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分析载玻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959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液体分析载玻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分析载玻片。



背景技术:

在医疗检查时,往往需要对病人的尿液进行化验检查,如进行尿沉渣分析检测。由于病人生病时,其尿液中的细胞数量会大大增加。因而在对尿液进行化验时,一般是需要检测尿液中的细胞数量,这就需要载玻片。通过载玻片承载尿液后,通过显微镜观测载玻片中细胞。当前的尿液检测用载玻片,一般是在载玻片的设置直通腔,并在载玻片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在检测时,尿液从进液管进入载玻片,再从出液管液出,以检测一定流量中的细胞数量。这种载玻片化验检测时,由于液体在载玻片中流动,需要的时间长,效率低,而且为方便观测流动的尿液中的细胞,则必须要将载玻片的直通腔制作非常薄,由于细胞直径小,载玻片的直通腔的厚度需要控制在0.1mm,其精度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分析载玻片,旨在解决现有尿液检测用载玻片检测时需要时间长,内腔需要制作非常薄,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体分析载玻片,包括透明片体,所述片体具有顶面与底面,所述片体的内部的中部位置设有容置腔,所述片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侧边对应的位置,所述片体中还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的进液通道和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到所述片体的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到所述片体的底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片体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渡通道和倾斜设置的第二过渡通道,所述第一过渡通道连通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过渡通道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为该容置腔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过渡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中部位置,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宽度由所述第一过渡通道至该容置腔的中部呈渐扩状。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另一端为该容置腔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过渡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中部位置,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宽度由该容置腔的中部至所述第一过渡通道呈渐缩状。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均呈L型。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排气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片体包括底座和盖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所述排气口和所述进液口开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容置腔、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凸设有配合伸入所述容置腔中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设置透明片体,以方便使用显微镜观察,在片体中设置容置腔、进液通道和排气通道,并在顶面于容置腔的侧边设置进液口和排气口,而进液通道连通容置腔的一端与进液口,排气通道连通容置腔的另一端与排气口,则可以将液体存入容置腔中,并可以将该液体分析载玻片进行离心操作,使液体中的颗粒,如尿液中的细胞沉淀在容置腔的底部,以方便定量观测,效率高,而观测时可以直接查看沉淀在容置腔底部的细胞,精度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分析载玻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液体分析载玻片背面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液体分析载玻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液体分析载玻片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1中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部”、“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分析载玻片100,包括透明片体10,以方便使用显微镜观察。片体10具有顶面101与底面102,该顶面101与底面102为片体10的相对两面,以方便描述。片体10的内部的中部位置设有容置腔21,片体10中还设有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片体10的顶面101上开设有进液口111和排气口112,进液口111和排气口112设于容置腔21的侧边,进液通道22连通容置腔21的一端与进液口111,排气通道23连通容置腔21的另一端与排气口112。从而可以从进液口111加入液体,如尿液;液体进入进液通道22,流至容置腔21,再到排气通道23,气体经排气通道23至排气口112流出。而进液口111和排气口112设于容置腔21的侧边,可以便好的防止容置腔21中液体流出,因而可以将该液体分析载玻片100进行离心分离,使容置腔21中颗粒,如尿液中细胞沉淀在容置腔21的底部,则在观测时,可以直接观测沉淀在容置腔21的底部的细胞,观测方便,精度控制方便。当液体进入容置腔21中时,其中盛装的液体量一定,则其中包含的颗粒固定,不会出现变化,如尿液中的细胞数量固定;因而,在观测时只需要测出容置腔21中包含的细胞数,则可以测出尿液单位体积中的细胞数,效率高。

设置透明片体10,以方便使用显微镜观察,在片体10中设置容置腔21、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并在顶面于容置腔21的侧边设置进液口111和排气口112,而进液通道22连通容置腔21的一端与进液口111,排气通道23连通容置腔21的另一端与排气口112,则可以将液体存入容置腔21中,并可以将该液体分析载玻片100进行离心操作,使液体中的颗粒,如尿液中的细胞沉淀在容置腔21的底部,以方便定量观测,效率高,而观测时可以直接查看沉淀在容置腔21底部的细胞或颗粒,而由于容置腔21的空间大小一定,其中液体量一定,在控制精度时,只需要控制好容置腔21的体积即可控制好盛装液体的量,即可以控制好采样观测液体的量,并且可以将容置腔21的体积设置相对较大,如将容置腔21的高度设置也相对较大,如设置为0.6-0.8mm,如在加工制作时,产生0.01mm的误差,其对精度的影响也非常小。而现有技术的0.1mm的载玻片,若有0.01mm的误差,其精度影响为10%,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液体分析载玻片100精度更容易控制,因而使用时,对液体,如尿液化验检测更为准确。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进一步地,容置腔21的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小于进液通道22与排气通道23的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容置腔21的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小于进液通道22与排气通道23的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指:容置腔21底面210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小于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的底面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同时容置腔21顶面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小于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的顶面到片体10底面102的距离。则当以片体10的底面102为基准面时,容置腔21的位置设置相对进液通道22与排气通道23来说,较低。在离心时,片体10的底面102位于远离离心的中心轴的方面,这样离心时,容置腔21中的颗粒,如尿液中的细胞会沉淀在容置腔21的底部。将容置腔21的位置设置相对较低,可以更好的排出容置腔21中的气体,特别是在离心时,若容置腔21中析出气体,也可以从排至进液通道22或排气通道23,防止在观测时,气体挡住显微镜,而影响观测结果。

进一步地,片体10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渡通道24和倾斜设置的第二过渡通道25,第一过渡通道24连通容置腔21的一端与进液通道22,第二过渡通道25连通容置腔21的另一端与排气通道23。设置第一过渡通道24和第二过渡通道25,在向容置腔21中装入尿液等液体时,可以更方便液体的装入,并挤出容置腔21靠近第一过渡通道24位置的气体;而液体也更容置流至排气通道23。在离心时,也更容易使容置腔21中的气体进入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

进一步地,容置腔21的一端为该容置腔21的第一端211,第一过渡通道24位于第一端211的中部位置,容置腔21靠近第一端211的宽度由第一过渡通道24至该容置腔21的中部呈渐扩状。将容置腔21的第一端211部的宽度设为由其中部到端面的渐扩状,可以减少边角,更好的挤出容置腔21中的气体。本实施例中,将容置腔21的第一端211部的相对两侧壁213设为斜面状,以使容置腔21的第一端211部为渐扩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端211部的相对两侧壁也可以弧形。

同理,容置腔21的另一端为该容置腔21的第二端212,第二过渡通道25位于第二端212的中部位置,容置腔21靠近第二端212的宽度由该容置腔21的中部至第一过渡通道24呈渐缩状。将容置腔21的第二端212部的宽度设为由其中部到端面的渐缩状,可以减少边角,更好的挤出容置腔21中的气体。本实施例中,将容置腔21的第二端212部的相对两侧壁214设为斜面状,以使容置腔21的第二端212部为渐缩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端212部的相对两侧壁也可以弧形。

进一步地,进液口111和排气口112分别位于容置腔21的两侧。将进液口111和排气口112分别设置在容置腔21的两侧,则进液通道22和出液通道分别朝向容置腔21的两侧弯曲,从而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片体10的面积,将片体10制作相对较小。另外,使可以使片体10中容置腔21、进液通道22、排气通道23形成的流道呈S型,以更好的排出容置腔21中的气体。

进一步地,进液通道22与排气通道23均呈L型。将进液通道22与排气通道23均呈L型方便设计布局,也更好的利用片体10的和面积与空间。

进一步地,进液口111的直径大于排气口112的直径。以更方便从进液口111装入液体,使液体经进液通道22流至容置腔21,再进入排气通道23。同时也方便区分进液口111与排气口11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片体10包括底座12和盖于底座12上的盖板11,排气口112和进液口111开设于盖板11上,容置腔21、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开设于底座12的顶面上。通过底座12与盖板11形成片体10,而在底座12的顶面开设容置腔21、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当盖板11盖于底座12上,即可以将容置腔21、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封盖住,使容置腔21、进液通道22和排气通道23位于片体10内部。这种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3D打印的方面加工制作片体10结构。

进一步地,底座12上开设有定位孔26,对应的盖板11上设有定位柱116,以方便将盖板11定位盖在底座12上。

进一步地,盖板11上凸设有配合伸入容置腔21中的凸台113。在盖板11上设置凸台113,可以方便调节形成的容置腔21的高度,以更好的控制容置腔21的精度。

进一步地,第一过渡通道24和第二过渡通道25开设在底座12上,凸台113上对应于第一过渡通道24的位置设有第一斜面1131,凸台上对应于第二过渡通道25的位置设有第二斜面1132,当盖板11盖于底座12上,形成的位于片体10内部的第一过渡通道24及第二过渡通道25的高度保持一致,使第一过渡通道24的顶面与底面均为斜面,第二过渡通道25的顶面与底面也均为斜面。

进一步地,底座12上容置腔21、进液通道22、排气通道23、第一过渡通道24和第二过渡通道25呈对称设计结构,可以方便安装盖板11,也方便加工制作。

进一步地,在片体10的底面102对应于容置腔21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21,从而可以将容置腔21的底面210到凹槽121底部之间的厚度设置较薄,在使用显微镜观测时,可以直接从片体10的底面102的方向观测沉淀在容置腔21底面210的颗粒,如尿液中的细胞,以更方便显微镜观测。

在环境研究等方面,有时也会对液体进行化验检测。因而也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分析载玻片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