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湿度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8182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湿度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湿度传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温湿度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温湿度计,通常包含多个感应部以及作为本体的主体,主机具有一个显示单元可显示感应的温湿度数值。但这种常见的温湿度计仅能在主机上显示单一的温湿度数据,换言之,设置主机的目的仅在于放大可观察的数据。

另外,另一种电子温湿度计则是附有控制键,切换可观看的温湿度资料,例如,切换预设时间区段的高低温湿度数据。一般温湿度计具有两个感应器可分别感测诸如室内或室外的环境温湿度,对于需要感测不只一个环境温湿度时,此设计需要复杂的控制程序来显示不同的温湿度数据。

但上述的两种温湿度计,在显示界面仅有一个显示区,无法直接比较不同环境的温湿度数据,或者不同时段的温湿度变化情况。所以现有的温湿度计无法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在温湿度数据呈现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湿度感应装置,感应至少两处环境温湿度值,并即时显示。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温湿度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感应部,用于感测第一位置的温湿度;

第二感应部,用于感测第二位置的温湿度;

传输界面,用于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感应部,用以供接收并传输温湿度数据;

处理模组,与所述第一感应部、第二感应部及传输界面电性连接,用于处理所述传输界面所传输的温湿度数据,所述处理模组设于储存单元,用于记录温湿度数据;

壳体,容纳所述模组及所述第一感应部;

显示单元,外露于所述壳体且电性连接至所述处理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用于对应显示所述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的温湿度数据;

以及控制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并电性连接至所述处理模组,用以控制所述显示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相对与所述显示单元的一侧设有支撑架。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表面设有用以吊挂所述壳体的悬挂孔。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界面为有线连接界面或无线连接界面。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控制单元及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多个控制键。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键包括单位控制键、第一控制键及第二控制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温湿度感应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设计不同的显示区域并对应控制键,可以分别多重显示并切换所需的温湿度数据,达到感应环境温湿度并即时显示不同的温湿度数据的目的,同时,可直接读取多个显示区来比较不同环境的温湿度资料或不同时段的温湿度变化,充分满足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温湿度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温湿度感应装置的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温湿度感应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湿度感应装置;11-壳体;12-控制模组;13-第一感应部;15-第二感应部;16-悬挂孔;17-处理模组;171-储存单元;173-处理单元;18-传输界面;19-显示单元;191-第一显示区;193-第二显示区;121-控制单元;123-单位控制键;125-第一控制键;127-第二控制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温湿度感应装置1,包括壳体11、至少一个第一感应部13、第二感应部15、处理模组17、传输界面18、显示单元19及控制模组12。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部13感应室外环境,第二感应部15感应室内环境,在其实实施形态中,感应位置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壳体11用于容纳第二感应部15、处理模组17、传输界面18、显示单元19及控制模组12。虽然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为立方形壳体,根据结构的布局及部件的简化,可设计为便于运输或携带的壳体形状。显示单元19与控制模组12的结构和布局并不限于此,而壳体11的尺寸亦可对应显示单元19与控制模组12改变而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设于壳体11相对于显示单元19另一侧的支撑架14。支撑架可为固定式或活动式的支撑架。在本实施例中,支持架为枢设于壳体的活动式支持架,可枢转与壳体拼接的水平放置,火呈一定角度的直立放置。另外,在壳体具有支撑架14的同一侧设于吊挂壳体11的悬挂孔16。支撑架14和悬挂孔16不限定其设置于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置。

第一感应部13用于感测第一位置的温湿度,通过传输界面18点下连接至处理模组17。第一感应部13以有线连接至壳体11,并可延伸其感测范围。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第一感应部13,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设置多个第一感应部13,用于感应不同区域的温湿度,以做为比较分析之用。

第二感应部15设于壳体11内,且与处理模组17电性连接,用以感测其所在位置的温湿度状态并传输至处理模组17。

传输界面18用于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感应部13,以供接收并传输温湿度资料。本实施例中,传输界面18为有线传输界面,然而亦可采用无线传输界面来接收并传输该温湿度数据。无线传输界面可为红外传输、wifi无线传输及蓝牙传输。

处理模组17电性连接第一感应部13、第二感应部15、及传输界面18。处理模组17包括储存单元171以及处理单元173。

显示单元19外露在壳体11的表面且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17,至少具有第一显示区191,及第二显示区193,分别用于显示第一感应部13和第二感应部15的温湿度资料。显示单元19及壳体的尺寸可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9为液晶显示器。

控制模组12设于壳体11并电性连接至处理模组17,用以控制显示单元19。控制模组12包括设于壳体11内用于电性连接处理模组17的至少一个控制单元121,以及电性连接控制单元121的多个控制键,而多个控制键外露于壳体11之外,以供使用者控制。本实施例中,多个控制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控制温湿度资料单位的单位控制键123、对应第一显示区191的第一控制键125以及对应第二显示区193的第二控制键127。单位控制键123将第一显示区191及第二显示区193的温度单位在华氏和摄氏之间切换。第一控制键125控制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对应的温湿度资料最高、最低或平均值,第一控制键125控制第一显示区191应的温湿度资料最高、最低或平均值,第二控制键127制第一显示区193的温湿度资料最高、最低或平均值。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