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5467发布日期:2023-02-28 23:4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来说,现有旋盖机上通常将分瓶机构,护瓶机构分为两个单独机构,在现市场上同类型大多数的旋盖机上分瓶机构由一个单独的调速电机提供动力,而护瓶机构则有两个调速电机左右各一个输出动力,且分瓶机构中,护瓶机构中有直线导轨等大量外购件,造成整体设备成本上升,且部件联动性较差等问题。
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旋盖机中的分瓶机构,护瓶机构动力源不统一,结构联动性不高,整体成本造价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统一动力源,提高两机构的整体联动性,降低生产成本且使得两机构功能不受损的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包括动力传输机构、传动机构、分瓶机构、护瓶机构以及输送装置,动力传输机构、传动机构、分瓶机构以及护瓶机构均设置于输送装置,动力传输机构用于驱动传动机构进行传动,传动机构与分瓶机构传动配合,动力传输机构与护瓶机构驱动连接。
7.通过设置动力传输机构可驱动传动机构进行传动,同时传动机构与分瓶机构传动配合,且动力传输机构与护瓶机构驱动连接,实现使用一个动力传输机构作为动力源,即可使得分瓶机构及护瓶机构同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两机构的整体联动性,降低生产成本且使得传动机构与分瓶机构的功能不受损。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传输机构包括电机、传动齿轮以及传动箱,电机均与传动齿轮以及传动箱驱动连接,实现电机可同时驱动传动齿轮以及传动箱。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设有万向联轴器,万向联轴器一端与传动箱连接,万向联轴器另一端与分瓶机构连接,实现传动箱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分瓶机构进行连接。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瓶机构包括螺杆,螺杆与万向联轴器连接,实现传动箱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分瓶机构的螺杆进行连接。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瓶机构还包括分瓶架以及两个轴承,两个轴承与分瓶架可拆卸安装,两个轴承设置于螺杆两端,通过螺杆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实现螺杆转动时更加顺滑。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护瓶机构包括从动齿轮以及两个护瓶装置,从动齿轮与护瓶装置传动连接,实现从动齿轮可与护瓶装置进行传动。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护瓶装置设有齿轮组,从动齿轮与齿轮组传动连接,齿轮组设有与之连接的链条,链条用于运输瓶子,实现从动齿轮与齿轮组进行传动时,齿轮组可带动
链条进行运输瓶子工序。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护瓶装置对称设置于输送装置两侧,实现护瓶装置可更加平稳地对瓶子进行运输工序。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连接,实现传动齿轮可通过从动齿轮进而带动护瓶装置进行运作。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护瓶装置设有升降调节手轮和水平调节手轮,实现两个护瓶装置的位置可进行升降调节和水平调节。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使用一个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可同时驱动传动齿轮以及传动箱,且传动箱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分瓶机构连接,实现电机可与分瓶机构连接,同时从动齿轮可与传动齿轮连接,进而实现分瓶机构及护瓶机构可同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两机构的整体联动性,降低生产成本且使得两机构功能不受损。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动力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动力传输机构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护瓶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护瓶机构结构爆炸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分瓶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的张紧链轮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动力传输机构;11、电机;12、传动齿轮;13、传动箱;131、斜齿轮;2、传动机构;21、万向联轴器;3、分瓶机构;31、螺杆;32、分瓶架;33、轴承;4、护瓶机构;41、从动齿轮;42、护瓶装置;421、齿轮组;43、链条;44、水平调节手轮;45、升降调节手轮;5、输送装置;51、长链条;6、张紧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分护瓶动力共用机构,包括动力传输机构1、传动机构2、分瓶机构3、护瓶机构4以及输送装置5,动力传输机构1、传动机构2、分瓶机构3以及护瓶机构4均设置于输送装置5,动力传输机构1用于驱动传动机构2进行传动,传动机构2与分瓶机构3传动配合,动力传输机构1与护瓶机构4驱动连接。
29.通过设置动力传输机构1可驱动传动机构2进行传动,同时传动机构2与分瓶机构3传动配合,且动力传输机构1与护瓶机构4驱动连接,实现使用一个动力传输机构1作为动力源,即可使得分瓶机构3及护瓶机构4同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两机构的整体联动性,降低生产成本且使得传动机构2与分瓶机构3的功能不受损。
30.动力传输机构1包括电机11、传动齿轮12以及传动箱13,电机11均与传动齿轮12以及传动箱13驱动连接,实现电机11可同时驱动传动齿轮12以及传动箱13,进而实现传动齿轮12以及传动箱13可进行同步传动。
31.优选地,传动箱13内设有斜齿轮131,使得电机11驱动传动箱13时,驱动传动箱13的传动方向可变化。
32.传动机构2设有万向联轴器21,万向联轴器21一端与传动箱13连接,万向联轴器21另一端与分瓶机构3连接,实现传动箱13可通过万向联轴器21与分瓶机构3进行连接,即电机11可通过万向联轴器21驱动分瓶机构3进行分瓶工序。
33.优选地,万向联轴器21的连接杆可进行伸缩,使得对分瓶机构3在输送装置5的位置可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瓶子的分瓶能力,增加了设备的通用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4.分瓶机构3包括螺杆31,螺杆31与万向联轴器21连接,实现传动箱13可通过万向联轴器21与分瓶机构3的螺杆31进行连接。
35.分瓶机构3还包括分瓶架32以及两个轴承33,两个轴承33与分瓶架32可拆卸安装,两个轴承33设置于螺杆31两端,通过螺杆31两端均设置有轴承33,实现电机11通过万向联轴器21驱动螺杆31转动时更加顺滑。
36.护瓶机构4包括从动齿轮41以及两个护瓶装置42,从动齿轮41与护瓶装置42传动连接,实现从动齿轮41可带动护瓶装置42进行护瓶工序。
37.护瓶装置42设有齿轮组421,从动齿轮41与齿轮组421传动连接,齿轮组421设有与之连接的链条43,链条43用于运输瓶子,实现从动齿轮41与齿轮组421进行传动时,齿轮组421可带动链条43进行运输瓶子工序,即电机11可通过从动齿轮41与齿轮组421进行传动,实现电机11可驱动护瓶机构4。
38.两个护瓶装置42对称设置于输送装置5两侧,实现提高了护瓶机构4在进行护瓶工序时的稳定性。
39.从动齿轮41与传动齿轮12连接,优选地,从动齿轮41与传动齿轮12通过长链条51连接,同时分瓶机构3设置于输送装置5一侧,输送装置5另一侧设有张紧链轮6,使得动力传输机构1的传动齿轮12与护瓶机构4包括从动齿轮41间的长链条51张紧,防止从动齿轮41与传动齿轮12在运作时出现有跳齿现象。
40.两个护瓶装置42设有升降调节手轮45和水平调节手轮44,通过水平调节手轮44和升降调节手轮45,操作人员可根据物料瓶子的高低,大小对进行对两个护瓶装置42进行精确调节,确保两个护瓶装置42的高度一致。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42.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通过动力传输机构1中的电机11可通过传动齿轮12对输送装置5上的长链条51进行驱动,进而瓶子可运输至分瓶机构3,此时动力传输机构1中的电机11通过传动箱13、万向联轴器21一端与传动箱13连接,万向联轴器21另一端与分瓶机构3连接,实现电机11可通过万向联轴器21驱动分瓶机构3进行分瓶工序,以使得运输至分瓶机构3的瓶子可进行分瓶工序;通过从动齿轮41与传动齿轮12连接,同时从动齿轮41与传动齿轮12通过长链条51连接,使得完成分瓶工序的瓶子可运输至护瓶机构4,此外通过电机11可带动护瓶机构4进行护瓶工序,进而运输至护瓶机构4的瓶子在护瓶机构4中进行护瓶工序,最
终实现利用一个电机11作为驱动源,即可为护瓶机构4提供动力,同时还可驱动分瓶机构3的运转,解决挂盖时瓶身不稳,从而挂盖失败的问题;通过传动箱13中的左右旋向相反的斜齿轮131,实现横向动力向竖向动力的方向转换,再经可伸缩的万向联轴器21输出到分瓶机构3,实现分瓶机构3的结构运转,且可利用可伸缩的万向联轴器21对分瓶机构3的位置实现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瓶子的分瓶能力,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实现了分瓶机构3和护瓶机构4的整合,提高了分瓶机构3和护瓶机构4的联动性,在不影响分瓶机构3和护瓶机构4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电机11的数量,降低了外购件比例,降低了生产成本。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