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自校功能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144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自校功能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属于敏感元器件。

二、

背景技术:

红外探测器主要接收比环境温度高的物体所辐射的一定波长的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硫化铅作为敏感元的红外探测器是其中的一类,主要用于航天、航空、兵器及能源资源探测监控系统,近年来在非接触测温、光谱分析、光电开关、水份测定、火焰探测、气体分析等工农业生产、科研、运输及医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方法采用化学反应制作的硫化铅薄膜,其结构比较疏松,容易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发生变化,而用这种薄膜制作的红外探测器,稳定性较差,其性能也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给使用中后续电路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造成较大的漏报、误报几率。但是这种探测器响应率高,可室温工作,工艺成熟,价格低廉,成为1-3μm大气窗口的首选器件。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在器件内部加装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标准光源,依此对探测器工作前进行校准,补偿器件变化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三、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自校功能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其自带红外发光管作为标准光源,实现自校功能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可实现自校功能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包括管座、敏感元、管帽、滤光片、红外发光二极管、引出线,敏感元用有机硅绝缘漆粘接在管座的中心,其电极用引线与引出线一端焊接;在管座靠近管帽内壁粘接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源的高度尺寸比敏感元的厚度尺寸大,滤光片粘接在管帽的窗口内侧,滤光片粘接在管帽的窗口内侧;所述的敏感元材料采用硫化铅薄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自校功能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包括管座、敏感元、管帽、滤光片、红外发光二极管、引出线,敏感元用有机硅绝缘漆粘接在管座的中心,其电极用引线与引出线一端焊接;红外发光二极管用胶粘接在管座上靠近管帽内壁的位置,其电极用引线与引出线一端焊接,滤光片与管帽用环氧树脂胶粘接,管座与管帽之间热熔封。经滤光片滤除不需要波长的红外光后,照射敏感元的红外光敏元上,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引出线与放大、处理电路连接。给红外发光二极管通以一定大小的电流,其发光强度确定;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经敏感元接收后,产生一定大小的信号;该信号作为标准信号,对探测系统进行矫正。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器外形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器内部结构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器外引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座,2-管帽,3-滤光片,4-敏感元,5-红外发光二极管,6,7,8,9,10-引出线。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细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实现自校功能的红外探测器,包括管座1、敏感元4、管帽2、滤光片3、红外发光二极管5、引出线6、7、8、9、10,敏感元4用有机硅绝缘漆粘接在管座1的中心,其电极用引线与引出线一端焊接;在管座靠近管帽内壁粘接红外发光二极管5,红外发光二极管5的发光源的高度尺寸比敏感元4的厚度尺寸大,滤光片3粘接在管帽2的窗口内侧,滤光片3粘接在管帽2的窗口内侧;所述的敏感元材料采用硫化铅薄膜。

管座1和管帽2之间采用热熔封;敏感元4采用化学沉淀工艺在底板上制备硫化铅薄膜,并在薄膜表面进行保护处理,用有机硅绝缘漆粘接在管座的中心,其电极两端用引线与引出线6、7分别焊接;管帽2开有窗口,滤光片3用胶粘接至窗口内侧;红外发光二极管5用胶粘接在管座上靠近管帽内壁的位置,其正电极用引线与引出线8一端焊接,负电极用引线与引出线9一端焊接,并且要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源的高度尺寸比敏感元(4)的厚度尺寸大。

引出线6、7、8、9用绝缘子部分与管座1连接,引出线10与管座1相连作为接地线作用。

在使用前先通过对引出线8、9加电,使红外发光二极管5发光强度确定,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经敏感元接收后,产生一定大小的信号,该信号作为标准信号,对探测系统进行矫正;校正完成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测使用,探测目标经过滤光片滤除不需要波长的红外光后,照射在红外敏感元上,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引出线6、7与放大、处理电路连接,最终得到更为准确的探测结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