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多功能测电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706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测电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多功能测电笔。



背景技术:

测电笔又称试电笔简称电笔,是一种电工工具,用来测试电线中是否带电,笔体中有一氖泡,测试时如果氖泡发光,说明导线有电或为通路的火线,测电笔不管外型如何其构造原理基本相同,其外壳多为塑料绝缘体,里面由金属导体、小灯泡和电阻丝组成,小灯泡中充有的一种无色惰性气体即氖气在电场激发下能产生透射力很强的红光,当物体带电时,用测电笔测试氖泡发红,否则氖泡不亮,使用测电笔时,一定要用手触及试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否则,就会因为带电体、测电笔、人体与大地之间没有形成回路从而导致测电笔中的氖泡不会发光,进而造成误判而认为带电体不带电,这时如有人触碰到带电体就会很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目前测电笔使用群体已经十分广泛,一般家庭中也基本配备有测电笔方便自己动手维修电线和电器等,但现有的测电笔基本上只作为测试电线中是否带电而没有什么其他的附带功能和作用,用途也非常的单一并不符合大众需要,研究和开发一种简易多功能测电笔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多功能测电笔,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导致的诸多缺陷。

一种简易多功能测电笔,包括测电笔本体,所述测电笔本体包括笔体和笔杆,所述笔体设于所述笔杆的一端,所述笔体采用透明绝缘材料制成,笔体内依次设有相连接的金属芯和氖管,所述氖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金属片,笔体前端设有微型电筒,所述笔杆另一端中间设有空腔,空腔内套接有签字笔,笔杆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处铰接有槽盖。

优选的,所述笔体上设有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空腔内壁与签字笔之间填充有弹性橡胶。

优选的,所述笔杆顶部卡接有笔套。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有不干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测试物体是否带电时,手握测电笔本体并保证碰触到金属片,透明绝缘材料的笔体可以防止意外触电,用金属芯碰触待测物体即可,氖管发光则表明物体带电,反之则表示物体不带电,当光线昏暗时可以利用微型电筒来照明以方便测量,签字笔可以随时记录下相关信息,凹槽内可以放置便签等可以书写的物体,槽盖用于放置凹槽内物体散落,保护套用于保护笔体避免损坏,弹性橡胶可以很好的固定并夹紧签字笔防止其滑落,同时也方便更换签字笔,笔套用于保护签字笔,还可以在不干胶上写字并将其粘贴在需要注意的地方,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简易多功能测电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笔体,2-笔杆,3-金属芯,4-氖管,5-金属片,6-微型电筒,7-空腔,8-签字笔,9-凹槽,10-槽盖,11-保护套,12-弹性橡胶,13-笔套,14-不干胶。

具体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以及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简易多功能测电笔,包括测电笔本体,所述测电笔本体包括笔体1和笔杆2,所述笔体1设于所述笔杆2的一端,所述笔体1采用透明绝缘材料制成,笔体1内依次设有相连接的金属芯3和氖管4,所述氖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金属片5,笔体1前端设有微型电筒6,所述笔杆2另一端中间设有空腔7,空腔7内套接有签字笔8,笔杆2上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处铰接有槽盖10,测试物体是否带电时,手握测电笔本体并保证碰触到金属片5,透明绝缘材料的笔体1可以防止意外触电,用金属芯3碰触待测物体即可,氖管4发光则表明物体带电,反之则表示物体不带电,当光线昏暗时可以利用微型电筒6来照明以方便测量,签字笔8可以随时记录下相关信息,凹槽10内可以放置便签等可以书写的物体,槽盖10用于放置凹槽10内物体散落。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笔体1上设有保护套11,用于保护笔体1避免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9内壁与签字笔8之间填充有弹性橡胶12,可以很好的固定并夹紧签字笔8防止其滑落,同时也方便更换签字笔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笔杆2顶部卡接有笔套13,用于保护签字笔8。

此外,所述凹槽10内设有不干胶14,可以在不干胶14上写字并将其粘贴在需要注意的地方。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简易多功能测电笔,测试物体是否带电时,手握测电笔本体并保证碰触到金属片5,透明绝缘材料的笔体1可以防止意外触电,用金属芯3碰触待测物体即可,氖管4发光则表明物体带电,反之则表示物体不带电,当光线昏暗时可以利用微型电筒6来照明以方便测量,签字笔8可以随时记录下相关信息,凹槽10内可以放置便签等可以书写的物体,槽盖10用于放置凹槽10内物体散落,保护套11用于保护笔体1避免损坏,弹性橡胶12可以很好的固定并夹紧签字笔8防止其滑落,同时也方便更换签字笔8,笔套13用于保护签字笔8,还可以在不干胶14上写字并将其粘贴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该种测电笔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经济环保的优点。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所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