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长基线干涉仪的无源测距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84788发布日期:2018-06-27 2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长基线干涉仪的无源测距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长基线干涉仪的无源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最小无模糊测距距离Rmin、工程的最大实基线长度dmax、测距精度,进行基线设计,得到基线长度序列{di,d2i},i=1,…,J;

步骤2,按照相位同步要求和步骤1基线设计中得到的基线长度序列进行基线布置,搭建长基线干涉仪无源测距系统,测量得到目标角度和信号波长

步骤3,利用步骤2的长基线干涉仪系统侦收目标信号得到相位差,对相位差进行解模糊,得到无模糊的相位差

步骤4,根据步骤3解模糊结果进行测距,得到目标距离估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基线设计方法为:

步骤1.1,由最小无模糊测距距离决定d取值的最小值由工程的最大实基线长度作为d取值的最大值dmax;

步骤1.2,将每两个基线组成一对,记I=0,J=0,i=0,令d=dmin,d1=dmin,d21=0,根据公式(5)获取D1=d1,I为基线对的个数,J为天线组的索引值,i为基线对的索引值,D1为等效基线长度,

d为基线长度、2d1为基线对中基线间的纵向偏离距离,2d2为基线对中基线间的横向偏离距离;

步骤1.3,i=i+1,根据公式(7)计算di、d2i对应的测距精度;当di,d2i对应的测距精度满足测距精度要求时,完成设计基线长度序列设计,记I=i,J=I,记基线长度序列为{di,d2i},i=1,…,J;当di、d2i对应的测距精度无法满足要求时,需要延长基线,转步骤1.4

为相位差,θ为目标角度,R为测距距离,σ2R为测距误差;

步骤1.4,根据公式(14)获取模糊的基线长度Di+1,由解方程得到对应的di′;当di<dmax,di′<dmax时,取di+1=di′,d2i=0,转步骤1.3;当di≤dmax,di′>dmax时,需要延长基线,记I=i,转步骤1.5

步骤1.5,i=i+1,取di=dmax,根据公式(5)计算d2i,

步骤1.6,根据公式(7)计算di=dmax,d2i对应的测距精度;当di=dmax,d2i对应的测距精度满足测距精度要求时,完成设计基线长度序列初步设计,记J=i,记基线长度序列为{di,d2i},i=1,…,J,转步骤1.7,;当di=dmax,d2i对应的测距精度无法满足要求时,需要延长基线d2i,根据公式(14)计算可解模糊的基线长度Di+1,转步骤1.5;

步骤1.7,当场地可以安装长度为2dmax的实基线,且间隔2d2J可以安装dmax的实基线时,完成基线长度序列初步设计,记基线长度序列为{di,d2i},i=1,…,J;

当场地可以安装长度为2dmax的实基线,且间隔2d2J不可以安装dmax的实基线时,以0.1m为步进增加d1,直至满足可安装要求,如果满足安装要求时满足测距精度要求,则完成基线长度序列设计,记基线长度序列为{di,d2i}(i=1,…,J-1),{dJ,d1J,d2J};

如果满足安装要求时不满足测距精度要求,以0.1m为步进增加d2,直至满足测距精度要求,则完成基线长度序列设计,记基线长度序列为{di,d2i}(i=1,…,J-1),{dJ,d1J,d2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按照基线长度序列{di,d2i}进行基线布置的方法为:

当I=1时,在横向位置-dmin、0、dmin,纵向位置0处布置天线,且三通道保持相位同步;

当I>1,J=I时,在横向位置-dI、……、-d2、-d1、0、d1、d2……、dI,纵向位置0处布置天线,且保持全部通道相位同步;

当I>1,J>I时,在横向位置-dI、……、-d2、-d1、0、d1、d2、……、dI,纵向位置0处布置天线,且保持全部通道相位同步;在横向位置2d2I+1和2d2I+1+dI+1、……、2d2J-1和2d2J-1+dJ-1,纵向位置0处布置天线,在横向位置2d2J和2d2J+dJ、纵向位置-d1J处布置天线,且保持每组内的两通道相位同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解模糊方法为:

步骤3.1,记i=0,转步骤3.2;

步骤3.2,i=i+1,转步骤3.3;

步骤3.3,模糊数为式中分别为两级基线的四通道模糊相位差,无模糊相位差为当i<J时进入(2);当i=J时完成解模糊,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估计目标距离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