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可调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9584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可调支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可调支撑。
背景技术
发动机测试技术是汽车测试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复杂的一个部分。进行发动机测试时,一般都在专用的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测试时通过一些专用的连接装置将发动机固定到试验台架上,并接上所需的电、气、水、油和所需的仪器设备后进行测试。现有技术中固定发动机一般采用焊接支撑,高度不可调,为保证设备之间的高度一致,需要精加工支撑面,而且只能跟一种发动机配套,做不到互换性,通用性差。近年来,有些厂家也加工了一些高度可调的发动机支撑,类似螺栓螺母副,但调整高度时,支撑面也跟着旋转,摩损发动机的接触面,而且可调范围小,强度不好,在发动机运转时会产生局部点共振现象,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实现不了单个支撑的三维可调。还有一些发动机支撑,例如申请号为200920230317.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柔性可调支撑,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具有向上开口的套筒,套筒的开口可收紧或放松,套筒内导向装配有支撑杆,支撑杆上方固定有托盘座,托盘座上固定有支撑托盘。另外,托盘座上还于支撑托盘的一旁设有上下延伸的开孔,开孔内与一只上下设置的螺杆上端的转轴部分转动连接,螺杆上在托盘座下表面设有类似轴肩的结构,用于对托盘座施加向上的力。螺杆上端伸出支撑托盘,并连接有驱动螺杆转动的驱动结构。机架上还固设有与螺杆上的螺纹部分适配的螺母座,螺杆转动装配在螺母座内。使用时,先使套筒的开口放松,通过适配的工具,例如扳手,通过驱动结构转动螺杆即可使螺杆上升,并通过轴肩结构将托盘座和支撑托盘顶起,同时支撑杆在套筒内向上移动。调整到合适位置后,收紧套筒的开口,使支撑杆相对套筒固定,即可发挥支撑作用,实现高度调整。但是,支撑托盘与其上发动机的上升需要依靠螺杆顶升实现,并且调整中螺杆高度会相应变化,不便于操作驱动装置。在需要较高高度的调整时,螺杆需要向上移动较长的距离,由于该装置的支撑杆与螺杆之间具有一段水平间距,在侧边布置的螺杆带动大重量的发动机、支撑托盘和支撑杆上下运动调节时,对装置结构的强度要求较高,容易变形,支撑稳定性差,会使调整造成困难,且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大;另外,螺杆与托盘座之间是靠轴肩结构实现,摩擦力大,也给调整带来不便。对于重型发动机,上述问题将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整高度的发动机可调支撑。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可调支撑,包括机架、通过导向装置上下移动装配的支撑托盘和用于驱动支撑托盘移动的螺杆,所述螺杆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机架上设有供螺杆的转动连接部绕螺杆轴线转动配合装配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螺杆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限制螺杆上下位移的挡止结构沿上下方向挡止配合;所述支撑托盘上设有与螺杆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结构并通过内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杆的螺纹传动配合。[000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螺杆仅仅通过轴肩结构和机架上的挡止结构与机架上下挡止配合、并依靠转动连接部转动装配在机架上对应的转动连接结构上,而支撑托盘是通过内螺纹结构与螺杆转动装配并通过导向装置上下导向,通过螺杆的转动,支撑托盘能够上升或下降实现调整,但是整个过程中螺杆不会上升或下降,与现有技术中依靠螺杆升降来实现调整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支撑托盘直接由螺杆旋转带动而上下移动,调整方便。所述转动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机架顶部的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具有相互转动配合且在轴向上上下限位的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所述螺杆与所述推力轴承的转动部分固连、所述固定部分固定装配于机架上而使所述推力轴承构成所述的挡止结构。采用推力轴承可以同时实现与螺杆的挡止配合和转动要求,摩擦力小,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所述机架为包括两块竖直布置且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螺杆两侧的支撑板的机架,所述推力轴承下方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支撑设置在两所述支撑板顶部。支撑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同时能够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结构。在此处设置驱动结构可以使操作更加方便。所述推力轴承上方设置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具有供所述驱动结构伸出轴承盖外的通孔。设置轴承盖可以在不影响驱动螺杆转动的情况下对推力轴承进行良好的保护,防止灰尘异物进入,延长使用寿命,较少操作用力。两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且两导向槽的开口左右对立,所述导向装置为左右两侧分别嵌设在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锁紧板,所述导向锁紧板与所述支撑托盘前后间隔设置并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螺纹连接件拉紧或放松而在拉紧时依靠所述导向锁紧板与导向槽的前侧槽壁压紧配合将支撑托盘相对固定在支撑板上。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支撑托盘绕螺杆旋转,增强结构稳定性。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发动机可调支撑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使用时供适配的锁紧螺栓导向适配的长孔。便于可调支撑沿前后方向的调整。所述支撑托盘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T形槽。便于发动机左右方向的调整。

图1: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可调支撑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图1的左视图;图3:图1的右视图;图4:图3的俯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机架,11长孔,12支撑板,13导向槽,2螺杆,3推力轴承,4轴承盖,5轴承盖固定螺钉,7支撑托盘,71T形槽,8导向锁紧板,9托盘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可调支撑的一个实施例如图广图4所示,主要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I顶部的轴承结构、设有梯形外螺纹的螺杆2、支撑托盘7和作为导向装置的导向锁紧板8。机架I是由钢板焊接而成,包括用于安装发动机可调支撑的底板,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四道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11,使用时供适配的锁紧螺栓导向适配,实现发动机可调支撑沿前后方向的调整。机架I包括两块竖直布置且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螺杆2两侧的支撑板12,两只支撑板12顶部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推力轴承3。所述螺杆2具有转动连接部,该转动连接部是设置在螺杆2上端的一段与推力轴承3的内圈适配的阶梯光轴,光轴上部设有轴肩,推力轴承3与螺杆2的轴肩实现螺杆2与机架I的挡止配合并与螺杆2的光轴的实现转动配合,从而将光杆悬设在机架I上。在推力轴承3的顶部还设有轴承盖4,使用轴承盖固定螺钉5固定,并加注润滑脂。轴承盖4上方设置有供光轴伸出轴承盖外的通孔,光轴从轴承盖4中伸出,并设置有六角螺母结构作为带动螺杆2转动的驱动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驱动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例如在光杆上连接一只手轮,或者在光杆的外圆面上均布几个沿径向设置的螺纹孔,在螺纹孔内安装一端设有适配外螺纹的推杆,均能够驱动螺杆转动。支撑托盘7上设有与螺杆2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并通过内螺纹转动转配在螺杆2上。两所述支撑板12上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3且两导向槽13的开口左右对立。导向装置为左右两侧分别嵌设在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锁紧板8,所述导向锁紧板8与所述支撑托盘7前后间隔设置,导向锁紧板8上开设有螺钉穿孔并安装有托盘锁紧螺钉9,支撑托盘7的后部端面上设有前后延伸的螺纹孔供托盘锁紧螺钉9适配。旋紧或旋松托盘锁紧螺钉9,可拉紧或放松支撑托盘,并在拉紧时依靠导向锁紧板8与导向槽13的前侧槽壁压紧配合将支撑托盘7相对固定在支撑板12上。支撑托盘7的前部悬伸,用于支撑发动机。另外,支撑托盘7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T形槽71。使用方式:将发动机可调支撑通过底板上的长孔11进行位置的前后调整,调整好后使用安装螺栓固定到适配的底座上;将发动机通过支撑托盘7上的T形槽71固定在支撑托盘7上,并通过T形槽71调整左右位置。然后,松开导向锁紧板8上的托盘锁紧螺钉9,再使用扳手通过螺杆2顶部的六角螺母结构带动螺杆2正向或反向转动,即可通过螺杆2和支撑托盘7之间的螺纹结构带动支撑托盘7上升或下降,进行高度调整,操作省力方便,能够实现稳定地升降。高度调整好后,锁紧托盘锁紧螺钉9即可。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机架I顶部的推力轴承,所述螺杆的光轴上方设有轴肩作为挡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结构和挡止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例如在机架I上对应螺杆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只深沟球轴承,然后将螺杆的下端通过轴向接触轴承支撑在机架I上;或者在底板上设置推力轴承3,并在螺杆2下端设置成阶梯轴,然后将螺杆2通过阶梯轴支撑在底板的推力轴承3上,同样能够实现转动配合和上下挡止配合。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导向装置采用的是导向锁紧板8,相应的锁紧结构是托盘锁紧螺钉9,而支撑托盘7上的内螺纹结构是直接设置在支撑托盘7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例如,在支撑托盘7上设置两个导向孔,并沿导向孔的径向设置锁紧螺栓孔,然后在机架I上对应导向孔设置两根导向杆,从而可以实现导向并使用锁紧螺钉固定位置;对于支撑托盘7上的内螺纹,也可以在支撑托盘7上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具有与螺杆2适配的内螺纹的螺纹套,并将螺纹套通过螺栓、焊接等固定在支撑托盘7上,同样可以实现支撑托盘7与螺杆2之间的传动。
权利要求1.发动机可调支撑,包括机架、通过导向装置上下移动装配的支撑托盘和用于驱动支撑托盘移动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机架上设有供螺杆的转动连接部绕螺杆轴线转动配合装配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螺杆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限制螺杆上下位移的挡止结构沿上下方向挡止配合;所述支撑托盘上设有与螺杆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结构并通过内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杆的螺纹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可调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机架顶部的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具有相互转动配合且在轴向上上下限位的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所述螺杆与所述推力轴承的转动部分固连、所述固定部分固定装配于机架上而使所述推力轴承构成所述的挡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可调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为包括两块竖直布置且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螺杆两侧的支撑板的机架,所述推力轴承下方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支撑设置在两所述支撑板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可调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可调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上方设置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具有供所述驱动结构伸出轴承盖外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可调支撑,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且两导向槽的开口左右对立,所述导向装置为左右两侧分别嵌设在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锁紧板,所述导向锁紧板与所述支撑托盘前后间隔设置并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螺纹连接件拉紧或放松而在拉紧时依靠所述导向锁紧板与导向槽的前侧槽壁压紧配合将支撑托盘相对固定在支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可调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发动机可调支撑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使用时供适配的锁紧螺栓导向适配的长孔。
8.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可调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盘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T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可调支撑。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可调支撑,包括机架、通过导向装置上下移动装配的支撑托盘和用于驱动支撑托盘移动的螺杆,所述螺杆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机架上设有供螺杆的转动连接部绕螺杆轴线转动配合装配的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螺杆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限制螺杆上下位移的挡止结构沿上下方向挡止配合;所述支撑托盘上设有与螺杆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结构并通过内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杆的螺纹传动配合。与现有技术中依靠螺杆升降来实现调整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支撑托盘直接由螺杆旋转带动而上下移动,调整方便。
文档编号G01M15/02GK203053704SQ2012206141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薛朋余, 赵小平, 程军, 李小亮, 杨祖勇, 杨敬伟 申请人: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