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装卸静电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58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原油装卸静电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原油装卸静电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体介质的带电主要归结为双电层的存在、固相本身的电离或是吸附液相中的一种离子等原因而带电。

液体在管道中流动,与管道壁接触面形成“双电层”,在湍动冲击和热运动的作用下,部分带电荷的液体分子离去时,在管壁上就吸附着一层极薄的不随液体移动的正离子,而负离子就在液体内向管道中心扩散。当液体流动时,这些负离子就随着液体一起移动。如果液体属于非静电导体,液体就会带有静电,而且会随着流动距离的增加而愈积愈多。原油在管道中流动,其流速对静电的产生影响是很大的。

事实上,由于金属管道的导电性,原油在具有良好接地的金属管道中的静电电位并不高。但如果带电原油被倾倒、泵送或其他方法输入储罐或容器,从而产生表面电荷。当某处产生并积累足够的静电量,形成了“危险静电源”,使局部电场强度达到或超过周围介质的击穿场强,就会发生静电放电,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敏度高,检测准确,安全可靠的原油装卸静电检测系统。

原油装卸静电检测系统,其包括储油罐、电磁阀、离心泵、篮式过滤器、静电电荷传感单元、流量计、运输罐、A/D转换器、单片机控制单元、变频器、通用串行接口、工控机、数据存储单元和提醒单元;

所述静电电荷传感单元包括感触极棒、绝缘包皮、外电极、内电极、屏蔽金属壳和特氟龙;所述感触极棒外部设有一层绝缘包皮;所述感触极棒伸出屏蔽金属壳的一端设有圆球触角,另一端与外电极相连接;所述外电极内部设有内电极;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之间填充有特氟龙;所述屏蔽金属壳接地;

所述储油罐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离心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离心泵的输出端与篮式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篮式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流量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与运输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篮式过滤器的输出端设有静电电荷传感单元;

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分别与A/D转换器、变频器、通用串行接口、数据存储单元和提醒单元相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通用串行接口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变频单元还与离心泵相连接;所述A/D转换器还与静电电荷传感单元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能够准确监测原油装卸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从而保证油品输送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静电电荷传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储油罐 2-电磁阀 3-离心泵 4-篮式过滤器 5-静电电荷传感单元 6-流量计 7-运输罐 8-A/D转换器 9-单片机控制单元 10-变频器 11-通用串行接口 12-工控机 13-数据存储单元 14-提醒单元 15-圆球感触极棒 16-绝缘包皮 17-外电极 18-内电极 19-屏蔽金属壳 20-特氟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油装卸静电检测系统,其包括储油罐(1)、电磁阀(2)、离心泵(3)、篮式过滤器(4)、静电电荷传感单元(5)、流量计(6)、运输罐(7)、A/D转换器(8)、单片机控制单元(9)、变频器(10)、通用串行接口(11)、工控机(12)、数据存储单元(13)和提醒单元(14);

所述静电电荷传感单元包括感触极棒(15)、绝缘包皮(16)、外电极(17)、内电极(18)、屏蔽金属壳(19)和特氟龙(20);所述感触极棒外部设有一层绝缘包皮;所述感触极棒伸出屏蔽金属壳的一端设有圆球触角,另一端与外电极相连接;所述外电极内部设有内电极;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之间填充有特氟龙;所述屏蔽金属壳接地;

所述储油罐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离心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离心泵的输出端与篮式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篮式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流量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与运输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篮式过滤器的输出端设有静电电荷传感单元;

所述单片机控制器分别与A/D转换器、变频器、通用串行接口、数据存储单元和提醒单元相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通用串行接口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变频单元还与离心泵相连接;所述A/D转换器还与静电电荷传感单元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