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化气钢瓶安全清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667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液化气钢瓶安全清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液体气化燃料贮存器的附属装置,具体地说是用于清除液化气钢瓶中残液的专用装置的改进。
液化石油气每次用毕后都会在钢瓶中留下相当数量的残液,长期积累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害。由于用户缺乏专业知识,常采用非正规方法利用残液往往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即使是专业部门也常因处理不当而造成环境污染或者造成危险。如何尽量减少残液已成为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现行技术方案较为理想有《石油液化气钢瓶节能器》(ZL91222163)中提出的设计方案,其中设计了一个顶端有十字沟槽的雾化喷嘴,喷嘴通过一个残液导液管直接插入液化气钢瓶的残液中。整个装置借助分为两段套装并设弹簧的导液管产生的张力将整个装置定位在钢瓶内角阀与瓶底之间,借助液化气从喷嘴中喷出产生的负压将残液喷抽出来并随之燃烧达到充分利用残液的目的。然而,该项技术方案中角阀设计的位置在上端盖之下会造成充气时阻力加大,加气站不感兴趣难以推广应用。对照以上缺点,本发明人曾提出改进方案《液化气钢瓶安全清残器》(ZL98201160.1),将雾化喷嘴位置限定在角阀的充气口之下,使喷嘴远离了充气口的密封端盖,克服了以上的缺陷。但由于喷气嘴结构和位置设置仍然达不到实用的目的,特别是用户在开启钢瓶阀门时往往仅拧半圈,使阀门密封压盖与雾化喷嘴端面之间仅存有很少的负压空间,因而抽残能力极弱效果不理想,以及实际操作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使该项目面临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液化气钢瓶安全清残器的新型设计,主要使喷嘴的结构位置进一步适应实际操作的需要,以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关键之一是在原有基础上对雾化喷嘴的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使结构中的液化气通道和残液雾化喷口的两条中心线夹角α成25°-45°角。这样使有限的阀内空间在雾化喷口的上方易形负压区,高效率抽出残液。这样一来实际的液化气通道应与雾化喷嘴斜交于嘴口上方。为了保证有限阀内空间满足生成足够负压的需要,特别在定位雾化喷嘴时使其上端面低于钢瓶角阀封口端面。更进一步的措施是在雾化喷嘴的上端专门加工出一个下凹的负压空间,可根据需要生成负压空间的内凹面可以与残液喷口轴心相对称设置,也可以与液化气通道中心相对称设置,都具有较良好的抽残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雾化喷嘴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定位卡片示意图。
其中1为角阀,2为角阀盖,3为角阀封口端面,4为雾化喷嘴,4A为液化气通道,4B为残液喷口,4C为内凹负压空间,4D为上端面,5为定位卡片,6为残液导管,6A为残液导管上半部,6B为残液导管下半部,6C为上半部变径部分,6D为下半部卷边,6E为短圆环封口片,6F为压簧,7为导液管座,7A为残液导入口,8为细内导管,8A为软簧,8B为钢珠,9为残液,10为瓶底,α为雾化喷嘴上液化气通道与残液喷口两轴线的夹角。
为进一步提高残液雾化的效果更好利用残液,本次改进中用内导管8取代了棉芯,采取了复合式残液导管的新结构。该内导管8与残液导管6同轴心,借助导液管座7而定位在残液导管6内,上管口直达雾化喷嘴4的残液喷口4B下方,借助毛细作用下有更好的抽残效果。同时,在细内导管8上设置了一个钢珠8B,该钢珠的直径大于雾化喷口4B的直径,借助一个软簧8A与内导管上口固连在一起。正常使用时,钢珠并不影响内导管8内残液的抽取和进入负压区4C,仅在液化气大量急速喷发时(例如灌瓶时卸压)由于负压值剧增会使抽残液的速度提高造成钢珠8B自动封堵喷口,防止大量残液喷出造成的污染或危险。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特点之一,解决了中小型灌气站工艺操作上的困难。
为使本设计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设计中对残液导管的下管座7也做了改进,将管座的残液导入口7A设在管座的中间部,残液从该口导入通过管座7中通道进入细内导管8,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残液中的残渣堵塞残液导管造成本装置失效。
在本次设计采取的复合式残液导管的结构中,整体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6A的下端变径(变大6C),并套封在上端口卷边6D的下部分6B外面,由短圆环6E封装定位簧6F于两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上下可滑动伸缩并弹性复位的特点,从而使残液导管又成为一个弹力定位装置,借助其弹力将本装置卡装在角阀1与瓶底10之间。
考虑到本装置是借助雾化喷嘴的外锥面定位,为提高稳定性在残液导管上部外面加设了一个定位卡片5。
根据本设计制成的安全清残器,抽残效力高,性能稳定而且适用于各种液化气站操作,能明显提高气站与用户的经济效益,已经达到了实用和推广的水平。
权利要求1.一种液化气钢瓶安全清残器,由雾化喷嘴(4)、残液导管(6)以及将整个装置定位在角阀(1)和瓶(10)底之间的定位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雾化喷嘴(4)结构中设置的液化气通道和残液雾化喷口的轴心线夹角α为2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安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残液导管(6)为复合式结构,即残液导管内增设一细的同轴心内导管(8),该内导管(8)定位在与残液导管的底座(7)上,上管口位于雾化喷嘴(4)的残液雾化喷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安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内导管(8)上管口上方设有一个钢珠(8B)及与钢珠固连的软质弹簧(8A)并固定在管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安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残液导管管座(7)残液导入口(7A)设置在管座的中间部位,残液从该口进入管座(7)并导入内导管(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安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复合式的残液导管(6)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6A)的变径下端(6C)套封在上端卷边(6D)的下部分(6B)外面,由短圆环(6E)封装定位簧(6F)于上下两部分之间成为本清残器的弹力定位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安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雾化喷嘴(4)的上端面(4D)低于角阀封口端面(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安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雾化喷嘴(4)结构中在上端设置有一个内凹(4C)负压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说的安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生成内凹(4C)负压空间可与残液喷口轴心对称分布,也可与液化气喷口轴心对称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液化气钢瓶安全清残器,本设计在雾化喷嘴的结构和位置上做了重大改进,使液化气通道与残液喷口中心轴夹角为25°—45°,并使其设置在角阀密封端面以下,并设计了喷嘴上的内凹负压端面,从而大大提高抽残能力,使本装置真正实现了稳定可靠抽残效果,有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17C13/00GK2361962SQ9920322
公开日2000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10日
发明者黄贞绎 申请人:黄贞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