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水警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8365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水警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溢水警报装置,属于一种报警器,主要解决电子报警器使用寿命短、不安全的问题。其结构由立柱、上悬浮板、上轴、下轴、报警器、上滑轮、下滑轮、轮套、螺栓、下悬浮板和底座组成,将上悬浮板置于接水容器的边缘,当水满时,板划出水槽,开始降落,通过细绳缠绕于上滑轮数圈然后缠绕下滑轮数圈再接下悬浮板,上悬浮板下落,下悬浮板上升,带动下滑轮转动,进而下轴转动,报警器发出响铃声,提醒使用者水箱已满。此时下悬浮板位于轮套中凹槽最上方,然后将下悬浮板下拉,在宽槽处横置,即可循环使用。本发明采用纯机械联动的形式,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稳定,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溢水造成的浪费。
【专利说明】一种溢水警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溢水警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工业、农业生产领域,经常会遇到用水的情况,开启的阀门忘记关闭便会造成大量水浪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水资源日益匮乏,所以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便成为当务之急;而传统的电子报警器不但成本高、浪费电,长时间与水接触或处于潮湿的环境里也会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出现漏电的危险,所适用的范围也较小,尤其不适合在家庭生活中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溢水警报装置,该警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以及在水位达到警界值时自动报警的功能。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溢水警报装置,由立柱、上悬浮板、上轴、下轴、报警器、上滑轮、下滑轮、轮套、螺栓、下悬浮板和底座组成,两侧设有通槽的立柱上装有轮套,在通槽上端设有上滑轮和下滑轮,上滑轮和下滑轮分别通过上轴和下轴固定,上轴与上滑轮采用间隙配合,轮套与上轴采用过盈配合;下轴与下滑轮采用过盈配合,轮套与下轴采用间隙配合,下滑轮可带动下轴转动,凸出于立柱的下轴外端连接报警器,该报警器采用机械响铃式,轮套由螺栓穿插固定,立柱的通槽内分别设有上悬浮板和下悬浮板,立柱的最下端为底座。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纯机械联动的形式,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稳定,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溢水造成的浪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I立柱,2上悬浮板,3上轴,4下轴,5报警器,6上滑轮,7下滑轮,8轮套,9螺栓,10下悬浮板,1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一种溢水警报装置,其结构由立柱1、上悬浮板2、上轴3、下轴4、报警器5、上滑轮6、下滑轮7、轮套8、螺栓9、下悬浮板10和底座11组成,两侧设有通槽的立柱I上装有轮套8,在通槽上端设有上滑轮6和下滑轮7,上、下滑轮6和7分别通过上轴3和下轴4固定,上轴3与上滑轮6采用间隙配合,轮套8与上轴3采用过盈配合,使上滑轮6可任意滚动而上轴3不动;下轴4与下滑轮7采用过盈配合,轮套8与下轴4采用间隙配合,使下滑轮7可带动下轴4转动,凸出于立柱I的下轴4外端连接报警器5,该报警器5采用机械响铃式,轮套8由螺栓9穿插固定,立柱I的通槽内分别设有上悬浮板2和下悬浮板10,立柱I的最下端为底座11。
[0009]使用时,将上悬浮板2置于接水容器的边缘,当水满时,板2划出水槽,开始降落,通过细绳缠绕于上滑轮6数圈然后缠绕下滑轮7数圈再接下悬浮板10,上悬浮板2下落,下悬浮板10上升,带动下滑轮7转动,进而下轴4转动,报警器5发出响铃声,提醒使用者水箱已满。此时下悬浮板10位于轮套5中凹槽最上方,然后将下悬浮板10下拉,在宽槽处横置,即可循环使用。本发明采用纯机械联动的形式,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安全稳定,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溢水造成的浪费。
【权利要求】
1.一种溢水警报装置,其特征是,由立柱、上悬浮板、上轴、下轴、报警器、上滑轮、下滑轮、轮套、螺栓、下悬浮板和底座组成,两侧设有通槽的立柱上装有轮套,在通槽上端设有上滑轮和下滑轮,上滑轮和下滑轮分别通过上轴和下轴固定,上轴与上滑轮采用间隙配合,轮套与上轴采用过盈配合;下轴与下滑轮采用过盈配合,轮套与下轴采用间隙配合,下滑轮可带动下轴转动,凸出于立柱的下轴外端连接报警器,该报警器采用机械响铃式,轮套由螺栓穿插固定,立柱的通槽内分别设有上悬浮板和下悬浮板,立柱的最下端为底座。
【文档编号】G01F23/34GK103557908SQ20131057367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王继崇 申请人:王继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