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设备及其灌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69014发布日期:2022-04-02 04:1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设备及其灌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包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装设备及其灌装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灌封领域主要面向日化、食品,或者化学制药领域,特点是罐装量加大,批量较多,原料及灌封包材均按照批量处理。其中对包材的处理,从来料、清洗、消毒均会将不同部件分别处理。产品溶液罐装进容器后,后续封装环节才用盖子封盖。
3.现今迅速发展的制药制剂行业,对柔性小批量生产需求增长较大。要求设备小型化、包材前处理减少、开包即用。
4.现在有流水线式的包装可以满足无菌灌装的要求,但是由于灌装过程是先将瓶体和盖体分开的,需要对瓶体和盖体进行清洗烘干洗灭菌,然后再进行无菌灌装,虽然整个过程都可以实现无人操作,但是其生产流程长,占用面积大,且由于灭菌后的包材需要较长时间后才进行封合,其内腔暴露在外界时间较长,提高了被环境微生物二次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设备,能够缩短开盖后灌装容器的移动时间,减低灌装容器的内腔在外界的曝露时间,降低了被环境微生物二次污染的风险。
6.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装设备,包括上料机构、传送机构和灌装机构;
8.传送机构包括夹取件,夹取件在上料机构和灌装机构之间往返运动;
9.灌装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灌装头和至少两个与灌装头相对应的旋盖件;单个旋盖件与单个灌装头相邻设置。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单个旋盖件和单个灌装头组成灌装组件;灌装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灌装组件并列设置。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组件,上料组件包括第一分料筒、第二分料筒和进料口;第一分料筒设置在第二分料筒之上,第二分料筒相对第一分料筒移动;第二分料筒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分料筒和第二分料筒连通;第二分料筒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分料筒和进料口筒连通。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还包括料筒驱动件,料筒驱动件的驱动部分与第二分料筒连接。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料筒在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有托片,托片横向设置在第一分料筒和第二分料筒之间;托片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料筒移动的距离。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料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上料组件排列设置;上料组件之间的距离对应等于夹取件之间的距离;单个旋盖件和单个灌装头组成灌装组件,灌装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灌装组件并列设置;夹取件之间的距离对应等于灌装组件之间的距离。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还包括移动托盘,夹取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夹取件沿着夹取件运动的方向排列设置在移动托盘上。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灌装机构还包括固定夹件,固定夹件位于旋盖件的下方。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一:将灌装容器移动到旋盖件的下方;
19.步骤二:旋盖件旋开灌装容器的瓶盖;
20.步骤三:将旋开瓶盖的灌装容器移动到灌装头的下方,开始灌装;
21.步骤四:灌装完毕,将灌装后的灌装容器移动到旋盖件的下方,旋盖件将瓶盖拧在灌装后的灌装容器上。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旋盖件抓取待灌装的灌装容器的瓶盖后上升;
23.步骤四中,灌装后的灌装容器移动到旋盖件的下方后,旋盖件下降,旋盖件将瓶盖拧在灌装后的灌装容器上;
24.步骤一具体包括:
25.a.第二分料筒处于第一位置时,灌装容器由第一分料筒掉落到第二分料筒;
26.b.第二分料筒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分料筒中的灌装容器掉落到进料口,此时托片抵接第一分料筒靠近第二分料筒的一端;
27.c.夹取件将灌装容器移动到旋盖件的下方。
28.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29.本发明采用上料机构、传送机构和灌装机构实现灌装容器的灌装工作;夹取件将灌装容器由上料机构送到灌装机构;旋盖件将灌装容器的瓶盖打开,灌装头对打开后的灌装容器进行灌装,灌装后旋盖件将瓶盖旋在灌装容器上;可以减少灌装容器的内腔在外界的暴露时间,进而降低被环境微生物二次污染的风险;由于旋盖件和灌装头相邻设置,打开后的灌装容器不会经过其他灌装头,不会受到其他灌装头的污染。
附图说明
30.图1是灌装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31.图2是灌装设备的灌装机构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32.图3是灌装设备的灌装机构的另一立体结构放大图;
33.图4是灌装设备的夹取件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34.图5是灌装设备的夹取件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35.图6是灌装设备的上料组件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36.图7是灌装设备的上料组件的另一立体结构放大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平台;2、上料机构;3、传送机构;31、夹取件;311、夹爪气缸;312、夹取座;32、容纳腔;321、托块;322、开口;33、移动托盘;34、传送带;4、灌装机构;41、固定夹件;5、上料组件;51、第一支撑柱;52、第一引料板;521、引料通道;53、第一分料筒;54、第二引料板;541、进料口;55、料筒驱动件;56、第二分料筒;57、托片;6、灌装组件;61、旋盖件;62、灌装头;7、固定连接板;71、第二支撑柱;72、第三支撑柱;8、升降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4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4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装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平台1、上料机构2、传送机构3和灌装机构4;上料机构2、传送机构3和灌装机构4设置在平台1上;上料机构2包括两个上料组件5,两个上料组件5并列设置;如图4-5所示,传送机构3包括两个夹取件31,夹取件31包括夹爪气缸311和两个夹取座312,夹取件31用于夹取灌装容器;两个夹取座312分别固定在夹爪气缸311的夹爪上;两个夹取座312在相向的一侧设有夹取凹陷,当夹爪气缸311工作时,夹爪气缸311上的夹爪合拢,使得两个夹取凹陷形成容纳腔32;容纳腔32用于容纳灌装容器;容纳腔32为一圆柱状,其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灌装容器的直径,便于灌装容器通过;容纳腔32的高度小于灌装容器的高度,便于取出灌装容器;容纳腔32的底部设有托块321,托块321用于托住灌装容器,避免灌装容器掉落;托块32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两个夹取座312上;当夹爪气缸311工作时,夹爪气缸311上的夹爪张开,使得两个夹取座312的托块321分开,此时灌装容器由容纳腔32滑出;两个夹取座312在相向的一侧的顶部设有倒角,两个夹取座312的倒角形成容纳腔32的开口322,便于灌装容器滑入容纳腔32。
44.两个夹取件31并列设置,上料组件5之间的距离等于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灌装机构4包括两个灌装组件6,两个灌装组件6并列设置;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等于灌装组件6之间的距离,夹取件31在上料机构2和灌装机构4之间往返运动,使得夹取件31可以将上料机构2的灌装容器直接送至对应的灌装机构4上灌装;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料组件5、夹取件31和灌装组件6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本发明不限制上料组件5、夹取件31和灌装组件6的数量;当上料组件5、夹取件31和灌装组件6的数量大于两个时,上料组件5之间的距离对应等于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即第一个上料组件5和第二个上料组件5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个夹取件31和第二个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第二个上料组件5和第三个上料组件5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夹取件31和第三个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以此类推;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对应等于灌装组件6之间的距离,即第一个夹取件31和第二个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个灌装组件6和第二个灌装组件6之间的距离,第二个夹取件31和第三个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灌装组件6和第三个灌装组件6之间的距离,以此类推;便于上料。
45.如图6-7所示,上料组件5包括第一支撑柱51、第一引料板52、第一分料筒53、第二引料板54、料筒驱动件55和第二分料筒56;第一支撑柱51竖直设置在平台1上,第一引料板52和第二引料板54固定在第一支撑柱51上,第一引料板52设置在第二引料板54的上方;第一引料板52设有通孔,第一分料筒53固定在第一引料板52的下端且与通孔相连通,使得灌装容器可以由通孔进入第一分料筒53;第一引料板52的边缘设有入口,第一引料板52上还设有引料通道521,入口通过引料通道521与通孔连接,使得灌装容器可以由入口进入,经引
料通道521达到通孔,并由通孔掉进第一分料筒53;入口与外部的振动盘配合使用,以完成灌装容器的上料;第一分料筒53的直径刚好使一个灌装容器通过,便于灌装容器的上料;第一分料筒53的高度等于一个灌装容器的高度,第一分料筒53在靠近引料通道521的一侧设有缺口,引料通道521上的灌装容器由该缺口进入第一分料筒53,减少引料通道521上的灌装容器的底部与第一分料筒53的灌装容器的顶部的距离,使得灌装容器由引料通道521进入第一分料筒53时不会因高度差而坠落。
46.第二引料板54上设有进料口541;料筒驱动件55固定在第二引料板54上,料筒驱动件55的驱动部分与第二分料筒56连接,使得料筒驱动件55工作时,能够驱动第二分料筒56移动;第二分料筒56设置在第一分料筒53之上,第二分料筒56相对第一分料筒53移动;第一分料筒53的下方为第一位置,第一位置设置在第二引料板54上;进料口541为第二位置;第二分料筒5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分料筒53和第二分料筒56连通;第二分料筒5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分料筒56和进料口541连通;料筒驱动件55为伸缩气缸,料筒驱动件55的驱动部分为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料筒驱动件55能够带动第二分料筒5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返;第二分料筒56在远离进料口541的一侧设有托片57,托片57横向设置在第一分料筒53和第二分料筒56之间,避免第二分料筒5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分料筒53中的灌装容器掉落在外部,托片57起到支撑的作用;托片57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料筒56移动的距离,使得第二分料筒56移动到第二位置后,托片57的长度足以抵住第一分料筒53的底部,从而托住灌装容器。
47.待灌装的灌装容器由引料通道521进入第一分料筒53,料筒驱动件55工作,推动第二分料筒56由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分料筒53和第二分料筒56连通,位于第一分料筒53上的灌装容器进入第二分料筒56;料筒驱动件55工作,推动第二分料筒56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分料筒56与进料口541连通,灌装容器进入进料口541。
48.如图2-3所示,灌装组件6包括一个旋盖件61和一个灌装头62,单个旋盖件61与单个灌装头62相邻设置;夹取件31将灌装容器由上料机构2送到灌装机构4;旋盖件61将灌装容器的瓶盖打开,灌装头62对打开后的灌装容器进行灌装,灌装后旋盖件61将瓶盖旋在灌装容器上;可以减少灌装容器的内腔在外界的暴露时间,进而降低被环境微生物二次污染的风险;由于旋盖件61和灌装头62相邻设置,打开后的灌装容器不会经过其他灌装头62,不会受到其他灌装头62的污染。
49.旋盖件61为电动旋转夹爪,电动旋转夹爪包括夹爪模组、旋转模组、下壳体和上壳体;夹爪模组包括旋转气动夹爪、夹爪步进电机,下壳体的外部固定旋转气动夹爪,下壳体开设电机孔,夹爪步进电机设置在下壳体内部,并通过电机孔同轴连接旋转气动夹爪以控制旋转气动夹爪的张合;旋转模组包括旋转底座、旋转步进电机,下壳体相对旋转气动夹爪的另一端面设有开孔,开孔由旋转底座同轴盖合,上壳体固接在旋转底座上并竖直位于下壳体的上部,上壳体内置旋转步进电机,旋转步进电机转动带动旋转底座、下壳体、上壳体和旋转气动夹爪同轴转动;夹爪模组用于夹紧灌装容器,并通过旋转模组带动夹爪模组360
°
正反转,实现旋开瓶盖和拧紧瓶盖的效果。
50.灌装设备还包括固定连接板7、第一层板、第二层板、升降驱动件8、两个第二支撑柱71和两个第三支撑柱72,第二支撑柱71一端固定在平台1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第一层板位于第二层板之上,第二支撑柱71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层板上设有两个活动
孔,两个第三支撑柱72的一端连接固定连接板7,另一端分别穿过活动孔。
51.升降驱动件8安装在第一层板上,升降驱动件8为伸缩气缸,升降驱动件8的伸缩轴与固定连接板7连接,使得升降驱动件8工作时,固定连接板7随之上下移动;固定连接板7设有两个连接块,两个连接块分别与两个灌装组件6的旋盖件61连接,使得升降驱动件8可以同时控制两个旋盖件61的运动,同时能够使得两个旋盖件61的距离固定,不容易偏移;第一层板上设有灌装头62支架,灌装头62支架用于固定灌装头62。
52.灌装机构4还包括固定夹件41,固定夹件41固设在第二层板上,且位于旋盖件61的下方,使得旋盖件61旋盖时,固定夹件41可以夹紧灌装容器的瓶身;固定夹件41为夹爪气缸。
53.传送机构3还包括移动托盘33、传送带架、传送带34和传送电机,传送带34架安装夹取件31运动的方向设置,传送带34设置在传送带34架上,传送电机用于驱动传送带34运动;移动托盘33连接在传送带34上;两个夹取件31沿着夹取件31运动的方向排列设置在移动托盘33上,移动托盘33的固定作用使得两个夹取件31之间的距离固定,避免发送偏移。
5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5.步骤一:
56.a.待灌装的灌装容器由引料通道521进入第一分料筒53,第二分料筒56处于第一位置时,灌装容器由第一分料筒53掉落到第二分料筒56;
57.b.第二分料筒56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分料筒56中的灌装容器掉落到进料口541,此时托片57抵接第一分料筒53靠近第二分料筒56的一端;
58.c.灌装容器由进料口541进入位于进料口541的下方的夹取件31的夹取座,此时托块321托住灌装容器;传送电机工作,传送带34移动,带动移动托盘33移动到旋盖件61的下方。
59.步骤二:固定夹件41工作,固定夹件41的夹爪固定灌装容器的瓶身,旋盖件61旋开灌装容器的瓶盖;旋盖件61抓取待灌装的灌装容器的瓶盖后,升降驱动件8工作,旋盖件61上升。
60.步骤三:固定夹件41工作,固定夹件41的夹爪松开灌装容器的瓶身,传送电机工作,传送带34移动,带动移动托盘33移动到灌装头62的下方,夹取件31移动将旋开瓶盖的灌装容器移动到灌装头62的下方,开始灌装。
61.步骤四:灌装完毕,夹取件31将灌装后的灌装容器移动到旋盖件61的下方,升降驱动件8工作,旋盖件61下降,旋盖件61将瓶盖拧在灌装后的灌装容器上,完成灌装工作。
62.步骤五:夹爪气缸311工作,夹取座312分开,灌装后的灌装容器掉入外部的收集槽中。
63.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发明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