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及相对角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95066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及相对角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及相对角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提出了提高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使用的转矩检测装置(相对角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成品率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转矩检测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转矩检测器具有第I轴及第2轴,它们通过联结轴被同轴连接;永磁铁,其被固定于第I轴或者联结轴的一端;一对传感器磁轭,其被固定于第2轴或者联结轴的另一端,与永磁铁一起形成磁回路;一对聚磁磁轭,其与永磁铁及传感器磁轭一起形成磁回路;以及磁通检测器,其检测传感器磁轭及聚磁磁轭感应到的磁通,该转矩检测器根据磁通检测器的输出,检测施加给所述第I轴及第2轴中的任意一方的转矩,关于一对传感器磁轭,从平板部件中分别冲裁出一对带状的传感器磁轭部件,一对带状的传感器磁轭部件分别被弯曲成环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68727号公报与磁铁一起形成磁回路的磁轭等软磁性体所使用的材料通常价格较高,因而期望用于制造软磁性体的材料量较少,以便得到低价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了制造中使用的材料量的软磁性体的装置。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两个旋转轴的相对角度的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具备硬磁性体,其设于所述两个旋转轴中的一个旋转轴;软磁性体,其以处于由所述硬磁性体形成的磁场内的方式设于所述两个旋转轴中的另一个旋转轴,与该硬磁性体一起形成磁回路;以及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磁回路的磁通密度,所述软磁性体是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注射成型的。其中,优选作为所述软磁性体的材料的磁性粉末含有镍。并且,也优选作为所述软磁性体的材料的磁性粉末含有40%以上的镍。并且,优选所述软磁性体具有圆板状的圆环部,在其内侧形成有比所述硬磁性体的外形大的孔;以及突起部,其形成为从该圆环部的该硬磁性体侧的部位向所述一个旋转轴的轴向突出,所述突起部的外侧的部位与所述硬磁性体的距离随着从末端部侧接近所述圆环部而变大,并且该突起部的内侧的部位与所述硬磁性体的距离从该末端部侧到该圆环部是大致相同的。并且,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对角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具备硬磁性体,其设于被同轴配置的两个旋转轴中的一个旋转轴;软磁性体,其以处于由该硬磁性体形成的磁场内的方式设于该两个旋转轴中的另一个旋转轴,与该硬磁性体一起形成磁回路;以及检测单元,其检测该磁回路的磁通密度,其特征在于,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所述软磁性体。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用于制造软磁性体的材料量,能够提供低价的装置。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外观图。图2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3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图3中的X部的放大图。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相对角度检测部的主要部件的简要结构图。图6是从图3中的Y方向观察相对角度检测部的图。图7是示出转矩检测部的输出部输出的第I转矩信号及第2转矩信号与操纵转矩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是转向装置的E⑶的简要结构图。标号说明10. . . E⑶,20...转矩检测装置,21...相对角度检测部,22...磁铁,30...磁轭,
40...磁传感器,50...转矩检测部,60...托架,100...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实施方式)。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简要结构图。图3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剖面图。另外,在图2中省略后述的E⑶10的护罩15的图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下面称为“转向装置”)100是立柱辅助式的装置,是应用于右手规格的例如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装置。转向装置100具备转向轴101,其与转向轮(未图示)联结;以及转向柱105,其覆盖该转向轴101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周围。并且,转向装置100具备齿轮箱110,其收纳后述的蜗轮150和蜗齿161 ;以及托架106,其将转向柱105和齿轮箱110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交通工具的主体框架上。并且,转向装置100具备电动机160,其提供对驾驶员施加给转向轮的操纵力进行辅助的力;作为控制装置的一例的电子控制单元(下面有时也称为“ECU”)10,其控制电动机160的动作;以及转矩检测装置20,其检测驾驶员的操纵转矩T。转向轴101具有第I旋转轴120,其上端与转向轮(未图示)联结;以及第2旋转轴130,其通过扭力杆140与该第I旋转轴120同轴联结。蜗轮150通过例如压入等固定于第2旋转轴130。该蜗轮150与蜗齿161啮合,蜗齿161与被固定于齿轮箱110的电动机160的输出轴联结。 齿轮箱110具有 第I部件111,其可旋转地支撑第I旋转轴120 ;以及第2部件112,其可旋转地支撑第2旋转轴130,并且通过例如螺栓等与第I部件111接合。第I部件111具有电动机安装部111a,其是安装电动机160的部位;以及ECU安装部111b,其是安装E⑶10的部位。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转向装置100中,转矩检测装置20根据第I旋转轴120和第2旋转轴130的相对旋转角度检测操纵转矩T,ECUlO根据检测到的操纵转矩T控制电动机160的驱动,将其旋转驱动力通过蜗齿161、蜗轮150传递给第2旋转轴130。由此,电动机160产生的转矩对驾驶员施加给转向轮的操纵力进行辅助。下面,对转矩检测装置20进行详细叙述。转矩检测装置20具有相对角度检测部21,其检测第I旋转轴120和第2旋转轴130的相对旋转角度;以及转矩检测部50,其根据相对角度检测部21检测到的相对旋转角度检测操纵转矩T。首先,对相对角度检测部21进行说明。图4是图3中的X部的放大图。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相对角度检测部21的主要部件的简要结构图。图6是从图3中 的Y方向观察相对角度检测部21的图。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托架60。相对角度检测部21具有作为硬磁性体的一例的磁铁22,其安装于第I旋转轴120 ;以及作为软磁性体的一例的磁轭30,其配置于磁铁22形成的磁场内,与磁铁22 —起形成磁回路。并且,相对角度检测部21具有磁传感器40,其检测由磁铁22和磁轭30形成的磁回路中的磁通密度;以及支撑磁轭30的托架60。磁铁22为圆筒状,如图5所示,在第I旋转轴120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N极和S极,并且沿着周向进行了磁化。该磁铁22通过轴环23被安装于第I旋转轴120。S卩,磁铁22固定于轴环23,轴环23固定于第I旋转轴120。并且,磁铁22与第I旋转轴120 —起旋转。另外,磁铁22在第I旋转轴120的轴向上的长度比磁轭30的长度长。磁轭30具有第I磁轭31和第2磁轭32。第I磁轭31具有圆板状的第I圆环部31a,在其内侧形成有直径比磁铁22的外径大的孔;以及多个第I突起部31b,其形成为从该第I圆环部31a起在第I旋转轴120的轴向上(下面有时也简称为“轴向”)延伸。第I突起部31b在磁铁22的周向上沿着该磁铁22的外周面弯曲。第2磁轭32具有圆板状的第2圆环部32a,在其内侧形成有直径比磁铁22的外径大的孔;以及多个第2突起部32b,其形成为从该第2圆环部32a起在轴向上延伸。第2突起部32b在磁铁22的周向上沿着该磁铁22的外周面弯曲。第I磁轭31的第I突起部31b以及第2磁轭32的第2突起部32b形成为数量与磁铁22的N极及S极相同。S卩,例如在磁铁22的N极及S极均是12个的情况下,则也形成有12个第I突起部31b,形成有12个第2突起部32b。并且,该第I突起部31b及第2突起部32b在第I旋转轴120的旋转半径方向上如图4、图6所示,以与磁铁22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比该外周面稍微靠外侧的位置,该第I突起部31b及第2突起部32b与磁铁22相对的面,在沿与第I旋转轴120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为长方形。第I突起部31b和第2突起部32b在第I旋转轴120的周向上交替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装置20中,配置成在扭力杆140没有被施加操纵转矩T的状态下,即在扭力杆140没有产生扭转的中立状态时,如图6所示,在第I旋转轴120的周向上,在沿顺时针旋转方向观察时磁铁22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和第I磁轭31的第I突起部31b的周向上的中心一致。
第2磁轭32的第2突起部32b被配置成在中立状态时,在第I旋转轴120的周向上,如图6所示,沿顺时针旋转方向观察时,磁铁22的S极与N极的分界线和第2突起部32b的周向上的中心一致。并且,在对扭力杆140施加操纵转矩T、使得扭力杆140产生扭转、而且第I突起部31b与磁铁22的N极或者S极相对的情况下,第2突起部32b与下述磁极相对,上述磁极的极性和第I突起部31b所相对的磁极不同。托架60具有薄壁圆筒状的轴向部位61,其沿第2旋转轴130的轴向延伸;以及圆板状的半径方向部位62,其从轴向部位61沿第2旋转轴130的旋转半径方向延伸。并且,托架60的轴向部位61被压入、焊接、铆接或者旋合固定于第2旋转轴130,由此,轴向部位61被固定于第2旋转轴130。从而磁轭30被固定于第2旋转轴130。磁传感器40通过后述的转矩检测部50的检测用基板50a固定于齿轮箱110,并且在轴向上配置于第I磁轭31的第I圆环部31a和第2磁轭32的第2圆环部32a之间。磁传感器40是检测第I磁轭31与第2磁轭32之间的磁通密度并将检测到的磁通密度转换为电信号(例如电压信号)进行输出的传感器,可以列举出磁性电阻元件、霍尔1C、霍尔元件
等下面,对转矩检测部50进行说明。转矩检测部50具备存储部51 (参照图8),其存储中立状态时的磁传感器40的输出值即基准值,该中立状态指转向轮没有被施加操纵转矩T、扭力杆140没有产生扭转的状态;以及输出部52 (参照图8),其根据在该存储部51中存储的基准值和磁传感器40的输出值,输出与操纵转矩T 对应的电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电压信号)即转矩信号。输出部52计算从磁传感器40取得的值与在存储部51中存储的基准值之差,并且输出作为与通过计算得到的值对应的值且是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电压信号即第I转矩信号Tl、第2转矩信号T2。图7是示出转矩检测部50的输出部52输出的第I转矩信号Tl及第2转矩信号T2与操纵转矩T的关系的图。在图7中,横轴表不操纵转矩T,纵轴表不第I转矩信号Tl的第I电压Vl和第2转矩信号T2的第2电压V2。在横轴上,将操纵转矩T为零的状态、换言之扭力杆140的扭转量为零的状态作为中点,将右方向的操纵转矩T设为正,将左方向的操纵转矩T设为负。并且,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矩检测部50的输出部52以如下方式输出第I转矩信号Tl和第2转矩信号T2,所述方式为 第I转矩信号Tl示出的第I电压Vl以及第2转矩信号T2示出的第2电压V2在最大电压VHi和最小电压VLo之间变化。另外,最大电压VHi被设定为比转矩检测部50能够输出为第I转矩信号Tl、第2转矩信号T2的输出上限值略低,最小电压VLo被设定为比转矩检测部50能够输出为第I转矩信号Tl、第2转矩信号T2的输出下限值略高。如图7中的实线所示,第I转矩信号Tl具有电压随着操纵转矩T朝向右方向的大小增加(扭力杆140向右方向的旋转量增加)而上升的特性。即,当转向轮向右方向旋转时,第I转矩信号Tl的第I电压Vl上升。另一方面,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第2转矩信号T2的第2电压V2具有与第I转矩信号Tl相反的特性(负的相关关系),具有电压随着操纵转矩T朝向右方向的大小增加而降低的特性。即,当转向轮向右方向旋转时,第2转矩信号T2的第2电压V2降低。
并且构成为在中点处,第I转矩信号Tl的第I电压Vl和第2转矩信号T2的第2电压V2成为相同的电压(下面有时也称为“中点电压Vc”)。中点电压Vc例如是最大电压VHi与最小电压VLo的中间电压(Vc =CVHi +VLo)/2)。另外还具有这样的特性即第I转矩信号Tl的变化相对于操纵转矩T的变化的比例和第2转矩信号T2的变化相对于操纵转矩T的变化的比例(绝对值)相同,将表示相同操纵转矩T的第I转矩信号Tl的第I电压Vl和第2转矩信号T2的第2电压V2进行合计得到的合计电压始终为预先设定的预定电压(2Vc )。转矩检测部50由图2、图3示出的安装有算术逻辑运算电路的检测用基板50a构成。输出部52通过与检测用基板50a连接的导线50b输出第I转矩信号Tl、第2转矩信号T2。导线50b与E⑶10的后述的控制基板12连接。并且,检测用基板50a通过导线50b被供给电源电压和接地电压。下面,对E⑶10进行详细叙述。图8是转向装置100的E⑶10的简要结构图。来自上述的转矩检测装置20的输出信号、由车速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的车速被转换为输出信号的车速信号V等被输入到ECU10。并且,E⑶10具有转换部215,其将来自转矩检测装置20的输出信号转换为转矩信号Td ;目标电流计算部220,其根据从转换部215输出的转矩信号Td计算出目标辅助转矩,并计算出电动机160供给该目标辅助转矩所需要的目标电流;以及控制部230,其根据目标电流计算部220计算出的目标电流进行反馈控制等。转换部215根据从转矩检测装置20输出的第I转矩信号Tl和第2转矩信号T2,诊断转矩检测装置20是否产生异常,并且在没有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将第I转矩信号Tl转换为与操纵转矩T对应的数字信号即转矩信号Td,并向目标电流计算部220输出转换得到的转矩信号Td。目标电流计算部220具备基础电流计算部(未图示),其设定目标电流并计算出作为基准的基础电流;惯性补偿电流计算部(未图示),其计算出用于抵消电动机160的惯性力矩的电流;以及阻尼补偿电流计算部(未图示),其计算出限制电动机的旋转的电流。并且,目标电流计算部220具备目标电流确定部(未图示),其根据来自基础电流计算部、惯性补偿电流计算部、阻尼补偿电流计算部等的输出来确定目标电流;以及相位补偿部(未图示),其进行转矩信号Td的相位补偿。并且,目标电流计算部220根据从转换部215输出的转矩信号Td计算出目标辅助转矩,并计算出电动机160供给该目标辅助转矩所需要的目标电流。控制部230具有电动机驱动控制部(未图示),其控制电动机160的动作;电动机驱动部(未图示),其使电动机160进行驱动;以及电动机电流检测部(未图示),其检测实际流向电动机160的实际电流Im (未图示)。电动机驱动控制部具有反馈(F/B)控制部(未图示),其根据由目标电流计算部220最终确定的目标电流与由电动机电流检测部检测到的供给到电动机160的实际电流Im的偏差,进行反馈控制;以及PWM信号生成部(未图示),其生成用于对电动机160进行PWM驱动的PWM (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电动机驱动部是所谓的逆变器,其具备6个独立的晶体管(FET)(未图示)作为开关元件,对从6个中选择的2个晶体管的栅极进行驱动,使这些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由此控制电动机160的驱动。电动机电流检测部根据在与电动机驱动部连接的分流器电阻(未图示)的两端产生的电压,检测流向电动机160的实际电流Im的值,并将检测到的实际电流Im转换为电动机电流信号Ims (未图不)进行输出。上述的E⑶10的转换部215、目标电流计算部220及控制部230由安装了电子部件的E⑶用基板11 (参照图2、图3)构成。E⑶用基板11具备控制基板12 (参照图2),其安装了构成目标电流计算部220、电动机驱动控制部、电动机电流检测部等的微电脑及其周围设备;以及功率基板13 (参照图2),其安装了构成电动机驱动部的对电动机160进行驱动控制的晶体管等。在控制基板12形成有插入孔12a(参照图2),用于插入转矩检测部50的导线50b。在功率基板13上安装有电动机端子18,该电动机端子18被插入电动机160,并与电动机160的绕线端子(未图示)电连接。并且,E⑶10具备框体14 (参照图2),用于将控制基板12安装在齿轮箱110的第I部件111上;以及护罩15 (参照图1),其覆盖控制基板12、功率基板13及框体14等。框体14具有利用绝缘性树脂来嵌入成型的、由多个导线构成的布线图案,将控制基板12和功率基板13电连接。在该框体14安装有连接器16,该连接器16用于连接搭载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电池、与搭载于该交通工具的各种设备的网络(CAN)等(参照图1、图2)。下面,对转矩检测装置20的磁轭30进行详细叙述。磁轭30是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的注射成型体。即,磁轭30是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 料注射成型的。磁性粉末是具有40重量%以上的Ni (镍)而剩余组分为Fe (铁)的Fe-Ni合金。磁轭30是与金属制的托架60—起注射成型的。即,磁轭30和托架60是通过如下所述的双色成型而一体成型的,即向插入模具内的托架60的周围注入未混合(分散)磁性粉末的合成树脂,同时在磁轭30的部位注入混合(分散)了磁性粉末的合成树脂。由此,第I磁轭31、第2磁轭32及托架60以成为一个部件的状态被固定于第2旋转轴130。在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的注射成型中,例如与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成型模来成型更复杂的形状,因而磁轭30的形状的自由度增大。因此,通过进行注射成型,能够形成更复杂的形状,而且不需实施冲压加工或者切削加工。换言之,通过进行注射成型,能够降低在冲压加工或者切削加工中所需要的料头量,而且能够形成形状更加复杂的产品。并且,通过进行注射成型,能够容易且大批量地生产磁轭30。因此,像本实施方式的磁轭30这样,通过注射成型磁轭30,与利用注射成型以外的方法制造相同形状的产品时相比,能够减少制造磁轭30所需要的材料量。S卩,能够降低包括Ni (镍)等在内的高价材料的量。由此,能够低价地制造相对角度检测部21乃至转矩检测装置2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磁轭30中,通过注射成型使得磁轭30的形状的自由度增大,鉴于此,可以设为用于实现效率良好的磁回路的以下形状。S卩,形成为从磁轭30的第I磁轭31的第I圆环部31a沿轴向延伸的第I突起部31b的外周侧的部位31c与磁铁22的距离,随着从末端部侧接近基端部侧即第I圆环部31a而变大。另一方面,第I突起部31b的内周侧的部位31d与磁铁22的距离从末端部侧到基端部侧是大致相同的。同样,形成为从磁轭30的第2磁轭32的第2圆环部32a沿轴向延伸的第2突起部32b的外周侧的部位32c与磁铁22的距离,随着从末端部侧接近基端部侧即第2圆环部32a而逐渐变大。另一方面,第2突起部32b的内周侧的部位32d与磁铁22的距离从末端部侧到基端部侧是大致相同的。在以上这样形成的磁轭30中,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的外周侧的部位31c (32c)与磁铁22的距离随着从末端部侧接近第I圆环部31a(第2圆环部32a)而变大,因而从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朝向第I圆环部31a (第2圆环部32a)的磁力线、从第I圆环部31a (第2圆环部32a)朝向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的磁力线容易通过。并且,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的内周侧的部位31d (32d)与磁铁22的距离从末端部侧到基端部侧是大致相同的,因而例如与从末端部侧到基端部侧逐渐远离磁铁22并朝向外侧的形状的产品相比,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与磁铁22相对的区域比较大。因此,出入于磁铁22与磁轭30之间的磁力线的量增多。通过以上叙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磁轭30,与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磁轭30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大由磁铁22和磁轭30形成的磁回路中的磁通密度,能够进一步增大由磁传感器40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其结果是,转矩检测装置20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操纵转矩T。换言之,如果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的外周侧的部位31c (32c)与磁铁22的距离随着从末端部侧接近第I圆环部31a (第2圆环部32a)而变大、以及/或者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的内周侧的部位31d (32d)与磁铁22的距离从末端部侧到基端部侧是大致相同的,则与非上述方式的形状相比,即使是使第I突起部31b (第2突起部32b)以及/或者第I圆环部31a (第2圆环部32a)的壁厚变薄时,也能够使磁回路中的磁通密度相同。由此,能够减小磁轭30的大小,而且不会降低转矩检测装置20的检测精度。结果是,能够得到低价而且车辆搭载性能良好的转矩检测装置20。并且,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磁轭30的材料而采用的磁性粉末中含有Ni (镍),因而保持力降低,能够减小磁滞。如果磁性粉末中的Ni (镍)的含有率为40重量%以上,则减小磁滞的效果显著地显现出来,因而Ni (镍)的含有率可以在40重量%以上。通过减小磁滞,能够进一步提高转矩检测装置20的检测精度。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来注射成型磁轭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特别地限定于磁轭30,也可以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来注射成型其它软磁性部件。例如,转矩检测装置20在磁轭30的第I磁轭31及第2磁轭32的各自外侧具备一对感应部件,所述一对感应部件配置成分别与第I磁轭31和第2磁轭32接近,分别从第I磁轭31和第2磁轭32感应磁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来注射成型这一对感应部件。通过进行注射成型,能够减少制造一对感应部件所需要的材料量,同时能够增大形状的自由度。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双色成型来一体成型磁轭30和金属制的托架6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先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来注射成型磁轭30,然后在将该磁轭30和托架60设置在模具内的状态下注入未混合(分散)磁性粉末的合成树脂,使它们成为一体。相反,也可以最后注射成型磁轭30。S卩,也可以是,在将具有磁轭30的形状的模具和托架60设置在模具内的状态下注入未混合(分散)磁性粉末的合成树脂,然后取出具有磁轭30的形状的模具,然后向磁轭30的部位注入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 的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检测两个旋转轴的相对角度的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具备 硬磁性体,其设于所述两个旋转轴中的一个旋转轴; 软磁性体,其以处于由所述硬磁性体形成的磁场内的方式设于所述两个旋转轴中的另一个旋转轴,与该硬磁性体一起形成磁回路;以及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磁回路的磁通密度, 所述软磁性体是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注射成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软磁性体的材料的磁性粉末含有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软磁性体的材料的磁性粉末含有40%以上的镍。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磁性体具有圆板状的圆环部,在其内侧形成有比所述硬磁性体的外形大的孔;以及突起部,其形成为从该圆环部的该硬磁性体侧的部位向所述一个旋转轴的轴向突出, 所述突起部的外侧的部位与所述硬磁性体的距离随着从末端部侧接近所述圆环部而变大,并且该突起部的内侧的部位与所述硬磁性体的距离从该末端部侧到该圆环部是大致相同的。
5.一种相对角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具备硬磁性体,其设于被同轴配置的两个旋转轴中的一个旋转轴;软磁性体,其以处于由该硬磁性体形成的磁场内的方式设于该两个旋转轴中的另一个旋转轴,与该硬磁性体一起形成磁回路;以及检测单元,其检测该磁回路的磁通密度,该相对角度检测装置检测该两个旋转轴的相对角度,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所述软磁性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及相对角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提供具有降低了制造中使用的材料量的软磁性体的装置。检测两个旋转轴的相对角度的相对角度检测装置具备磁铁(22),其设于作为两个旋转轴中的一个旋转轴的第1旋转轴(120);磁轭(30),其以处于由磁铁(22)形成的磁场内的方式设于作为两个旋转轴中的另一个旋转轴的第2旋转轴(130),与磁铁(22)一起形成磁回路;以及磁传感器(40),其检测磁回路的磁通密度,磁轭(30)是使用混合了磁性粉末和合成树脂的材料注射成型的。
文档编号G01L3/10GK103048073SQ20121020026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武藤宽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昭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