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8352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中,全站配置文件SCD(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是二次设备通信的基础,变电站调试和维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SCD模型中定义的用于所有二次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的虚回路的核对。

目前针对虚回路的测试主要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即首先直接查看SCD文件或从SCD中导出的虚端子表中是否有错误,这一阶段只能检查到一些较为粗浅的问题;然后通过测试仪器对装置进行单体调试,最后通过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的整体传动来验证虚回路和虚端子的正确性。

采用这种方式测试,难以覆盖所有的回路;此外,在测试过程中若发现配置错误,需要系统集成商重新修改SCD,然后所有测试重新进行,导致工作费时费力,调试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全部正确。

随着各电力公司辖区内智能变电站数量的增多,对智能变电站调试和维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采用人工核对方式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智能变电站中虚回路的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智能变电站中虚回路的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智能变电站中待测试的多个二测设备和通讯关系,其中,通讯关系用于描述多个二次设备通过多个虚回路进行的信息传输关系;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包括:在软件中建立各个二次设备的软件模型;运行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软件模型;按照通讯关系,在运行中的多个软件模型之间进行通讯,以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按照通讯关系,在运行中的多个软件模型之间进行通讯包括: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多个软件模型中用于发布消息的第一模型和用于订阅消息的第二模型;在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利用按照通讯关系确定的虚回路进行消息通讯。

进一步地,在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利用按照通讯关系确定的虚回路进行消息通讯包括: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对应于第一模型的二次设备与对应于第二模型的二次设备之间的目标虚回路;通过第一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发布消息;通过第二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接收第一模型发布的消息。

进一步地,在通过第一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发布消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模型未通过虚回路接收到第一模型发布的消息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虚回路发生故障。

进一步地,在确定目标虚回路发生故障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生成日志信息,其中,日志信息中记载有发生故障的虚回路的标识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智能变电站中待测试的多个二测设备和通讯关系,其中,通讯关系用于描述多个二次设备通过多个虚回路进行的信息传输关系;测试单元,用于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测试单元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在软件中建立各个二次设备的软件模型;运行模块,用于运行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软件模型;测试模块,用于按照通讯关系,在运行中的多个软件模型之间进行通讯,以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测试模块包括:确定子模块,用于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多个软件模型中用于发布消息的第一模型和用于订阅消息的第二模型;通讯子模块,用于在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利用按照通讯关系确定的虚回路进行消息通讯。

进一步地,通讯子模块还用于: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对应于第一模型的二次设备与对应于第二模型的二次设备之间的目标虚回路;通过第一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发布消息;通过第二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接收第一模型发布的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智能变电站中待测试的多个二测设备和通讯关系,其中,通讯关系用于描述多个二次设备通过多个虚回路进行的信息传输关系;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智能变电站中虚回路的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真报文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GOOSE报文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GOOSE(Generic Object-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是一种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主要用于实现在多个智能电子设备(IED)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传输跳合闸、联闭锁等多种信号(命令),具有高传输成功概率。

SV(Sampled Value):即采样值,它基于发布/订阅机制,交换采样数据集中的采样值的相关模型对象和服务,以及这些模型对象和服务到ISO/IEC 8802-3帧之间的映射。

SCD介绍:

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SCD文件)中包含了站内所有智能电子设备的通信参数等信息,通过对SCD文件的解析,可以得到二次设备的网络连接关系以及设备间传递的信息。

在SCD文件的communication部分中,描述了站控层mms网络、过程层goose网络以及过程层sv网络相关的二次设备的通信参数,SCD中每个网络均按照电压等级区分各网络设备。通过解析该字段,可得到每一级网络的关联设备的接入点ConnectedAP及其通信地址,设备站控层接口的IP地址或过程层接口的MAC地址、APPID和VLAN信息。

在SCD文件的IED部分中,描述了站内所有参与通信的智能设备,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在IED的server字段下有网络访问点,如站控层网络访问点S1、过程层GOOSE网络访问点G1、过程层SV访问点M1。在S1访问点下各逻辑设备的LLNO中,定义了装置向监控或调度系统等客户端发送的数据集。在G1访问点下各逻辑设备的LLN0中,定义了装置对外发布的GOOSE数据集(若有);在M1访问点下各逻辑设备的LLN0中,定义了装置对外发布的SV数据集(若有)。

对于SCD文件中定义了大量的虚回路,这都需要一一测试其正确性。虚回路传递的信号,其类型各不相同,如单点信息、双点信息、时间信息、浮点信息、字符串信息等等,通过人工测试很容易遗漏掉某些重要的测试点。因此,开发信号模拟传动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

步骤S102,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智能变电站中待测试的多个二测设备和通讯关系,通讯关系用于描述多个二次设备通过多个虚回路进行的信息传输关系。

步骤S103,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智能变电站中待测试的多个二测设备和通讯关系,通讯关系用于描述多个二次设备通过多个虚回路进行的信息传输关系;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通过按照二次设备间的通讯关系进行模拟通讯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虚回路,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智能变电站中虚回路的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智能变电站中虚回路的测试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虚回路的测试方法,首先对SCD模型文件进行深度解析,获取站内各二次设备的属性及设备间的通信内容,然后通过软件模拟各个二次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同时各模拟设备实现对其所订阅信息(包括虚连接、虚回路)的校验,通过软件模拟实际的信号传动过程,从而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虚回路的测试。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虚回路的自动化测试,作为人工调试的辅助和补充,极大提高调试效率,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变电站安全水平。

在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之间重要的回路都是通过过程层网络实现的,即虚回路。在调试过程中,必须保证虚回路的正确性。目前对虚回路的测试主要是调试人员利用保护测试仪等调试工具对设备进行单体调试或整体实际传动,因二次回路数量多,联系复杂,人工调试难以保证所有回路的正确性,当配置修改后还需要重新测试。而利用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智能变电站虚回路调试时效率低下、易出错、需反复测试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包括:在软件中建立各个二次设备的软件模型;运行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软件模型;按照通讯关系,在运行中的多个软件模型之间进行通讯,以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可选地,按照通讯关系,在运行中的多个软件模型之间进行通讯包括: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多个软件模型中用于发布消息的第一模型和用于订阅消息的第二模型;在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利用按照通讯关系确定的虚回路进行消息通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利用按照通讯关系确定的虚回路进行消息通讯包括: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对应于第一模型的二次设备与对应于第二模型的二次设备之间的目标虚回路;通过第一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发布消息;通过第二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接收第一模型发布的消息。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发布消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模型未通过虚回路接收到第一模型发布的消息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虚回路发生故障。

可选地,在确定目标虚回路发生故障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生成日志信息,其中,日志信息中记载有发生故障的虚回路的标识信息。

利用本申请的上述方法可以达到如下效果:解析智能变电站全站配置文件SCD,获取二次设备IED(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即智能电子设备)的名称及其属性,获取各个IED之间的通信链路,获取各链路上传输的虚回路;软件模拟各IED的运行,仿真各IED的通信行为,IED之间按照SCD配置的通信关系发布与订阅信息;每个模拟IED实现对订阅信息的正确性校验功能,验证发送方发送的信息是否正确,从而实现虚回路的测试。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1配置文件SCD解析方法

智能变电站SCD配置文件包括header、substation、communication、ied和template五部分。其中header描述了文件版本、作者之类的信息;substation描述了变电站一次系统的结构;communication部分中描述了变电站站控层mms网络、过程层goose网络以及过程层sv网络相关的二次设备的通信参数,通过解析该部分内容,可得到每一级网络的关联设备的接入点ConnectedAP及其通信地址,设备站控层接口的IP地址或过程层接口的MAC地址、APPID和VLAN信息。

在SCD文件的IED部分中,描述了站内所有参与通信的智能设备,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在IED的server字段下有网络访问点,如站控层网络访问点S1、过程层GOOSE网络访问点G1、过程层SV访问点M1。在S1访问点下各逻辑设备的LLNO中,定义了装置向监控或调度系统等客户端发送的数据集。在G1访问点下各逻辑设备的LLN0中,定义了装置对外发布的GOOSE数据集(若有);在M1访问点下各逻辑设备的LLN0中,定义了装置对外发布的SV数据集(若有)。

通过解析各IED部分,可得到装置对外发布的数据集及数据集中每一路信号。

IED需要订阅的外部信号,由访问点G1或M1下各逻辑设备的LLN0中Inputs字段定义,包括输入该设备的SV/GOOSE连线,每一个连线包含了该逻辑设备内部输入虚端子信号和外部装置的输出信号信息,虚端子与每个外部输出信号为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解析上述内容,即可获得变电站各级网络,每级网络内包含哪些设备,设备间的链路关系,设备发布和订阅的信息。

SCD文件遵循xml规范,要得到SCD中各个元素,可以采用如TinyXML开源库,基于DOM方法进行解析,或采用商业的sisco公司的基础开发包来解析。

SCD解析完成后,得到每一个IED属性及其与其他关联设备的链路、虚回路信息集,作为软件模拟IED运行的依据。

2IED通信仿真

这里对智能设备IED的仿真目的是测试设备间虚回路的正确性,因此不需要涉及设备的功能特性,如保护动作逻辑,而主要关注通信部分。

IED的仿真遵循IEC61850通信协议模型,该通信标准从设备模型、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数据结构和属性、特定通信服务映射等方面来规范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D模型需要完整体现信息的生产、封装、传输、解析的全过程。

IED仿真按照设备类型可分为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监控系统等;按照通信报文类型,可分为SV仿真、GOOSE仿真和MMS仿真。

对于不同类型设备,比如测控、保护都需要仿真GOOSE和MMS;合并单元需要仿真SV和GOOSE。因此这里不以设备为中心进行介绍,而按照报文类型分为SV、GOOSE、MMS三部分介绍仿真方法。

2.1 SV仿真

SV采样值报文是由合并单元按照一定规则生成的,合并单元是电子式互感器与保护、测控及录波等二次设备接口的关键设备,它同时接受并处理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信号,将多路信号同步后,按照IEC61850-9-2标准输出给二次设备使用。

实际变电站中SV报文的采样频率为4000Hz,即每周波采样80个点,报文发送间隔为250us(250us±10us)。这里因为只需要验证虚回路的正确性,因此对仿真频率和时间间隔没有要求。

SV报文在网络上传输时采用的是OSI模型,但只用到OSI网络模型七层中的四层,应用层、表示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层和网络层为空。应用层定义协议数据单元PDU,经过表示层编码后,不采用TCP/IP协议,而是直接映射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种映射方式的目的是避免通信堆栈造成传输延时,从而保证报文传输、处理的快速性。

SV仿真过程为:按照SCD中SV的MAC地址、APPID、通道数量、通道的数据对象、数据类型等配置,组织9-2报文,并按照一定间隔发送至数据总线。仿真报文的格式如图2所示。

报文中关键字段的解释:

MAC地址:组播地址;01-0C-CD-04开头;唯一标识,

以太网类型:SV为0x88BA,

APPID:唯一标识,一般为目的地址后两位,

svID:重要标识,

同步标志:置1说明采样值是同步的,

检修标志:投检修态时该位置1,

采样通道延时:从互感器采集到合并单元输出的固定延时,

通道数目:由配置文件定义。

2.2 GOOSE仿真

采用数据集以“发布/订阅”方式进行公共数据交换的GOOSE在智能变电站过程总路线上被用于跳合闸命令及状态信息的快速传递,它工作于以太网链路层,直接服务于应用层保护和测控等装置。

在智能变电站中,间隔层设备与过程层智能单元之间GOOSE通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重要,要求GOOSE发布/订阅配置必须是正确的。因此,不仅需要检查SCD模型中二次逻辑回路连线与设计院图纸是否一致,还需要进行GOOSE通信测试,即模拟GOOSE发布/订阅,以测试各设备的GOOSE发布是否正常,模拟GOOSE发布测试设备功能是否正常等。这里采用GOOSE仿真软件验证GOOSE配置的正确性。

GOOSE报文仿真需要按照SCD中GOOSE的MAC地址、GoID、dataset、通道数量、通道的数据对象、数据类型等配置,组织报文,并按照一定间隔发送至数据总线。GOOSE报文帧结构如图3所示。

GOOSE报文重要字段解析:

MAC地址:组播地址;01-0C-CD-01开头;唯一标识,

以太网类型:GOOSE为0X88B8,

APPID:重要标示,一般与目的MAC地址后两位相同,

GoCbRef:goose控制块引用路径,

DataSet:数据集引用路径,

GoID:重要标识,

Test:检修位;是否使用的标志,

SqNum:GOOSE最后一次变位至今发送的报文数,

StNum:GOOSE报文总共的变位次数,

dataSet:数据集,其中数据项的数目、次序、数据类型都由配置文件的GOOSE数据集定义。数据集中GOOSE参数的四种类型,

布尔型:0、1两种状态,普通开关量信号,

位串型,01、10、00、11四种状态,用于表示开关、刀闸双位置信号;01表示分;10表示合;00表示中间位置;11表示位置无效,

时间型,表示数据变位的utc时间,

浮点型,用于传送温度等模拟量采集信号。

2.3 MMS仿真

MMS仿真主要是利用软件实现IEC61850客户端功能。IEC61850客户端是指基于标准定义的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式与间隔层设备进行功能访问和信息交互的系统和设备,如监控系统、远动和子站等,客户端遵循IEC61850-8-1,即映射到MMS标准,与间隔层设备进行通信。间隔层设备为服务器端。

IEC61850客户端功能主要包括通信关联、报告处理、遥控、定值操作、录波召唤等。

MMS仿真就是开发通用61850客户端,与设备进行关联,执行总招呼、接收服务端主动上送的报告、文件召唤、定值召唤下载、遥控等操作,真实模拟变电站站控层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

3虚回路验证

虚回路验证过程在通信双方的订阅方进行。如SV报文的订阅方为保护装置、或测控装置。则保护装置在接收到SV报文后,则启动报文监视与验证模块,检测所接收到的sv报文是否是自己订阅的对象,报文的具体字段是否符合SCD定义。

每一个模拟IED都包含虚回路验证模块。只要接收到报文,就检查报文配置是否正确,帧格式是否正确等。一些常见的报文错误类型有如下几种:

(1)报文格式错误,如SV、GOOSE、MMS等报文格式错误;

(2)报文不连续,如丢帧、重复、超时等;

(3)数据属性变化,如品质因数变化、同步标志变化等;

(4)SV采样异常,如频率不稳定,双A/D不一致等:

(5)GOOSE StNum与SqNum的变化规律,如变位、重启、状态虚变等;

(6)与SCD配置不一致,如数据集、条目数、地址、参引等;

(7)ACSI服务分析,如名称解析、数据解析、服务过程解析、捕获时间、否定响应等。

通过虚回路验证模块的检测,模拟人工信号传动的过程,从而实现虚回路测试。

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在智能变电站中进行应用,依据本方法开发的信号模拟传动系统,系统读取SCD配置文件后,按照SCD中配置的IED数量和通信功能生成对应的虚拟IED。测试过程开始后,逐一对各个IED进行仿真测试,通过对该IED的通信报文的校验,检查IED之间的虚回路是否正确。使用本发明的虚回路测试方法的模拟传动系统,能有效发现SCD配置中虚回路的错误,具有实用价值。

信号模拟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读取新版本的配置文件,解析每一个IED的虚端子。(2)自动或人工方式选择需要进行测试的IED,一般为两两测试。(3)模拟其中一个IED发送报文,可能为SV、GOOSE或MMS报文,另一个IED接收报文,并判断是否是自己订阅的信息和类型,若错误则给出告警,提示配置文件相应部分的错误。系统可同时模拟多路SV与GOOSE,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方法也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装置来执行。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设备的虚回路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1、第二获取单元42以及测试单元43。

第一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

第二获取单元42,用于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智能变电站中待测试的多个二测设备和通讯关系,其中,通讯关系用于描述多个二次设备通过多个虚回路进行的信息传输关系;

测试单元43,用于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全站配置文件;第二获取单元从配置文件中获取智能变电站中待测试的多个二测设备和通讯关系,其中,通讯关系用于描述多个二次设备通过多个虚回路进行的信息传输关系;测试单元在软件中按照通讯关系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通过按照二次设备间的通讯关系进行模拟通讯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虚回路,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智能变电站中虚回路的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智能变电站中虚回路的测试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测试单元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在软件中建立各个二次设备的软件模型;运行模块,用于运行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软件模型;测试模块,用于按照通讯关系,在运行中的多个软件模型之间进行通讯,以对多个二次设备的多个虚回路进行测试。

可选地,测试模块包括:确定子模块,用于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多个软件模型中用于发布消息的第一模型和用于订阅消息的第二模型;通讯子模块,用于在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利用按照通讯关系确定的虚回路进行消息通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讯子模块还用于:按照通讯关系确定对应于第一模型的二次设备与对应于第二模型的二次设备之间的目标虚回路;通过第一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发布消息;通过第二模型在目标虚回路上接收第一模型发布的消息。

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虚回路的测试方法,首先对SCD模型文件进行深度解析,获取站内各二次设备的属性及设备间的通信内容,然后通过软件模拟各个二次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同时各模拟设备实现对其所订阅信息(包括虚连接、虚回路)的校验,通过软件模拟实际的信号传动过程,从而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虚回路的测试。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虚回路的自动化测试,作为人工调试的辅助和补充,极大提高调试效率,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变电站安全水平。

在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之间重要的回路都是通过过程层网络实现的,即虚回路。在调试过程中,必须保证虚回路的正确性。目前对虚回路的测试主要是调试人员利用保护测试仪等调试工具对设备进行单体调试或整体实际传动,因二次回路数量多,联系复杂,人工调试难以保证所有回路的正确性,当配置修改后还需要重新测试。而利用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智能变电站虚回路调试时效率低下、易出错、需反复测试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各个模块与方法实施例对应步骤所提供的使用方法相同、应用场景也可以相同。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模块涉及的方案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和场景,且上述模块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或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