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地图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8535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电子地图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地图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以及汽车智能化的推进,汽车驾驶体验已经成为汽车厂商和汽车用户的关注焦点。为了提高驾驶体验,目前市场上大多汽车均设置有导航功能。该导航功能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为汽车用户的出行提供支持。

现实情况中,在不同情况下汽车用户对电子地图的显示比例尺具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转弯、分叉、高速入口等非封闭或非直行的路段时,经常需要汽车用户进行驾驶方向的判断,此时则需要以较小的比例尺来对电子地图进行显示,而在封闭或直行的路段,电子地图以较大的比例尺进行显示即可。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预先在电子地图上设置比例尺放大点,根据汽车与比例尺放大点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比例尺,然而,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其只能在导航状态中起作用,即其只能在设定了导航终点时起作用。而在巡航状态时(即未设定导航终点),由于放大点是随机出现的,此时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则无法自动调整。因此,当前电子地图在比例尺的自动调节方面仍存在不足,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地图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以至少提供一种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调整电子地图的比例尺的电子地图处理方式。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地图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第一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调整模块,用于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包括:

输入设备、处理器、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用于对电子地图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输入设备和所述显示组件耦合;

所述输入设备,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界面系统,包括:

处理器组件和显示组件;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显示电子地图;

所述处理器组件,用于确定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所述处理器组件,还用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以使所述显示组件以所述第一比例尺对所述电子地图进行显示。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导航系统,包括:

机载输入设备、机载处理器、机载显示组件,所述机载显示组件用于显示电子地图;

其中,所述机载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机载输入设备和所述机载显示组件耦合;

所述机载输入设备,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机载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所述机载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以使所述机载显示组件以所述第一比例尺对所述电子地图进行显示。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互联网操作系统,包括:

输入控制单元,控制机载输入设备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处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显示控制单元,在所述处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在本发明中,通过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确定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使得电子地图以与交通工具当前的移动速度相适应的比例尺进行显示,保证了电子地图在巡航模式下,也可以自动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对比例尺进行调整;并且将电子地图的处理与用户的驾驶行为相结合,能够始终保证电子地图的显示比例尺与用户的驾驶行为相匹配,有益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电子地图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速度与比例尺的变化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比例尺变化前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2c为在图2b的基础上变化比例尺后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距离与比例尺的变化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比例尺变化前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c为在图4b的基础上变化比例尺后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导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地图的处理方法,能够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改变电子地图的比例尺。本发明所涉及的交通工具,可以是任意车辆、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电子地图功能的交通工具。对于车辆,例如可以是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气路汽车、油气混合汽车、油电混合汽车、电动助力车以及各种变形;其他具有电子地图功能的交通工具例如可以是小型飞行器、游艇以及各种变形。

本发明涉及的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包括但并不仅限于巡航模式和导航模式。其中,巡航模式可以理解为用户并未在电子地图上设置目的地,电子地图对用户的实时位置进行跟踪,并对用户的实时位置,以及实时位置附近的地图进行显示,即通常所称的非导航模式。导航模式可以理解为用户在电子地图上设置有出发地和目的地,电子地图显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线信息,并对用户的实时位置进行跟踪。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可以理解为电子地图上单位线段长度与实际距离长度的比值,比例尺越大,电子地图上的视野范围越大,电子地图上的显示元素(例如建筑名称,街道名称等)越少,比如,当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大时,电子地图上单位面积所能显示的实际的区域范围越大,电子地图上显示的例如建筑名称等元素就越少。相反,比例尺越小电子地图上的视野范围越小,电子地图上的显示元素就越多,比如,当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小时,电子地图上单位面积所能显示的实际的区域范围越小,相应的,单位面积上显示的诸如建筑名称,街道名称等元素就越多越详细。例如,比例尺等于200时,其代表的含义可以为电子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长度的200米,当然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并非是对其的唯一性限定。

本发明所述涉及的车载设备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实际应用中,该车载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交通工具中的车机,也可以实现为与交通工具连接使用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

下面采用详细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电子地图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本实施例中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是转换电子地图比例尺的依据,它可以是交通工具的瞬时移动速度、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平均移动速度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瞬时移动速度可以理解为对交通工具进行一次速度采样获得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可以理解为在单位时间内对交通工具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速度采样,并对采样获得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速度(即瞬时移动速度)进行求平均运算获得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对于单位时间的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具体设定,本实施例中不对其做具体限定。例如,单位时间可以设置为1秒,通过在1秒内对交通工具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速度采用,并对采集获得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速度进行平均运算,获得交通工具的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平均移动速度可以理解为对交通工具在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运算,获得的速度。例如,预设时长为2分钟,则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2分钟内交通工具的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并对获得的平均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运算,获得交通工具的平均移动速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涉及的预设时长可以是大于上述单位时间的任意时长。

当车载设备被实现为移动终端时,上述移动速度可以间接通过移动终端跟随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来获得。例如,车载设备为手机,此时,电子地图通过手机屏幕进行显示,当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调整时,手机通过其上安装的传感器,获取其随交通工具移动的速度。

当车载设备被实现为车机时,此时电子地图通过交通工具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此时,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可以通过交通工具上的总线采集获得。

步骤102、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可以确定与移动速度相适应的电子地图的比例尺。结合实际驾驶情况,可以将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和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的关系设置为正比关系,即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越大,相应的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大,移动速度越小,相应的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小。实际情况中,移动速度与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移动速度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或移动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其中,该映射关系可以被具体为移动速度和比例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也可以被具体为移动速度范围与比例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当对电子地图进行比例尺调整时,可以根据交通工具当前的移动速度,查表获得该移动速度对应的比例尺值。可选的,该映射关系还可以被具体为移动速度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算法,或者移动速度范围与比例尺映射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简单来说,可以将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作为输入变量,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作为输出变量,采用相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计算获得与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相适应的比例尺。比如,可以将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作为输入变量,通过统一的比例尺映射算法,获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也可以将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划分为几个速度范围,并为每个速度范围设置一个对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当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转换时,首先要确定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所属的速度范围,当确定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所属的速度范围后,再根据该速度范围对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计算获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还可以预先设置一个移动速度和比例尺的对应关系列表,当进行比例尺转换时,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与移动速度对应的比例尺。当然上述仅为举例说明,并不是对其进行的限定。比例尺映射算法

举例来说,可选的,可以将移动速度划分为三个阈值范围,分别为:[0,akm/h)、[akm/h,bkm/h)、[bkm/h,无穷)。阈值范围[0,akm/h)对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为:

scale=h*v+f(1)

阈值范围[akm/h,bkm/h)对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为:

scale=k*(v/10–3)3-l*(v/10–3)2+j*(v/10–3)+s(2)

[bkm/h,无穷)对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为:

scale=g(3)

其中,scale为比例尺的值,比如scale=300时,其代表的含义为电子地图上的单位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为1:300,这里电子地图上的单位长度的长度单位和实际距离的长度单位可以任意设置,例如这里1:300可表示为电子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300米。v为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a,b,h,f,k,l,j,s,g为常数,其中,a,b,g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的,h,f,k,l,j,s可以通过采样以及拟合的方法获得,此与现有技术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即,当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所属的阈值范围为[0,akm/h)时,采用公式(1)计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当交通的移动速度所属的阈值范围为[akm/h,bkm/h)时,采用公式(2)计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当交通的移动速度所属的阈值范围为[bkm/h,无穷)时,采用公式(3)计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当然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对其进行唯一限定。

步骤103、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举例来说,假设经过上述步骤计算后获得的比例尺为200,则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200。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法和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示意图对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阐述。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速度与比例尺的变化关系曲线示意图,图中横轴为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值,单位为千米/小时,纵轴为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值,单位为米。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设置一个阈值,当移动速度超过这个阈值时,则将比例尺的值调整为一个固定的比例尺值,即图2a中速度大于110km/h的曲线部分,这种情况下,交通工具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单位时间内交通工具的位移变化较快,此时,将电子地图以较大的比例尺进行显示,能够缩小交通工具在电子地图上的位移量,便于驾驶员观察,视觉体验较好。而当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小于这个阈值时,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大,相应的电子地图以较大的比例尺进行显示,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小,相应的电子地图以较小的比例尺进行显示,此处可见于图2a中速度小于110km/h的曲线部分。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强比例尺的调整效果,使得比例尺的调整和驾驶行为更贴合,可以将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分为若干个速度范围,结合实际驾驶需要,按照速度范围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增大比例尺的调整尺度,此处可见于图2a中的移动速度在(10km/h,80km/h)范围内,以及移动速度在(80km,110km/h)范围内的曲线部分。

进一步的,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比例尺变化前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图2c为在图2b的基础上变化比例尺后的用户界面示意图。交通工具在图2b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大于图2c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如图2b和图2c所示,在实际应用中,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越大,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大,在用户界面上的体现即为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越大,电子地图上单位面积显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越大,即电子地图上的视野范围越大,相应的电子地图显示的元素越少,地图的辨识度较低。而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越小时,电子地图上单位面积显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越小,电子地图的视野范围越小,相应的电子地图上显示的元素越多,地图的辨识度较高。此在图2b和图2c上体现为,图2c的视野范围相较于图2b的视野范围小,且图2c相较于图2b的道路的辨识度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的处理方法可以同时应用于电子地图的巡航模式和导航模式下,也可以仅应用于电子地图的巡航模式下。尤其在巡航模式下,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的处理方法的效果尤为突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确定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使得电子地图以与交通工具当前的移动速度相适应的比例尺进行显示,保证了电子地图在巡航模式下,也可以自动根据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对比例尺进行调整;并且将电子地图的处理与用户的驾驶行为相结合,能够始终保证电子地图的显示比例尺与用户的驾驶行为相匹配,有益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电子地图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车载设备在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之前,还可以先对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进行识别,在识别出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之后再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获取。具体方法如下: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确定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巡航模式,若不是,则执行步骤202。

可选的,实际应用中,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电子地图的设置数据来进行判断。当设置数据中包括起始位置信息和目的位置信息时,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为导航模式。当设置数据中不包括起始位置信息和目的位置信息时,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为导航模式。当然,上述工作模式的获取方法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法,而不是对其的唯一性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识别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的方法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步骤202、根据所述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距离对应的第二比例尺,并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二比例尺。

本实施例中,当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为导航状态时,可选的,通过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这里所涉及的放大点为在电子地图上预先设置的位置点,特别的,本实施例中,该放大点可以具体被体现为导航路线上的各路口位置。当交通工具驶入放大点周围区域中的某一区域范围时,即可开启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的调整操作,该区域范围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具体设定,本实施例中不对其做具体的限定。例如,可以将该区域范围设置为200米,即当交通工具驶入距离前方放大点200米的范围时,则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调整。

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和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的关系设置为正比关系,即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越大,相应的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距离越小,相应的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小。实际情况中,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距离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距离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其中,该映射关系可以被具体为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和预设的比例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也可以被具体为距离范围与预设的比例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当对电子地图进行比例尺调整时,可以根据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查表获得该距离对应的比例尺值。可选的,该映射关系还可以被具体为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映射算法,或者距离范围与比例尺映射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简单来说,可以将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输入变量,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作为输出变量,采用相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计算获得与该距离相适应的比例尺。比如,可以将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输入变量,通过统一的比例尺映射算法,获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也可以将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划分为几个距离范围,并为每个距离范围设置一个对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当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转换时,首先要确定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当确定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后,再根据该距离范围对应的比例尺映射算法,计算获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还可以预先设置一个距离和比例尺的对应关系列表,当进行比例尺转换时,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与距离对应的比例尺。当然上述仅为举例说明,并不是对其进行的限定。

举例来说,可选的,可以将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划分两个距离范围,分别为:[0,m米)、[m米,正无穷)。距离范围[0,m米)对应的比例尺转换算法为:

scale=i×x/p+q(4)

距离范围[m米,正无穷)对应的比例尺转换算法为:

scale=n(5)

其中,scale为比例尺的值,比如scale=300时,其代表的含义为电子地图上的单位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为1:300,这里电子地图上的单位长度的长度单位和实际距离的长度单位可以任意设置,例如这里1:300可表示为电子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300米。x为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m,i,p,q,n为常数,其中,m,n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的,i,p,q可以通过采样以及拟合的方法获得,此与现有技术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即,当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为[0,m米)时,采用公式(4)计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当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所属的距离范围为[m米,正无穷)时,采用公式(5)计算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当然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对其进行唯一性的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法和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示意图对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阐述。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距离与比例尺的变化关系曲线示意图,图中横轴为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纵轴为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值,单位为米。在实际应用中,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和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呈正比关系,即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越大,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大。此在图4a中体现为距离与比例尺的变化关系曲线是一条呈线性上升趋势的曲线。比如,当前方放大点为路口时,通常情况下,当交通工具经过路口时,驾驶员通常需要查看路况,以选择自己形式路线,此时,需要电子地图提供较高的辨识度,在电子地图上的体现即为,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较小,视野范围较小,路线辨识度较高。而根据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逐渐改变地图的比例尺,能够增强比例尺变化的平滑度,有益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的,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比例尺变化前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图4c为在图4b的基础上变化比例尺后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在图4b的状态下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图4c状态下的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如图4b和图4c所示,在实际应用中,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越大,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越大,在用户界面上的体现即为电子地图上单位面积显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越大,即电子地图上的视野范围越大,相应的电子地图显示的元素也越少,地图的辨识度较低。而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越小时,电子地图上单位面积显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越小,电子地图的视野范围越小,相应的电子地图上显示的元素越多,地图的辨识度较高。此在图4b和图4c上体现为,图4c的视野范围相较于图4b的视野范围小,且图4c相较于图4b的道路的辨识度高。本实施例中,当电子地图处于导航状态时,根据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使得电子地图处于导航工作模式下,也能根据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的精确调整,使得比例尺的调整更加贴合用户的驾驶行为,能够明显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确定用户是否正在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若是,则结束操作,否则,对所述电子地图上的触摸控制按键进行隐藏处理,并执行步骤302。

实际应用中,针对用户对电子地图的操作行为的判断,可选的,可通过与触摸屏连接的触摸传感器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获取。例如当触摸传感器检测到触摸信号时,则确定用户正在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若未检测到触摸信号,则确定用户未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当然,上述判断方法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法,而不是对其的唯一性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对用户的操作行为的判断的方法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步骤302、确定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巡航模式,若不是,则执行步骤303-步骤305;若是,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3、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步骤304、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步骤305、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步骤306、根据所述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距离对应的第二比例尺,并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二比例尺。

步骤302与步骤306在上述实施例中以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转换之前,先对用户对电子地图的操作状态进行判断,当确定用户并未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时,再进一步的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对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了电子地图的自我调整与用户操作之间的冲突,增强了用户体验。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车载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第一确定模块12,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调整模块13,用于将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呈正比关系。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速度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或

确定所述移动速度所属的第一速度范围;

根据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特别的,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可以被具体为移动终端或车机设备。当车载设备为移动终端时,相应的,所述获取模块11,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随所述交通工具运动的速度。当车载设备为车机设备时,相应的,所述获取模块11,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交通工具的总线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特别的,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1获取的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可以是如下移动速度中的任意一种:瞬时移动速度、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平均移动速度。

此时,获取模块11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瞬时移动速度;

或者,

第四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并对所述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瞬时移动速度;

或者,

第五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并对所述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移动速度,其中,所述平均瞬时移动速度为所述车载设备对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图6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该车载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14,用于确定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巡航模式。

第四确定模块15,用于在所述第三确定模块14确定所述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为导航模式时,根据所述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距离对应的第二比例尺;

所述调整模块13,还用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二比例尺。

其中,所述距离与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呈正比关系。所述第四确定模块15,具体用于:

根据距离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交通工具与前方放大点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比例尺,或

确定所述距离所属的第一距离范围;

根据距离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距离对应的第二比例尺。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图7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该车载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6,用于确定用户是否正在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

处理模块17,用于当所述用户没有对所述电子地图进行操作时,对所述电子地图上的触摸控制按键进行隐藏处理,并触发所述获取模块11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车载设备包括:

输入设备21、处理器22、显示组件23,所述显示组件23用于对电子地图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处理器22分别与所述输入设备21和所述显示组件23耦合;

所述输入设备21,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处理器22,用于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其中,所述输入设备2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瞬时移动速度;

或者,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并对所述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瞬时移动速度;

或者,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并对所述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移动速度,其中,所述平均瞬时移动速度为所述车载设备对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的。

当所述车载设备为移动终端,相应的,所述输入设备2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随所述交通工具运动的速度;

或者,

当所述车载设备为车机设备,相应的,所述输入设备21,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交通工具的总线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处理器22,

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

确定用户是否正在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

若否,则对所述电子地图上的触摸控制按键进行隐藏处理,并触发所述输入设备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

确定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巡航模式;

若是,则触发所述输入设备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呈正比关系。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22,具体可用于:

根据速度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或,

确定所述移动速度所属的第一速度范围;

根据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用户界面系统可以包括:

处理器组件31和显示组件32;

所述显示组件32,用于显示电子地图;

所述处理器组件31,用于确定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所述处理器组件31,还用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以使所述显示组件以所述第一比例尺对所述电子地图进行显示。。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导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

机载输入设备41、机载处理器42、机载显示组件43,所述机载显示组件43用于显示电子地图;

其中,所述机载处理器42分别与所述机载输入设备41和所述机载显示组件43耦合;

所述机载输入设备41,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机载处理器42,用于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所述机载处理器42,还用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以使所述机载显示组件以所述第一比例尺对所述电子地图进行显示。

特别的,当所述系统安装在移动终端上时,相应的,所述机载输入41设备,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随所述交通工具运动的速度;

或者,

当所述系统安装在车机设备上时,相应的,所述机载输入设备41,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交通工具的总线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机载输入设备41,具体还用于: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瞬时移动速度;

或者,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并对所述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瞬时移动速度;

或者,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并对所述至少两个平均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移动速度,其中,所述平均瞬时移动速度为所述车载设备对所述交通工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至少两个瞬时移动速度进行平均得到的。

所述机载处理器42,还用于:

确定用户是否正在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

若否,则对所述电子地图上的触摸控制按键进行隐藏处理,并触发所述机载输入设备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所述机载处理器42,还用于:

确定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巡航模式;

若是,则触发所述机载输入设备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可选的,所述机载处理器42,具体可以用于:

确定所述移动速度所属的阈值范围;

确定所述阈值范围对应的比例尺转换算法;

采用所述比例尺转换算法,确定电子地图的第一比例尺。

特别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呈正比关系。

所述机载处理器42,具体可用于:

根据速度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或,

确定所述移动速度所属的第一速度范围;

根据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所述机载输入设备41可以包括软件的可编程接口、收发信机、面向设备的设备接口、面向用户的用户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面向用户的用户接口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语音输入设备、触摸感知设备。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互联网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系统包括:

输入控制单元51,控制机载输入设备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处理控制单元52,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显示控制单元53,在所述处理控制单元52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后,将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调整为所述第一比例尺。

其中,所述处理控制单元52,还用于:

确定用户是否正在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

若否,则对所述电子地图上的触摸控制按键进行隐藏处理,并控制机载输入设备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特别的,所述处理控制单元52,还可以用于:

确定电子地图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巡航模式;

若是,则控制机载输入设备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之间呈正比关系。

实际应用中,所述处理控制单元52,具体可用于:

根据速度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或,

确定所述移动速度所属的第一速度范围;

根据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速度范围与比例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移动速度对应的第一比例尺。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机载输入设备”“机载处理器”中的机载,可以是承载于车辆上的“车载输入设备”以及“车载处理器”,还可以是承载于飞行器上的“机载输入设备”以及“机载处理器”,还可以是承载于移动终端上的“机载输入设备”以及“机载处理器”。“机载处理器”,还可以是承载于其他类型交通工具上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机载”的含义并不做限定。以车载设备是车机为例,该机载输入设备可以是车载输入设备、机载处理器可以是车载处理器。

取决于所安装的车载设备的类型的不同,上述机载输入设备可以包括多种输入设备,例如可以包括面向用户的机载用户接口、面向设备的机载设备接口、软件的机载可编程接口、收发信机中的至少一个。可选的,该面向设备的机载设备接口可以是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有线接口(例如车辆的中控台上的与行车记录仪的连接接口)、还可以是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硬件插入接口(例如usb接口、串口等);可选的,该面向用户的车载用户接口例如可以是用于接收语音输入的语音输入设备(例如,安置在方向盘或操作舵上的麦克风、中央声音采集设备、等等)、以及用户接收用户触摸输入的触摸感知设备(例如具有触摸感应功能的触摸屏、触控板等);可选的,上述软件的车载可编程接口例如可以是车辆控制系统中可供用户编辑或者修改的入口,例如车辆中涉及的大、小芯片的输入引脚接口或者输入接口等;可选的,上述收发信机可以是车辆中具有通信功能的射频收发芯片、基带处理芯片以及收发天线等。按照上述图1至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该机载输入设备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该机载输入设备可以是与车辆或手机内部的各个业务来源进行通信的设备传输接口,还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收发信机。该机载输入设备还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各种指令。该机载输入设备还可以是接收语音输入的语音输入设备以及用于接收用户触摸输入的触摸感知设备(例如具有触摸感应功能的触摸屏、触控板等)等。

取决于所安装的车载设备的类型的不同,上述机载处理器可以使用各种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上述机载处理器通过车内线路或无线连接耦合到上述机载输入设备和机载显示组件。上述机载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图1至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例如机载处理器可以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电子地图的第一比例尺,控制所述机载显示组件采用所述第一比例尺,对所述电子地图进行显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图1至图3所述的方法。

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xxx,但这些xxx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xxx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x,类似地,第二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x。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