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40951阅读:来源:国知局
8供给至所述每个泵5A、5B、5C,导入管48是针对于每个泵5A、5B、5C的导入侧流路。
[0063]每个泵5A、5B、5C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
[0064]这些泵5A、5B、5C的每一个泵由压缩泵构成。该压缩泵并未在附图中示出,该压缩泵构成为具有多个辊,伴随泵驱动轴51的旋转,该多个辊一边将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可挠性合成树脂制的3个管挤压为扁平状,一边进行旋转移动,该压缩泵构成为将每个管内的药液间歇式地送出的已知结构。
[0065]每个管的吸入口侧并列连接于液体导入管48,在吐出口侧连接有以可挠性管道构成的给液管50。连接于每个管的给液管50之中,未作为药液喷嘴50a使用的剩余部分的给液管50b连接于药液容器4A的回液口部45,剩余部分的药液回流至药液容器4A内。
[0066]对所述每个泵5施加的驱动力从苗种植装置2的种植爪驱动机构24,通过具备连动杆52等的动力传递机构53传递。
[0067][药液容器]
[0068]如图2至图4所示,药液容器4A具备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箱状的容器主体40。在容器主体40的上表面侧设置有给液口部41,给液口部41能够投入作为供给药液的药液,在容器主体40的下表面侧不仅形成有下部突缘部43,还形成有能够排出药液的排液口部44、以及接收来自泵5的回流液的回流口部45。此外,在右横侧面设置横突缘部46,该横突缘部46连结于支撑框架35。
[0069]如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40的上表面形成的给液口部41具备注入开口 41a,在该注入开口 41a的上侧能够拆装地设置有用于封闭注入开口 41a的开关盖42。
[0070]在注入开口 41a的内侧,以能够拆装的状态内嵌有注入口过滤器6(相当于过滤装置)。因此,从注入开口 41a的上侧注入的药液,经过注入口过滤器6向容器主体40内流下并存留。
[0071]如图4所示,排液口部44具备外筒部44A与内筒部44B。外筒部44A向比内筒部44B偏向下方伸长地延出,在外筒部44A的下端部安装有下部开关盖44C。
[0072]在外筒部44A的内部,在外筒部44A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与内筒部44B的下端部之间安装有呈平板状且为环状的除尘用过滤器47。比该除尘用过滤器47偏向下侧的空间SI与比该除尘用过滤器47偏向上侧的空间S2为由除尘用过滤器47分隔开的状态。
[0073]根据这种结构,容器主体40内的药液经由内筒部44B流入除尘用过滤器47下侧的空间SI。
[0074]这时,如果打开下部开关盖44C,那么药液顺势向下方流出并排出至外界。换言之,在打开下部开关盖44C的状态下,所述下侧空间SI的外筒部44A的内部成为药液向外部的排出通路。
[0075]如果关闭下部开关盖44C,那么流入下侧空间SI的药液透过除尘用过滤器47向在外筒部44A与内筒部44B之间存在的上侧空间S2流入。然后,药液供给至液体导入管48,该液体导入管48是用于从上侧空间S2向泵5送入药液的导入侧流路。在这种状态之下,位于比下侧空间SI偏靠上侧且比内筒部44B偏靠外侧的上侧空间S2成为用于向泵5送出药液的送出通路。除尘用过滤器47具有当药液流向送出通路侧时过滤药液的功能,并配设在送出通路。
[0076]在容器主体40的下表面还形成有接收来自泵5的回流液的回流口部45。在该回流口部45朝向上方地连接有2根液体环流管,2根液体环流管是剩余部分的给液管50b,设置为回流液朝向上方地流入容器主体40的内部。
[0077]因此,从该液体环流管向上喷出的回流药液流入容器主体40内时,容器主体40内的药液受到搅拌,可以容易地阻止在容器主体40内药液的沉淀形成,并减少在容器主体40内的药液浓度的分布不均。
[0078][过滤装置]
[0079]在给液口部41设置的过滤装置所在部位的注入口过滤器6构成如下。
[0080]如图4至图6所示,注入口过滤器6具备:在给液口部41的内周侧安装的筒状主干部60、以及位于筒状主干部60下端侧的底板部61,注入口过滤器6形成为有底筒状。
[0081]筒状主干部60具备:合成树脂材料制的格子笼状的框架部件60A、在该框架部件60A的内周侧一体地张设的圆筒状的树脂制网60B(相当于过滤部)。从注入开口 41a的上侧注入的药液流过该树脂制网60B,从而异物得到去除,药液向容器主体40内流下。
[0082]底板部61 —体成型为与框架部件60A的下端侧相连。
[0083]如图4至图6所示,底板部61形成为顶部向上方侧凸出的圆锥形状。该底板部61的圆锥形状形成为,顶部存在于与形成为圆筒状的筒状主干部60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线yl相对应的位置。
[0084]由此,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成为底板部61的中心位置为最上方位置的圆锥面。该圆锥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当从给液口部41的开口上方注入药液时,即使落于圆锥面的药液溅回,也不会溅出至给液口部41的开口外侧。
[0085]对于圆锥面的倾斜角度,可以考虑到从给液口部41的开口至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的深度、药液的粘度等,适当地进行设定。由于倾斜度越大,药液的流下越顺畅,因此,底板部61作为注入口过滤器6的底部部分在保持有效强度的适宜的范围内,优选设定为相对于水平面的竖起角度大。
[0086]底板部61的顶部的位置与筒状主干部6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线yl的位置不必一致,也可以设定为位置有些许偏离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的倾斜角度没有必要是固定的,也可以设定为在底板部61的圆周方向上的各个位置上的倾斜角度不同。
[0087]此外,底板部61的上表面6IA的倾斜也不必存在于底板部61的整个范围。例如,虽未图示,底板部61中的外周缘附近的一部分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的平坦面,也可以形成与在该平坦面形成的部位相比在底板部61的径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相靠近侧呈倾斜的上表面 61A。
[0088]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给液口部41的开口注入的药液的落点是在与底板部61在径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相靠近侧的倾斜面部分,那么药液流向径方向外方侧的平坦面部位,从筒状主干部60的过滤部排出。
[0089]如果从给液口部41的开口注入的药液的落点是在底板部61的外周缘附近的平坦面形成的部位,那么药液有朝向垂直上方侧些许溅起的可能。然而,由于药液溅起时不容易向垂直上方高溅,会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移动成分,因此会飞散至很近的外侧的过滤部或内侧的倾斜面侧,从给液口部41的开口飞溅而出的可能性小。
[0090][其他实施方式之一]
[0091]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使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的倾斜面形成为圆锥面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92]例如,如图7(a)所示,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的倾斜面也可以以三角锥、四角锥或者多角锥等的各种角锥面来形成。
[0093]在这种情况下,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在俯视时可以是对应于角锥面的形状的多角形状,周缘可以形成为圆形且角锥面所形成的部位之外为平坦面。此外,筒状主干部60的下端部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根据底板部61的形状进行适当地设定。
[0094]其他结构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结构。
[0095][其他实施方式之二]
[0096]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的倾斜面以圆锥面或角锥面形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97]例如,如图7(b)所示,底板部61的上表面6IA的倾斜面也可以以球面等的顶部向上方侧凸出的复合曲面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也可以形成为如图所示的使外周缘附近为平坦面,或者形成为底板部61的整体为复合曲面。
[0098]其他结构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结构。
[0099][其他实施方式之三]
[0100]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底板部61的上表面61A的倾斜面以圆锥面、角锥面或者复合曲面形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101]例如,如图7(c)所示,底板部61的上表面6IA的整体也可以以相对于筒状主干部60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线yl为斜向交差的平面形成。
[0102]其他结构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结构。
[010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4]本实用新型的药液容器不仅可以适用于乘用型插秧机,还可以适用于行走式插秧机、将稻种直接播种于农田的直播机。
【主权项】
1.一种药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容药液的容器主体、 能够对所述容器主体从上方侧注入药液的给液口部、以及 用于过滤从所述给液口部向所述容器主体内注入的药液的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形成为,具有在所述给液口部的内周侧安装的筒状主干部以及位于该筒状主干部下端侧的底板部的有底筒状, 在所述筒状主干部具备用于过滤从所述给液口部注入的药液的过滤部, 在所述底板部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使从所述给液口部注入的药液朝向与对于所述底板部的落点相比偏低的所述筒状主干部侧引导流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部的斜面为顶部向上方侧凸出的圆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部的斜面为顶部向上方侧凸出的角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部的斜面为顶部向上方侧凸出的复合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部的斜面形成为,该底板部的整体相对于所述筒状主干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线为斜向交差的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液容器,该药液容器将过滤部设置在筒状主干部,确保较大的过滤面积且容易快速地进行药液供给。该药液容器的有底筒状的过滤装置(6)具备:在容器主体的给液口部的内周侧安装的筒状主干部(60)和底板部,在筒状主干部(60)具备过滤部(60B),在底板部(61)形成有形成有斜面,该斜面使从给液口部注入的药液朝向与对于底板部(61)的落点相比偏低的筒状主干部(60)侧引导流下。
【IPC分类】B67C9-00
【公开号】CN204550020
【申请号】CN201520145532
【发明人】小林鉴明, 网代成良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