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348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按照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物理部分,测量;测试大类,GOl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传播时间测定距离、速度或存在状态的一般系统小类,用电、电化学或磁的方法测试或分析材料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很容易发生与水有关的问题供水管道由于年限太长偶然损坏,或停水时水龙头打开而忘记关掉,引起的室内积水,供暖系统引起泡水,没及时维修引起的漏水等等。 这些现象虽然不会经常发生,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如果没人在家或者没有及时发现的话,积水会对室内的地板等造成伤害,给家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殃及周围的邻居。因此,及时发现室内的积水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室内漏水自动报
I=I目.O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盒、报警电话和水位感知盒,其结构要点水位感知盒内具有两根平行放置的导线,两根导线均与控制盒相连,水位感知盒底部和侧面均具有进水口 ;控制盒内具有单片机,控制盒与报警电话相连。所述的单片机为31^546032型单片机,单片机的?1.0引脚连接有一根导线,另一根导线在控制盒内接地;单片机的P3. O引脚和P3. 2引脚连接有驱动芯片,驱动芯片连接报
警电话。水位感知盒内两根导线间距为5c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控制盒、水位感知盒和报警电话组成,控制盒内具有单片机,单片机的引脚分别与水位感知盒和报警电话相连;水位感知盒内具有两条平行放置的导线,其中一条导线与单片机的引脚相连,另一条导线接地;没有使用过多的构件,结构简单。⑵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水位感知盒放于需要监视的区域的地面上,如果有积水发生,水会进入水位感知盒,并连通两根导线;两根导线连通后,单片机的引脚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从而启动报警电话拨号报警。操作非常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单片机的电路图。附图中,I为进水口,2为水位感知盒,3为导线,4为控制盒,5为报警电话,6为单片机,7为驱动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盒4、报警电话5和水位感知盒2,水位感知盒2内具有两根平行放置的导线3,两根导线3均与控制盒4相连,水位感知盒2底部和侧面均具有进水口
I;控制盒4内具有单片机6,控制盒4与报警电话5相连。所述的单片机6为31^546052型,单片机6的?1.0引脚连接有一根导线,另一根导线在控制盒内接地;单片机6的P3. O引脚和P3. 2引脚连接有驱动芯片7,驱动芯片7连接报警电话5。驱动芯片7采用ULN2003型。水位感知盒2内两根导线3间距为5cm。可以理解地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包括控制盒(4)、报警电话(5)和水位感知盒(2),其特征在于水位感知盒(2)内具有两根平行放置的导线(3),两根导线(3)均与控制盒⑷相连,水位感知盒(2)底部和侧面均具有进水口(I);控制盒(4)内具有单片机¢),控制盒(4)与报警电话(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6)为STC5A60S2型,单片机(6)的Pl. O引脚连接有一根导线,另一根导线在控制盒内接地;单片机(6)的P3. O引脚和P3. 2引脚连接有驱动芯片(7),驱动芯片(7)连接报警电话(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芯片(7)采用ULN2003 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位感知盒(2)内两根导线(3)间距为5cm。
专利摘要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属于自动报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室内漏水自动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盒、报警电话和水位感知盒,其结构要点水位感知盒内具有两根平行放置的导线,两根导线均与控制盒相连,水位感知盒底部和侧面均具有进水口;控制盒内具有单片机,控制盒与报警电话相连。
文档编号G01F23/00GK202562552SQ20122010153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孙溢桐 申请人:孙溢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