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9931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电线电缆制造业也面临着机遇。但是,现在随着铜、铝、塑料等原材料的上涨,价格居高不下,电线电缆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大幅度提高,原来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打压,这是电线电缆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国内线缆企业面临提价的压力。然而由于国家跨国公司的品牌(如意大利的比瑞利、日本的住友、美国的康宁、法国的耐克森等)比国内企业响亮得多,所以,一旦提价国内电线电缆企业的价格优势就会丧失。在这种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线缆企业生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创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提升电线电缆产品的技术含金量,降低生产成本。自主创新已成为电线电缆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电线电缆的制造与大多数机电产品的生产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电产品通常采用将另件装配成部件、多个部件再装配成单台产品,产品以台数或件数计量;电线电缆是以长度为基本计量单位,所有电线电缆都是从导体加工开始,在导体的外围一层一层地加上绝缘、屏蔽、成缆、护层等而制成电线电缆产品。电线电缆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广泛,从有色金属的熔炼和压力加工,到塑料、橡胶、油漆等化工技术;纤维材料的绕包、编织等纺织技术, 到金属材料的绕包及金属带材的纵包、焊接的金属成形加工工艺等。塑料电线电缆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1)铜、铝单丝拉制电线电缆常用的铜、铝杆材,在常温下,利用拉丝机通过一道或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强度提高。拉丝是各电线电缆公司的首道工序,拉丝的主要工艺参数是配模技术。(2) 单丝退火退火工序关键是杜绝铜丝的氧化,铜、铝单丝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以再结晶的方式来提高单丝的韧性、降低单丝的强度,以符合电线电缆对导电线芯的要求。(3)导体的绞制为了提高电线电缆的柔软度,以便于敷设安装,导电线芯采取多根单丝绞合而成, 从导电线芯的绞合形式上,可分为规则绞合和非规则绞合,非规则绞合又分为束绞、同心复绞、特殊绞合等。为了减少导线的占用面积、缩小电缆的几何尺寸,在绞合导体的同时采用紧压形式,使普通圆形变异为半圆、扇形、瓦形和紧压的圆形,此种导体主要应用在电力电缆上。(4)绝缘挤出,塑料电线电缆主要采用挤包实心型绝缘层,塑料绝缘挤出的主要技术要求挤出的绝缘厚度的偏差值是体现挤出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多数的产品结构尺寸及其偏差值(偏心度)在标准中均有明确的规定;挤出的绝缘层表面要求光滑(光滑度), 不得出现表面粗糙、烧焦、杂质的不良质量问题;挤出绝缘层的横断面要致密结实(致密度),不准有肉眼可见的针孔,杜绝有气泡的存在。(5)对于多芯的电缆为了保证成型度、减小电缆的外形,一般都需要将其绞合为圆形。绞合的机理与导体绞制相仿,由于绞制节径较大,大多采用无退扭方式。成缆的技术要求一是杜绝异型绝缘线芯翻身而导致电缆的扭弯;二是防止绝缘层被划伤。大部分电缆在成缆的同时伴随另外两个工序的完成一个是填充,保证成缆后电缆的圆整和稳定;一个是绑扎,保证缆芯不松散。(6)内护层,为了保护绝缘线芯不被铠装所疙伤,需要对绝缘层进行适当的保护,内护层分挤包内护层(隔离套)和绕包内护层(垫层),绕包垫层代替绑扎带与成缆工序同步进行。(7)装铠敷设在地下电缆,工作中可能承受一定的正压力作用,可选择内钢带铠装结构,电缆敷设在既有正压力作用又有拉力作用的场合(如水中、垂直竖井或落差较大的土壤中),应选用具有内钢丝铠装的结构型。(8)外护套,外护套是保护电线电缆的绝缘层防止环境因素侵蚀的结构部分。外护套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电线电缆的机械强度、防化学腐蚀、防潮、防水浸入、阻止电缆燃烧等能力。根据对电缆的不同要求利用挤塑机直接挤包塑料护套。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是产品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一般使用拉力计抽芯测试电线电缆的松紧度,这样导致人为操作误差较大,测试准确度较小,并且造成了人力的耗费。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提高电线电缆松紧度测试的准确型,节省人力耗费,提高检测水平,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自主创新了一套检测电线电缆松紧度的装置,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它由母座、第一支撑架、 第二支撑架、吊架、夹具、螺钉、模套、挂钩和砝码组成,其中,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母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位于母座的两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吊架固定联接,并且吊架位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顶部;夹具固定在吊架上,夹具的底部为一螺孔,用于穿插线芯,线芯穿插进入螺孔后,用螺钉锁定;模套包括模套卡位、与模套卡位固定联接的圆柱体,圆柱体内部为穿线孔;挂钩上部有一个圆孔,模套卡位刚好与挂钩上的圆孔相适配,当模套卡位垂直放入圆孔时,模套不会从挂钩上掉落。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线电缆松紧度测试装置时。首先将被测电线或电缆的上半部分线芯裸露出来,保留被测电线或电缆的下半部分的完整性;然后将被测电线或电缆的线芯固定在夹具底部的螺孔内,然后使用螺钉锁紧,首先实现夹紧线芯的目的;再将电线或电缆的下半部分嵌合到模套内部的穿线孔中,然后将模套卡位嵌合到挂钩上部中心圆孔, 将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挂钩下部,通过砝码的质量来衡量电线或电缆的松紧度。为了对不同规格的电线或电缆松紧度进行测试,本实用新型的模套规格(以内径计算)一般为0. 3-10mm之间;砝码的重量一般为50_1000g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电线电缆松紧度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测试电线和电缆的松紧度方面准确度高,这样可以保证不同批次之同一型号产品松紧度一致,从而提高了电线或电缆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 1中,1为母座,21为第一支撑架,22为第二支撑架,3为吊架,4为夹具,5为模套,6为挂钩, 7为砝码,8为被测电线,9为螺钉。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的模套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 中,5为模套,51为模套卡位,52为穿线孔,53为穿线孔进口端,54为穿线孔出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及其组成部件进行成比例缩小或扩大、 替换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的材质和/或组成部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为母座,21为第一支撑架,22为第二支撑架,3为吊架,4为夹具,5为模套,6为挂钩,7为砝码,8为被测电线,9为螺钉。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它由母座1、第一支撑架21、第二支撑架22、吊架3、夹具4、模套5、挂钩6、砝码7和螺钉9组成。其中,第一支撑架21和第二支撑架22与母座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21和第二支撑架22分别位于母座1的两边;第一支撑架21和第二支撑架22通过吊架3固定联接, 并且吊架3位于第一支撑架21和第二支撑架22的顶部。夹具4固定在吊架3上,夹具4的底部为一螺孔,用于穿插线芯,线芯穿插进入螺孔后,用螺钉9锁定,从而实现夹紧线芯的目的。模套5 (如图2所示)包括模套卡位51、与模套卡位51固定联接的圆柱体,圆柱体内部为穿线孔52。挂钩6上部有一个圆孔,模套卡位51刚好与挂钩上的圆孔相适配,当模套卡位51 垂直放入圆孔时,模套5不会从挂钩上掉落。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线电缆松紧度测试装置时,如图1所示。首先将被测电线或电缆的上半部分线芯裸露出来,保留被测电线或电缆的下半部分的完整性;然后将被测电线或电缆的线芯固定在夹具4底部的螺孔内,然后使用螺钉9锁紧,首先实现夹紧线芯的目的;再将电线或电缆的下半部分嵌合到模套5内部的穿线孔52中,然后将模套卡位51嵌合到挂钩上部中心圆孔,将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挂钩下部,通过砝码的质量来衡量电线或电缆的松紧度。
权利要求1.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它由母座、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吊架、夹具、 螺钉、模套、挂钩和砝码组成,其中,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母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位于母座的两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吊架固定联接,并且吊架位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顶部;夹具固定在吊架上,夹具的底部为一螺孔,用于穿插线芯,线芯穿插进入螺孔后,用螺钉锁定;模套包括模套卡位、与模套卡位固定联接的圆柱体,圆柱体内部为穿线孔;挂钩上部有一个圆孔,模套卡位刚好与挂钩上的圆孔相适配,当模套卡位垂直放入圆孔时,模套不会从挂钩上掉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套规格为0. 3 IOmm ;砝码的质量为50 1000g。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属于电线电缆检测设备领域。为了提高电线电缆松紧度测试的准确型,节省人力耗费,提高检测水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电缆的松紧度测试装置,它由母座、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吊架、夹具、螺钉、模套、挂钩和砝码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线电缆松紧度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测试电线和电缆的松紧度方面准确度高,这样可以保证不同批次之同一型号产品松紧度一致,从而提高了电线或电缆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G01N3/14GK202188990SQ201120269349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7日
发明者何俊林, 杨发权 申请人:东莞文邦电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