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报警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1017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电路,具体地,涉及一种诊断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

很多学校都有多台浪潮英信服务器电压源NF5220,序列号210276121。管理人员发现服务器不工作了,是电源损坏了。该电脑服务器上采用的是专用电源,该电源生产商是:ETASIS,型号为EFRP-553V3。而且是双电源供电:即一个工作,一个热备用。假如有一个坏了停止工作,另一个作为备用电源直接启动工作,保证服务器不断电。该种电源输出端采用金手指接触式专用接口,损坏的电源随时可抽出来维修,上下正面和背面形状完全相同。不像普通电源那样,输出端绿色线与黑丝线直接短路,给电源通电,如果内部风扇启动运转,说明电源是好的。因为该种电源输出端没有线,而且内部也没有电源风扇。电源直流输出端接口(金手指)是通过特殊插拔式接口给主板供电,由于服务器采用的是双电源供电的,两个电源同时损坏可能性极小,一旦有电源损坏,只需要把损坏的电源从服务器的后部抽出来维修即可,这样服务器不用断电,不会影响主机工作。现有技术不能快速判断电源的好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诊断报警电路,其能够简单快速的发现电源的损坏并进行报警,提示人们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电源,确保服务器电源是双电源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诊断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诊断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驱动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继电器、光电耦合器、蜂鸣器,继电器包括线圈、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接收三极管,一个电源信号与第一电阻、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和发光二极管串联,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阻和驱动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都与蜂鸣器相连接,蜂鸣器和第二触点串联,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二极管、线圈、第三触点连接,第一触点位于线圈和第二触点之间,第一二极管和线圈并联,一个第一电源和一个第二电源并联且分别与并联后的第一二极管和线圈串联。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第三电阻、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蜂鸣器分别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为保护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都为隔离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电源信号是+5V的P.G信号,电源正常工作后必然输出+5V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快速的发现电源的损坏并进行报警,提示人们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电源,确保服务器电源是双电源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快速的诊断电源的好坏,可靠性高且成本低,同时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诊断报警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快速判断电源好坏的方法为给电源通电,用万用表测量接口金属铜箔的直流电压,电源通电但不启动时,用万用表测量接口金属铜箔的直流电压,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引脚与输出电流直流电压的测量结果表

测量说明:正常电压,测量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即将二者电位同时由高电平拉至低电平(0V),即可启动电源输出主电压(3.3V,5V,12V)给服务器供电,实际测量电压如表1所示。

修好电源后,用FLUKE115C万用表测得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输出端正反向电阻数据表

该种服务器电源启动方法很特别,不像台式机一般电源那样,只要短路其中一根线:绿色线(PS-ON,高点平)和黑色线(GND),即可使电源启动。该种电源有两个控制信号,必须同时电位拉低才能启动,即将二者电位同时由高电平拉至低电平(0V),即可启动电源输出主电压(3.3V,5V,12V)给主板、CPU(中央处理器)、硬盘等服务器设备供电。

表2中所测量数据是用数字万用FLUKE115C万用表测得的,输出端空载,所以输出主电压略有升高(正常时应为12V、5V、3.3V,现在空载分别为12.2V、5.2V、3.4V)。

表2数据说明:正向电阻(红笔测,黑笔接地);反向电阻(黑笔测,红笔接地);K表示千欧,M为兆欧,其它不标注单位则为欧姆,P.G(Power Good,电源好信号)为电源好信号。

本实用新型诊断报警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给服务器电源通上220V正弦交流电,电源盒上带标签的那一面朝上;

步骤二,将金属铜箔的第一脚(4.4V高电平,电源启动信号输出端PS-ON)和第五脚(也是高电平5.2V,电源热插拔控制信号,PSKILL)分别用导线连接第八脚(第八脚是接地脚),直接短路;金属铜箔是电源输出端与主板连接的接口电路,通过输出端的金属铜箔线可以与主板连接给主板供电或提供控制信号。

步骤三:用万用表的黑表棒接金属铜箔的第八脚,红表棒分别测量金属铜箔的第七脚(12V输出端)、第九脚(3.3V输出端)、第十脚(5v输出端)、第四脚输出端的直流电压,误差在5%以内说明电源是好的,否则表示服务器电源坏了,需要维修或者更换,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快速的诊断电源的好坏,可靠性高且成本低,同时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该服务器电源采用双电源供电,一个工作时,另一个做热备份。而服务器的日常管理人员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去去看电源是否损坏(通过前面板电源看电源指示灯是否亮),为此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特殊服务器专用电源好坏的诊断报警电路,一旦有一个电源不工作,本实用新型电路通过蜂鸣器启动电源报警电路,提醒人们及时更换损坏的电源,该报警电路设计的简单、可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诊断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驱动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继电器RL1、光电耦合器U4、蜂鸣器B1,继电器RL1包括线圈L1、第一触点A1、第二触点A2、第三触点A3,光电耦合器U4包括发光二极管D4、接收三极管Q2,一个电源信号U3与第一电阻R1、接收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和发光二极管D4串联,接收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R2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两端与第三电阻R3和驱动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驱动三极管Q1的发射极都与蜂鸣器B1相连接,蜂鸣器B1和第二触点A2串联,驱动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一二极管D1、线圈L1、第三触点A3连接,第一触点A1位于线圈L1和第二触点A2之间,第一二极管D1和线圈L1并联,第一电源U1和第二电源U2(即双电源)并联且与并联后的第一二极管D1和线圈L1串联。光电耦合器U4的型号可以是TLP521。所述服务器电源是双电源(第一电源U1和第二电源U2)。

所述发光二极管D4、第三电阻R3、驱动三极管Q1的发射极、蜂鸣器B1分别接地,这样安全不易漏电。

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保护二极管,这样可以为继电器RL1线圈提供放电回路。

所述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都为隔离二极管,这样可以防止第一电源U1和第二电源U2的输出端相互串扰。

所述电源信号U3采用+5V的P.G(power Good,电源好信号)信号,电源正常工作后必然输出+5V电压,这样可以给CPU(中央处理器)信号,表示电源正常,防止损坏CPU或主板。

第三触点和第一触点为常开触点,第三触点和第二触点为常闭触点,继电器线圈得电后,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驱动三极管为继电器线圈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以确保继电器的线圈能够有效地吸合,电源正常工作时,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共同给诊断报警电路供电,此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信号触发接收三极管导通,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通过分压为驱动三极管提供基极的驱动电流,驱动三极管导通,继电器的线圈吸合,这时常开触点由断开变为闭合,常闭触点断开,诊断报警电路不工作;一但电源损坏,则光电耦合器失去供电,驱动三极管不工作,继电器线圈失去供电,常闭触点复位闭合,常开触点断开,第一电源的输出电源通过第二二极管或者第二电源的输出电源通过第三二极管与常闭触点、蜂鸣器形成回路,蜂鸣器有电流通过开始报警,提示人们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电源,确保服务器电源是双电源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快速的发现电源的损坏并进行报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