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旋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2985发布日期:2020-04-14 20:2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旋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封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旋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盖机操作过程复杂,工作效率低,瓶体一般通过传输带输送,较高的瓶体在传送带上易发生倾倒,且传送距离较长,占地面积大,若需要人工放置瓶体再取成品,需要操作人员两头操作,影响生产效率。常用的旋盖机由气缸驱动旋盖头抓取盖子后置于瓶身上方,再由伺服电机驱动旋盖头旋紧,结构复杂且行程较远,浪费时间与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占地面积更小且行程更小的全自动旋盖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旋盖机,包括瓶体输送机构、瓶体协调机构、瓶盖协调机构、底座和控制单元;所述输送机构、瓶体协调机构和瓶盖协调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所述瓶体输送机构包括底部设有圆形通孔的碟形的入料口、固定在所述入料口的主体底部的内齿轮、设于所述内齿轮下部两侧且与之啮合的两个齿轮和驱动各齿轮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下固定有与所述入料口的通孔贯通的环状连接块;所述瓶体协调机构包括竖向固定于连接块一侧与底座间的支撑柱、通过第二电机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设有的凹槽内的第一液压缸和设于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端部的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液压缸设于所述夹持机构下方且与所述入料口的通孔相对;所述瓶盖协调机构包括上端固定于连接块下、与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位置处、且下端固定于底座上的转角缸;所述转角缸的活塞端水平设置,且其上设有吸头朝下的负压吸引器;当所述转角缸的活塞端转动至连接块下方时,负压吸引器位于夹持机构正上方,且与所述入料口的通孔相对。

进一步的,瓶盖协调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角缸一侧的底座内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上、底座内设有供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与位于活塞上方瓶盖伸出的凹槽,且所述活塞外周设有伸出底座的筒状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间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瓶盖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入料口的主体上设有螺旋状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中心处与所述入料口的通孔直径相匹配,且穿过通孔固定于下部连接块上。

进一步的,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入料口的通孔同圆心的圆形瓶座和固定于所述瓶座上的双向丝杠;所述瓶座上设有放置所述双向丝杠和供所述双向丝杠的螺母移动的凹槽;所述双向丝杠的两个螺母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夹臂;所述第一的液压缸的活塞端部内固定有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旋转的第一电机。

进一步的,底座靠近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侧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液压缸回缩至最低处时第一液压缸的活塞端部位置在同一高度且向下倾斜;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外周侧向上延伸形成挡板。

进一步的,连接块中部通孔内壁周设一圈海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在投入使用后,瓶体放置于上方的入料口即可逐步进行旋盖,完成后的成品落至入料口下方底座,操作人员只需站立于本实用新型前方,即可实现放料取料的操作,节约时间与人力且效率更高。

2.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入料口的主体由下部固定的内齿轮带动旋转,入料口上设有的螺旋状的导向条固定于连接块上稳定不动,入料口内的瓶体即可实现稳定的自动进料。

3.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结构精炼,占地面积更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加方便,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的入料口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体输送机构;11-入料口;111-导向条;112-主体;12-内齿轮;13-齿轮;14-减速电机;15-连接块;16-海绵;2-瓶体协调机构;21-支撑柱;22-夹持机构;221-夹臂;222-双向丝杠;223-瓶座;23-第一电机;24-第一液压缸;25-第二电机;3-瓶盖协调机构;31-负压吸引器;32-转角缸;33-瓶盖;34-第二液压缸;35-限位板;4-底座;4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旋盖机,包括瓶体输送机构1、瓶体协调机构2、瓶盖协调机构3、底座4和控制单元;所述输送机构1、瓶体协调机构2和瓶盖协调机构3均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所述瓶体输送机构1包括底部设有圆形通孔的碟形的入料口11、固定在所述入料口11的主体112底部的内齿轮12、设于所述内齿轮12下部两侧且与之啮合的两个齿轮13和驱动各齿轮13的减速电机14;所述减速电机14下固定有与所述入料口11的通孔贯通的环状连接块15;所述瓶体协调机构2包括竖向固定于连接块15一侧与底座4间的支撑柱21、通过第二电机25可转动地设于底座4设有的凹槽内的第一液压缸24和设于第一液压缸24活塞端部的夹持机构22。第一液压缸24设于所述夹持机构22下方且与所述入料口11的通孔相对。瓶盖协调机构3包括上端固定于连接块15下、与所述支撑柱21相对的一侧位置处、且下端固定于底座4上的转角缸32。转角缸32的活塞端水平设置,且其上设有吸头朝下的负压吸引器31,当转角缸32的活塞端转动至连接块下方时,负压吸引器31位于夹持机构22正上方,且与入料口11的通孔相对。

优选的,瓶盖协调机构3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角缸32一侧的底座4内的第二液压缸34;所述第二液压缸34上、底座4内设有供所述第二液压缸34的活塞与位于活塞上方瓶盖33伸出的凹槽,且所述活塞外周设有伸出底座4的筒状限位板35;所述限位板35中间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瓶盖33的直径相匹配。

优选的,入料口11的主体112上设有螺旋状的导向条111;所述导向条111中心处与所述入料口11的通孔直径相匹配,且穿过通孔固定于下部连接块15上。

优选的,夹持机构22包括与所述入料口11的通孔同圆心的圆形瓶座223和固定于所述瓶座223上的双向丝杠222;所述瓶座223上设有放置所述双向丝杠222和供所述双向丝杠222的螺母移动的凹槽;所述双向丝杠222的两个螺母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夹臂221;所述第一的液压缸24的活塞端部内固定有驱动所述夹持机构22旋转的第一电机23。

优选的,底座4靠近所述第一液压缸24的一侧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液压缸24回缩至最低处时第一液压缸24的活塞端部位置在同一高度且向下倾斜;所述底座4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24的外周侧向上延伸形成挡板41。丝杠21两侧、连接块15与底座4之间固定有两个支撑柱21。连接块15中部通孔内壁周设一圈海绵16。

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旋盖机,在操作过程中,将瓶体放入入料口11内导向条111的外圈内,减速电机14驱动齿轮13旋转从而带动内齿轮12转动,与内齿轮12固定的入料口11主体的112也随之旋转;同时,与连接块15连接固定的导向条111固定不动,使得入料口11上的瓶体沿螺旋状导向条111逐渐运动至入料口11中间的通孔并由通孔落至下方夹持机构22上,夹持机构22上的双向丝杠222带动夹臂221将瓶体夹紧。夹持机构22下方的第一液压缸24拉动夹持机构22向下运动至合适位置,一侧的转角缸32旋转至第二液压缸34上方的瓶盖33上,负压吸引器31吸住第二液压缸34的活塞推出的最上层瓶盖33后,转角缸32再旋转至夹持机构22上方,瓶盖33消耗到一定程度后,第二液压缸34即向上推出一定瓶盖。下方的第一液压缸24的活塞将夹持机构22缓慢抬升,同时活塞上端的第一电机23驱动夹持机构22旋转,使得上方瓶体的瓶口逐渐旋转至瓶盖33内,即完成旋盖。旋盖完成后,第一液压缸24控制夹持机构22回落至最低点,第二电机25控制第一液压缸24向前方底座4微转,同时夹臂221松开瓶体,产品落至底座4上并顺前方倾斜的坡度滚至远离第一液压缸24的一侧,挡板41保证产品不会滚落至底座4外。重复上述步骤,产品于底座4的一侧堆叠并收集。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