更加稳定的位于压板与底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配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袋一般包括有气嘴,在对气袋进行挤压时,让气嘴位于配位孔中,进而避免在压板向底板靠近时将气嘴挤压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底板与其放置的地面或者桌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从而方便气相色谱仪自带的导管穿过配位孔与气嘴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还穿过其中一块滑块并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架固定在包围板的外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因为压板受滑块与滑槽的配合限制只能沿着滑槽运动,因此在螺杆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压板向底板靠近,进而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上设置有配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袋一般包括有气嘴,在对气袋进行挤压时,让气嘴位于配位孔中,进而避免在压板向底板靠近时将气嘴挤压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气袋放置在底板与挤压板之间,并且将气袋与气相色谱仪连接,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压板向底板靠近,进而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压进入至气相色谱仪中。相比于人工两手一起对气袋进行施压的方式,能够更加省力的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压进入至气相色谱仪中;

2、气袋与软垫层接触时软垫层会根据气袋的形变做适应性的形变,然后让气袋与软垫层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而让气袋能够更加稳定的位于压板与底板之间;

3、气袋一般包括有气嘴,在对气袋进行挤压时,让气嘴位于配位孔中,进而避免在压板向底板靠近时将气嘴挤压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挤压槽;2、压板;3、底板;4、包围板;5、支撑架;6、滑槽;7、滑块;8、螺杆;9、手摇轮;10、软垫层;11、配位孔;12、驱动电机;13、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气袋内气体挤出装置,包括挤压槽1以及压板2,挤压槽1包括底板3以及包围板4,三块包围板4于底板3的侧面将底板3三面包围,而底板3的下表面还连接有支撑其的支撑架5,压板2于包围板4的包围范围内与包围板4滑动连接,压板2还连接有驱动机构。

如图1所示,每块包围板4的内侧上均形成有垂直于底板3的滑槽6,而压板2的边缘固定有与滑槽6配合的滑块7。滑槽6与滑块7的配合使得压板2与包围板4形成滑动连接的关系,进而使得挤压板2受驱动机构驱动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底板3。

驱动机构包括螺杆8,螺杆8垂直于底板3并且穿过其中一块滑块7后与滑块7螺纹连接,螺杆8的上端连接有手摇轮9,而螺杆8的下端与底板3转动连接且轴向固定。

通过摇动手摇轮9带动螺杆8转动,因为压板2受滑块7与滑槽6的配合限制只能沿着滑槽6运动,因此在螺杆8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压板2向底板3靠近,进而将气袋(图中未示出)中的气样挤出。

如图1所示,底板3以及压板2相对的一面上均贴合设置有海绵材质的软垫层10。气袋与软垫层10接触时软垫层10会根据气袋的形变做适应性的形变,然后让气袋与软垫层10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而让气袋能够更加稳定的位于压板2与底板3之间。

为了能够让气袋中的气样更加完整的排出,底板3上开设有两个与气袋上的两个气嘴配合的配位孔11。气袋一般包括有两个气嘴,在对气袋进行挤压时,让气嘴位于配位孔11中,然后让气相色谱仪(图中未示出)的导管于底板3的下端与气嘴相连,进而避免在压板2向底板3靠近时将气嘴挤压损坏,且使得底板3与压板2更加贴近,因此能够更加彻底的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入至气相色谱仪(图中未示出)中。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相比于实施例一的区别特征在于:螺杆8的上端与驱动电机12相连,驱动电机12的电机轴同轴的与螺杆8连接,而驱动电机12通过连接件与包围板4的外侧面相连接,其中驱动电机12为减速电机。

启动驱动电机12带动螺杆8转动,可更加方便省力的驱动压板2向底板3靠近,进而将气袋中的气样挤出。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相比于实施例一的区别特征在于:配位孔11开设压板2而不是底板3上,因此不需要在底板3与地面、桌面之间留有间隙用于穿设气相色谱仪(图中未示出)的导管,因此省去支撑架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