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表面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192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ot表面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热电偶,尤其涉及一种COT表面热电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COT表面热电偶包括接线盒、与接线盒相连的热电偶、设置在热电偶外部 的焊接导管,焊接导管的上端连接延伸导管,延伸导管的上端与接线盒相接,使用时将COT 表面热电偶的焊接导管贴壁炉管,并将焊接导管与炉管的接触部位焊接固定,将焊接导管 倾斜一定角度,使延伸导管与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保证接线盒与炉管之间有一定距离, 防止炉管的高温传递给接线盒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但现有COT表面热电偶的接线盒及延 伸导管处于悬空状态,由于高温会产生疲劳强度造成接线盒端受力,影响到产品的受力特 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稳定延伸 导管和接线盒的位置、不会影响产品的受力特性的COT表面热电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COT表面热电偶,包括接线盒、与接线盒相连的热电偶、设置在热电偶外部的 焊接导管,焊接导管的上端连接延伸导管,所述延伸导管的上端接有用于使热电偶的底部 与焊接导管相接触的固定部件,所述延伸导管上套有导管固定卡,所述导管固定卡与固定 支架的一端相连,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连有炉管固定卡,所述导管固定卡与固定支架成 一定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与延伸导管和固定支架的倾斜角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COT表面热电偶,其中所述导管固定卡包括导管固定套管,导管固
定套管为与延伸导管相匹配的圆柱形套管,导管固定套管的右端设有开口 ,开口的两侧分
别连接一个导管连接板,两个导管连接板与固定支架的一端相固定;炉管固定卡包括炉管
固定套管,炉管固定套管为与炉管相匹配的圆柱形套管,炉管固定套管的左端设有开口 ,开
口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炉管连接板,两个炉管连接板与固定支架的另一端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COT表面热电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为压紧构件,所述压紧构件包
括螺接在延伸导管上端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上端螺接的压紧螺丝、延伸导管上端所在位
置处的热电偶上设置的挡圈和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套在压紧螺丝与挡圈之间的热电偶
上,所述压紧弹簧一端抵在压紧螺丝的底面,另一端抵在挡圈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COT表面热电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为活动卡套式组件,所述活动 卡套式组件包括螺接在延伸导管上端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上端螺接的卡套螺栓、卡套螺 栓上端螺接的卡套螺母、及套在热电偶上且可沿热电偶滑动的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第二 卡套为倒锥形,第二卡套的下部的外表面与卡套螺栓的内壁紧密配合,第一卡套位于第二 卡套的上方且紧贴第二卡套,卡套螺母压在第一卡套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C0T表面热电偶,其中所述焊接导管的下部右侧设有焊接平面。
3[0010] 本实用新型COT表面热电偶在延伸导管上套有导管固定卡,导管固定卡通过固定 支架与炉管固定卡相连,使用时将炉管固定卡套在炉管上,从而将延伸导管和接线盒的位 置固定住,使接线盒不再受力,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受力特性。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COT表面热电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导管固定卡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OT表面热电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焊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C0T表面热电偶,包括接线盒1、与接线盒l相连的热电 偶2、设置在热电偶2外部的焊接导管3,焊接导管3的上端通过螺丝31连接延伸导管4,延 伸导管4的上端接有用于使热电偶2的底部与焊接导管3相接触的固定部件。结合图2所 示,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为压紧构件5,压紧构件5包括螺接在延伸导管4上端的螺纹接 头51、螺纹接头51上端螺接的压紧螺丝52、延伸导管4上端所在位置处的热电偶2上设置 的挡圈53和压紧弹簧54,压紧弹簧54套在压紧螺丝52与挡圈53之间的热电偶2上,压紧 弹簧54 —端抵在压紧螺丝52的底面,另一端抵在挡圈53的顶面。当旋转压紧螺丝52时, 压紧螺丝52会向下移动,压紧弹簧54被压縮,在压紧弹簧54的张力作用下,挡圈53带动 热电偶2向下移动,从而保证了热电偶2的底部始终与焊接导管3底部的内表面相接触。 延伸导管4上套有导管固定卡6,导管固定卡6与固定支架7的一端相连,固定支 架7的另一端连有炉管固定卡8,导管固定卡6与固定支架7成一定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 与延伸导管4和固定支架7的倾斜角度相等。结合图3和图4所示,导管固定卡6包括导 管固定套管61,导管固定套管61为与延伸导管4相匹配的圆柱形套管,导管固定套管61的 右端设有开口 62,开口 62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导管连接板63,两个导管连接板63夹住固 定支架7的一端,并通过螺栓64固定。炉管固定卡8包括炉管固定套管81,炉管固定套管 81为与炉管9相匹配的圆柱形套管,炉管固定套管81的左端设有开口 82,开口 82的两侧 分别连接一个炉管连接板83,两个炉管连接板83夹住固定支架7的另一端,并通过螺栓84 固定。该设计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稳固可靠。 如图7所示,为了使焊接导管3稳固地焊接在炉管9上,在焊接导管3的下部右侧 设有焊接平面32。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C0T表面热电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 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固定部件为活动卡套式组件10,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活动卡套 式组件10包括螺接在延伸导管4上端的螺纹接头55、螺纹接头55上端螺接的卡套螺栓56、 卡套螺栓56上端螺接的卡套螺母57、及套在热电偶2上且可沿热电偶2滑动的第一卡套 58和第二卡套59,第二卡套59为倒锥形,第二卡套59的下部的外表面与卡套螺栓56的内
4壁紧密配合,第一卡套58位于第二卡套59的上方且紧贴第二卡套59,卡套螺母57压在第 一卡套58的上表面。活动卡套式组件10的作用是将热电偶2固定住,使热电偶2的底部 与焊接导管3相接触。使用时,先将热电偶2插入延伸导管4和焊接导管3内,将螺纹接头 55螺接在延伸导管4上端,将卡套螺栓56螺接在螺纹接头55上,使热电偶2的底部与焊接 导管3相接触,然后将第一卡套58和第二卡套59滑动至紧贴卡套螺栓56,最后将卡套螺 母57与卡套螺栓56拧紧,从而将热电偶2固定住。由于第一卡套58和第二卡套59可以 沿热电偶2滑动,因此活动卡套式组件10在热电偶2上的位置是可调的,安装灵活。 如图1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C0T表面热电偶时,将炉管固定卡套81在炉管9的 外部,并用螺栓84将炉管连接板83与固定支架7固定,然后将焊接导管3的焊接平面32 与炉管9的外表面焊接固定,即可开始测量。由于延伸导管4和接线盒1的位置被固定,使 接线盒不再受力,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受力特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COT表面热电偶,包括接线盒、与接线盒相连的热电偶、设置在热电偶外部的焊接导管,焊接导管的上端连接延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导管的上端接有用于使热电偶的底部与焊接导管相接触的固定部件,所述延伸导管上套有导管固定卡,所述导管固定卡与固定支架的一端相连,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连有炉管固定卡,所述导管固定卡与固定支架成一定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与延伸导管和固定支架的倾斜角度相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T表面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卡包括导管固定套管,导管固定套管为与延伸导管相匹配的圆柱形套管,导管固定套管的右端设有开口,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导管连接板,两个导管连接板与固定支架的一端相固定;炉管固 定卡包括炉管固定套管,炉管固定套管为与炉管相匹配的圆柱形套管,炉管固定套管的左 端设有开口 ,开口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炉管连接板,两个炉管连接板与固定支架的另一端 相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OT表面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压紧构 件,所述压紧构件包括螺接在延伸导管上端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上端螺接的压紧螺丝、延 伸导管上端所在位置处的热电偶上设置的挡圈和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套在压紧螺丝与 挡圈之间的热电偶上,所述压紧弹簧一端抵在压紧螺丝的底面,另一端抵在挡圈的顶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OT表面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活动卡 套式组件,所述活动卡套式组件包括螺接在延伸导管上端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上端螺接 的卡套螺栓、卡套螺栓上端螺接的卡套螺母、及套在热电偶上且可沿热电偶滑动的第一卡 套和第二卡套,第二卡套为倒锥形,第二卡套的下部的外表面与卡套螺栓的内壁紧密配合, 第一卡套位于第二卡套的上方且紧贴第二卡套,卡套螺母压在第一卡套的上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0T表面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导管的下部右 侧设有焊接平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0T表面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导管的下部右侧设 有焊接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COT表面热电偶,包括接线盒、热电偶、焊接导管,焊接导管的上端连接延伸导管,延伸导管的上端接有固定部件,所述延伸导管上套有导管固定卡,所述导管固定卡与固定支架的一端相连,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连有炉管固定卡,所述导管固定卡与固定支架成一定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与延伸导管和固定支架的倾斜角度相等。本实用新型COT表面热电偶在延伸导管上套有导管固定卡,导管固定卡通过固定支架与炉管固定卡相连,使用时将炉管固定卡套在炉管上,从而将延伸导管和接线盒的位置固定住,使接线盒不再受力,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受力特性。
文档编号G01K7/04GK201464069SQ2009201090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4日
发明者倪海英, 吴加特, 吴方立, 陈静 申请人:吴方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