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水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1644发布日期:2020-08-05 01:2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水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水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水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胶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又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胶水主要是连接两种材料的中间体,多以水剂出现,属精细化工类,种类繁多,主要以粘料、物理形态、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质来进行分类,常见的有瞬间胶、环氧树脂粘结类、厌氧胶水、uv胶水、热熔胶、压敏胶和乳胶类等。

目前,生产企业在制备胶水的时候,需要将胶水进行输送,现有一般直接通过管道进行输送,而在气温较低时,容易导致管道内的胶水凝结,进而需要针对胶水进行恒温处理,保证胶水能够流畅的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针对胶水输送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了恒温结构结合了管道进行输送,输送效果好,防止胶水凝结,加强输送的流程程度,有利于提升效率的胶水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水输送装置,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的动力泵,与动力泵相连的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所述胶水导入管外径套设有第一恒温组件,所述胶水导出管外径套设有第二恒温组件,所述基座内安装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第一恒温组件和第二恒温组件相连;

所述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内径均为光滑表面。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安置腔,所述温控器安装于安置腔,所述动力泵安装于基座表面。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动力泵包括动力部、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动力部与连接部相连,所述安装部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基座表面。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部与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均包括连接管和弯道管,所述连接管与连接部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恒温组件包括恒温外套,所述恒温外套贴合于连接管,所述恒温外套上安装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与温控器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恒温外套为铜质外套,所述连接管为铝质连接管。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恒温组件与第一恒温组件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基座用于结构的安装使用,将动力泵安装在基座上,具体是动力泵为抽水泵,用于抽取胶水输送,动力泵连接了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进而在动力泵的作用下将胶水由胶水导入管内抽出至胶水导出管将胶水导出,从而完成对胶水的输送,输送效果好,结构简单实用;

2、在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上分别套设了第一恒温组件和第二恒温组件,具体是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第一恒温组件和第二恒温组件对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上输送的胶水起到恒温作用,进而防止胶水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粘接现象,进而保证输送效果;

3、还设置了温控器与第一恒温组件和第二恒温组件连接,通过温控器用于控制恒温的温度,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胶水物料进行实现不同温度的控制,温控效果好,结构简单实用;

4、胶水导入管和胶水导出管的内径均为光滑表面,进而能够在针对粘性较大的物料进行输送,输送效果好,能够保证胶水受热更加均匀,输送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中,解决了现有针对胶水输送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了恒温结构结合了管道进行输送,输送效果好,防止胶水凝结,加强输送的流程程度,有利于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胶水导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附图标记说明:胶水输送装置100、基座110、安置腔111、动力泵120、动力部121、连接部122、安装部123、胶水导入管130、连接管131、弯道管132、胶水导出管140、第一恒温组件150、恒温外套151、发热管152、第二恒温组件160、温控器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胶水输送装置100,包括基座110,安装于基座110的动力泵120,与动力泵120相连的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所述胶水导入管130外径套设有第一恒温组件150,所述胶水导出管140外径套设有第二恒温组件160,所述基座110内安装有温控器170,所述温控器170与所述第一恒温组件150和第二恒温组件160相连;所述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内径均为光滑表面。

基座110内部设置有安置腔111,所述温控器170安装于安置腔111,所述动力泵120安装于基座110表面,通过安置腔111用于固定安装使用,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实用。

动力泵120包括动力部121、连接部122和安装部123,所述动力部121与连接部122相连,所述安装部123与连接部12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123固定安装于基座110表面,具体是通过动力部121用于驱动连接部122实现胶水传输的动力使用,驱动效果好,同时设置安装部123用于整体结构的固定安装,安装方便,固定效果好。

连接部122与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相连,以便胶水的输送使用,输送效果好,结构可靠性强。

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均包括连接管131和弯道管132,所述连接管131与连接部122相连,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恒温组件150包括恒温外套151,所述恒温外套151贴合于连接管131,所述恒温外套151上安装有发热管152,所述发热管152与温控器170相连,所述恒温外套151为铜质外套,所述连接管131为铝质连接管131,所述第二恒温组件160与第一恒温组件150结构相同,具体是通过发热管152用于恒温外套151发热,发热后通过恒温外套151将与连接管131贴合,贴合后实现导热作用,以保证内部结构的恒温使用,加强胶水恒温效果,另外,采用铜质外套和铝质连接管131的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导热恒温效果。

第一方面,设置基座110用于结构的安装使用,将动力泵120安装在基座110上,具体是动力泵120为抽水泵,用于抽取胶水输送,动力泵120连接了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进而在动力泵120的作用下将胶水由胶水导入管130内抽出至胶水导出管140将胶水导出,从而完成对胶水的输送,输送效果好,结构简单实用;第二方面,在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上分别套设了第一恒温组件150和第二恒温组件160,具体是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第一恒温组件150和第二恒温组件160对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上输送的胶水起到恒温作用,进而防止胶水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粘接现象,进而保证输送效果;第三方面,还设置了温控器170与第一恒温组件150和第二恒温组件160连接,通过温控器170用于控制恒温的温度,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胶水物料进行实现不同温度的控制,温控效果好,结构简单实用;第四方面,胶水导入管130和胶水导出管140的内径均为光滑表面,进而能够在针对粘性较大的物料进行输送,输送效果好,能够保证胶水受热更加均匀,输送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中,解决了现有针对胶水输送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了恒温结构结合了管道进行输送,输送效果好,防止胶水凝结,加强输送的流程程度,有利于提升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