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890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采用机械方法为特征的计量设备,用于计量长度、宽度或厚度
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钢铁生产行业中的连铸机扇形段的上下辊之间距离的测量领 域。
现有技术 目前钢铁生产行业中广泛使用的连铸机,在其扇形段开口度的测量往往是在停机 状态下进行的,而且测量前先把需要测量的部位擦拭干净,然后由操作工人手持千分杆在 距辊子端面125至145mm处进行测量,虽然理论上千分杆轴心线的位置应该和上下辊轴心 线相交且垂直的这条线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原因在于连铸机内位置比较窄小且测量 人员技能技术有所差异,一般很难找准上下辊的轴心线测量点,有时测量的数据经扇形段 开口度调整后和标准开口度相差较大,由此造成扇形段开口度存在误差,使得铸造时板坯 会产生附加变形造成内裂和偏析,使产品合格率大大下降。 现迫切需要一种在测量辊缝时作业人员只要千分杆放入某种装置里就能精确测 量辊缝数据的工具,且该装置必需定位准确有效。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人工手持千分杆在窄小空间测量扇形段 辊缝准确寻找测量点的困难,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 装置,借助该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一般非熟练人员也能对扇形段辊缝进行准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包括千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分杆设
置在一内套管内,内套管再套入一外套管,内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轮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
管的长度要小于内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为可滑动式设计。工作时通过压縮内/外套
管来縮短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即能把本实用新型放入扇形段开口度测量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
套管的两端连接定位轮组处分别套有弹簧,外套管的上端连接上端的弹簧,在内套管上/
下端的弹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弹簧座。将压縮长度后的本实用新型放入扇形段
开口度测量点后,松开手,内/外套管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伸展,使上/下定位轮组自然地
与上/下辊子圆柱面的扇形段开口度测量点接触并压紧定位,弹簧定位座起卡紧弹簧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 套管也可根据定位需要而使其下端连接下端的弹簧。扇形段辊缝测量点的空间窄小,测量 环境复杂,这种使外套管上下均可连接弹簧的设计满足了测量需要。[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 置在内套管的两端的定位轮组为上下对称式设置,每个定位轮组为同一水平线设置的两只 定位轮,该定位轮包括支座,支座为内凹式设计,在其凹口内设置有滚轮,滚轮的两侧设置 有垫圈,将一销轴从凹口一侧的孔横向穿入,连接滚轮和垫圈,再从另一侧的孔穿出,销轴 的穿出端用螺钉和垫片旋紧固定。新设计的内凹型定位轮结构简单,如需更换滚轮只需要 放松销轴一端的螺钉将销轴抽出即可更换。
使用本实用新型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1.测量时间大大縮短由于直接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扇形段开口处即可测量,作业 人员省去了在辊子上下来回找点的过程,縮短了测量时间。 2.测量精度明显提高在同一个点用定位器测量两次前后误差在O. 05mm以内,而 以往单用千分杆由一个熟练工人在同一个点测量两次前后误差0. 2mm以内,由此可见采用 本实用新型来测量扇形段开口度对提高连铸机开口度精度作用明显。 3.精确测量使得连铸机辊缝精度的稳定,能够减少板坯发生内裂和偏析的几率, 板坯的质量得以提高,停机测量调整开口度的周期可以延长,增加了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定位轮部分的具体结构
示意图。 图中l-内套管,2-弹簧,3-千分杆,4-外套管,5-弹簧座,6-垫圈,7-垫片,8-螺 钉,9-支座,10-滚轮,11-销轴,12-辊面,13-定位轮组,14-定位轮。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目的在于能根据扇形段辊子直径、 所浇注的板坯厚度的变化而需要测量扇形段开口度时,能在辊缝处自动定位的测量辅助装 置,其原理为当把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放入测量点时,在弹簧 (2)的弹力的作用下使得上/下部的定位轮组(13)的定位轮(14)与上下辊子的辊面(12) 呈线接触并压紧定位,定位轮的滚轮(10)和辊子圆柱面接触的两条线是平行的圆柱面母 线,即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内套管(1)与外套管(4)的中心线 垂直于两条接触线且到两条接触线距离相等,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 量装置的内/外套管中心线一定和辊子轴心线垂直相交,使得测量结果准确有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在停机状态下,先将待测量的部位擦拭干净,避免污渍导致的测量误差,测量 前把千分杆(3)放入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内套管(1)内,然后 压縮内套管与外套管(4)及内套管两端的弹簧(2)把定位器放入扇形段开口度测量点的辊 面(12)上,松开手,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在弹簧(2)的弹力的作 用下使得定位轮(14)的滚轮(10)与上/下部的扇形段开口度测量点的辊面(12)呈线接 触并压紧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在辊缝里固定后,拧动千分 杆头子使千分杆两端与上/下部的扇形段开口度测量点的辊面接触然后锁紧千分杆,然后再次压縮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压縮内套管(1)与外套管(4)及 内套管两端的弹簧(2)的同时取出本实用新型,然后读出千分杆测量的数值并记录,即完 成了扇形段一个点的开口度测量。 本定位器的主体材料采用铝合金和尼龙重量较轻,定位器零件少结构简单,但其 测量精度准确,适用于各种钢铁生产领域中的辊缝测量领域。
权利要求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包括千分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分杆设置在一内套管(1)内,内套管再套入一外套管(4),内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轮组(1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 管(4)的长度要小于内套管(l),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为可滑动式设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 套管(1)的两端连接定位轮组处分别套有弹簧(2),外套管(4)的上端连接上端的弹簧,在 内套管上/下端的弹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弹簧座(5)。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 套管(4)也可根据定位需要而使其下端连接下端的弹簧(2)。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 置在内套管(1)的两端的定位轮组(13)为上下对称式设置,每个定位轮组为同一水平线设 置的两只定位轮(14),该定位轮包括支座(9),支座为内凹式设计,在其凹口内设置有滚轮 (IO),滚轮的两侧设置有垫圈(6),将一销轴(11)从凹口一侧的孔横向穿入,连接滚轮和垫 圈,再从另一侧的孔穿出,销轴的穿出端用螺钉(8)和垫片(7)旋紧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提供了一种能根据扇形段辊子直径、所浇注的板坯厚度的产生变化而需要测量扇形段开口度时,能在辊缝处自动定位的测量辅助装置,包括内外套管、弹簧、支座和滚轮等。工作时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定位轮组与上下辊子的辊面呈线接触并压紧定位,滚轮和辊子圆柱面接触的两条线是平行的圆柱面母线,本实用新型的连铸机辊缝测量用定位测量装置的内套管与外套管的中心线垂直于两条接触线且到两条接触线距离相等,所以本实用新型内/外套管中心线一定和辊子轴心线垂直相交,使得测量结果准确有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测量精度准确,适用于各种钢铁生产领域中的辊缝测量领域。
文档编号G01B5/14GK201436553SQ20092006795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孙国耀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