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放大器及磁共振放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4743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置放大器及磁共振放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放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前置放大器及磁共振放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大多数的电子设备都安装有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放大输入的信号,比如通过麦克风拾取的声音信号,由于它比较弱,需要先被放大到一定的电平 才可以到其它级上。通常前置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可以将小信号放大到标准电平上。针对用于不同的电子设备,对前置放大器的参数要求也不相一致。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技术成像设备中,射频系统是MRI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前置放大器是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射频接收链路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信号接收过程中,前置放大器对射频线圈检测的信号进行放大,然后传递给射频接收系统的后级模块。前置放大器是整个接收系统的第一级放大模块,其噪声系数和增益是整个射频接收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而由射频接收线圈传送过来的信号一般只有毫伏(mV)量级甚至更低,这就要求前置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增益和极小的噪声系数。因此,降低噪声系数是前置放大器的技术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噪声系数较低的前置放大器。一种前置放大器,包括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以及偏置电路,用于把所述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管,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管,用于对所述第一放大管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级间耦合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管及所述第二放大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置电路包括第一偏置单元,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一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第二偏置单元,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二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匹配网络,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入噪声匹配;输出匹配网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出噪声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护所述放大电路输入的安全;输出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证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稳定。此外,还提供一种磁共振放大装置。一种磁共振放大装置,包括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前置放大器;以及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及所述前置放大器,用于匹配所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与所述前置放大器之间的阻抗;所述前置放大器,包括放大电路,用于放大输入信号;以及偏置电路,用于把所述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管,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管,用于对所述第一放大管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级间耦合単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管及所述第二放大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包括至少ー个双微带线単元,所述双微带线単元包括接地层和信号层,所述信号层设置在所述接地层之间;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双微带线单元的接地层两端并联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微带线单元设置为直线段、弧形线或螺旋线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置电路包括第一偏置単元,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一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第二偏置単元,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二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匹配网络,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入噪声匹配;输出匹配网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出噪声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护所述放大电路输入的安全;输出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证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稳定。通过本方案的第一放大管Ql和第二放大管Q2的特性,级间耦合単元匹配第一放大管及第ニ放大管,可以降低反射系数,保证低噪声系数、高稳定性和高线性度,进而提高前置放大器的増益。


图I为前置放大器的逻辑框图;图2为前置放大器的电路图;图3为磁共振放大装置的逻辑框图;图4为图3中磁共振放大装置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示意图;图5为图3中磁共振放大装置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矩形螺旋俯视图;图6为图3中磁共振放大装置的匹配网络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解决前置放大器噪声系数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降低噪声系数的前置放大器。结合附图f 2,前置放大器包括放大电路和偏置电路。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管Q1,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一放大管Ql为IGBT (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 MOSFET (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IGBT或MOSFET能够独立于外磁场的强度和方向。第二放大管Q2,用于对第一放大管Ql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管Q2为IGBT 或 MOSFET。级间耦合単元,耦接于第一放大管Ql及第ニ放大管Q2。级间耦合単元匹配第一放大管Ql及第ニ放大管Q2,降低反射系数,保证低噪声系数、高稳定性和高线性度,进而提高前置放大器的増益。
级间稱合单兀包括电容器C5,电感L3,电阻R5。第一放大管Ql的漏极输出的信号通过电容器C5连接在第二放大管Q2的栅极,使用阻容耦合方式对微弱的输入信号进行线性放大。电感L3的一端与第一放大管Ql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5连接,对放大电路有扼流作用,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偏置电路与电源VCC连接。第一放大管Ql的栅极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入端ロ Alin连接,且源极通过偏置电路接地。第二放大管Q2的漏极通过偏置电路与电源VCC连接,且源极通过偏置电路接地。 偏置电路,用于把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通过本方案的第一放大管Ql和第二放大管Q2的特性,可以降低噪声以及提高增益,进而使得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系数降低。在一实施例中,偏置电路包括第一偏置单元和第二偏置单元。第一偏置単元,耦接第一放大管,用于把第一放大管Ql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 放大区。第一偏置単元包括电阻R1、R2、R3及R4,在电路中其限流或分压的作用;电容器C4、C6及C7,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2,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电阻R2 —端连接在第一放大管Ql的栅极,电阻R3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与电容器C7并联连接,且一端与电阻R3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6 —端连接在电阻R2与R3之间,另一端接地。电阻Rl与电容器C4并联连接,且一端连接在第一放大管Ql的源扱,另一端与电感L2连接,电感L2另一端接地。接在第一放大管Ql栅极的电阻R2、R3和接在第一放大管Ql源极的电阻Rl、电容器C4、电感器L2实现对第一放大管Ql的静态工作点控制,电阻R4和电容器C7具有抑制静态工作点漂移的作用,第一偏置单元还可以对直流电源滤除纹波。第二偏置単元,耦接第二放大管Q2,用于把第二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第二偏置単元包括电阻R6、R7及R8,在电路中其限流或分压的作用;电容器CS、C9及C12,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4,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稳压ニ极管D5,对直流电源VCC起稳压作用;ニ极管D6,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具体的是对直流电源VCC防止反接保护作用。ニ极管D6的正极与电源VCC连接,负极与电阻R8连接。电阻R8分别与级间耦合単元的电阻R5连接,且电阻R8还与第一偏置単元的电阻R3与R4之间连接。电感L4的一端与第二放大管Q2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连接,对放大管有扼流作用。电容器CS—端与电阻R8连接,另一端接地。稳压ニ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8连接,正极接地。电容器C9 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6与第二放大管Q2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出端ロ Al out连接。电阻R7与电容器C12并联连接,且一端与第二放大管Q2的源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接在第二放大管Q2栅极的电阻器R6,电感器L4,电阻器R8和接在第二放大管Q2源极的电阻器R7、电容器C12提供对第二放大管Q2的静态工作点设置,第二偏置单元还可以对直流电源滤除纹波。在一实施例中,前置放大器还包括输入匹配网络和输出匹配网路。输入匹配网络,耦接第一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入噪声匹配。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器C1、C2和C3,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I,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电容器C2和C3、电感LI构成T形输入匹配网络,即电容器C2与C3串联,电容器C3另一端与第一放大管Ql的栅极连接,电容器C2另一端与电容器Cl连接,电容器Cl另一端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入端ロ Alin连接。电感LI 一端连接在电容器C2与C3之间,另一端接地。其中,电容器C2和C3可以是可调电容器,电容器Cl连接Al in可隔离直流信号。输入匹配网络实现对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匹配,在达到最佳输入噪声匹配的情况下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达到最小值。电容器C2、C3和电感LI构成的T形匹配网络使放大管的输入阻抗与前级电路的输出阻抗匹配,进ー步降低反射系数。输出匹配网路,耦接第二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出噪声匹配。输出匹配网路包括电容器ClO和C11,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5,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电容器Cll与电感L5并联连接,一端分别与电容器C10、第二放大管Q2的漏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lO的另一端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出端ロ Al out连接,而且电容器ClO可以起隔离直流的作用。其中,电容器ClO可以是可调电容器。
该输出匹配网络,使输出接ロ与后级电路实现噪声匹配,降低反射系数,可以达到较窄的带宽。在一实施例中,前置放大器还包括输入保护单元和输出保护单元。输入保护单元,耦接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护放大电路输入的安全。输入保护单元包括ニ极管Dl和D2,对直流电源起稳压作用。ニ极管Dl的负极和ニ极管D2的正极相连后接入模拟输出信号输入端ロ Al in,ニ极管Dl的正极和ニ极管D2的负极相连后接地。输入保护单元能够使前置放大器不因过压信号的冲击而造成损坏,保证放大管的安全及不影响被测信号,在输入信号较大时,保护电路的ニ极管导通,从而保护后面的放大管不被大电压损坏。输出保护单元,耦接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证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稳定。输出保护単元包括ニ极管D3和D4,对直流电源起稳压作用。ニ极管D3的负极和ニ极管D4的正极相连后接入模拟输出信号输出端ロ Al out,ニ极管D3的正极和ニ极管D4的负极相连后接地。输出保护单元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使输出端口和后级电路免遭损坏。基于上述前置放大器,结合附图3,还提出磁共振放大装置包括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前置放大器以及匹配网络。在一实施例中,结合附图4 5,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包括至少ー个双微带线単元,双微带线単元包括接地层和信号层,信号层设置在接地层之间;电容器,电容器与双微带线单元的接地层两端并联连接。具体地,双微带线単元的接地层和电容器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调谐至特定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某ー类型原子核谐振频率处,其谐振阻抗较高,能够很好地抑制共模信号的干扰。进ー步地,双微带线单元为层状且对称设置,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相同。上半部分设置有2个接地层和I个信号层,其中接地层设置两侧,中间设置信号层。在其它实施例中,双微带线単元也可以仅有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
双微带线単元之间相互连接,对应的接地层及信号层交错连接,即上ー个双微带线单元的下半部分的信号层,对应的连接下一个双微带线单元的上半部分的信号层;同理,对应位置的接地层也对应连接。在具体的实施例中,7T的磁共振设备,双微带线単元的信号层和接地层之间的特性阻抗为50/75欧姆,可以直接与磁共振的同轴线或射频接收线圈互连。且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相关主要參数为特性阻抗4 = 500,介电常数し=4.4,填充媒质厚度b = I. Omm,铜导带厚度t = O. Imm,铜导带宽度W=I. 75mm。在其它实施例中,双微带线单元设置为直线段、弧形线或螺旋线形状。双微带线单元可以设置在印制电路板上,根据设置的信号层、接地层的数量决定印制电路板的层数。在本实施例中,印制电路板的层数为六层,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信号层及接地层使用过孔进行连接。采用印制电路板方式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能够减少自身的体积,可应用在更多的高精度磁共振设备,而且还可以減少相应设备的体积,扩大其应用面。同时,采用印制电路板式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其它实施例中,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可以省略电容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信号层与接地层之间可以等效为电容器,该等效电容器的电容大小调节方式可以通过调节信号层与接地层之间的距离达到,使得本实施例中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使用灵活,适用于不同特定频率的磁共振设备。前置放大器,包括放大电路和偏置电路。 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管Q1,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一放大管Ql为IGBT (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 MOSFET (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第二放大管Q2,用于对第一放大管Ql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管Q2为IGBT 或 MOSFET。级间耦合単元,耦接于第一放大管Ql及第ニ放大管Q2。级间耦合単元匹配第一放大管Ql及第ニ放大管Q2,降低反射系数,保证低噪声系数、高稳定性和高线性度,进而提高前置放大器的増益。级间稱合单兀包括电容器C5,电感L3,电阻R5。第一放大管Ql的漏极输出的信号通过电容器C5连接在第二放大管Q2的栅极,使用阻容耦合方式对微弱的输入信号进行线性放大。电感L3的一端与第一放大管Ql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5连接,对放大电路有扼流作用,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偏置电路与电源VCC连接。第一放大管Ql的栅极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入端ロ Al in连接,且源极通过偏置电路接地。第二放大管Q2的漏极通过偏置电路与电源VCC连接,且源极通过偏置电路接地。偏置电路,用于把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通过本方案的第一放大管Ql和第二放大管Q2的特性,可以降低噪声以及提高增益,进而使得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系数降低。在一实施例中,偏置电路包括第一偏置单元和第二偏置单元。第一偏置単元,耦接第一放大管,用于把第一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第一偏置単元包括电阻R1、R2、R3及R4,在电路中其限流或分压的作用。电容器C4、C6及C7,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2,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电阻R2 —端连接在第一放大管Ql的栅极,电阻R3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与电容器C7并联连接,且一端与电阻R3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6 —端连接在电阻R2与R3之间,另一端接地。电阻Rl与电容器C4并联连接,且一端连接在第一放大管Ql的源极,另一端与电感L2连接,电感L2另一端接地。接在第一放大管Ql栅极的电阻器R2、R3和接在第一放大管Ql源极的电阻Rl、电容器C4、电感器L2实现对第一放大管Ql的静态工作点控制,电阻R4和电容器C7具有抑制静态工作点漂移的作用,第一偏置单元还可以对直流电源滤除纹波。第二偏置単元,耦接第二放大管Q2,用于把第二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第二偏置単元包括电阻R6、R7及R8,在电路中其限流或分压的作用。电容器CS、C9及C12,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4,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稳压ニ极管D5,对直流电源VCC起稳压作用。ニ 极管D6,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具体的是对直流电源VCC防止反接保护作用。ニ极管D6的正极与电源VCC连接,负极与电阻R8连接。电阻R8分别与级间耦合単元的电阻R5连接,且电阻R8还与第一偏置単元的电阻R3与R4之间连接。电感L4的一端与第二放大管Q2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8连接,对放大管有扼流作用。电容器CS—端与电阻R8连接,另一端接地。稳压ニ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8连接,正极接地。电容器C9 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6与第二放大管Q2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出端ロ Alout连接。电阻R7与电容器C12并联连接,且一端与第二放大管Q2的源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接在第二放大管Q2栅极的电阻器R6,电感器L4,电阻器R8和接在第二放大管Q2源极的电阻器R7、电容器C12提供对第二放大管Q2的静态工作点设置,第二偏置单元还可以对直流电源滤除纹波。在一实施例中,前置放大器还包括输入匹配网络和输出匹配网路。输入匹配网络,耦接第一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入噪声匹配。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器Cl、C2和C3,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I,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电容器C2和C3、电感LI构成T形输入匹配网络,即电容器C2与C3串联,电容器C3另一端与第一放大管Ql的栅极连接,电容器C2另一端与电容器Cl连接,电容器Cl另一端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入端ロ Alin连接。电感LI 一端连接在电容器C2与C3之间,另一端接地。其中,电容器C2和C3可以是可调电容器,电容器Cl连接Al in可隔离直流信号。输入匹配网络实现对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匹配,在达到最佳输入噪声匹配的情况下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达到最小值。电容器C2、C3和电感LI构成的T形匹配网络使放大管的输入阻抗与前级电路的输出阻抗匹配,进ー步降低反射系数。输出匹配网路,耦接第二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出噪声匹配。输出匹配网路包括电容器ClO和Cl I,在电路中有滤波、匹配或耦合等作用。电感L5,在电路中有滤波或限流的作用。电容器Cll与电感L5并联连接,一端分别与电容器C10、第二放大管Q2的漏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lO的另一端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出端ロ Al out连接,而且电容器ClO可以起隔离直流的作用。其中,电容器ClO可以是可调电容器。该输出匹配网络,使输出接ロ与后级电路实现噪声匹配,降低反射系数,可以达到较窄的带宽。在一实施例中,前置放大器还包括输入保护单元和输出保护单元。输入保护单元,耦接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护放大电路输入的安全。输入保护单元包括ニ极管Dl和D2,对直流电源起稳压作用。ニ极管Dl的负极和ニ极管D2的正极相连后接入模拟输出信号输入端ロ Al in,ニ极管Dl的正极和ニ极管D2的负极相连后接地。输入保护单元能够使前置放大器不因过压信号的冲击而造成损坏,保证放大管的安全及不影响被测信号,在输入信号较大时,保护电路的ニ极管导通,从而保护后面的放大管不被大电压损坏。输出保护单元,耦接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证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稳定。输出保护単元包括ニ极管D3和D4,对直流电源起稳压作用。ニ极管D3的负极和ニ极管D4的正极相连后接入模拟输出信号输出端ロ Al out,ニ极管D3的正极和ニ极管D4的负极相连后接地。输出保护单元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使输出端口和后级电路免遭损坏。结合附图6,匹配网络,耦接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及前置放大器,用于匹配平衡不 平衡变换器与前置放大器之间的阻杭。匹配网络的实现形式有多种,本实施例的方式为电感LO,电容器CO。电感LO分别连接模拟输出信号的输入端ロ A2 in和输出端ロ A2 out,电容器CO—端与模拟输出信号输出端ロ A2 out连接,另一端接地。通过调节电感器LO和电容器CO,使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与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匹配,以达到的高増益、高稳定性以及低噪声系数等最优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匹配网络的输入端ロ A2 in与平衡不平衡变换器耦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ロ A2 out与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ロ Al in耦接。采用本申请的磁共振放大装置,能够使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前置放大器以及匹配网络一体化集成,而且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工作频带较宽,具有较宽的増益、线性度和较低的噪声系数。磁共振放大装置能够直接与磁共振的同轴线或射频接收线圈互连,适用于不同场强的磁共振射频设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置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以及 偏置电路,用于把所述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 所述放大电路包括 第一放大管,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 第二放大管,用于对所述第一放大管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 级间耦合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管及所述第二放大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置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路包括 第一偏置单元,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一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 第二偏置单元,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二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匹配网络,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入噪声匹配; 输出匹配网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出噪声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护所述放大电路输入的安全; 输出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证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稳定。
5.一种磁共振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衡不平衡变换器; 前置放大器;以及 匹配网络,耦接于所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及所述前置放大器,用于匹配所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与所述前置放大器之间的阻抗; 所述前置放大器,包括 放大电路,用于放大输入信号;以及 偏置电路,用于把所述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 所述放大电路包括 第一放大管,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 第二放大管,用于对所述第一放大管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 级间耦合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管及所述第二放大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包括至少一个双微带线单元,所述双微带线单元包括接地层和信号层,所述信号层设置在所述接地层之间;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双微带线单元的接地层两端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微带线单元设置为直线段、弧形线或螺旋线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路包括 第一偏置单元,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一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 第二偏置单元,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把所述第二放大管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匹配网络,耦接所述第一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入噪声匹配; 输出匹配网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管,用于实现输出噪声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共振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护所述放大电路输入的安全; 输出保护单元,耦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用于保证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稳定。
全文摘要
前置放大器及磁共振放大装置,包括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以及偏置电路,用于把所述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控制在线性放大区;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管,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二放大管,用于对所述第一放大管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级间耦合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放大管及所述第二放大管。通过本方案的第一放大管Q1和第二放大管Q2的特性,级间耦合单元匹配第一放大管及第二放大管,可以降低反射系数,保证低噪声系数、高稳定性和高线性度,进而提高前置放大器的增益。
文档编号G01R33/36GK102664595SQ20121013714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刘新, 宋怡彪, 章勇勤, 苗卉, 邱本胜, 郑海荣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