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电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06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雷电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统计防护区域雷击次数、兼用于直流和交流线路中的雷电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雷电危害意识的逐渐强化,防雷产品已经越来越多 地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为统计一个区域的雷电数量和年度雷电分布,因地制宜地改善保护区域防雷措施,目前防雷产品普遍增加了雷电计数功能。目前大多数雷电计数器采用互感器采集方式,此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久耐用的特点,但是却有体积难以小型化,触发电流大测试困难,误差较大以及价格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高速开合光耦、使雷击计数间隔小于10微秒、雷电计数更加准确的雷电计数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雷电计数装置,其特点是内置锂电池的计数器的+、_端分别接光耦的4脚和3脚,压敏电阻和限流电阻串联后接光耦的I脚,光耦的2脚接地。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内置锂电池的计数器的+、-端分别接光耦的4脚和3脚,压敏电阻和限流电阻串联后接光耦的I脚,光耦的2脚接地,本雷电计数装置由光耦作为采集反馈器件,压敏电阻作为雷电计数器的阈值器件,小的杂波干扰无法影响到计数器的正常工作,而当发生雷击时,高过压敏电阻阈值的浪涌会通过压敏电阻后导通光耦前级,前级发光二极管导通后使光耦后级导通,每一次光耦后级的导通将作为一次雷击发生的信号,使用高速开合光耦,使雷击计数间隔小于10微秒,使雷电计数更加准确,光耦作为隔离器件有效保护后级计数器的正常工作,在雷电信号采集端即使发生任何过电流过电压造成的短路和开路失效都不影响计数器的工作状态,保证了计数器存储信息的安全性;计数器的导通触发电流小于O. 1mA,对光耦的放大倍数的要求低,扩大了光耦的选择范围,本装置雷电计数的灵敏度和计数间隔可通过改变压敏电阻和光耦的规格来灵活调整;光耦前级为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固定,触发电流小,因此雷电计数精确误差小,本实用新型除了继承传统互感器式雷电计数器隔离效果好,工作稳定的优点外可以将产品体积进一步小型化,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并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雷电计数装置,参照

图1,是内置锂电池的计数器4的+、_端分别接光耦3的4脚和3脚,压敏电阻I和限流电阻2串联后接光耦3的I脚,光耦3的2脚接地,这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将压敏电阻I的一端与被测线路连接,光耦3的2脚接地即可,当浪涌发生时,浪涌经过压敏电阻I、限流电阻2后的小电流使光耦3前级导通,经过 光耦3内部放大后使后级按比例导通,当导通电流大于O. ImA时,计数器4计数。
权利要求1.一种雷电计数装置,其特征是内置锂电池的计数器(4)的+、-端分别接光耦(3)的4脚和3脚,压敏电阻(I)和限流电阻(2 )串联后接光耦(3 )的I脚,光耦(3 )的2脚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电计数装置,是内置锂电池的计数器的+、-端分别接光耦的4脚和3脚,压敏电阻和限流电阻串联后接光耦的1脚,光耦的2脚接地,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高速开合光耦、使雷击计数间隔小于10微秒、雷电计数更加准确的特点。
文档编号G01R19/17GK202600039SQ2012202271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邹海华, 穆巍, 仵岳, 周平 申请人:烟台玛斯特防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