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7368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阀套的一端设有一开口的定位基准孔,阀套内周面设有八条均匀分布的油槽,该阀套油槽对称度检具包括一底座,底座上设有一定位轴,定位轴的外周面上设有四条均匀分布的长条状凸筋,凸筋的宽度等于油槽的宽度,底座上还设有一定位块,阀套套在所述定位轴上且各凸筋分别插在相应油槽内时,定位块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基准孔位置对应。采用该检具可快速检测阀套油槽与定位基准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可有效提高出厂产品的质量。
【专利说明】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检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汽车转向系统上使用的阀套油槽与基准孔相对位置进行检测的检具。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转向系统主要包括转向盘、输入轴、扭力杆及转向助力液压系统。转向助力液压系统的转向助力阀包括阀套和阀两部分,阀套与阀芯上均设有油孔,阀套和阀芯上不同位置的油孔相互连通可形成流动方向不同的闭合油路。转向盘通过输入轴与扭力杆连接,扭力杆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当转动转向盘时,扭矩通过输入轴被传递到扭力杆,扭力杆带动阀芯旋转,使阀芯与阀套发生相对运动,这样就会改变阀套与阀芯之间油道的通断关系和液压油的流动方向,进而通过液压传动机构带动车轮朝不同方向转动。在阀套的内周面上还设有八条均匀分布的油槽,油槽与阀芯外周面配合形成液压油的油路。
[0003]在对阀套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首先在阀套上加工一基准孔,然后根据基准孔的位置在阀套的内周面上加工八条油槽,八条油槽在阀套的内周面上必须均匀分布,即八条油槽必须沿阀套的中心线对称,同时为了便于后续组装,油槽与阀套基准孔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应该符合要求。然而由于阀套的油槽位于内周面,检测油槽与基准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极为不方便,现有检具不能满足检测要求,目前生产线上也几乎不检测油槽与基准孔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样就会对后续生产带来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所述阀套的一端设有一开口的定位基准孔,所述阀套内周面设有八条均匀分布的油槽,该阀套油槽对称度检具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周面上设有四条均匀分布的长条状凸筋,所述凸筋的宽度等于所述油槽的宽度,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定位块,所述阀套套在所述定位轴上且各凸筋分别插在相应油槽内时,所述定位块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基准孔位置对应。
[0006]优选地,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气动测头喷嘴孔,两个气动测头喷嘴孔位置相对,所述气动测头喷嘴孔与气动测量仪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气动测量仪为浮标式气动测量仪。
[0008]优选地,所述定位块为圆柱形。
[0009]如上所述,本发明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检具在使用时将阀套上的定位基准孔与定位块的位置对齐,然后将阀套套在定位轴上,使定位轴上的四个凸筋分别插入间隔分布的四个油槽内,阀套沿定位轴下滑,如果底座上的定位块可刚好嵌在阀套的基准孔内,则说明该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之间的关系符合质量要求,该阀套质量合格;如底座上的定位块不能嵌在阀套的基准孔内,则说明该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质量要求,该阀套质量不合格。采用该检具可快速检测阀套油槽与定位基准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可有效提高出厂产品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阀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元件标号说明
[0014]I底座
[0015]2定位轴
[0016]3凸筋
[0017]4定位块
[0018]41气动测头喷嘴孔
[0019]5阀套
[0020]51定位基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23]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其中要检测的阀套如图1所示,在阀套5的一端设有一开口的定位基准孔51,并且在阀套内周面设有八条均匀分布的油槽,使用该检具的目的就是确定阀套上八条油槽与该定位基准孔之间的关系是否在规定为误差范围之内。
[0024]如图2、3所示,该阀套油槽对称度检具包括一底座1,在底座I上设有一定位轴2,定位轴的外周面上设有四条均匀分布的长条状凸筋3,凸筋3的宽度等于阀套5上油槽的宽度,在底座I上还设有一定位块4。对于标准的阀套而言,当阀套套在定位轴2上,并且定位轴上的各个凸筋分别插座相应的油槽内时,定位块4的位置与定位基准孔51的位置对应,即阀套下压时,定位块4可刚好卡在定位基准孔51内。
[0025]该检具在使用时将阀套5上的定位基准孔51与定位块4的位置对齐,然后将阀套5套在定位轴2上,使定位轴2上的四个凸筋分别插入间隔分布的四个油槽内,阀套5沿定位轴下滑,如果底座上的定位块4可刚好嵌在阀套的定位基准孔51内,则说明该阀套5的油槽与定位基准孔之间的关系符合质量要求,该阀套质量合格;如底座I上的定位块4不能嵌在阀套的基准孔51内,则说明该阀套5油槽与定位基准孔51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质量要求,该阀套质量不合格。
[0026]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只需要保证油槽与定位基准孔51之间的位置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即可认定该阀套符合质量要求。为此可在定位块4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气动测头喷嘴孔41,两个气动测头喷嘴孔41位置应相对设置,并且定位块的宽度应小于定位基准孔51的宽度。气动测头喷嘴孔41与气动测量仪连接,气动测头喷嘴孔41向外喷出的气体作用到定位基准孔51的两个侧边上。气动测量仪能根据气体流量、压力与相对间隙大小成比例的关系,以及气体压力与流量成发比例的关系计算出气动测头喷嘴孔41距定位基准孔51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从而判定油槽与定位基准孔51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满足要求。
[0027]为了方便观察,气动测量仪可选用浮标式气动测量仪,这样只需在浮标式气动测量仪的锥度玻璃管上设置上限标注和下限标注,直接观察浮标是否超过上限标注和下限标注即可判定气动测头喷嘴孔41距定位基准孔51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进而判定油槽与定位基准孔51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满足要求。定位块4可设置成圆柱形,气动测头喷嘴孔41设置成与轴线平行的气孔,气动测头喷嘴孔41的长度应与定位基准孔51两个侧边的宽度一致。这样可便于定位块插入在定位基准孔51,同时可使气动测头喷嘴孔41喷出的气体完全作用到定位基准孔51的侧边上,从而可有效提高测量的精度。
[0028]该检具在使用时将阀套上的定位基准孔与定位块的位置对齐,然后将阀套套在定位轴上,使定位轴上的四个凸筋分别插入间隔分布的四个油槽内,阀套沿定位轴下滑,如果底座上的定位块可刚好嵌在阀套的基准孔内,则说明该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之间的关系符合质量要求,该阀套质量合格;如底座上的定位块不能嵌在阀套的基准孔内,则说明该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质量要求,该阀套质量不合格。采用该检具可快速检测阀套油槽与定位基准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可有效提高出厂产品的质量。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2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所述阀套的一端设有一开口的定位基准孔,所述阀套内周面设有八条均匀分布的油槽,其特征在于:该阀套油槽对称度检具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周面上设有四条均匀分布的长条状凸筋,所述凸筋的宽度等于所述油槽的宽度,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定位块,所述阀套套在所述定位轴上且各凸筋分别插在相应油槽内时,所述定位块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基准孔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气动测头喷嘴孔,两个气动测头喷嘴孔位置相对,所述气动测头喷嘴孔与气动测量仪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测量仪为浮标式气动测量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阀套油槽与基准孔位置关系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为圆柱形。
【文档编号】G01B13/00GK103486986SQ201310374705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董钢涛, 张黎明 申请人:格林精密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