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缝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24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辊缝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种轧机和矫直机的辊缝调整机构。
技术背景板带轧机、带材铸轧机、型钢轧机、钢板矫直机、钢管两辊连轧管机和两辊定减径机的辊缝压下系统有手动压下、电动压下、液压压下以及电动、液压联合压下四种调整方式。电动、液压联合压下是前述设备最常用的一种压下装置,但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精度要 求和快速响应要求。目前采用的电动、液压联合压下系统来控制辊缝,都是采用左右液压缸分别控制左右压下螺丝各自压下,同步性完全依赖于液压系统的同步性,不仅系统复杂,可靠性差,而且影响带钢厚度不均质量,影响矫直过程板形或钢管壁厚不均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辊缝调整机构,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I至图3所示,其构造包括机架、轧辊系统及由电动机带动蜗杆蜗轮、再带动压下螺丝移动,进而推动前轴承座及轧辊移动的辊缝调整机构,所述的辊缝调整机构的结构特征是如图I至图3所示,与左右压下螺丝11、1Γ相配合的左右压下螺母10、10'的后端分别装有左右轴向止推滚动轴承6、6',其外部分别安装有左右径向滚动轴承 、Τ,左右压下螺丝11、1Γ的下端分别与安装前轧辊15的左右前轴承座14、lf相接触,左右压下螺丝11、1Γ的另一端在左右蜗轮1、Γ的中心孔中轴向滑动、周向固定,安装有后轧辊15'的左右后轴承座12、12'与左右前轴承座14、14'之间分别安装有左右压缩弹簧13、13',在机架中间位置安装有其轴线与左右压下螺丝11、1Γ轴线相垂直的伺服液压油缸17,伺服液压油缸17的活塞杆前端与双面齿条18刚性连接,双面齿条18的左右分别与左右扇形齿16、W啮合,左右扇形齿16、W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压下螺母10、10'为固定联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缝调整机构安装在钢板矫直机机架上即能用于矫直辊缝的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I、采用先通过左右电动机同步驱动粗调辊缝,再利用伺服液压油缸进行同步精确调整辊缝,实现双精度调节辊缝,可快捷、准确的调节辊缝达到要求值。既满足控制精度,又能快速压下,可使轧机、带钢铸轧机、钢板矫直机和其它钢管轧机稳定的工作。2、采用可以实现自锁的蜗杆传动及压下螺母轴向固定、周向可转动,通过伺服液压油缸连接的双面齿条、扇形齿轮可阻止螺母转动。分别实现粗调和精调,两者虽机械并联耦合,但动作衔接协调、互无干涉。3、采用一个伺服液压油缸带动双面齿条往复运动,左右扇形齿轮同时转动两侧的左右压下螺母只做转动,不做轴向移动,由左右压下螺母带动左右压下螺丝做轴向移动,实现同步精调辊缝,提高了可靠性,简化了系统,保证了精度,降低了成本。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向视图。图3是与压下螺丝相连接的结构图。图中1、Γ -左右蜗轮,2、2'-左右蜗杆,3、3'-左右联轴器,4、4'-左右电动机,5、5'-左右支撑套,6、6'-左右轴向止推滚动轴承,7、7'-左右径向滚动轴承,8、
8,-左右机架,9、9'-左右法兰压盖,10、10'-左右压下螺母,11、11' _左右压下螺丝,
12、12'-左右后轴承座,13、13'-左右压缩弹簧,14、14'-左右前轴承座,15、15'-前后轧辊,16、16'-左右扇形齿,17-伺服液压油缸,18-双面齿条,19-离合器,20-滑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辊缝进行粗调时,通过伺服液压油缸17控制双面齿条18,和左右扇形齿轮16、W,使左右压下螺母10、1(V保持不动;左右电动机4、^通过左右蜗杆2、2^和左右蜗轮1、Ρ带动左右压下螺丝11、1Γ转动,并推动左右前轴承座14、lf压进,左右前轴承座返回时,左右压下螺丝11、1Γ在伺服液压油缸17的反向运动下让位,靠左右压缩弹簧
13、13^推回,使辊缝增大。辊缝进行精调时,左右蜗轮蜗杆1、2和Γ、2'自锁,使左右压下螺丝11、11'周向固定,通过与伺服液压油缸17的活塞杆连接的双面齿条18同步带动左右扇形齿轮16、W,使左右压下螺母10、1(V转动,带动左右压下螺丝11、1Γ做轴向移动,实现精调辊缝。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适用于板带轧机、型钢轧机、带钢铸轧机、钢板矫直机、钢管两辊连轧管机和两辊定减径机的辊缝调整机构。
权利要求1.一种辊缝调整机构,其结构包括机架、轧辊系统及由电动机带动蜗杆蜗轮,再带动压下螺丝移动,进而推动前轴承座及轧辊移动的辊缝调整系统,所述的辊缝调整机构的特征是与左右压下螺丝(11、11')相配合的左右压下螺母(10、10')的前端分别装有左右轴向止推滚动轴承出、6'),其外部分别安装有左右径向滚动轴承(7、7'),左右压下螺丝(11、11')的后端分别与安装前轧辊(15)的左右前轴承座(14、14')相接触,左右压下螺丝(11、11')的另一端在左右蜗轮(1、1')中心孔中可轴向移动、周向固定,安装有后轧辊15'的左右后轴承座(12、12')与左右前轴承座(14、14')之间分别安装有左右压缩弹簧(13、13'),在机架中间位置安装有轴线垂直左右压下螺丝(11、1广)轴线的伺服液压油缸(17),伺服液压油缸(17)的活塞杆前端与双面齿条(18)刚性连接,双面齿条(18)的左右分别与左右扇形齿(16、16')相啮合,左右扇形齿(16、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压下螺母(10、10')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辊缝调整机构,其特征是将其安装在钢板矫直机机架上,用于矫直辊辊缝的调整。
专利摘要一种辊缝调整机构,属于轧钢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轧辊系统及由左右电机驱动左右蜗杆蜗轮、再带动左右压下螺丝移动、进而推动左右前轴承座及轧辊移动的辊缝调整机构。所述的辊缝调整机构的特征是与左右压下螺丝相配合的左右压下螺母的前端装有轴向止推滚动轴承,其外部安有左右径向滚动轴承,左右压下螺丝的后端与左右前轴承座相接触,左右压下螺丝的另一端方轴可在左右蜗轮方孔中轴向移动、周向固定,左右轴承座间安有压缩弹簧,在机架中间安有轴线垂直压下螺丝中心线的伺服液压油缸,其活塞端与双面齿条刚性连接,双面齿条的与左右扇形齿啮合,左右扇形齿分别与左右压下螺母通过键相联接。优点是构造简单、调节辊缝快捷、同步精确度高。
文档编号B21B31/20GK202461124SQ2012200854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
发明者于永水, 任志峰, 孙尧, 孙斌煜, 宁宏军, 宋明娟, 徐绍明, 杨和威, 秦妍梅, 许春园 申请人:太原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