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啤酒出酒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51350发布日期:2020-10-17 02:2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啤酒出酒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啤酒出酒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啤酒的工艺和口感成为大家追求的热点,而冷藏的鲜啤和精酿啤酒正中人们的要求。由于啤酒在倾倒的过程中受振动的影响极易产生泡沫,而大多数啤酒售酒机的载杯平台都是固定安装的,这就造成了啤酒自售酒机出流到杯中时,酒液直接落在液面上,出现酒液飞溅或是泡沫激增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观和客户体验。

具体来说,一方面,溅出的酒液将会粘粘、残留在承接设备的表面上,从而带来承接设备被污染、美观度下降、用户体验变差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啤酒液面上泡沫的激增,将影响啤酒继续加注,使得泡沫溢出至酒杯之外,同样也会造成承接设备被污染、美观度下降、用户体验变差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售酒机出酒的同时,使得杯体随啤酒的增多而不断做出倾斜角度的调整,以达到啤酒落入杯中之后能够顺延杯子边缘滑入,不产生较大振动的目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国家局于2014年9月17日公布的一份名为“用于在从分配系统接收饮料的同时以逐渐减小的倾斜取向保持容器的倾斜器”、申请号为“201280050973.5”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该案中通过偏置元件将从直立位置自动地枢转容器保持元件至相对于直立位置呈一定角度的倾斜位置,以接收从管口分配的饮料,然后,再由容器保持元件保持的容器被逐渐地充注所分配的饮料以便逐渐增加重量时,偏置元件将自动逐渐地屈服于逐渐增加的重量,以将容器保持元件恢复至直立位置。

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此类现有技术虽然在倾斜至最大角度时酒液的落点能落在杯子内壁的上部,即此时酒杯内壁上具有一个与酒液的最初接触点,但随着出酒的进行,如图20-21所示,由于杯子的旋转中心处在杯子的一侧,因此,酒杯内壁上的这个最初接触点将随杯子的复位不断的远离酒液落点,从而使得酒液的落点本质上会随着杯子的复位沿杯子的内壁不断下移,这样,将导致杯子复位到某一角度时酒液将直接落在液面上,而不是杯子的内壁上,从而重新产生酒液飞溅或是泡沫激增等问题。因此,此类现有技术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啤酒出酒过程中因酒液直接落在液面上而产生的酒液飞溅或是泡沫激增等问题。

此外,此类现有技术对于杯子重量的一致性要求较高,若杯子重量较大,则在出酒开始前将无法翻转至预定的倾斜位置,若杯子重量较小,则在出酒结束后无法回复至直立位置;给此类倾斜器的实际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且动作精度高,通过对酒液落点位置的优化调整,从本质上解决因酒液直接落在液面上而产生的酒液飞溅或是泡沫激增等问题的啤酒出酒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啤酒出流机构和酒杯承接机构,所述酒杯承接机构1包括载杯组件11和角度调节组件12,所述载杯组件11的上部与机架铰接,所述载杯组件11中具有与角度调节组件12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2包括直线驱动器一121,所述直线驱动器一121具有固定部1211和输出端1212,所述直线驱动器一的固定部1211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2抵在所述接触面上,通过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2的直线往复运动带动载杯组件11往复摆动。

所述载杯组件11的上部可旋转的连接在机架上,通过所述载杯组件11承载酒杯4,所述载杯组件11的旋转中心与酒杯4的上部接近相切。

所述载杯组件11的上部设有杯口座111,所述杯口座111通过铰接轴1110与机架铰接、且杯口座111中开设有用于扶住杯子4上部的弧形槽,所述铰接轴1110的轴心与弧形槽的槽底相切,使得酒杯4放入载杯组件11时,铰接轴1110的轴心与酒杯的上部接近相切。

所述载杯组件11还包括竖直立板112、载杯台113和滑动座114,所述杯口座111固定连接在竖直立板112的上部,所述滑动座114通过按钮锁紧机构115可升降地连接在竖直立板112上,所述载杯台113与滑动座114相连接、且位于杯口座111的下方,通过载杯台113承载酒杯4。

所述载杯台113包括底板1131、支撑条1132以及一对侧向限位块1133,所述底板1131与滑动座114铰接,所述滑动座11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抵住底板1131的限位支脚1141;

所述支撑条1132可滑动的设置在底板1131的顶面上,一对所述侧向限位块1133分别通过弹性自锁结构连接于支撑条1132的两端、且一对所述侧向限位块1133均与底板1131固定相连。

所述载杯组件11中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检测是否有酒杯4的接近开关116。

所述啤酒出酒系统还包括啤酒出流机构2,所述啤酒出流机构2包括用于控制出酒龙头5的直线驱动器二21;

所述出酒龙头5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且处于载杯组件11的上方,所述直线驱动器二21也具有固定部211和输出端212,所述直线驱动器二的固定部211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且直线驱动器二的输出端212与出酒龙头5的拨杆相连接,通过直线驱动器二的输出端212的直线往复运动驱动拨杆切换出酒龙头5的工作状态。

通过具有n个依次排列活塞杆的多位气缸带动载杯组件11做往复翻转运动,n个活塞杆自载杯组件所在的一侧起依次记为第1个活塞杆、第2个活塞杆、第3个活塞杆直至第n个活塞杆;按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s1、参数设定:

s1.1、预先设定出酒系统的基础流量单元qx或基础时间单元tx;

s1.2、输入本次出酒的出酒量qk或出酒时间tk;

s1.3、将出酒量qk除以基础流量单元qx,或者将出酒时间tk除以基础时间单元tx,得到qk和qx的比例关系,或者是tk和tx的比例关系,记为x,x为整数、且1≤x≤n;此时,qk=xqx,或者是tk=xtx;

s1.4、设定多位气缸中满行程的活塞杆个数为x;

令x=n-k,n为多位气缸中活塞杆的个数,k为整数、且0≤k≤n-1;使得x个活塞杆满行程时,第k+1个至第n个活塞杆全部满行程,第1个至第k个活塞杆无主动行程仅被动伸出时;

s2、放杯:用户将杯子放入载杯组件中;当载杯组件检测到其中已经放入杯子后,开始下一步,反之则继续等待杯子的放入;

s3、倾斜杯身:控制多位气缸中第k+1个至第n个活塞杆运动至满行程,其余活塞杆无主动行程仅被动伸出;

s4、出酒: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进入出酒状态,并向出酒龙头中接入酒液,记录出酒量或出酒时间;

s5、杯身复位:在步骤s4开始出酒之后,控制第1个至第k个活塞杆保持缩回状态;

此后,每当出酒量增加qk/x或者是出酒时间增加tk/x时,则自第k+1个活塞杆起,增加一个活塞杆进入缩回状态;

直至第1个至第n个活塞杆完全缩回,杯身恢复至初始状态;

s6、停止出酒: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离开出酒状态;

s7、取杯:用户自载杯组件中取走杯子。

步骤s6停止出酒之后、步骤s7取杯之前还包括步骤s6.1;

s6.1、出泡沫: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离开出酒状态,进入出泡沫状态,并向出酒龙头中接入酒液,直至达到预定的泡沫量后,结束出泡沫工作。

步骤s7取杯之后还包括步骤s8;

s8、吹扫: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进入出酒状态或出泡沫状态,并在出酒龙头中接入co2对出酒龙头内部进行吹扫,吹扫结束后控制出酒龙头进入关闭状态。

本发明可在出酒的全过程中,即酒杯自倾斜向竖直状态复位的过程中,确保酒液始终可以落在酒杯内壁的上部,而不是直接落在液面上,从本质上有效解决了因酒液直接落在液面上而产生的酒液飞溅或是泡沫激增等问题。并通过对杯身倾斜角度的自主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其他介入因素(如杯子重量)的影响,造成杯身倾斜角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以及防飞溅效果好、抑制泡沫激增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出酒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2是本案出酒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3是本案出酒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图4是本案出酒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四,

图5是载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向剖视图,

图7是图5的左视图,

图8是载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载杯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载杯组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1是载杯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a-a向剖视图,

图13是本案中载杯台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出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出酒系统中酒杯承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出酒系统在出酒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7是出酒系统在出泡沫或吹扫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8是出酒系统中两位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出酒系统中多位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案的背景技术示意图一,

图21是本案的背景技术示意图二;

图中1是酒杯承接机构,11是载杯组件,111是杯口座,1110是铰接轴,112是竖直立板,1121是立板一,1122是立板二,113是载杯台,1131是底板,1132是支撑条,1133是侧向限位块,1134是卡槽,1135是弹性卡条,1136是凸起;

114是滑动座,115是按钮锁紧机构,1151是导向柱,1152是弹簧,1153是锁紧座,1154是限位凸台,1155是调节螺母;

116是接近开关;

12是角度调节组件,121是直线驱动器一,1211是直线驱动器一的固定部,1212是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3是滚轮;

122是进气型节流阀,123是排气型节流阀;124是活塞杆,125是活塞腔;

2是啤酒出流机构,21是直线驱动器二,211是直线驱动器二的固定部,212是直线驱动器二的输出端,213是固定缸体,214是短活塞杆,215是长活塞杆;

3是气源,4是杯子,5是出酒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专利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如图1-19所示,啤酒出酒系统包括啤酒出流机构和酒杯承接机构,所述酒杯承接机构1包括载杯组件11和角度调节组件12,通过所述载杯组件11装载杯子4,所述载杯组件11的上部与售酒机的机架铰接,所述载杯组件11中具有与角度调节组件12接触的接触面,即竖直立板112的侧表面;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2包括直线驱动器一121,所述直线驱动器一121具有固定部1211和输出端1212,所述直线驱动器一的固定部1211固定连接在售酒机的机架上,所述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2抵在所述接触面上,通过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2的直线往复运动带动载杯组件11往复摆动。这样,常态时,可使得直线驱动器一收缩至初始状态,此时载杯组件在重力的作用下抵在直线驱动器一的活动部上,并保持竖直;当杯子放置于载杯组件中、且啤酒开始出酒前,可通过直线驱动器一的伸长,使得载杯组件绕铰接位置翻转至预定的倾斜角度(相对于铅锤线的夹角);这样,啤酒开始出酒后,啤酒将顺利的沿杯子的内壁滑入杯中,此后,随着出酒时间的增加或者是出酒量的增加,直线驱动器一将逐渐主动收缩,从而使得载杯组件以及杯子将在重力的影响下,抵靠着直线驱动器一逐渐向竖直状态复位。最终,将在啤酒出酒的全过程中通过对杯身倾斜角度的自主调整,有效避免出现酒液飞溅或泡沫激增等问题,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其他介入因素(如杯子重量)的影响,造成杯身倾斜角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所述载杯组件11的上部可旋转的连接在售酒机的机架上,通过所述载杯组件11承载酒杯4,所述载杯组件11的旋转中心与酒杯4内壁的上部接近相切(即旋转中心与酒杯内壁的上部的水平切线之间具有5mm的允许偏差范围)。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对出酒龙头5安装位置的调整,使得出酒龙头5处于载杯组件11的上方,并使得出酒龙头5出酒时,酒液的落点重合于载杯组件的旋转中心与酒杯的上部之间的切点。

这样,如图2所示,出酒初期,酒液的落点可处于杯子内壁的上部,即直接落在杯子上部的最初接触点上;而在杯子向初始状态复位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杯中酒量虽不断增加,但由于载杯组件11的旋转中心与酒杯4的上部相切,因此,杯子转动时,其中的最初接触点,并不会产生过多的水平位移,从而确保杯子向初始状态复位的过程中,酒液始终可以落在酒杯内壁的上部,而不是直接落在液面上。待出酒结束后,可使得杯子复位至竖直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可进行出泡沫或是吹扫工作。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在出酒的全过程中,即酒杯自倾斜向竖直状态复位的过程中,确保酒液始终可以落在酒杯内壁的上部,而不是直接落在液面上,从本质上有效解决了因酒液直接落在液面上而产生的酒液飞溅或是泡沫激增等问题。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以及防飞溅效果好、抑制泡沫激增效果好等优点。

所述载杯组件11的上部设有杯口座111,所述杯口座111通过铰接轴1110与机架铰接、且杯口座111中开设有用于扶住杯子4上部的弧形槽,所述铰接轴1110的轴心与弧形槽的槽底相切,使得酒杯4放入载杯组件11时,铰接轴1110的轴心与酒杯的上部接近相切。这样,由于杯子放入载杯组件之后,以及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杯子的上部均将抵靠在弧形槽的槽底,因此,铰接轴的轴心与弧形槽的槽底相切,即实现了载杯组件11的旋转中心与酒杯4的上部接近相切的结构。

所述载杯组件11还包括竖直立板112、载杯台113和滑动座114,所述杯口座111固定连接在竖直立板112的上部,所述滑动座114通过按钮锁紧机构115可升降地连接在竖直立板112上,所述载杯台113与滑动座114相连接、且位于杯口座111的下方,通过载杯台113承载酒杯4。

所述按钮锁紧机构115包括导向柱1151、弹簧1152以及锁紧座1153,所述竖直立板112上开设有竖直滑孔,所述导向柱1151的中部滑动连接在竖直滑孔中,所述导向柱1151的一端与滑动座114固定相连(为便于装配可如图8所示,将导向柱和滑动座设计为相插接的结构,并于插接后再配合竖直滑孔的限制,使得二者保持固定)、且另一端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限位凸台1154,所述锁紧座1153套接所述导向柱1151、且位于竖直立板112背向滑动座114的一侧,所述弹簧1152抵在限位凸台1154和锁紧座1153之间,使得无外力时,竖直立板112和滑动座114保持紧密贴合。这样,无外力时,竖直立板112和滑动座114将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保持紧密贴合,从而借助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竖直立板和滑动座保持相对固定;当滑动座的高度需要调节时,可按压限位凸台(或者朝向远离竖直立板的一侧拉拽载杯台),使得导向柱以及滑动座可相对于锁紧座以及竖直立板平移,从而使得滑动座与竖直立板分离,此后,可在保持对滑动座与竖直立板分离的同时,上提或下拉载杯台对其所处的高度进行方便、快速的调整;待调节到位后,放开对限位凸台的按压(或者放开对载杯台的拉拽),即可使得竖直立板112和滑动座114将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重新紧密贴合,使得载杯台固定在某一高度位置上。

有效解决了载杯台高度调节困难的问题,借助按钮锁紧机构使得载杯台可针对不同尺寸的杯子进行方便、快速的适应性高度调节,并在调节到位后迅速恢复稳定,具有调节方便、调节速度快以及调节后结构稳定性好等优点。

所述按钮锁紧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母1155,所述锁紧座1153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螺母1155通过螺纹连接在锁紧座1153之外、且抵在竖直立板112背向滑动座114的一侧表面上。这样,旋转螺母即可调整锁紧座与竖直立板的间距,从而调整弹簧的变形量。一方面,可压迫弹簧使其提供足量的作用力,确保无外力时竖直立板112和滑动座114将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保持紧密贴合;另一方面,可随着弹簧使用寿命的增加,弹簧力的衰减,逐步增加锁紧座与竖直立板的间距,从而使得按钮锁紧机构可保持长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述锁紧座1153背向竖直立板112的端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弹簧1152的弹簧槽,所述限位凸台处于弹簧槽的槽口处,所述弹簧套接所述导向柱1151、且抵在限位凸台和弹簧槽的槽底之间。这样,即可使得弹簧不会直接暴露锁紧座之外,实现了对弹簧良好、有效的保护,从而显著提升了按钮锁紧机构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如图11-13所示,所述载杯台113包括底板1131、支撑条1132以及一对侧向限位块1133,所述底板1131与滑动座114铰接,所述滑动座11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抵住底板1131的限位支脚1141;从而使得载杯台可自由的向上翻转的同时,对其向下翻转时的最大角度进行限制,避免因底板过多的向下翻转而造成杯子可能滑落的问题。

所述支撑条1132可滑动的设置在底板1131的顶面上,使得支撑条和竖直立板的间距可调,所述支撑条1132呈弧形,通过支撑条1132扶住杯底,所述弧形槽以及支撑条都处于杯子朝向竖直立板112的一侧;一对所述侧向限位块1133分别通过弹性自锁结构连接于支撑条1132的两端、且一对所述侧向限位块1133均与底板1131固定相连。使用时,用户可根据杯底的尺寸调节支撑条和竖直立板的间距,从而借助支撑条扶住杯子的杯底,并在调节到位后借助弹性自锁结构,使得支撑条与底板相对固定,具有调节方便、调节速度快以及调节后结构稳定性好等优点。

同时,由于载杯台与滑动座之间铰接,因此,在载杯组件闲置或打包转运时,可使得载杯台向上翻折,以显著缩小其所占用的空间。

如图12所示,所述弹性自锁结构包括开设在侧向限位块1133中的若干卡槽1134以及连接在支撑条1132端头处的弹性卡条1135;

所述侧向限位块1133中开设有水平容置槽,若干所述卡槽1134依次排列、且都开设于水平容置槽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条1132端头伸入所述水平容置槽中,所述弹性卡条113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条1132的端头处、且另一端设有具有与卡槽1134适配的凸起1136,所述凸起1136与卡槽1134相对设置。这样,当弹性卡条上的凸起卡入某一个卡槽之内时,即可使得支撑条和该侧向限位块相对固定。

而当支撑条与竖直立板的间距需要调整时,操作人员用力拉拽或推动支撑条,即可使处在支撑条两端的弹性卡条被迫出现弹性变形,从而使得凸起离开当前所处的卡槽,随支撑条一起沿水平容置槽平移;

待支撑条平移到位后,支撑条两端的凸点将卡入对应的卡槽中,从而使得支撑条与一对侧向限位块位置固定,进而完成支撑条与竖直立板之间间距的调节。

这样,用户使用时,可根据杯子底部的大小对支撑条与竖直立板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调节。

最终,将使得用户可根据杯子的高度、大小对载杯组件中载杯台的高度、支撑条与竖直立板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的调节,从而使得本案所记载的载杯组件可适应于多种规格尺寸的杯子,并兼具着调节方便、调节速度快以及调节后结构稳定性好等优点。

所述竖直立板112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立板一1121和立板二1122,所述立板一1121的顶部与立板二1122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立板一1121的底部与立板二1122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立板一1121、立板二1122的中部之间留有用于容置滑动座114的空隙;

所述滑动座114呈c字形、且滑动座114的中部容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滑动座114的两侧端头均与底板1131铰接、且滑动座114的两端都固定连接有限位支脚1141。此外,上述中竖直滑孔开设于立板一上,无外力时,竖直立板中的立板一和滑动座114将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保持紧密贴合。

所述限位支脚1141上设有下电磁铁,所述底板1131上设有上电磁铁,所述下电磁铁和上电磁铁在通电后相互吸引。这样,取酒时可对下电磁铁和上电磁铁进行通电,使得底板与滑动座之间临时保持相对静止;而在非取酒的情况下,可使得下电磁铁和上电磁铁断电,从而使得底板可自由的向上翻转、收起。

所述直线驱动器一121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作为优选,所述直线驱动器一121为多位气缸,所述多位气缸的缸体(即多位气缸的固定部1211)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所述多位气缸中具有n个依次排列的活塞杆124、且自载杯组件11所在的一侧起第1个活塞杆伸出至缸体外,所述第1个活塞杆远离缸体的端头为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2,第1个活塞杆至第n个活塞杆的长度依次递减、且行程也依次递减,使得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2可在多个位置停留。本专利选用气缸驱动取代了马达驱动,与马达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一、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控制性能:对于气缸,其控制采用电磁阀或者气动阀就可以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控制方式,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价格便宜,动作快适用于启停频繁的场合。而马达需要编码器变频器进行控制角位移以及运行速度,控制原理复杂,功能结构比较复杂。

二、在啤酒售酒机上,由于载杯组件的一次装酒过程中,需要使得杯子在多角度进行停留以防止酒下落过程由于震荡产生泡沫。因而无论采用气缸还是马达控制都需要高频率的启停,高频率的启停会造成寿命的降低,这对马达的要求很高,而气缸一般都可以达到几百万次的动作且装有缓冲设置,寿命完全可以保证。

三、马达所需较多的回转加工零件,精度要求高、成本大。另外其安装方式具备一定局限性,需要特定的安装空间,而对于要求观赏性的售酒机,安装空间是及其苛刻的。而气缸安装方式简单,局限性小,基本上不需要加工零件,且成本低。

所述多位气缸具有n个活塞腔125,与载杯组件11距离最远的活塞腔仅一侧通过升程管道连接气源3,其他的活塞腔则在一侧通过升程管道连接气源的同时,另一侧通过回程管道连接气源3;

所述升程管道中设置有进气型节流阀122,所述回程管道中设置有排气型节流阀123;所述进气型节流阀122包括并联的单向进气阀以及出气节流阀,所述排气型节流阀123包括并联的单向出气阀以及进气节流阀。这样,当某一个活塞腔中的活塞杆主动伸出时,气源经过升程管道向该活塞腔中加压,使得该活塞腔中的活塞杆向外伸出;此时,由于单向进气阀以及单向出气阀的存在,将使得活塞腔中的气压变化较快,从而使得活塞杆可以较快的速度向外伸出;

而当某一个活塞腔中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时,气源经过回程管道向该活塞腔中反向加压,此时,气体将必须经过进气节流阀才能进入活塞腔中,而活塞腔中的气体也必须经过出气节流阀才能回到升程管道中,从而使得活塞腔中的气压变化较慢,从而使得活塞杆可以较慢的速度向内缩回。

最终,作用在载杯组件上时,将使得多位气缸可以较快的速度伸出,从而使得载杯组件以较快的运动速度将空杯由竖直状态翻转至倾斜状态;而当载杯组件由倾斜状态向竖直状态复位时,则可通过多位气缸的慢速缩回,使得杯子缓慢的回复至竖直状态,从而通过快速倾斜、缓慢复位的方式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动作效率以及出流过程中杯子的稳定性。

所述直线驱动器一121水平设置,所述直线驱动器一的输出端1212铰接有滚轮1213,所述滚轮1213抵在竖直立板112上。从而使直线驱动器一对竖直立板,即对载杯组件的驱动更为平顺、更为稳定。

所述载杯组件11中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检测是否有杯子4的接近开关116。以防发生在漏放杯子的情况下直接开始出酒的问题。

如图14所示,所述啤酒出酒系统还包括啤酒出流机构2,所述啤酒出流机构2包括用于控制出酒龙头5的直线驱动器二21;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出酒龙头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如国知局于2018年3月20日公告的一份名为“啤酒龙头”、申请号为“201720579637.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或者是于2019年7月30日公布的一份名为“饮料注出旋塞阀、阀杆以及饮料分配器”、申请号为“201680091507.x”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在此类龙头使用过程中,驱使拨杆处于不同位置时,龙头可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龙头的工作状态可分为关闭状态、出酒状态或出泡沫状态,即龙头完全关闭、向外出酒、或是向外出泡沫。

所述出酒龙头5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且处于载杯组件11的上方,所述直线驱动器二21也具有固定部211和输出端212,所述直线驱动器二的固定部211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且直线驱动器二的输出端212与出酒龙头5的拨杆相连接,通过直线驱动器二的输出端212的直线往复运动驱动拨杆切换出酒龙头5的工作状态。

这样,常态时,通过直线驱动器二驱动拨杆,使出酒龙头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出酒时,可通过直线驱动器二驱动拨杆,使其运动至某一位置上,进入出酒状态;当需要出泡沫时,可通过直线驱动器二驱动拨杆,使其运动至另一位置上,进入出泡沫状态。

所述直线驱动器二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作为优选,即本案中为更好的适应此类“啤酒龙头”,通过两位气缸实现了对此类出酒龙头(即啤酒龙头)的控制。如图9所示,所述直线驱动器二21为两位气缸,所述两位气缸包括固定缸体213、短活塞杆214以及长活塞杆215,所述固定缸体213(即两位气缸的固定部211)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短活塞杆214和长活塞杆215依次设置在固定缸体213内,所述短活塞杆214和长活塞杆215的行程依次增大,所述长活塞杆215的一端伸出至固定缸体213之外,所述长活塞杆215远离固定缸体213的一端为直线驱动器二的输出端212,使得直线驱动器二的输出端212可在三个位置停留。即初始位置、短活塞杆满行程以及长活塞杆满行程三个不同的位置,从而可控制拨杆在前位、中位、后位停留,以使得龙头处于出泡沫、出酒或关闭状态。

通过具有n个依次排列活塞杆的多位气缸带动载杯组件11做往复翻转运动,如图19所示,n个活塞杆自载杯组件所在的一侧起依次记为第1个活塞杆、第2个活塞杆、第3个活塞杆直至第n个活塞杆;按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s1、参数设定:实际使用时,用户可按需更改以下设定的参数,如在更换不同尺寸、不同高度的杯子或容器的情况下,或者是修改出酒量的情况下,等等;而在针对同一种杯子、相同出酒量的情况下,则无需调整以下参数;

s1.1、预先设定出酒系统的基础流量单元qx或基础时间单元tx;

s1.2、输入本次出酒的出酒量qk或出酒时间tk:其中,由于出酒量和出酒时间具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实际操作时,可择一进行以下工作;二者的比例关系式为:q=vst,其中q是流量,即出酒量,v是液体流速,s是有效截面积,t是时间,即出酒时间;

s1.3、将出酒量qk除以基础流量单元qx,或者将出酒时间tk除以基础时间单元tx,得到qk和qx的比例关系,或者是tk和tx的比例关系,记为x,x为整数、且1≤x≤n;此时,qk=xqx,或者是tk=xtx;以出流量举例来说,用户实际取酒时,通常每次的取酒量为50ml、100ml、300ml、500ml或1000ml,这样,再结合n的具体数值,即可设定基础流量单元qx,通常可设定为50ml,从而使得x为整数、且小于等于n;

s1.4、设定多位气缸中满行程的活塞杆个数为x;

令x=n-k,n为多位气缸中活塞杆的个数,k为整数、且0≤k≤n-1;使得x个活塞杆满行程时,第k+1个至第n个活塞杆全部满行程,第1个至第k个活塞杆无主动行程仅被动伸出时;

在此过程中,可计算得到本次出酒时载杯组件的最大倾斜角度θ(k);此时,多位气缸的有效行程式中li表示第i(1≤i≤n)个活塞杆的有效行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k在极限取值时,k=0时,x=n,第1个至第n个活塞杆全部满行程;k=n-1时,x=1,仅第n个活塞杆满行程,第1个至第n-1个活塞杆无主动行程仅被动伸出;

则本次出流时载杯组件的最大倾斜角度θ(k)=tan-1(l(k)/δh),式中l(k)为多位气缸的有效行程,δh为载杯组件的旋转中心与多位气缸的中心线之间的高度差;

s2、放杯:用户将杯子放入载杯组件中;当载杯组件中的接近开关检测到其中已经放入杯子后,开始下一步,反之则继续等待杯子的放入;

s3、倾斜杯身:控制多位气缸中第k+1个至第n个活塞杆运动至满行程,其余活塞杆无主动行程仅被动伸出;

s4、出酒: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进入出酒状态,并向出酒龙头中接入酒液,记录出酒量或出酒时间;

s5、杯身复位:在步骤s4开始出酒之后,控制第1个至第k个活塞杆保持缩回状态(即对该活塞杆上活塞所处的腔室进行加压,使得该活塞以及活塞杆保持回缩的运动趋势);

此后,每当出酒量增加qk/x或者是出酒时间增加tk/x时,则自第k+1个活塞杆起,增加一个活塞杆进入缩回状态;具体来说,当出酒量第一次达到qk/x或者是出酒时间第一次达到tk/x时,控制第k+1个活塞杆进入缩回状态;当出酒量达到2qk/x或者是出酒时间达到2tk/x时,控制第k+2个活塞杆进入缩回状态;当出酒量达到3qk/x或者是出酒时间达到3tk/x时,控制第k+3个活塞杆进入缩回状态;直至当出酒量达到qk或者是出酒时间达到tk时,控制第k+x,即第n个活塞杆进入缩回状态;

直至第1个至第n个活塞杆完全缩回,杯身恢复至初始状态;这样,在第k+1个至第n个活塞杆逐个进入缩回状态的过程中即可稳定、有序的控制杯身自最大倾斜角度θ(k)向初始位置复位;

s6、停止出酒: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离开出酒状态;

s7、取杯:用户自载杯组件中取走杯子。

步骤s6停止出酒之后、步骤s7取杯之前还包括步骤s6.1;

s6.1、出泡沫: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离开出酒状态,进入出泡沫状态,并向出酒龙头中接入酒液,直至达到预定的泡沫量后,结束出泡沫工作。上述中,由于泡沫本质上是通过酒液的加速以及冲击产生的,因此,控制酒液的流量或出泡沫的时间,即可控制泡沫量。

实际使用时,用户可自主选择在步骤s6之后选择是否接入泡沫,是则进入步骤s6.1,等待出泡沫后再进入步骤s7取走杯子;否则直接进入步骤s7取走杯子。

步骤s7取杯之后还包括步骤s8;

s8、吹扫:通过啤酒出流机构中的直线驱动器二控制出酒龙头进入出酒状态或出泡沫状态,并在出酒龙头中接入co2对出酒龙头内部进行吹扫,吹扫结束后控制出酒龙头进入关闭状态。

本发明具体实施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