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8624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地表一般为层状结构,主要包括低降速层,该低降速层又可以包括低速层和低速层下伏地层,其中,该低速层下伏地层位于该低速层下面。由于容易受到风化剥蚀等作用的影响,近地表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吸收和衰减作用,从而严重影响了地震波的穿透深度和分辨能力,为此,需要对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进行测量,以便依据该地层品质因子,对地震波在近地表的吸收和衰减进行补偿。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双井微测井技术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具体地,按照指定井间距钻相同深度的两口井,通常该深度要求打穿低速层,到达低速层下伏地层,其中一口井作为激发井,另一口井作为接收井,在该激发井的用雷管等激发,以产生地震波,并且在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分别安插用于接收地震波的检波器,之后,通过对该井底和该井口的检波器接收的地震波进行技术分析,即可计算出该深度范围内的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然而,在通过双井微测井技术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时,由于低速层底界面对地震波具有强反射作用,即容易产生虚反射,从而导致对接收井的井底的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的频谱,所述第一检波器和所述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所述地震波由设置于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所述激发井的深度大于低速层厚度,所述接收井的深度小于所述低速层厚度,且所述接收井与所述激发井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确定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其中,在所述激发井和所述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且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所述第二检波器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所述第二检波器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第一频谱为所述第一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所述第二频谱为所述第二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

基于所述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多个第三频谱中每个第三频谱为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中对应的第三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

基于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所述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所述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通过指定公式,基于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所述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所述指定公式为:

其中,所述q为所述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q1为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q2为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t1为所述地震波在所述低速层中的传播时间,所述t2为所述地震波在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中的传播时间,且所述t1和所述t2是通过微测井技术预先测量得到。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从所述第二频谱和所述多个第三频谱中,确定每两个频谱之间的地层品质因子,得到多个地层品质因子;

将所得到的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所述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频谱和所述第二频谱,通过谱比法确定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的频谱,所述第一检波器和所述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所述地震波由设置于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所述激发井的深度大于低速层厚度,所述接收井的深度小于所述低速层厚度,且所述接收井与所述激发井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其中,在所述激发井和所述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且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检波器、所述第二检波器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第一频谱为所述第一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所述第二频谱为所述第二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多个第三频谱中每个第三频谱为所述多个第三检波器中对应的第三检波器检测的所述地震波的频谱;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所述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通过指定公式,基于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所述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所述指定公式为:

其中,所述q为所述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q1为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q2为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所述t1为所述地震波在所述低速层中的传播时间,所述t2为所述地震波在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中的传播时间,且所述t1和所述t2是通过微测井技术预先测量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从所述第二频谱和所述多个第三频谱中,确定每两个频谱之间的地层品质因子,得到多个地层品质因子;

将所得到的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频谱和所述第二频谱,通过谱比法确定所述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设置于深度大于低速层的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后,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其中,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距离该激发井第一预设距离的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此外,进一步确定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的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之后,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和该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即可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由于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因此,避免了低速层底界面对地震波的强反射所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检波器检测地震波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流程图。

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流程图。

图2b是根据图2a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2c是根据图2a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的示意图。

图2d是根据图2a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地震波的频谱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流程图,该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的频谱,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该地震波由设置于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该激发井的深度大于低速层厚度,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且该接收井与该激发井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步骤102:确定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其中,在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且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

步骤103: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以及该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设置于深度大于低速层的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后,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其中,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距离该激发井第一预设距离的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此外,进一步确定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的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之后,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和该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即可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由于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因此,避免了低速层底界面对地震波的强反射所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检波器检测地震波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准确性。

可选地,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以及该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第一频谱为该第一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该第二频谱为该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

基于该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多个第三频谱中每个第三频谱为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中对应的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

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通过指定公式,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该指定公式为:

其中,该q为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该q1为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q2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t1为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中的传播时间,该t2为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下伏地层中的传播时间,且该t1和该t2是通过微测井技术预先测量得到。

可选地,基于该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从该第二频谱和该多个第三频谱中,确定每两个频谱之间的地层品质因子,得到多个地层品质因子;

将所得到的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包括:

基于该第一频谱和该第二频谱,通过谱比法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流程图,该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的频谱,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该地震波由设置于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该激发井的深度大于低速层厚度,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且该接收井与该激发井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上述激发井用于设置激发点,且通过该激发点在该激发井中激发来产生地震波。上述接收井用于设置检波器,该检波器用于检测该激发井中激发点激发所产生的地震波。

在进行地震勘探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可以通过诸如微测井等之类的技术预先确定勘探区域的低降速层厚度、地震波在低速层和低速层下伏地层的传播时间以及传播速度等信息,其中,该微测井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详细描述。之后,技术人员即可以根据该低降速层厚度,确定激发井和接收井的深度,目前,由于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的深度均穿过低速层,达到低速层下伏地层,如此,由于该低速层伏地层的底界面容易对激发井激发产生的地震波进行强反射,因此,导致对该接收井的井底的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造成干扰。

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请参考图2b,示出了一种实施环境示意图,该实施环境中包括有激发井、接收井和多个检波器:

其中,该激发井的深度大于该低速层厚度,也即是,在激发井的深度到达低速层下伏地层,另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能够确保地震波上行传输的可靠性,该激发井的深度可以远远大于该接收井的深度。该激发井的井底设置有激发点,该激发点用于激发产生地震波。

其中,该接收井距离该激发井第一预设距离,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且该接收井的井底设置有第一检波器,该接收井的井口设置有第二检波器,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用于检测上述激发点激发所产生的地震波。由于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因此,对于该第一检波器来说,可以避免低速层伏地层的底界面对激发井激发产生的地震波的强反射。

另外,在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且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该多个第三检波器同样用于检测上述激发点激发所产生的地震波。

其中,上述第一预设距离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例如,该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4米,在这种情况下,也即是,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距离该激发井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为4米。

其中,该第二预设距离也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例如,该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为10米,在这种情况下,也即是,每相邻两个第三检波器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0米。

具体地,在确定该勘探区域的低降速层厚度后,在该勘探区域选择多个测量点位,其中,该多个测量点位的密度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例如,可以每平方公里设置一个测量点位。之后,在该多个测量点位的中心位置布设该激发井,其中,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不同,该激发井的实际深度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但是,需要保证该激发井的深度大于该低速层厚度。例如,在渤海湾地区,该激发井的深度可以选取20米,并且,可以采用水钻技术钻取该激发井,如果该激发井中有水时,可以采用电火花激发。其中,水钻技术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确定完该激发井的位置后,在距离该激发井第一预设距离,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设置该接收井,其中,该接收井的深度不大于该低速层厚度,也即是,该接收井的井底位于该低速层内,例如,该接收井的深度可以为2米至5米,并在该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分别设置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其中,为了保证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的耦合条件一致,也即是,为了保证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检测该地震波的外界条件一致,该接收井可以采用干眼钻井技术进行钻取。其中,该干眼钻井技术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考图2b,确定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的位置和深度后,在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多个检波点,该多个检波点中每个检波点上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三检波器,也即是,在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多个该第三检波器。

步骤202:确定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其中,在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且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

如全文所述,在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该多个第三检波器,请参考图2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为10米,并在该激发井和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9个第三检波器,也即是,当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距离该激发井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为4米时,最大炮间距为84米,其中,该最大炮间距是指距离该激发井最远的检波点所在位置与该激发井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即是,该第10道上设置的第三检波器所在位置与该激发井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另外,为了后续描述方便,请参考图2b,这里将设置在该接收井的井底的第一检波器所在位置称之为第1道,该将设置在该接收井的井口的第二检波器所在位置称之为第2道,并将该多个第三检波器所在位置,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对应称之为第3道至第10道。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道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如图2c所示。

步骤203: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以及该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其中,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以及该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第一频谱为该第一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该第二频谱为该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基于该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多个第三频谱中每个第三频谱为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中对应的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由于该地震波在传输过程中,穿过了该低速层,因此,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不同,即与该第一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相比较,该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衰减了。因此,基于该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即可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其中,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基于该第一频谱和该第二频谱,采用谱比法确认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其中,该谱比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基于该第一频谱和该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实现方式仅是示例性的,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基于该第一频谱和该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例如,该其它方法可以包括:子波模拟法、谱模拟法、匹配技术、振幅衰减法、上升时间法以及解析信号法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基于该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从该第二频谱和该多个第三频谱中,确定每两个频谱之间的地层品质因子,得到多个地层品质因子,将所得到的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2b,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地震波穿过低速层的距离可以近似看作是相等的,也即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2道至第10道上的检波器检测到的该地震波在低速层的衰减程度可以看作是相等的。但是,地震波穿过低速层下伏地层的距离不同,即第2道至第10道上的检波器检测到的该地震波在低速层下伏地层的衰减程度不同。其中,根据该第2道上的检波器和该第3道上的检波器,可以确定一个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并且,根据该第2道上的检波器和该第4道上的检波器,又可以确定一个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该第二频谱和该多个第三频谱中,确定每两个频谱之间的地层品质因子,得到多个地层品质因子,将所得到的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其中,从该第二频谱和该多个第三频谱中,确定每两个频谱之间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2d所示,该21、22和23分别为该第3道、第6道和该第10道上每道第三检波器对应确定的第三频谱。

上述通过将该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提高了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准确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是以将该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为例进行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确定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例如,还可以从上述第二频谱和上述多个第三频谱中,选择波形变化差异较大的两道频谱,并基于所选择的该两道频谱,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基于所选择的该两道频谱,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这里也不再详细描述。

其中,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通过指定公式,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其中,该指定公式为:

其中,该q为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该q1为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q2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t1为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中的传播时间,该t2为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下伏地层中的传播时间,且该t1和该t2是通过微测井技术预先测量得到。

如前文所述,在进行地震勘探时,可以通过微测井技术确定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中的传播时间,以及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下伏地层中的传播时间,因此,当确定了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后,即可以通过该指定公式确定该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指定公式,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仅是示例性,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公式,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设置于深度大于低速层的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后,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其中,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距离该激发井第一预设距离的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此外,进一步确定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的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之后,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和该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即可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由于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因此,避免了低速层底界面对地震波的强反射所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检波器检测地震波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准确性。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该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310,用于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地震波的频谱,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该地震波由设置于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该激发井的深度大于低速层厚度,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且该接收井与该激发井之间相距第一预设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320,用于确定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其中,在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有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且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330,用于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以及该多个第三检波器分别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该第三确定模块33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频谱和第二频谱,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第一频谱为该第一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该第二频谱为该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该第二频谱和多个第三频谱,确定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多个第三频谱中每个第三频谱为该多个第三检波器中对应的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该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该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通过指定公式,基于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和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

该指定公式为:

其中,该q为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该q1为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q2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该t1为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中的传播时间,该t2为该地震波在该低速层下伏地层中的传播时间,且该t1和该t2是通过微测井技术预先测量得到。

可选地,该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从该第二频谱和该多个第三频谱中,确定每两个频谱之间的地层品质因子,得到多个地层品质因子;

将所得到的多个地层品质因子的平均值确定为该低速层下伏地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可选地,该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该第一频谱和该第二频谱,通过谱比法确定该低速层的地层品质因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设置于深度大于低速层的激发井的井底的激发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后,分别确定第一检波器和第二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其中,该第一检波器和该第二检波器分别设置于距离该激发井第一预设距离的接收井的井底和井口,此外,进一步确定该激发井和该接收井所在位置连线上设置的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之后,基于该第一检波器、该第二检波器和该多个第三检波器检测的该地震波的频谱,即可确定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由于该接收井的深度小于该低速层厚度,因此,避免了低速层底界面对地震波的强反射所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检波器检测地震波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确定该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子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装置在实现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装置与测量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