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剂泵排量分配校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3329发布日期:2022-12-17 11:2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剂泵排量分配校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计量泵排量分配校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化纤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油剂(通常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用于调节化纤之间的摩擦,防止静电产生,油剂需要通过油剂泵(齿轮泵)输送到纺位,由于化纤生产过程中纺位较多,为提升油剂泵的利用效率,单个油剂泵会有多个排液口,油剂泵每次启动都会从这些排液口同时排出油剂,再通过管道将其导入纺位,即可实现油剂添加。
3.对单一纺位而言,油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该纺位的化纤性能,因而需要精准控制各个排液口排量的偏差量,通常而言,该偏差量在
±
2%以内视为正常,但油剂泵在长期使用后,其内的齿轮存在磨损,会导致一些排液口的排量超出限定范围,因而,需要对油剂泵的排量分配进行校验。
4.传统的校验装置大多是通过将油剂泵各个排液口排出的油剂收集到容器中,在原地对容器进行称重或者将其搬运至称量装置处进行称重,如中国专利cn204099149u、cn114279539a就公开了这类校验装置,但前者需要设置多个电子秤,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各个电子秤的误差并不一致,通过多个电子秤进行称重校验,会降低校验的准确率;后者在实际操作时,存在试管易混淆、搬运时油剂易洒落、试管易脱手等问题,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校验准确率高、操作方便的油剂泵排量分配校验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油剂泵排量分配校验装置,包括:
7.可沿自身轴心线转动且可升降的水平转盘,所述转盘上开设有若干绕所述转盘的轴心线均匀分布的量杯孔;
8.放置在所述量杯孔内的量杯,所述量杯具有口径大于所述量杯孔的孔径的杯口以及外径小于所述量杯孔孔径的杯底;
9.与所述量杯数量相等的接油斗,所述接油斗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量杯的中间,所述接油斗的开口朝上,所述接油斗的管柄向下延伸并穿设在所述转盘上的安装孔内,在所述转盘转动一周时,所述接油斗开口的路径形成第一环形区域,所述量杯杯口的路径形成第二环形区域,所述量杯杯底的路径形成第三环形区域,所述第一环形区域与所述第二环形区域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具有相重合的环形重合区;
10.与所述量杯一一对应设置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下端部位于所述转盘中心的上方,并通过连接管与油剂泵的排液口连通,所述出油管的上端部向上向外倾斜延伸,所述出油管上端部的出油口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环形重合区内;
11.位于所述转盘下方的称量装置,所述称量装置具有用于支撑所述量杯并传递所述量杯的重量的量杯座,所述量杯座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环形区域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12.所述校验装置具有注油状态、称重准备状态和称重状态,在所述校验装置处于注油状态时,所述转盘升起并转动,使所述出油口移动至所述量杯杯口的上方,所述油剂泵开启,通过所述出油管向所述量杯内注油;在所述校验装置处于称重准备状态时,所述油剂泵关闭,所述转盘转动,使所述出油口移动至所述接油漏斗开口的上方,使其中一个所述量杯位于所述量杯座的正上方;在所述校验装置处于称重状态时,所述转盘下降,使位于所述量杯座上方的量杯脱离所述转盘并支撑在所述量杯座上,对其进行称重。
13.优选地,所述接油斗内连接有向上竖直延伸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柔性刮油板,在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刮油板用于刮除所述出油口处残留的液滴。
14.优选地,所述转盘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转盘同轴并同步升降的接油环,所述接油环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接油槽,所述管柄的下端部插设在所述接油槽内,所述管柄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接油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15.优选地,所述量杯座包括与所述称重装置连接的下底座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量杯的上底座,所述下底座与所述上底座同轴设置并通过弹性件连接。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底座包括向外水平延伸的环状凸缘、连接在所述环状凸缘的上表面中心并向上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外轮廓与所述量杯杯底的中心凹槽的内壁相匹配。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部由圆台和圆柱组合而成,所述圆台位于所述圆柱的下方。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环状凸缘的直径为所述量杯杯底外径的60%-80%。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底座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环状凸缘的下表面中心并向下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呈去头倒圆锥形,所述对接部的下端面中心开设有向上延伸的上盲孔,所述下底座的上端部呈去头圆锥形,所述下底座的上端面中心开设有向下延伸的下盲孔,所述弹性件的上下端部分别插设在所述上盲孔和所述下盲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中部外露。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量杯的上端部外壁为自上向下逐渐内缩的外锥形面,所述量杯孔的内壁为自上向下逐渐内缩的内锥形面,所述内锥形面与所述外锥形面相匹配。
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剂泵排量分配校验装置,包括:可沿自身轴心线转动且可升降的水平转盘、放置在转盘上绕转盘轴心线均匀分布的量杯孔内的量杯、与量杯数量相等并设置在相邻两个量杯中间的接油斗、与量杯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油剂泵连通的出油管、位于转盘下方的称量装置,通过使出油管的出油口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落在转盘转动时接油斗开口路径与量杯杯口路径在上下方向上投影的环形重合区内,使称量装置的量杯座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落在转盘转动时量杯杯底的路径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能够通过转盘的转动及升降使所有量杯依次通过量杯座进行称重,无需设置多个电子秤,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校验准确率高,无需人工移动量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4.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5.图3是图1的主视示意图,为便于观察,隐去了部分量杯及接油斗。
26.图4、图5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4是转盘升起时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转盘下降时的剖视示意图。
27.图6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28.图7是图6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9.图8是图6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0.其中:1.底板;10.转盘;11.量杯孔;111.内锥形面;12.安装孔;13.接油环;131.接油槽;132.支撑条;20.量杯;21.杯口;22.杯底;221.中心凹槽;23.外锥形面;30.接油斗;31.开口;32.管柄;33.支撑柱;40.出油管;41.出油口;42.出油管托板;421.出油管支架;422.锁紧头;50.称量装置;51.量杯座;511.下底座;5111.下盲孔;512.上底座;5121.环状凸缘;5122.圆台;5123.圆柱;5124.对接部;5125.上盲孔;513.弹性件;52.高度调节柱;61.升降气缸;611.支撑框;62.步进电机;63.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2.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剂泵排量分配校验装置,包括:底板1、转盘10、量杯20、接油斗30、出油管40、称量装置50、驱动机构,其中,底板1放置在支撑面上,起总支撑作用,底板1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转盘10为可沿自身轴心线转动且可升降的圆形水平转盘,转盘10上开设有若干绕转盘10的轴心线均匀分布的量杯孔11;量杯20放置在量杯孔11内,量杯20具有口径大于量杯孔11孔径的杯口21以及外径小于量杯孔孔径的杯底22;接油斗30呈漏斗状,接油斗30的数量与量杯的数量相等,接油斗30设置在相邻两个量杯20的中间,接油斗30的开口31朝上,接油斗30的管柄32向下延伸并穿设在转盘10上的安装孔12内,在转盘10转动一周时,接油斗开口31的路径形成第一环形区域,量杯杯口21的路径形成第二环形区域,量杯杯底22的路径形成第三环形区域,第一环形区域与第二环形区域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具有相重合的环形重合区;出油管40与量杯20一一对应设置,出油管40的下端部位于转盘10中心的上方,并通过连接管与油剂泵的排液口连通,出油管40的上端部向上向外倾斜延伸,出油管40上端部的出油口41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落在环形重合区内;称量装置50位于转盘10下方,称量装置50具有用于支撑量杯20并传递量杯20重量的量杯座51,量杯座51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三环形区域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盘10转动及升降,具体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升降气缸61,以及步进电机62和减速器63,升降气缸61位于转盘10的下方,升降气缸61的气缸杆端部连接有支撑框611,步进电机62固定在支撑框611的上端面,步进电机62的输出轴与减速器63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器63的输出轴连接在转盘10下表面的中心。
33.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通过转盘的转动及升降使所有量杯依次通过量杯座进行称重,无需设置多个电子秤,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校验准确率高,无需人工移动量杯,操作方便。
34.具体地,该校验装置具有注油状态、称重准备状态和称重状态,在其处于注油状态
时,转盘10升起并转动,使出油口41移动至量杯杯口21的上方,油剂泵开启,通过出油管40向量杯20内注油;在其处于称重准备状态时,油剂泵关闭,转盘10转动,使出油口41移动至接油漏斗开口31的上方,使其中一个量杯20位于量杯座51的正上方;在其处于称重状态时,转盘10下降,使位于量杯座51上方的量杯20脱离转盘10并支撑在量杯座51上,对其进行称重;通过转盘10的转动及升降,再配合油剂泵的启停,即可实现对所有量杯的依次称重,从而根据称重数据对油剂泵进行校验。
35.由于出油管40的管径通常较小,在油剂泵关闭时,出油管40内油剂压力的释放较为缓慢,其出油口41会有残留液滴,在依次对量杯20进行称重的过程中,由于出油口41会经过量杯20上方,其上残留的液滴容易滴落在量杯20内,从而导致称重数据不准,复现性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接油斗30内连接有向上竖直延伸的支撑柱33,支撑柱33的顶部连接有柔性刮油板,在转盘10转动时,刮油板用于刮除出油口41处残留的液滴。
36.为了收集接油斗30内的油剂,在本实施例中,转盘10下方设有与转盘10同轴并同步升降的接油环13,接油环13的外壁通过倾斜设置的四根支撑条132支撑在支撑框611上,接油环13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接油槽131,管柄32的下端部插设在接油槽131内,管柄32的底部开口与接油槽131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37.在升降气缸61出现故障不升起时,若步进电机62及减速器63驱动转盘转动,则量杯座51容易受到量杯20的冲击,从而导致称量装置50损坏,为避免这一问题,并提升量杯20称重时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量杯座51包括与称重装置50连接的下底座511以及用于承载量杯20的上底座512,下底座511与上底座512同轴设置并通过弹性件513连接,上底座512包括向外水平延伸的环状凸缘5121、连接在环状凸缘5121的上表面中心并向上延伸的定位部、以及连接在环状凸缘5121的下表面中心并向下延伸的对接部5124,环状凸缘5121的直径为量杯杯底22外径的60%-80%,以实现对量杯杯底22平整区域的良好承托,定位部的外轮廓与量杯杯底22中心凹槽221的内壁相匹配,具体地,定位部由圆台5122和圆柱5123组合而成,圆台5122位于圆柱5123的下方,对接部5124呈去头倒圆锥形,对接部5124的下端面中心开设有向上延伸的上盲孔5125,下底座511的上端部呈去头圆锥形,下底座511的上端面中心开设有向下延伸的下盲孔5111,弹性件513的上下端部分别插设在上盲孔5125和下盲孔5111内,弹性件513的中部外露,弹性件513为弹簧。
38.为方便量杯20与转盘10的脱离并在转盘10转动时确保量杯20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量杯20的上端部外壁为自上向下逐渐内缩的外锥形面23,量杯孔11的内壁为自上向下逐渐内缩的内锥形面111,内锥形面111与外锥形面23相匹配。
39.在本实施例中,出油管40的下端部设置在位于转盘10中心上方的出油管托板42上,出油管托板42可悬吊在转盘10上方,从而不与转盘10同步转动,也不与转盘10同步升降;也可通过贯穿转盘10中心的支撑柱支撑在支撑框611上,从而不与转盘10同步转动,但与转盘10同步升降,出油管40可以为硬管,也可以为软管,在出油管40为软管时,出油管托板42上需要设置支撑出油管40的出油管支架421,为便于固定出油管40上端部的出油口41,出油管40的上端部需要通过锁紧头锁紧在出油管支架421上,在出油口41朝向出油管支架421时,还需要在出油管支架421上开设与出油口41对应的流道。
4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