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状土壤地下淋溶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14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状土壤地下淋溶液收集装置,属于农田化学肥料面源污染物收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化学物质,如化肥等被应用到土壤表面或土壤中时,可能会有部分化学物质渗入地下水或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从而造成农田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和大量农田化学肥料的流失浪费。在研究农田化学肥料面源污染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收集淋溶液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以确定地下淋溶物流失系数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因此,土壤地下淋溶液的收集是农田化学肥料面源污染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对于土壤淋溶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渗漏池法、渗漏测定计法、陶土吸力杯法、集水槽法、淋溶盘法等。但是由于传统的淋溶液收集装置对土壤扰动大,以及其他田块对本区域影响大,所以导致收集的淋溶液泥沙含量过大且杂质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淋溶液中泥沙含量小且杂质少的原状土壤地下淋溶液收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原状土壤地下淋溶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待测原状土壤中的隔水机构和溶液收集机构;所述隔水机构是由隔水墙围成的侧壁完整的无底筒状结构;所述溶液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无底筒状结构内部的淋溶液收集盆,在所述淋溶液收集盆的底部设置有一出液口,在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一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上伸出所述隔水墙的位置设置有一储液桶;在所述淋溶液收集盆的顶部和所述出液口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滤网。

所述隔水墙的个数为四个,每一所述隔水墙均与地表垂直;在其中一所述隔水墙的底部设置一向外伸出且与所述隔水墙垂直的底部走道,所述底部走道设置在地表的下方;所述储液桶放置在所述底部走道上。

所述出液口为上宽下窄的导管,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引流管之间通过一导液器连接;在所述导液器与所述出液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一橡胶垫片。

在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储液桶之间通过一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液桶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储液桶的开口处密封连接。

所述隔水墙的顶部边缘高出地表;每两相对设置的隔水墙之间的距离为2~3米。

每一所述隔水墙和所述底部走道均采用砖石混凝土砌成或混凝土整体浇筑。

所述淋溶液收集盆的顶部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滤网为双层尼龙纱网。

所述引流管上与所述导液器连接的一端设置成90度弯头,所述引流管上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一端为平直的硬质聚氯乙烯管。

所述储液桶的开口距离所述出液口底端的距离为15厘米以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隔水机构,隔水机构设置在待测原状土壤中,隔水机构是由隔水墙围成的侧壁完整的无底筒状结构,能够用于防水,同时避免了其它田块对无底筒状结构内原状土壤的影响。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溶液收集机构,溶液收集机构设置在无底筒状结构内部,它包括淋溶液收集盆、引流管和储液桶,在隔水机构的作用下,淋溶液收集盆受到的干扰小,从而提高了溶液收集机构的稳定性。3、本实用新型淋溶液收集盆的底部设置一出液口,淋溶液收集盆的顶部和出液口的底部分别设置了一滤网,本实用新型过滤泥沙和杂质的效果好。4、本实用新型出液口与引流管之间通过一导液器连接,引流管与储液桶之间通过一连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原状土壤地下淋溶液收集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待测原状土壤中的隔水机构和溶液收集机构;隔水机构包括四个设置在原状土壤中的隔水墙1,四个隔水墙1围成一侧壁完整的无底筒状结构。溶液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无底筒状结构内部的一淋溶液收集盆2,在淋溶液收集盆2底部设置有一出液口21,在出液口21处设置一引流管3,在引流管3上伸出隔水墙1的位置设置一储液桶4。其中,在淋溶液收集盆2的顶部和出液口2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滤网(图中未示出)。

上述实施例中,出液口21为上宽下窄的导管,出液口21顶部的直径为5厘米,出液口21的高度为5厘米。在出液口21与引流管3之间通过一导液器5连接。在导液器5与出液口2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一橡胶垫片。

上述实施例中,在引流管3与储液桶4之间设置通过一连接管6连接,连接管6的一端伸入储液桶4的内部,连接管6与储液桶4的开口处密封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淋溶液收集盆2为长方形的PVC(聚氯乙烯)容器,淋溶液收集盆2的内壁光滑。淋溶液收集盆2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15厘米。淋溶液收集盆2的顶部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淋溶液收集盆2的顶部边缘距离原状土壤表层30厘米、60厘米或90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隔水墙1均与地表垂直,在其中一隔水墙1的底部设置一向外伸出且与隔水墙1垂直的的底部走道7,可供行人通行。其中,每一隔水墙1和底部走道7均采用砖石混凝土砌成或混凝土整体浇筑,并经过防水处理。底部走道7距离地表深度为180厘米,每一隔水墙1的顶部边缘高出地表20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每两相对设置的隔水墙1之间的距离均为2~3米。

上述实施例中,引流管3上与导液器5的连接端设置成90度弯头,引流管3上伸出隔水墙1的一端为平直的PVC管,位于引流管3上的PVC管长100厘米。其中,引流管3弯头的顶端伸出引流管3上PVC管的端部3~5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储液桶4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储液桶4的容积为15升。储液桶4的开口距离出液口21底端的距离为15厘米以上。储液桶4放置在底部走道7上。

上述实施例中,滤网为100目的双层尼龙纱网。

上述实施例中,隔水墙1的数目可以为多样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在一选定的原状土壤中分别挖取一个深度为1.9米的沟槽和三个深度为1米的沟槽。接着在其中一沟槽的一侧且位于地表的下方选定放置淋溶液收集盆2的位置。继而在以沟槽距离地表60厘米的位置为顶面,挖掘截面宽40厘米,高15厘米,水平深度65厘米,且顶面光滑的土坑。然后在淋溶液收集盆2内部填满5~10目的石英砂滤料,并将淋溶液收集盆2、引流管3和导液器5放置在土坑中,淋溶液收集盆2与土坑的空隙用土坑内取出的泥土制成泥浆回填压实。最后,在沟槽中修筑四个侧壁完整的隔水墙1和底部走道7。如果引流管3穿出隔水墙1时产生缝隙,可以使用聚氨酯发泡材料进行填充。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