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液伺服井中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685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液伺服井中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震源激振动力头,特别涉及一种电液伺服井中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



背景技术:

当前,震源是地震勘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控震源是一种迄今为止研制最成功的非炸药震源。这种震源与炸药、落锤等冲击震源不同,它利用可控的小能量、长时间激发实现冲击震源产生的瞬时大能量弹性波。与冲击震源相比,可控震源具有使用安全、抗干扰能力强、可多台站同时工作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人口和建筑物稠密、不允许使用炸药震源的地区,极大地拓展了地震勘查的应用领域,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地震勘查中代替炸药震源的一种主要震源。大吨位液压驱动式可控震源是用于石油地震勘探的主要震源,技术已发展成熟,但是在金属矿勘探的山区作业时,由于大型可控震源均采用自重提供激振反力,因此其体积大、笨重无法在山地实施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大吨位液压驱动式可控震源在使用过程中体积大、笨重无法在山地实施作业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电液伺服井中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伺服井中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包括有导向板、反力支撑机构、反力执行机构、推靠油缸、反力油缸、振动油缸、激振板和套管,其中反力支撑机构上端的导向杆插设在导向板上的定位孔内,反力支撑机构与反力执行机构相连接,推靠油缸和反力油缸依次设在反力支撑机构的下部,反力支撑机构在推靠油缸的作用下能够使反力执行机构向外运动,振动油缸设在反力油缸的下部,激振板设在振动油缸的下端,导向板、反力支撑机构、反力执行机构、推靠油缸、反力油缸、振动油缸和激振板均安设在套管的内腔中。

反力支撑机构为楔形。

反力执行机构上枢接有支撑臂,反力支撑机构与支撑臂之间通过梯形槽相卡接,反力执行机构向外运动过程中能够使支撑臂张开紧靠在所探测的孔壁上,靠支撑臂与孔壁的摩擦提供激振反力。

支撑臂对称设有两对。

反力油缸和振动油缸之间依次连接有反力支架、隔震弹簧和激振传动支架。

振动油缸下端连接有压紧装置和固定装置。

套管的顶端设有顶盖和吊环,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位置与反力执行机构上的支撑臂位置相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推靠油缸推动楔形反力支撑机构沿着导向板上的定位孔向顶部运行,在该反力支撑机构的作用下,反力执行机构向外运动,靠紧孔壁,由于该机构枢接有两对对称的支撑臂,在该推力作用下其与岩壁的摩擦力能够提供足够的激振反力。由于反力支撑机构与反力执行机构之间通过梯形槽相卡接,当完成激振后推靠油缸反向运行,拉动反力支撑机构向下运行,用以拉动反力执行机构收回。激振时反力油缸通过隔震弹簧、激振传动支架推动激振板向孔底移动至其与孔底完全耦合,通过控制反力油缸的压力使其恒压以保证振动油缸缸体振动时不与孔底脱耦,该结构的特点是油缸具有一定的行程,保证了振动机构在激振过程中向孔底有一定位移的情况下仍能具有足够的反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伺服井中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能够专门用于山地勘探的井中靠自锁提供反力的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由于反力问题解决了,大大减小了外围设备的重量与体积,使得可控震源在山地勘探中推广使用成为可能。激振反力由动力单元内的液压油缸及反力机构组成,系统整体性强,并且液压油缸具有一定的行程,能够保证激振单元始终能与孔底岩石耦合;该震源动力头解决了以往可控震源靠自重提供反力而使整套设备较庞大的问题,有效减轻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力支撑机构与反力执行机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管上的固定孔设置示意图。

1、导向板 2、反力支撑机构 3、反力执行机构 4、推靠油缸

5、反力油缸 6、振动油缸 7、激振板 8、套管 10、导向杆

11、梯形槽 12、支撑臂 13、反力支架 14、隔震弹簧

15、激振传动支架 16、压紧装置 17、固定装置 18、顶盖

19、吊环 2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伺服井中可控震源激振动力头包括有导向板1、反力支撑机构2、反力执行机构3、推靠油缸4、反力油缸5、振动油缸6、激振板7和套管8,其中反力支撑机构2上端的导向杆10插设在导向板1上的定位孔内,反力支撑机构2与反力执行机构3相连接,推靠油缸4和反力油缸5依次设在反力支撑机构2的下部,反力支撑机构2在推靠油缸4的作用下能够使反力执行机构3向外运动,振动油缸6设在反力油缸5的下部,激振板7设在振动油缸6的下端,导向板1、反力支撑机构2、反力执行机构3、推靠油缸4、反力油缸5、振动油缸6和激振板7均安设在套管8的内腔中。

反力支撑机构2为楔形。

反力执行机构3上枢接有支撑臂12,反力支撑机构2与支撑臂12之间通过梯形槽11相卡接,反力执行机构3向外运动过程中能够使支撑臂12张开紧靠在所探测的孔壁上,靠支撑臂12与孔壁的摩擦提供激振反力。

支撑臂12对称设有两对。

反力油缸5和振动油缸6之间依次连接有反力支架13、隔震弹簧14和激振传动支架15。

振动油缸6下端连接有压紧装置16和固定装置17。

套管8的顶端设有顶盖18和吊环19,套管8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20,固定孔20的位置与反力执行机构3上的支撑臂12位置相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推靠油缸4推动楔形反力支撑机构2沿着导向板1上的定位孔向顶部运行,在该反力支撑机构2的作用下,反力执行机构3向外运动,靠紧孔壁,由于该机构枢接有两对对称的支撑臂12,在该推力作用下其与岩壁的摩擦力能够提供足够的激振反力。由于反力支撑机构2与反力执行机构3之间通过梯形槽11相卡接,当完成激振后推靠油缸4反向运行,拉动反力支撑机构2向下运行,用以拉动反力执行机构3收回。激振时反力油缸5通过隔震弹簧14、激振传动支架15推动激振板7向孔底移动至其与孔底完全耦合,通过控制反力油缸5的压力使其恒压以保证振动油缸6缸体振动时不与孔底脱耦,该结构的特点是油缸具有一定的行程,保证了振动机构在激振过程中向孔底有一定位移的情况下仍能具有足够的反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