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257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中,该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支架用于固定待测试的车门内饰板;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并与所述车门内饰板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一一对应;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以及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受到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不仅易于加工,而且节省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专利说明】
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汽车交通事故也不断发生,据交通局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发生侧面碰撞的几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30%以上。目前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车门内饰板与乘员的碰撞接触造成的胸部腹部以及骨盆损伤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对车门内饰板在碰撞过程中的刚度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包括:一伸缩杆、分别连接在该伸缩杆前端和后端的一冲击块和一气压栗、以及安装在冲击块上的一加速度传感器。在测试时,伸缩杆在气压栗的动力作用下带动冲击块击打到车门内饰板上,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加速度即可计算出车门内饰板所受到的冲击力。
[0004]但是现有的这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只能单独对胸部、腹部以及骨盆位置的车门内饰板进行冲击测试,无法同时对车门内饰板的这三个位置进行冲击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对车门内饰板的胸部、腹部以及骨盆位置的刚度进行测试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支架用于固定待测试的车门内饰板;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并与所述车门内饰板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一一对应;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位于所述车门内饰板的一侧且从上到下间隔相同距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以及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车门内饰板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分别受到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及第三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0008]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冲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冲击块,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和第一冲击块,所述第一伸缩杆在所述第一动力源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所述第一冲击块的横截面为矩形。
[0009]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冲击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冲击块,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和第二冲击块,所述第二伸缩杆在所述第二动力源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所述第二冲击块的横截面为矩形。
[0010]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冲击机构包括:第三动力源、第三伸缩杆和第三冲击块,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动力源和第三冲击块,所述第三伸缩杆在所述第三动力源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所述第三冲击块的横截面为梯形。
[0011]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梯形包括:长底边、短底边、分别连接所述长底边和短底边两端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长短边和短底边均垂直;所述第二侧边包括:垂直部和倾斜部,所述垂直部与所述长底边连接且垂直该长底边,所述倾斜部连接该垂直部和短底边。
[0012]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冲击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杆外;所述第二冲击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套设在所述第二伸缩杆外;所述第三冲击机构还包括第三导向筒,所述第三导向筒套设在所述第三伸缩杆外。
[0013]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均为气压栗,所述气压栗和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以及第三伸缩杆之间均设置有气压阀。
[0014]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装台,所述气压栗和控制器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
[0015]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三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冲击块、第二冲击块和第三冲击块上。
[0016]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通过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可以同时测试出车门内饰板胸部位置、腹部位置以及骨盆位置的刚度,不仅方便快捷、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同时加工还非常容易、并且成本还很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第一冲击块的右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第二冲击块的右视图;
[0020]图4为图1中第三冲击块的右视图。
[0021]图中:
[0022]1、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11、支架;
[0023]12、传感器;131、第一动力源;
[0024]133、第一伸缩杆;135、第一冲击块;
[0025]137、第一导向筒;141、第二动力源;
[0026]143、第二伸缩杆;145、第二冲击块;
[0027]H7、第二导向筒;151、第三动力源;
[0028]153、第三伸缩杆;155、第三冲击块;
[0029]157、第三导向筒;16、气压阀;
[0030]17、安装台;3、车门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4]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用于测试车门内饰板的刚度。其中,车门内饰板一般由树脂类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覆设在车门的内侧以保护和装饰车门钣金。
[00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冲击块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第二冲击块的右视图;图4为图1中第三冲击块的右视图。
[00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包括:支架11、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和传感器12。
[0038]其中,支架11用于固定待测试的车门内饰板3。具体的,可以如图1所示的在纵向方向将车门内饰板3固定在支架11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1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不作具体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形状和结构的支架11用来固定车门内饰板3。比如可以使用纵向固定的钢板作为支架11,从而可以将车门内饰板3覆设在该钢板上,以模拟实际使用状态时的车门内饰板3。优选地,可以在该钢板固定车门内饰板3的相对一侧表面(SP图1中的右侧表面)固定支撑件,用于从右侧为该钢板提供支撑,使得车门内饰板3所受到的支撑力能够尽量与实际状态下所受到的支撑力相一致。
[0039]同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分别设置来在与车门内饰板3从上到下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分别指车门内饰板3上与驾乘人员的胸部、腹部、骨盆相对应的位置,这三个位置分别位于车门内饰板的一侧且从上到下间隔相同距离。为了使技术人员更好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第一位置称为胸部位置,将第二位置称为腹部位置,将第三位置为称骨盆位置,但上述胸部位置、腹部位置和骨盆位置并不表示对本申请任何明示或者暗示的限定。优选地,胸部位置、腹部位置和骨盆位置均设置在车门内饰板3左侧三分之一车门内饰板3长度处,且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十分之一车门内饰板3的高度,并且胸部位置距车门内饰板3的顶部以及骨盆位置距离车门内饰板3的底部均为十分之一车门内饰板3的高度。
[0040]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以及第三冲击机构的具体形状、结构、大小以及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有技术中任何能够提供冲击力的结构作为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以及第三冲击机构。并且,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以及第三冲击机构可以不同也可以部分相同或者全部相同。比如,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弹珠发射器、液压栗或者弹簧等实现上述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以及第三冲击机构的功能。
[0041 ]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则与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以及传感器12电连接。控制器用来控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也即用于控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的启动、关闭以及具体的冲击力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传感器12设置的位置不作具体的限定,其可以设置在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上,也可以设置在车门内饰板3上,或者设置在用于固定车门内饰板3的支架11上。该传感器12用于采集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腹部位置以及骨盆位置分别受到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及第三冲击机构的冲击力。
[0042]使用本实施例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对车门内饰板3进行测试的过程如下:首先将车门内饰板3固定在支架11上,使得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与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腹部位置以及骨盆位置一一对应。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冲击车门内饰板3,通过传感器12即可知道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腹部位置以及骨盆位置分别受到的冲击力大小,而且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腹部位置以及骨盆位置在受到冲击时的变形大小。通过上述测试,就可直观的得知车门内饰板3胸部位置、腹部位置以及骨盆位置的刚度大小。
[0043]当然,在上述测试过程中,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可以同时启动也可以分别启动,可以使用同样的冲击力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冲击力。
[0044]本实施例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通过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可以同时测试出车门内饰板3胸部位置、腹部位置以及骨盆位置的刚度,不仅方便快捷、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同时加工还非常容易、并且成本还很低。
[0045]进一步,第一冲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131、第一伸缩杆133和第一冲击块135。其中,第一伸缩杆1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动力源131和第一冲击块135,并且,第一伸缩杆133在该第一动力源131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冲击块135冲击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另外,第一冲击块135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中,横截面是指垂直于第一伸缩杆133轴线方向的截面。具体来说,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伸缩杆133设置在上部,其左端与第一动力源131链接,右端固定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冲击块135。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动力源131的类型不作限定,技术人员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合适的任意动力源作为第一动力源131,比如液压动力源、气压动力源等。同时,对第一冲击块135的材质以及其与第一伸缩杆133的具体固定方式和固定结构不作限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现有的任意材料和固定形式以及固定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将第一冲击块135的横截面设置成矩形,可以使得第一冲击块135的横截面与人体胸部的形状近似,从而得到更好的测试效果。并且,使用第一伸缩杆133与第一冲击块135固定,也可以减少第一冲击机构所占用的体积,减轻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的重量。
[0046]第二冲击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141、第二伸缩杆143和第二冲击块145。其中,第二伸缩杆1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动力源141和第二冲击块145,并且,第二伸缩杆143在该第二动力源141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冲击块145冲击车门内饰板3的腹部位置。另外,第二冲击块145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中,横截面是指垂直于第二伸缩杆143轴线方向的截面。具体来说,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伸缩杆143设置在中部,其左端与第二动力源141链接,右端固定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二冲击块145。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动力源141的类型不作限定,技术人员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合适的任意动力源作为第二动力源141,比如液压动力源、气压动力源等。同时,对第二冲击块145的材质以及其与第二伸缩杆143的具体固定方式和固定结构不作限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现有的任意材料和固定形式以及固定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将第二冲击块145的横截面设置成矩形,可以使得第二冲击块145的横截面与人体腹部的形状近似,从而得到更好的测试效果。并且,使用第二伸缩杆143与第二冲击块145固定,也可以减少第二冲击机构所占用的体积,减轻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的重量。
[0047]第三冲击机构包括:第三动力源151、第三伸缩杆153和第三冲击块155。其中,第三伸缩杆15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动力源151和第三冲击块155,并且,第三伸缩杆153在该第三动力源151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从而带动第三冲击块155冲击车门内饰板3的骨盆位置。另外,第三冲击块155的横截面为梯形,其中,横截面是指垂直于第二伸缩杆143轴线方向的截面。具体来说,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三伸缩杆153设置在下部,其左端与第三动力源151链接,右端固定横截面为梯形的第三冲击块155。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三动力源151的类型不作限定,技术人员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合适的任意动力源作为第三动力源151,比如液压动力源、气压动力源等。同时,对第三冲击块155的材质以及其与第三伸缩杆153的具体固定方式和固定结构不作限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现有的任意材料和固定形式以及固定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将第三冲击块155的横截面设置成梯形,可以使得第三冲击块155的横截面与人体骨盆的形状近似,从而得到更好的测试效果。并且,使用第三伸缩杆153与第三冲击块155固定,也可以减少第三冲击机构所占用的体积,减轻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的重量。
[0048]优选地,第三冲击块155的横截面的梯形可以具体包括:长底边(图4中的下底边)、短底边(图4中的上底边)、分别连接长底边和短底边两端的第一侧边(图4中的右侧边)以及第二侧边(图4中的左侧边)。并且,右侧边与上底边和下底边垂直连接,而左侧边则包括:垂直部和倾斜部。其中,左侧边的垂直部与下底边垂直连接,左侧边的倾斜部则分别连接短底边和左侧边的垂直部。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三冲击块155的横截面梯形做如上设置,可以使得第三冲击块155能够与人体骨盆的形状更一致,从而提高测试效果。
[0049]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冲击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筒137,该第一导向筒137设置在第一伸缩杆133外,用于为第一伸缩杆133导向,避免第一伸缩杆133脱离预定的冲击方向,从而提高第一冲击机构的测试精确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导向筒137的材质、大小以及具体的细部结构均不作具体限制,其只需要具有能够套设在第一伸缩杆133外并对第一伸缩杆133进行导向以使其带动第一冲击块135准确冲击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的功能即可。
[0050]另外,第二冲击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导向筒147,该第二导向筒147设置在第二伸缩杆143外,用于为第二伸缩杆143导向,避免第二伸缩杆143脱离预定的冲击方向,从而提高第二冲击机构的测试精确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导向筒147的材质、大小以及具体的细部结构均不作具体限制,其只需要具有能够套设在第二伸缩杆143外并对第二伸缩杆143进行导向以使其带动第二冲击块145准确冲击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的功能即可。
[0051 ]当然,第三冲击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三导向筒157,该第三导向筒157设置在第三伸缩杆153外,用于为第三伸缩杆153导向,避免第三伸缩杆153脱离预定的冲击方向,从而提高第三冲击机构的测试精确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三导向筒157的材质、大小以及具体的细部结构均不作具体限制,其只需要具有能够套设在第三伸缩杆153外并对第三伸缩杆153进行导向以使其带动第三冲击块155准确冲击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的功能即可。
[0052]进一步,第一动力源131、第二动力源141和第三动力源151均为气压栗。将第一动力源131、第二动力源141和第三动力源151均设置成气压栗,可以简单方便的实现推动第一伸缩杆133、第二伸缩杆143和第三伸缩杆153做伸缩运动的目的。并且,在气压栗和第一伸缩杆133、第二伸缩杆143、第三伸缩杆153之间均设置有气压阀16,用于控制气压的输出压力。通过气压阀16的控制,第一伸缩杆133可以获得不同的冲击速度,进而对车门内饰板3的胸部位置产生不同的冲击力。同理,通过气压阀16的控制,第二伸缩杆143、第三伸缩杆153也可以获得不同的冲击速度,进而对车门内饰板3的腹部位置、骨盆位置产生不同的冲击力。优选地,如图1所示,将第一动力源131、第二动力源141和第三动力源151设置成一个,从而简化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的结构,降低其重量。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任意类型和规格的气压栗。
[0053]进一步,上述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还可以包括一安装台17,从而可以将气压栗和控制器都固定在安装台17上,以使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也方便对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I进行移动或运输。
[0054]进一步,可以将传感器12设置为加速度传感器,并分别在第一冲击块135、第二冲击块145和第三冲击块155上均设置一个前述加速度传感器。这样,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就可以分别测出第一冲击块135、第二冲击块145以及第三冲击块155的加速度进而算出第一冲击块135、第二冲击块145和第三冲击块155所承受的冲击力。
[00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支架用于固定待测试的车门内饰板; 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并与所述车门内饰板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一一对应;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位于所述车门内饰板的一侧且从上到下间隔相同距离;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第三冲击机构以及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和第三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车门内饰板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分别受到第一冲击机构、第二冲击机构及第三冲击机构的冲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冲击块,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和第一冲击块,所述第一伸缩杆在所述第一动力源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所述第一冲击块的横截面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击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冲击块,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和第二冲击块,所述第二伸缩杆在所述第二动力源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所述第二冲击块的横截面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冲击机构包括:第三动力源、第三伸缩杆和第三冲击块,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动力源和第三冲击块,所述第三伸缩杆在所述第三动力源提供的动力作用下作伸缩运动,所述第三冲击块的横截面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包括:长底边、短底边、分别连接所述长底边和短底边两端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 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长底边和短底边均垂直; 所述第二侧边包括:垂直部和倾斜部,所述垂直部与所述长底边连接且垂直该长底边,所述倾斜部连接该垂直部和短底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杆外; 所述第二冲击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套设在所述第二伸缩杆外; 所述第三冲击机构还包括第三导向筒,所述第三导向筒套设在所述第三伸缩杆外。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均为气压栗,所述气压栗和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以及第三伸缩杆之间均设置有气压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台,所述气压栗和控制器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三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冲击块、第二冲击块和第三冲击块上。
【文档编号】G01M7/08GK205506343SQ20162020330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丁成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