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3767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分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固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所报道,专利CN10163955A《一种固体样品中四氯化碳含量的分析方法》中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加入内标物的方法,建立四氯化碳的标准曲线,测定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但是需要加入内标物,操作复杂;专利CN104062390A《氯化聚丙烯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检测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中,通过建立四氯化碳的标准曲线,用两种溶剂对固体样品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液体样品中四氯化碳的含量,操作复杂;《氯化石蜡-70四氯化碳含量的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中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建立四氯化碳标准曲线,测定液体中四氯化碳的含量;专利US2004003654A1中采用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测定测量介质中各成分含量的方法。而关于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定量方法的报道很少,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采用的常规方法通常为以气体标气作为标样,如F-HZ-HJ-DQ-0002《环境空气——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中所公开的方法,即是采用气体标气作为标样。但是,由于四氯化碳沸点比较高,配制气体标气不易均匀气化,标样本身准确度难以保证,线性关系较差,导致气体样品结果测定误差较大,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方法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检测结果。因此,如何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使其可以准确的进行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测定,以实现对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分析,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使其可以准确、简便的进行气体四氯化碳含量的定量分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一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制作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2)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所述待测气体样品,对照步骤1)所得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质量;3)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配制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试,以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中四氯化碳质量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得到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所含四氯化碳质量在3μg~18μg之间递增,标样数大于等于5个,较佳为5~8个。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以气相色谱法对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进行测试的顺序为标样浓度由小至大。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00℃~280℃,分流比50:1~20:1,柱温90℃~120℃,检测器温度250℃~280℃;气体进样量为0.1mL~5mL,液体进样量为0.5μL~5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较佳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50℃,分流比30:1,柱温100℃,检测器温度260℃;气体进样量为3mL,液体进样量为2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2)中,将测得的待测气体样品峰面积代入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纵坐标峰面积中,以其对应的横坐标四氯化碳质量,再于步骤3)中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2)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00℃~280℃,分流比50:1~20:1,柱温90℃~120℃,检测器温度250℃~280℃;气体进样量为0.1mL~5mL,液体进样量为0.5μL~5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2)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较佳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50℃,分流比30:1,柱温100℃,检测器温度260℃;气体进样量为3mL,液体进样量为2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3)中,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步骤2)所得四氯化碳质量/待测气体样品总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其技术效果如下:1)本发明是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响应值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组分进入检测器的质量,峰面积与质量成正比,将液体标样四氯化碳质量与气体中四氯化碳的质量比较,经过体积换算,测得气体样品中四氯化碳的含量。2)本发明所提供的测试气体中的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适用于含有四氯化碳成分的气体样品的定量分析。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所制得的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而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作例示之用,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的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步骤流程图。为能够准确、简便的进行气体四氯化碳含量的定量分析,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一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制作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2)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所述待测气体样品,对照步骤1)所得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质量;3)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首先配制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然后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对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进行测试,以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中四氯化碳质量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得到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所含四氯化碳质量在3μg~18μg之间递增,标样数大于等于5个,但液体标样的配制不以此处所述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可以为5~8个。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以气相色谱法对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进行测试的顺序为标样浓度由小至大。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00℃~280℃,分流比50:1~20:1,柱温90℃~120℃,检测器温度250℃~280℃;气体进样量为0.1mL~5mL,液体进样量为0.5μL~5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1)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较佳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50℃,分流比30:1,柱温100℃,检测器温度260℃;气体进样量为3mL,液体进样量为2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2)中,将测得的待测气体样品峰面积代入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纵坐标峰面积中,以其对应的横坐标四氯化碳质量,再于步骤3)中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2)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00℃~280℃,分流比50:1~20:1,柱温90℃~120℃,检测器温度250℃~280℃;气体进样量为0.1m~5mL,液体进样量为0.5μL~5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2)中,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较佳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50℃,分流比30:1,柱温100℃,检测器温度260℃;气体进样量为3mL,液体进样量为2μL。其中,于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于步骤3)中,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步骤2)所得四氯化碳质量/待测气体样品总质量。实施例a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一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包括以下步骤: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所含四氯化碳质量在3μg~18μg之间递增,标样数为8个),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顺序为标样浓度由小至大),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00℃,分流比50:1,柱温90℃,检测器温度250℃,液体进样量为0.5μL;以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中四氯化碳质量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得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2)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所述待测气体样品,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00℃,分流比50:1,柱温90℃,检测器温度250℃,气体进样量为0.1mL;对照步骤1)所得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将测得的待测气体样品峰面积代入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纵坐标峰面积中,以其对应的横坐标四氯化碳质量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质量;3)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计算方法为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步骤2)所得四氯化碳质量/待测气体样品总质量。实施例b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一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包括以下步骤: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所含四氯化碳质量在3μg~18μg之间递增,标样数为5个),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顺序为标样浓度由小至大),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80℃,分流比20:1,柱温120℃,检测器温度280℃,液体进样量为5μL;以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中四氯化碳质量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得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2)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所述待测气体样品,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80℃,分流比20:1,柱温120℃,检测器温度280℃,气体进样量为5mL;对照步骤1)所得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将测得的待测气体样品峰面积代入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纵坐标峰面积中,以其对应的横坐标四氯化碳质量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质量;3)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计算方法为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步骤2)所得四氯化碳质量/待测气体样品总质量。实施例c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一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包括以下步骤: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所含四氯化碳质量在3μg~18μg之间递增,标样数为8个),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顺序为标样浓度由小至大),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30℃,分流比40:1,柱温95℃,检测器温度255℃,液体进样量为1μL;以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中四氯化碳质量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得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2)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所述待测气体样品,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30℃,分流比40:1,柱温95℃,检测器温度255℃,气体进样量为1.5mL;对照步骤1)所得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将测得的待测气体样品峰面积代入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纵坐标峰面积中,以其对应的横坐标四氯化碳质量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质量;3)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计算方法为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步骤2)所得四氯化碳质量/待测气体样品总质量。实施例d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一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包括以下步骤: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所含四氯化碳质量在3μg~18μg之间递增,标样数为6个),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顺序为标样浓度由小至大),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60℃,分流比25:1,柱温110℃,检测器温度270℃,液体进样量为3.5μL;以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中四氯化碳质量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得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2)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所述待测气体样品,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60℃,分流比25:1,柱温110℃,检测器温度270℃,气体进样量为4mL;对照步骤1)所得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将测得的待测气体样品峰面积代入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纵坐标峰面积中,以其对应的横坐标四氯化碳质量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质量;3)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计算方法为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步骤2)所得四氯化碳质量/待测气体样品总质量。实施例e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一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包括以下步骤:1)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所述梯度浓度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其所含四氯化碳质量在3μg~18μg之间递增,标样数为7个),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顺序为标样浓度由小至大),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50℃,分流比30:1,柱温100℃,检测器温度260℃;液体进样量为2μL;以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中四氯化碳质量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各个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得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2)以气相色谱法测试所述待测气体样品,测试条件为:具有氢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气化温度250℃,分流比30:1,柱温100℃,检测器温度260℃;气体进样量为3mL;对照步骤1)所得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将测得的待测气体样品峰面积代入所述四氯化碳标准工作曲线纵坐标峰面积中,以其对应的横坐标四氯化碳质量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质量;3)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计算方法为所述待测气体样品中的四氯化碳含量=步骤2)所得四氯化碳质量/待测气体样品总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其技术效果如下:1)本发明是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响应值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组分进入检测器的质量,峰面积与质量成正比,将液体标样四氯化碳质量与气体中四氯化碳的质量比较,经过体积换算,测得气体样品中四氯化碳的含量。2)本发明所提供的测试气体中的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适用于含有四氯化碳成分的气体样品的定量分析。下面通过实施例及其实验数据对本发明的测试气体中四氯化碳含量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以清楚显示其技术效果。1、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其响应值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组分进入检测器的质量。据此注入一定体积的液体四氯化碳标样,对应于气体样品,以质量与峰面积的关系,计算出一定进样量气体中四氯化碳的质量,从而测得气体样品中四氯化碳的含量。2、主要仪器与试剂Agilent7890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四氯化碳,分析纯;含有四氯化碳气体(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电子天平3、实验方法3.1、液体标样和气体标气的配制液体标样配制:在青霉素小瓶中以甲醇为溶剂配制不同含量的四氯化碳液体标样。气体标气:在100mL注射器中,以空气为稀释气,注入一定量的液体四氯化碳,配制不同含量的四氯化碳气体标气。3.2、气相色谱条件7890A气相色谱仪,HP-1(60m×0.32mm×1.0μm)毛细柱,FID检测器;气化温度280℃,分流比20:1,柱温120℃,检测器温度280℃;进样量:气体100μL,液体1μL。3.3、四氯化碳标准曲线的绘制请参见图2,其为以上述气相色谱条件,对配制的梯度浓度的四氯化碳液体标样进行测定,而后绘制的四氯化碳标准曲线——该曲线为以四氯化碳的质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的四氯化碳液体标准工作曲线。另外,再以上述气相色谱条件,对配制的梯度浓度的四氯化碳气体标气进行测定,而后绘制四氯化碳标准曲线,该曲线为以四氯化碳的质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的四氯化碳气体标准工作曲线(气体工作曲线图中未示出)。3.4、方法的准确度方法的准确度通过气体标气和液体标样结果对比而体现。表1气体标气进样质量与峰面积对应关系和响应值表2液体标样进样质量与峰面积对应关系和响应值气体标气相关系数:r=0.9596;液体标样相关系数:r=0.9959。气体标气中响应值11.4,明显偏高,作为离群值处理,计算得到平均响应值为8.12,液体标样平均值响应值为8.07,则以气体标气为准,液体标样与气体标气响应值的相对误差为0.7%。从相对误差而言,用液体四氯化碳作为标样不仅可行,而且线性关系明显优于气体四氯化碳标气。3.5、方法的精密度在所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6次测定,并使用四氯化碳液体标准工作曲线来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为9.6%,详见表3。表3精密度实验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