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仪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126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指示仪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述的指示仪表,其具有使显示部件的前方旋转的指示部,该显示部件由字符板、液晶显示器等构成。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这种指示仪表中,人们知道有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类型。在该专利文献 1中记载的指示仪表包括字符板(显示部件),其具有显示部;电路衬底,其设置于该字符板的背后侧;驱动装置,其导通安装于该电路衬底的背后;基本呈二状的指示部件,其安装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上,迂回绕过字符板,该旋转轴贯通开设于电路衬底中的孔部,向字符板侧延伸。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W02006/5821 号此情况下,指示部件由基部和基本呈L状的连接体构成,该基部安装于旋转轴上, 避开字符板而设置于字符板和电路衬底之间,由基本呈杆状的臂片构成,该连接体设置于字符板的侧方周围和字符板的前方侧,与上述基部连接。该连接体由透光性合成树脂构成,成一体形成指示部和连接部,该指示部位于字符板的前方侧,以指示上述显示部,该连接部将该指示部和基部之间连接,位于字符板的侧方周围,在与该连接部的底端部分相对应的基部部位形成贯通孔,连接部的底端部分嵌入该贯通孔中,由此,将基部和连接体连接。另外,在连接部的底端部分的背面固定(设置) 光源。上述光源由发光体构成,该发光体使经由连接部与基部连接而构成的上述指示部发光,从光源发出的照明光通过位于光源的正上方的连接部导向指示部,由此,指示部发光。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指示仪表中,光源和电路衬底经由柔性布线板等的柔性衬底而导通连接,以便将点亮用电力供给光源。另外,柔性衬底卷绕于设置在字符板背后侧的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上而设置,以便追随指示部件(指示部)的旋转,在其中间部有规定的松弛。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指示仪表中,伴随指示部件(指示部)的运动, 柔性衬底在旋转轴上的卷绕状态时刻地变化,由此,伴随时间的变化,柔性衬底具有断线的危险。柔性衬底断线的话,便存在无法将稳定的电力(上述亮灯用电力)供给光源的问题, 在此方面,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于是,为了应对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向光源供给稳定电力的指示仪表。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示仪表,其包括具有显示部的显示部件;驱动装置,其设置于该显示部件的背后侧;指示部件,其安装于该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上,具有位于上述旋转轴周围的基部和指示上述显示部的指示部;光源,其设置于上述指示部件上,以便使上述指示部发光,其特征在于,该指示仪表包括设置于上述驱动装置侧的线圈;为与上述线圈进行电磁感应而设置于上述基部侧的线圈状布线部以及布线部件,该布线部件具有将上述线圈状布线部与上述光源导通连接的导电布线部,通过上述线圈和上述线圈状布线部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经由上述导电布线部对上述光源进行供电。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圈状布线部为下述结构,包括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分别形成于构成上述布线部件母材的绝缘衬底的内外面上,上述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夹持上述绝缘衬底,形成不相对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导通安装于具有规定布线图的电路衬底的背后,在上述电路衬底和上述基部之间设置磁性体,该磁性体具有周壁部和底壁部,该周壁部包围位于上述电路衬底上的上述线圈,并且开口端侧接近上述线圈状布线部而设置; 该底壁部设置于上述电路衬底和上述线圈之间。还有,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部上成一体地形成沿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承部,以轴支承上述旋转轴,在上述布线部件上设置嵌合上述轴承部的嵌合部。再有,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布线部件上设置嵌合上述旋转轴的嵌合部。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布线部件密贴于上述基部而设置。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指示仪表的主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3为以放大的方式表示图2中的B部的放大剖视图;图4(a)为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件侧观看时的布线部件的主要部的主视图,图 4(b)为从该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侧观看时的布线部件的主要部的后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指示仪表的主要部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指示仪表的主要部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指示仪表的主要部的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指示仪表的主要部的剖视图;图9为表示该第5实施方式的布线部件和旋转轴的嵌合状态的图;图10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指示仪表的剖视图;图11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指示仪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 图4,对本发明以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适用于装载于车辆上的由速度计构成的指示仪表。在图1、图2中,指示仪表M由表示车辆速度的速度计构成,指示仪表M主要由下述部件构成,显示部件10 ;电路衬底20,其设置于该显示部件10的背后侧;驱动装置40,其导通地安装于该电路衬底20上,旋转轴30在显示部件10侧延伸;指示部件50,其按照迂回绕过显示部件10的方式安装于驱动装置40的旋转轴30的前端;支架体60,其装载于电路衬底20上;仪表外壳70,其构成指示仪表M的外壳;回折部件80,其设置于仪表外壳70 上,使显示部件10和指示部件50的后述的指示部露出。显示部件10包括显示器11 ;收纳该显示器11的收纳外壳12 ;前面盖13,其覆盖设置于该收纳外壳12的前面上的开口窗12a,该显示部件通过适合的固定机构而固定于电路衬底20上。显示器11表示与车辆有关的信息等。作为与车辆有关的信息,列举有路线引导、 与车辆有关的警告表示、外部气温等的各种信息。显示器11包括点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14,其显示上述各种信息;多个元件用光源15,其对该液晶显示元件14进行背光照明;由扩散板等构成的光学部件16,其设置于液晶显示元件14和元件用光源15之间,其用于使从元件用光源15到液晶显示元件14的照明光均勻;外壳体17,其收纳液晶显示元件14和元件用光源15与光学部件16 ;盖18,其覆盖外壳体17的周围和液晶显示元件14的周围,以便面临液晶显示元件14中的图中未示出的显示区域。在外壳体17的底面侧中间部设置突缘部17a,其突出于收纳外壳12的底壁部12b 侧,该突缘部17a嵌入开设于底壁部12b的基本中间部的贯通孔部12c,由此,将显示器11 固定于收纳外壳12上。收纳外壳12由挡光性合成树脂构成,呈带底杯状,主要由上述开口窗12a、与该开口窗1 相对应的上述底壁部12b、围绕该底壁部12b的侧壁部12d构成。在上述收纳外壳 12中,用于采取来自后述的发光体的照明光的开口 1 形成于底壁部12b和侧壁部12d的边界部和其周围。上述盖13由透视部构成,该透视部由透光性合成树脂形成,可从车辆使用者侧辨认显示器11、收纳外壳12的内部。本例前面盖13为兼作仪表字符板指标的一部分的结构, 在其周缘上形成与上述指示部的动作范围相对应的由速度数字构成的显示部13a。另外,省略了本例的显示部13a的具体图示,其通过设置于前面盖13的背面的细微的凹凸部而形成。另外,在前面盖13的周缘上,设置朝向驱动装置40侧而垂下的壁部 13b。该壁部1 起到将前面盖13固定于收纳外壳12上的作用,还起到采入来自上述发光体的照明光的作用。由此,设置于前面盖13上的显示部13a通过穿过开口 1 而导入收纳外壳12的内部的照明光、与从前面盖13的壁部13b导入的照明光而进行照明显示。电路衬底20由硬质电路衬底构成,比如在玻璃环氧类基材上设置的布线图(图中未示出),在该电路衬底20上装载发光体21、线圈组件22与支架体60。此外,在电路衬底20中,发光体21、设置于线圈组件22中的后述的线圈、进行驱动装置40的驱动 控制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进行液晶显示元件14的显示控制的元件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进行元件用光源15的发光控制的第1光源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进行发光体21的发光控制的第2光源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电阻、电容等的各种电路部件(图中未示出)与上述布线图导通连接。发光体21由发出适合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构成,对显示器11的周围和显示部13a 进行照明。线圈组件22如图3所示,包括线圈23 ;架体M ;第1磁性屏蔽部件(第1磁性体)邪。线圈23由在同一平面内呈螺旋状的平面线圈(扁平线圈)构成,为包围位于电路衬底20侧的旋转轴30的末端部分31,位于构成驱动装置40侧的电路衬底20上。架体M由基本圆环形状的板材构成,其具有包围旋转轴30的末端部分31的贯通部Ma,其材质由合成树脂形成。上述架体M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上,包括内侧环状突出部 24b ;外侧环状突出部2 ;基本圆环板状的圆环板部Md,其将内侧环状突出部24b的底端侧和外侧环状突出部Mc的底端侧连接。内侧环状突出部24b包围贯通部2 而突出于显示部件10侧。另外,外侧环状突出部2 位于内侧环状突出部24b的外侧,并且与内侧环状突出部24b相同,向显示部件10 侧突出。另外,圆环板部24d和与其相对应的电路衬底20的部位通过双面胶带等(图中未示出)而密接固定,由此,线圈组件22 (架体24)处于固定(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上的状态。另外,形成下述结构,在凹陷部分上埋设由呈旋涡状的平面线圈形成的线圈23,该凹陷部分由内侧环状突出部24b和外侧环状突出部2 与圆环板部Md围绕构成。即,这表明线圈23处于收纳于架体M的内部的状态。第1磁性密封部件25由比如,在强磁性体中分类为软磁性体的SPC(冷轧钢板) 构成,包围旋转轴30的末端部分31而呈圆环状,介设于线圈23和圆环板部24d之间而收纳于架体M的内部。上述第1磁性密封部件25具有如下功能,隔绝向位于电路衬底20侧的线圈组件22背后侧的释放的磁力线。此外,第1磁性密封部件25可不是上述冷轧钢板,也可采用下述结构,比如在PET 薄膜等的树脂薄膜上覆盖而形成的由强磁性金属薄膜构成的强磁性膜,其具体图示省略。 在此场合,强磁性膜位于线圈23侧,第1磁性密封部件25设置于架体M的内部。驱动装置40由活动磁铁式仪表或步进电机构成,设置于显示部件10的背后侧,旋转轴30贯穿电路衬底20而在显示部件10侧延伸,其主要部安装于电路衬底20的背后,并且通过焊接等的适合导通机构,导通连接于上述布线图(上述驱动机构)。指示部件50基本呈二状,其包括基本呈L状的臂片的基部51,其避开显示部件10 而设置;指示部52,其与该基部51连接,对显示部13a进行指示,位于前面盖13 (显示部件 10)的前方(参照图2)。基部51由合成树脂构成,处于与电路衬底20的板面基本平行状态,其中,第1臂部53和第2臂部M成一体形成,第1臂部53的一端侧安装于旋转轴30上,该第2臂部M 从第1臂部53的另一端侧以与上述板面相垂直的方式延伸到回折部件80侧,该第1臂部 53的另一端侧为与第1臂部53的一端侧相反一侧。另外,在位于旋转侧30 —侧的第1臂部53的部位形成基本圆形的通孔53a(参照图3),以贯穿旋转轴30的前端部分32,该前端部分32位于与旋转轴30的末端部分31相反侧。另外,在本例中形成下述结构,第1臂部53与第2臂部M的边界部分上形成曲面部 55,其中,第1臂部53位于在显示部件10的背后侧的旋转轴30的周围,第2臂部M位于将第1臂53和指示部52连接的显示部件10侧方。此外,在指示部52侧的第2臂部M的部位设置空位56,在上述空位56上设置光源57。该光源57由发出适合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构成,其是将照明光供给到指示部52,使指示部52发光的发光体,其发光面朝向指示部52侧而安装于柔性衬底90 ( S卩,设置于柔性衬底90上的后述导电布线部)上。作为该布线部件的柔性衬底90由柔性布线板构成,在该柔性布线板中,如图2、图 3所示,在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软质的绝缘衬底91上,设置由线圈状布线部92和导电布线部93构成的布线部94,该柔性衬底90与基部51密贴而设置。在此场合,构成柔性衬底90母材的绝缘衬底91为下述结构,其中,环状的圆环部 95与基本细长带状的带状部96成一体形成,在该圆环部95中,具有旋转轴30的前端部分 32贯穿的基本圆形的插孔95a,与线圈组件22相对而与第1臂部53的底面密贴,该带状部 96从该圆环部95中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向光源57侧延伸,与第1臂部53的底面部位、曲面部55的外周面以及第2臂部M的外周面密贴而构成,该第1臂部53的底面部位位于线圈组件22的相对区域以外。另外,在圆环部95上,与线圈23 (线圈组件22)相对应而设置线圈状布线部92,在带状部96上设置用于将线圈状布线部92和光源57导通连接的导电布线部93。为使线圈状布线部92可与线圈23进行电磁感应,设置于第1臂部53 (基部51) 的背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于绝缘衬底91的内外面上的结构,包括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该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如图4(a)所示,呈螺旋状形成于圆环部95 (绝缘衬底91)的表面,该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如图4(b)所示,呈螺旋状形成于圆环部95 (绝缘衬底91)的背面。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为下述的螺旋状的布线图,其中,一端侧Gl位于圆环部95 内方的插孔95a的附近,并且另一端侧Hl位于圆环部95的外方的圆环部95和带状部96 的边界部附近,同样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为下述的螺旋状的布线图,其中,一端侧G2与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的一端侧Gl相对应而位于插孔95a的附近,并且另一端侧H2位于上述边界部附近。另外,形成下述结构,其中,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的一端侧G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的一端侧G2经由第1通孔%b而导通连接,其中,该第1通孔%b为贯通圆环部 95(绝缘衬底91)的内外的导电性的通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线圈组件22侧而正视圆环部95时,如图3所示,形成夹持圆环部95 (绝缘衬底91),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和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不重合 (不相对)这样的位置关系(结构)。另外,虽然省略了具体图示,在圆环部95 (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 1)和第1臂部 53之间,设置具有与上述第1磁性密封部件25基本相同形状的第2磁性屏蔽部件(第2磁性体)。上述第2磁性屏蔽部件包围位于末端部分31和前端部分32之间的旋转轴而呈大致圆环状,具有隔断从线圈23到线圈状布线部92的磁力线向第1臂部53侧(基部51侧) 释放的功能。另一方面,导电布线部93由布线图构成,该布线图用于将后述的电力供给到设置于光源57中的一对供电端子(图中未示出),导电布线部93形成于带状部96的内外面上。具体来说,导电布线部93包括线状的第1布线图Kl,其如图4 (a)所示,以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的另一端侧Hl为起点,在图4(a)中,以位于另一端侧Hl的左方的第1布线连接部Jl为终点,形成于带状部96的表面上;线状的第2布线图K2,其如图4(b)所示,从位于第1布线连接部Jl的正下方的带状部96的背面部位(在下面,将其定义为第2布线连接部J2)向光源57侧延伸而形成于带状部96的背面上;第3布线图K3,其如图4(b) 所示,从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的另一端侧H2向光源57侧延伸,处于与第2布线图K2平行的状态而形成于带状部96的背面上。在这里,位于第1臂部53的基本中间部而形成于带状部96的表面上的第1布线连接部J1,和与该第1布线连接部Jl相对应而形成于带状部96的背面的第2布线连接部 J2,经由贯穿带状部96 (绝缘衬底91)内外面的导电性的第2通孔96a而导通连接。此外,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在位于与第2布线图K2的第2布线连接部J2相反一侧(即,光源57侧)的图中未示出的第1安装部,与位于与第3布线图K3的前述另一端侧 H2相反一侧(即,光源57侧),与上述第1安装部并设的图中未示出的第2安装部上,分别安装光源57具有的上述一对供电端子。另外,在此场合,在柔性衬底90中,构成上述第1、第2安装部的设置部位的带状部 96的前端侧折回,在该折回的上述第1、第2安装部上,分别安装上述一对供电端子,虽然省略了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图示。但在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上的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动作时,伴随上述电源电路的动作,交流电流供向与上述电源电路连接的线圈23。于是,为与线圈23进行电磁感应,在形成于柔性衬底90上的线圈状布线部92 (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上,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传送电力(上述交流电流),上述电力经过线圈状布线部92 (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1,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 F2)、导电布线部93 (各布线图Kl K3)传送给光源57,该光源57与设置于导电布线部93 上的上述第1、第2安装部导通连接。由此,光源57点亮,指示部52变亮(发光)。S卩,这表明,如果上述交流电流供给到线圈23,则通过线圈23和线圈状布线部92之间的上述电磁感应作用,经由与线圈状布线部92电连接的导电布线部93,对光源57进行供电,指示部52反冗。在这里,比如在于上述边界部分,柔性衬底90的基本中间部分不与曲面部55密贴,柔性衬底90呈L状直角地弯曲时(换言之,在图2的状态,柔性衬底90的基本中间部分不与曲面部阳密贴,在柔性衬底90的基本中间部分,形成由棱角形状构成的角部的场合), 人们知道,在作为信号传送线的导电布线部93中的传送信号(即,作为上述交流电流的交流波形信号)从与第1臂部53相对应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经由上述角部传送到与第 2臂部M相对应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时,因上述角部,上述传送信号的特性阻抗的值是不连续的。另外,在这样的上述传送信号的特性阻抗的不连续点中,上述传送信号作为反射传送信号而从上述角部,分别反射到位于第1臂部53侧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由此,从位于第1臂部53侧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以朝向上述角部的上述传送信号和上述反射传送信号具有波形形变的方式而相长合成,此时,从位于第1臂部53侧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辐射不需要的电磁波(噪音)。另外,伴随上述传送信号的反射,传送信号难以传递给位于第2臂部M侧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S卩,光源57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第1臂部53侧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的上述传送信号的特性阻抗值,与沿曲面部55延伸而弯曲形成的导电布线部93的部位的上述传送信号的特性阻抗值基本一致,在柔性衬底90的基本中间部分,没有形成构成上述特性阻抗的不连续点的上述角部,这样形成密贴于曲面部55的外周面上的弯曲导电布线部97。由此,位于第1臂部53侧的导电布线部93、弯曲导电布线部97和位于第2臂部 54侧导电布线部93这三者的特性阻抗基本一致,这样能抑制生成上述反射传送信号而导致发生上述辐射噪音。另外,由于抑制生成上述反射传送信号,能良好地将上述传送信号从线圈状布线部92传送给光源57,故可向光源57供给稳定的电力。另外,通过驱动装置40的驱动,在前面盖13上旋转的指示部52由基本呈细长杆状的透光性合成树脂形成,其由指标部构成,该指标部连接固定于基部51 (第2臂部
上,指示显示部13a和后述的刻度部。支架体60由白色的合成树脂形成,具有如下功能作为将来自发光体21的照明光有效地反射到显示部件10侧的反射体。该支架体60包括倾斜形状的第1反射壁61,其将从发光体21发出的照明光反射到外侧(外周方向)而与发光体21相对设置;第2反射壁 62,其位于该第1反射壁61的外侧,将朝向上述外周方向反射的照明光反射给显示部件10 侧(开口 1 侧)。仪表外壳70由挡光性合成树脂构成,呈带底杯状,在其内部收纳显示部件10、电路衬底20、旋转轴30、驱动装置40、指示部件50、支架体60等的指示仪表M的各组成部件。回折部件80由基本呈环状的挡光性合成树脂形成,为覆盖仪表外壳70的前面开口 71的周缘而装载于仪表外壳70上。在回折部件80上,以隆起方式形成与显示部13a相对应的刻度部81。另外,本例子中的相应的刻度部81基本呈细长杆状,设置于从回折部件 80的基本中间部到前面盖13的周缘的区域。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下述的指示仪表M,其包括具有显示部13a的显示部件10 ;驱动装置40,其设置于该显示部件10的背后侧;指示部件50,其安装于该驱动装置 40的旋转轴30上,具有位于旋转轴30的周围的基部51和对显示部13a进行指示的指示部 52 ;光源57,其设置于指示部件50的第2臂部M上,以便使指示部52发光,在该指示仪表 M中,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包括设置于电路衬底20侧(驱动装置40侧)的线圈23;柔性衬底90,其具有能与线圈23进行电磁感应而设置于基部51侧的线圈状布线部92,与将线圈状布线部92和光源57导通连接的导电布线部93,通过线圈23和线圈状布线部92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经由导电布线部93对光源57进行供电。另外,柔性衬底90与基部51密贴而固定(设置)。于是,并非采用下述结构,即如现有技术那样将柔性衬底卷绕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上,与指示部件(指示部)的运动(旋转)联动,柔性衬底在旋转轴上的卷绕状态时刻地变化。而是形成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利用线圈23和密贴而固定于该基部51上的线圈状布线部92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经由能与线圈状布线部92导通连接而密贴固定于基部51 上的导电布线部93,对光源57进行供电,故没有柔性衬底90断线的危险。由此,可提供能够对光源57进行稳定供电的指示仪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结构,其中,线圈状布线部92包括形成于圆环部95 (构成柔性衬底90的母材的绝缘衬底91)的内外面上的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夹持圆环部95 (绝缘衬底91),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不相对,由此,伴随上述电磁感应作用的上述电力不仅可由与线圈23的距离近的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接收,而且还可由与线圈23的距离比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 稍远的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接收,这样能有效地将伴随上述电磁感应作用的上述电力传送给线圈状布线部92。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分别在单一的圆环部95的内外面上形成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比如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即使在形成如图5所示,按照密贴的方式将两个(多个)圆环部重合,在各圆环部95上分别设置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的结构的情况下,仍能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再有,在本场合,圆环部95之间经由基本呈U形的连接部100而连接,并且其具体的图示省略,但4个线圈状布线图必须采用规定的导通连接机构,该4个线圈分别为位于图5中,设于上方的圆环部95的内外面上的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 ;以及图5中,设置在位于下方的圆环部95的内外面上的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l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F2。(第3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6,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 第2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应部位采用同一标号,其具体的说明省略。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以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基本结构,废弃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第1磁屏蔽部件25和上述第2磁屏蔽部件,在电路衬底20和第1臂部53(基部51) 之间设置由强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第3磁性体)100。磁性体100在本场合为基本圆筒杯状,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包围位于电路衬底20 上的线圈组件22 (线圈23)而设置的圆筒状的周壁部101、与覆盖该周壁部101的底端侧开口而形成的底壁部102成一体形成,在该底壁部102的基本中间部形成由旋转轴30的末端部分31贯通的基本圆形的通孔构成的贯通部103。周壁部101底端侧围绕线圈组件22 (线圈23),同时作为前端侧的开口端侧向第1 臂部53侧延伸,后述的磁力线的一部分不泄漏到外部(磁性体100的周围),接近地设置于柔性衬底90 (线圈状布线部92)上。S卩,在本场合处于下述的状态,即,在周壁部101的前端侧和柔性衬底90之间形成数毫米的微小间隙,以便顺利地使指示部件50进行旋转动作。上述状态指周壁部101的上述前端侧接近地设置于柔性衬底90上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大致中间部处形成贯通部103的圆环状的底壁部102如图6所示,设置于电路衬底20和壳体M(线圈23)之间,在此场合,线圈23位于底壁部102的上方,并且电路衬底20位于底壁部102的下方。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结构,其中, 底壁部102经由图示省略的绝缘树脂(绝缘部件)装载(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上,由此, 处于电路衬底20和磁性体100通过上述绝缘树脂而电绝缘的状态。按照该第3实施方式,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在电路衬底20和第1臂部53 (基部51) 之间,设置基本圆筒杯状的磁性体100,该基本圆筒杯状的磁性体100包括圆筒状的周壁部101,其包围位于电路衬底20上的线圈23,并且其前端侧接近地设置于线圈状布线部92 上;底壁部102,其覆盖该周壁部101的底端侧开口而设置于电路衬底20和线圈23之间。于是,伴随上述电磁感应作用,由线圈23产生的磁力线的一部分形成如图6的点划线所示的那样,通过线圈23 —线圈状布线部92 —周壁部101的上述前端侧一周壁部101的上述底端侧一底壁部102 —线圈23的基本闭环状的一对闭磁路T,由此,抑制上述磁力线的一部分泄漏到磁性体100的周围的情况,由此,能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可防止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中的各种电路(上述驱动电路、上述元件驱动电路、上述光源驱动电路等)的误动作。(第4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7,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与上述第 1 第3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应部位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其具体的说明。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 形成下述结构,其中,以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基本结构,通过轴承将位于前端部分32 的稍下方的旋转轴30的部位轴支承于第1臂部53(基部51)上而成一体形成沿旋转轴30 的轴线L方向延伸的基本筒状的轴承部53b,在柔性衬底90中的圆环部95中,设置轴承部 53b嵌合的由基本圆形的贯通孔形成的嵌合部95c。另外,在本场合,嵌合部95c呈下述的形状,该形状与由基本呈圆形的通孔构成的插孔9 实质上相同,该通孔开口形成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线圈状布线部92的中心部。另一方面,筒状的轴承部5 突出形成于第1臂部53的背后,具有由旋转轴30插过的插孔构成的孔部53c,该孔部53c沿旋转轴30的轴线L方向延伸而形成,与旋转轴30 的前端部分32插过的第1臂部53的贯通孔53a连通。如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在开设于第1臂部53中的贯通孔 53a对旋转轴30的前端部分32进行轴支承的同时,轴承部5 的孔部53c对位于前端部分 32的稍下侧的旋转轴30的部位进行轴支承,另外,形成下述结构,其中,筒状的轴承部53b 的外周部与嵌合部95c嵌合,该嵌合部95c开口形成于柔性衬底90中的圆环部95的中间部,由圆形贯通孔形成。按照该第4实施方式,在第1臂部53 (基部51)上轴支承旋转轴30而成一体形成沿旋转轴30的轴线L方向延伸的筒状的轴承部53b,在作为布线部件的柔性衬底90的圆环部95上设置嵌合筒状的轴承部53b的由基本圆形的贯通孔形成的嵌合部95c,由此,不仅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还获得可容易组装柔性衬底90和指示部件 50的基部51的作用效果。(第5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8、图9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与上述第1 第4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应部位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其具体的说明。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结构,其中,以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基本结构,废弃轴承部53b,在作为布线部件的柔性衬底90的圆环部95上设置旋转轴30嵌合的由贯通孔形成的嵌合部 95d。在此场合,嵌合部95d由如图9所示的开口形成于线圈状布线部92的中心部的基本倒三角形状的通孔构成。另外,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在构成由该基本倒三角形状形成的嵌合部95d的3条边P的基本中间部,分别接触有旋转轴30的外周部,由此,旋转轴30与嵌合部95d嵌合,该嵌合部95d开口形成于柔性衬底90中的圆环部95的中间部,由基本倒三角形状的贯通孔形成。同样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在柔性衬底90中的圆环部95上设置旋转轴30嵌合的基本三角形状的嵌合部95d,由此,不仅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还可获得可容易组装柔性衬底90和指示部件50的基部51的作用效果。另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对嵌合部95d呈基本三角形状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如果嵌合部95d的形状为可嵌合旋转轴30的形状,则也可采用所有的形状,比如嵌合部95d 的形状为多边形形状,或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相同,为纯圆形状。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柔性衬底90的基本中间部分上形成密贴于曲面部55的外周面上的弯曲导电布线部97,以便抑制来自位于第1臂部53侧的导电布线部93 的信号传送线的不需要的电磁波辐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比如作为本发明的第6 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那样,弯曲导电布线部97不与曲面部55密贴,而弯曲导电布线部 97与曲面部55间隔开以使弯曲导电布线部97松弛的情况下,仍能抑制上述电磁波辐射的发生。还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基部51中的第1臂部53和第2臂部M的上述边界部分形成曲面部阳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也可在如作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那样,以第1臂部53和第2臂部M的上述边界部分代替曲面部55而形成由倾斜形状形成的倾斜壁S的场合,为抑制上述电磁波辐射的发生,柔性衬底90的基本中间部分密贴于倾斜壁S这样的倾斜导电布线部98也可,或也可如图10所示,使其松弛。另外,对于本发明,对指示部件50按照避开(迂回)显示部件10的方式安装于驱动装置40的旋转轴30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比如代替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指示部件50,而采用下述指示部件,即经由开设于显示部件上的贯通孔,与旋转轴(旋转轴的前端部分)连接,在显示部件上,于直线上延伸,同时基部通过挡光性盖覆盖,虽然省略了关于这一点的具体图示。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可用于下述的指示仪表,该指示仪表包括具有显示部的显示部件、与在该显示部件上旋转以指示显示部的指示部件。标号说明标号10表示显示部件;标号13表示前面盖;标号13a表示显示部;标号20表示电路衬底;标号22表示线圈组件;标号23表示线圈;标号30表示旋转轴;标号40表示驱动装置;标号50表示指示部件;标号51表示基部;标号52表示指示部;标号53表示第1臂部;标号5 表示轴承部;标号53c表示孔部;标号M表示第2臂部;标号57表示光源;标号80表示回折部件;
标号81表示刻度部;标号9O表示柔性衬底(布线部件);标号91表示绝缘衬底;标号92表示线圈状布线部;标号93表示导电布线部;标号94表示布线部;标号95表示圆环部;标号95a表示插孔;标号95b表示第1通孔(通孔);标号95c、95d表示嵌合部;标号96表示带状部;标号表示第2通孔;标号97表示弯曲导电布线部;标号100表示磁性体;标号101表示周壁部;标号102表示底壁部;符号Fl表示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符号F2表示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符号Kl表示第1布线图案;符号K2表示第2布线图案;符号K3表示第3布线图案;符号L表示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指示仪表,其包括具有显示部的显示部件;驱动装置,其设置于该显示部件的背后侧;指示部件,其安装于该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上,具有位于上述旋转轴周围的基部和指示上述显示部的指示部;光源,其设置于上述指示部件上,以便使上述指示部发光;其特征在于,该指示仪表包括线圈,其设置于上述驱动装置侧;为与上述线圈进行电磁感应而设置于上述基部侧的线圈状布线部以及布线部件,该布线部件具有将上述线圈状布线部与上述光源导通连接的导电布线部;通过上述线圈和上述线圈状布线部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经由上述导电布线部对上述光源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仪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状布线部为下述结构,包括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分别形成于构成上述布线部件母材的绝缘衬底的内外面上,上述表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和背面侧线圈状布线部夹持上述绝缘衬底,形成不相对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仪表,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导通安装于具有规定布线图的电路衬底的背后;在上述电路衬底和上述基部之间设置磁性体,该磁性体具有周壁部和底壁部,该周壁部包围位于上述电路衬底上的上述线圈,并且开口端侧接近上述线圈状布线部而设置,该底壁部设置于上述电路衬底和上述线圈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仪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部上成一体地形成沿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承部,以轴支承上述旋转轴,在上述布线部件上设置嵌合上述轴承部的嵌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仪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布线部件上设置嵌合上述旋转轴的嵌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仪表,其特征在于,上述布线部件密贴于上述基部而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向光源供给稳定电力的指示仪表。一种指示仪表,其包括具有显示部(13a)的显示部件(10);驱动装置(40),其设置于显示部件(10)的背面侧;指示部件(50),其安装于该驱动装置(40)的旋转轴(30)上,具有基部(51)和指示部(52),基部(51)位于旋转轴(30)周围,指示部(52)指示显示部(13a);光源(57),其设置于指示部件(50)上,以便使指示部(52)发光。该指示仪表包括设置于驱动装置(40)侧的线圈(23);为与该线圈(23)进行电磁感应而设置于基部(51)侧的线圈状布线部(92)以及具有导电布线部(93)的柔性衬底(90),该导电布线部(93)将线圈状布线部(92)与光源(57)导通连接,通过线圈(23)和线圈状布线部(92)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经由导电布线部(93)对光源进行供电。
文档编号G01D11/28GK102472645SQ20108003209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冈本芳之, 小笠原幸夫, 石泽贤太, 齐藤龙二 申请人: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