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取样同心跟管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415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石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石取样同心跟管钻具。



背景技术:

同心跟管钻进与偏心跟管钻进一样是在潜孔钻进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钻进技术,其特点是能在松散破碎和砂卵石等复杂不易成孔的地质中成功钻进,并有效成孔。近年来,打锚索、打地热等工程中开始使用到同心跟管钻具,原因在于同心跟管钻具与偏心跟管钻具相比,成孔垂直度较好,操作简单,故障率低。传统的同心跟管钻具没有设置有岩石分析的功能,并且传统的同心跟管钻具打钻效率不够高,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取样同心跟管钻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取样同心跟管钻具,包括操控面板、钻具外壳和充电接口,所述钻具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电机室、控制室和蓄电池,所述电机室位于控制室的左侧,所述蓄电池位于控制室的右侧,所述电机室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安装有速度控制器,且驱动电机与钻头通过旋转主轴连接,所述控制室的内部安装有信息存储器和AVR单片机,所述信息存储器位于AVR单片机的右侧,所述钻具外壳的左侧安装有稳定器,所述稳定器与岩石分析仪通过导管连接,且稳定器上设有通孔,所述操控面板安装在钻具外壳的顶部,且操控面板上安装有控制按键、LED显示屏幕、开关键和USB接线口,所述LED显示屏幕位于控制按键的上方,所述开关键位于控制按键的下方,所述USB接线口位于开关键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通孔共设有六个,且六个通孔分别安装在稳定器。

优选的,所述充电接口安装在钻具外壳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AVR单片机上安装有散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高效;通过钻具外壳的左侧安装有稳定器,避免了电钻在钻孔过程中,导致钻孔切向冲击摆动而发生断裂的现象,提高了同心跟管钻具的稳定性;通过稳定器的下方安装有岩石分析仪,可以将采样的岩石中的具体成分进行分析,并且将该信息反馈到LED显示屏幕上,方便使用者的观察,提高了同心跟管钻具的多功能性;通过信息存储器可以将处理过后的信息存储起来,经过USB接线口传送到电脑上,方便工作人员以后的记录,并且保证了信息不会遗漏;该钻头固定牢靠,钻进效率高,成孔垂直度好,使用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操控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钻头;2-通孔;3-稳定器;4-操控面板;5-电机室;6-钻具外壳;7--控制室;8-蓄电池;9-充电接口;10-信息存储器;11-AVR单片机;12-速度控制器;13-驱动电机;14-岩石分析仪;15-控制按键;16-LED显示屏幕;17-开关键;18-USB接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取样同心跟管钻具,包括操控面板4、钻具外壳6和充电接口9,钻具外壳6的内部安装有电机室5、控制室7和蓄电池8,电机室5位于控制室7的左侧,蓄电池8位于控制室7的右侧,电机室5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上安装有速度控制器12,且驱动电机13与钻头1通过旋转主轴连接,控制室7的内部安装有信息存储器10和AVR单片机11,信息存储器10位于AVR单片机11的右侧,钻具外壳6的左侧安装有稳定器3,稳定器3与岩石分析仪14通过导管连接,且稳定器3上设有通孔2,操控面板4安装在钻具外壳6的顶部,且操控面板4上安装有控制按键15、LED显示屏幕16、开关键17和USB接线口18,LED显示屏幕16位于控制按键15的上方,开关键17位于控制按键15的下方,USB接线口18位于开关键17的右侧。

通孔2共设有六个,且六个通孔2分别安装在稳定器3,充电接口9安装在钻具外壳6的右侧,AVR单片机11上安装有散热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该岩石取样同心跟管钻具时,打开操控面板4上的开关键17,同心跟管钻具开始工作,通过驱动电机13的运动带动钻头1的转动,实现打孔的功能,岩石的碎絮经过通孔2流向岩石分析仪14进行分析,经过AVR单片机11的处理,反馈到操控面板4的LED显示屏幕16上,方便使用者的观察和记录。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