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套管接箍校准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884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套管接箍校准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油套管接箍进行检验的量具,特别涉及一 种对油套管接箍的螺紋中径、密封面内径、台肩深度进行检验的油套 管接箍校准规。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针对各类石油输送管要求的不断提高,高附加值的特 殊扣油套管逐渐在获得市场的青睐,但该类产品的精度高,加工难度 大。尤其是对于油套管接箍(俗称"母接头"),其螺紋及密封面的检 验一直是一大难点和重点,主要是因为其结构复杂。图1为油套管接
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油套管接箍主要包括螺紋段101、密封面 段102和台肩面103等部位。
图2为油套管接箍与油套管(俗称"公接头")连接示意图。为了 保障油套管接箍与油套管即母接头与公接头在螺纟丈段101达到规定的
过盈量,使得油套管接箍与油套管的密封面段102恰好密封,同时油 套管接箍与油套管的台肩面103部位也紧密接触,起辅助密封的作用, 如图2所示,需要针对油套管接箍在加工中控制以下几项参数:(1) 螺紋中径;(2)密封面内径;(3)台肩面的深度,如何准确的对上述 三项进行检测, 一直在困扰该类产品生产。
对油套管接箍的测量基本上采用对比测量方式,测量示值仅表示 被测值对已知标准值的偏差。现有的油套管螺故段中径测量方法,最为普通的是中径规测量,其属于标准量具,因油套管是锥螺紋,因此
需要一个能够确定螺紋中径的轴向及径向的比较标准。图3为现有的 中径规校准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采用中径规300测量的轴向及 径向的比较标准为轴向校准棒301和径向校准棒302,轴向校准棒301 和径向校准棒302分别用于校准径向与轴向。在使用上述方法校准中 径时,需要用轴向校准棒301和径向校准棒302同时进行校准,不便 于操作,校准效率低,且测量基准与校准基准不容易统一,不符合计 量学里的"阿贝原则",理论存在一定的校准误差,且容易受操作技能 等因素影响测量精度。
而针对特殊扣油套管接箍的密封面的测量,至今未有统一的标准, 虽然三点内径千分尺可以测量,但随着密封面和台肩面尺寸的缩小, 三点内径千分尺将会发生干涉,无法直接准确测量。采用比较测量方 式,必须再配备一个密封面内径的校准规。此外,对台肩面的深度的 测量,也需要相应的校准规。这样使测量、校准的工作量增加,而且 给测量、校准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套管接箍校准规,能完 成对螺紋中径、密封面内径和台肩深度的测量仪器的校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由上校准环 10和下校准板20构成,所述下校准板2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校准 环10的下端;所述上校准环10包括中径校准段11和密封面内径校准 段12,所述中径校准段ll的内表面为光滑圓锥面,所述密封面内径校
4准段12的内表面为光滑圓柱面;所述下校准板20上设有台肩面深度 校准环21。
在所述中径校准段11上方设有圓柱段13,所述圆柱段13的内表 面为圓柱面,所述圓柱段13的内径大于所述中径4交准^殳11的内径最 大值。
在所述中径校准段11和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之间设置有圓柱段 14,所述圆柱段14的内表面为圓柱面,所述圓柱段14的内径大于所 述密封面内径校准^: 12的内径。
所述台肩面深度^f交准环21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
所述中径校准段11的锥度为1: 16。
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使特殊扣油套管接箍通过在一 个量具上校准三个测量项目,有助于降低量具的配备量,节约成本, 同时使检验人员的操作更为方便、快捷,并能有效的提高校准精度及 测量效率。


图1为油套管接箍的结构示意图2为油套管接箍与油套管连接的示意图3为现有的中径類L校准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见的结构示意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对中径规进行校准的图6为釆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对密封面内径测量规 进行校准的示意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对台肩面深度尺进行 校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由上校准环10和下校准板20构成, 所述下校准板2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校准环10的下端;所述上校 准环10包括中径校准段11和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所述中径校准段 11的内表面为光滑圆锥面,所述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的内表面为光滑 圆柱面;所述下校准板20上设有台肩面深度校准环21。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对中径规进行校准的 示意图,所述上校准环10的上端面为轴向基准面,所述中径校准段ll 的锥度为1: 16。在所述中径校准段11上方设有圆柱段13,所述圆柱 段13的内表面为圆柱面,所述圆柱段13的内径大于所述中径校准段 ll的内径最大值,便于的中径规300可旋转触角301准确、快速的置 于所述中径校准段11上进行校准。在所述中径校准段11的有效长度 内,可以任意位置校准标准量具一一中径规300。以所述上校准环10 的上端面为轴向基准面,将径向尺寸与轴向校准尺寸进行了有机的统 一,有助于提高精度和效率。
校准时,将中径规300安装好后,先粗略地用钢直尺设定好中径 规300的左右两个可旋转触角301与轴向基准面之间的轴向尺寸,将 中径规300的可滑动轴承座底面分别置于轴向基准面上,使两触角301分别置于所述中径校准段11上。校准时,将中径规300上位于表头302 一侧的可旋转触角301可调节地置于所述中径校准段11上,然后以此 为支点左右微幅摆动另一个可旋转触角301,待表头302的指针的左右 变化量相等时,将表头302的指针调向零位。
图6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对密封面内径测量规 进行校准的示意图,在所述中径校准段11和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之 间设置有圆柱段14,所述圓柱段14的内表面为圆柱面,所述圆柱段 14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的内径。将校准标准量具一一 密封面内径测量规500置于本实用新型进行密封面内径测量规校准时, 这样通过不同圆柱段高低台肩的设计,很容易使球形触头501准确找 到校准部位,使密封面内径测量规500在轴向尺寸的定位上更加准确 和简单,且有效的防止了可能发生的干涉现象。
将密封面内径测量规500按校准密封面内径的方式安装好后,先 粗略地用钢直尺设定好密封面内径测量规500的左右两个触头501与 所述上校准环10的上端面即轴向基准面之间的轴向尺寸,将密封面内 径测量规500的可滑动轴承座底面分别置于所述上校准环10的轴向基 准面上,根据实际情况紧固密封面内径测量规500上的调节螺栓,使 两触头501紧贴在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的光滑圓柱面上。以密封面内 径测量规500上位于表头502 —侧的触头501为支点左右微幅摆动另 一触头501,待表头502的指针左右变化量相等时,将表头502的指针 调向零位,完成密封面内径的校准。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对台肩面深度尺进行 校准的示意图。所述下校准板20上的台肩面深度校准环21为一圏凹 槽,所述台肩面深度校准环21的截面形状最好是圆弧形。圓弧形有助
7于校准标准深度尺即台肩面深度尺600通过其斜球型触头601准确找 到定位基准,便于在圆周范围内旋转,找到深度的偏差。将产品的台 肩面深度统一在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上端的轴向基准面至 所述台肩面深度校准环21的圆弧底部距离。台肩面深度尺600采用数 显游标尺。
校准时,先将台肩面深度尺600的衬板的底部置于所述上校准环 10的上端面即轴向基准面上,向下推移台肩面深度尺600上带有球形 触头601的测量尺,调节台肩面深度尺600的衬板在基准面上的位置, 使球型触头601恰好落在台肩面深度校准环21的圆弧面,微微摆动稳 定后,将台肩面深度尺600上的显示深度置零。
权利要求1、一种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其特征在于,由上校准环(10)和下校准板(20)构成,所述下校准板(2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校准环(10)的下端;所述上校准环(10)包括中径校准段(11)和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所述中径校准段(11)的内表面为光滑圆锥面,所述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的内表面为光滑圆柱面;所述下校准板(20)上设有台肩面深度校准环(2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中径校准段(11)上方设有圆柱段(13),所述圆柱段(13)的内表面 为圓柱面,所述圓柱段(13)的内径大于所述中径校准段(11)的内 径最大值。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中径校准段(11)和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之间设置有圆柱段(14), 所述圆柱段(14)的内表面为圆柱面,所述圓柱段(14)的内径大于 所述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的内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 肩面深度校准环(21)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径校准段(11)的锥度为1: 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套管接箍校准规,其由上校准环(10)和下校准板(20)构成,所述下校准板(2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校准环(10)的下端;所述上校准环(10)包括中径校准段(11)和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所述中径校准段(11)的内表面为光滑圆锥面,所述密封面内径校准段(12)的内表面为光滑圆柱面;所述下校准板(20)上设有台肩面深度校准环(21)。本实用新型的油套管接箍校准规,有助于降低量具的配备量,节约成本,同时使检验人员的操作更为方便、快捷,并能有效的提高校准精度及测量效率。
文档编号G01B5/08GK201348484SQ20092006700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5日
发明者麟 元, 琍 王, 勋 陆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