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斜流风机的实验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470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斜流风机的实验风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列车风机振动试验设备,特别的,涉及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斜流风机的实验风柜。



背景技术:

影响风机振动的因素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转子动平衡、不对中,风机结构的刚性不够,安装座安装问题,安装座结构刚度及气流对结构的影响等。因此风机的振动除了保障自身结构强度和生产质量外,还与振动测试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对风机进行振动测试时,除了保障风机的安装有足够高强度,安装座有足够高的刚度外,还需要保障风机尽量在工况点(风机静压特性曲线与网路特性曲线的交点)下工作,此时气流对风机振动的影响最小。牵引斜流风机主要应用于轨道列车牵引电机散热的作用,在对该斜流风机进行设计时,是按照牵引电机的散热需求及风机在工况点下工作时进行设计的,现有轨道列车斜流风机在出厂进行例行试验时,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在进行风机振动测试时,其实验风柜往往不是按照工况点来进行测试的,此时,气流对风机振动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风机的振动测试结果不符合实际,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造成斜流风机因误检而不能满足列车牵引电机的使用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本领域需要给出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斜流风机的实验风柜,使得斜流风机能够在工况点下进行振动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斜流风机的实验风柜,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斜流风机的实验风柜,包括支撑座1及固定在支撑座上的导流构件2,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在下的导风管一21与导风管二 22及在上的进风箱23,所述导风管一为等径直管,所述导风管二为管壁带倾斜面220的上端口口径大、下端口口径小的锥形管,导风管二所带倾斜面位于靠近导风管一的一侧,所述进风箱的顶板A235上设有用于与斜流风机出风口对接的主进风口231,所述进风箱的底板B232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风管一上端口对接的导风口一233及与所述导风管二上端口对接的导风口二234,所述导风管一上端口的口径大于或等于导风口一的口径,所述导风管二上端口的口径大于或等于导风口二的口径,所述支撑座的顶板C1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风管一下端口对接的排风口一111及与所述导风管二下端口对接的排风口二112,所述支撑座1上设有与排风口一及排风口二对接的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排风道13,斜流风机送出的风从上至下依次经进风箱、导风管一及导风管二、排风口一及排风口二、排风道13 排放至实验风柜外。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构件还包括固连在支撑座与进风箱之间的板面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板24。导风管一的上下端口的长为150~300mm,宽为75~150mm之间。导风管二的下端口长为600~1000mm,宽为100~200mm;导风管二上端口径长为 500~800mm,宽为450~750mm。主进风口的口径直径为500~900mm,以满足不同流量 (3~8m3/s)和不同压力(5000~2900Pa)的斜流风机的振动测试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管二包括带有所述倾斜面220的倾斜板221、分别与所述倾斜板横向两侧垂直固连的侧板二222及与所述倾斜板相对且与所述侧板二垂直固连的背板223,所述背板横向两侧分别延伸至支撑板24的内侧壁并与支撑板24的内侧壁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24位于进风箱与支撑座之间的部分带有与导风管二所带倾斜面220平行的斜边241,且斜边位于靠近导风管一21的一侧,支撑板位于进风箱与支撑座之间的部分上端为宽端,下端为窄端。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箱的顶板A235为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顶板A235的两个平行板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构成进风箱的一对平行侧板,进风箱的另一对平行侧板底部与所述支撑板顶部固连或另一对平行侧板与所述支撑板为一体设置的板件,进风箱的底板B232 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固连在两对平行侧板底端内侧之间,底板在导风口一位置处与导风管一固连、在导风口二位置处与导风管二固连。

为了提高焊接性,导风管二的倾斜板221与两块侧板二222可为薄壁板,导风管一可由矩形管或两块L型板材焊接构成,也可由单块薄壁板折弯构成。在风机进行振动试验时,导风管一可以对斜流风机送出的风进行轴向引流,导风管二用于对斜流风机送出的风进行径向的缓冲,从而使风机的流体性能达到最大化应用,减少风机工作时的失速,从而减小气流对风机和风柜的振动,使风机在工况点下工作或在接受工况点的情况下工作,使风机振动测试结果能够符合实际。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箱内设置有顶边与顶板A235内顶壁固连,长度方向的两端固连在所述另一对平行侧板内壁之间的加强筋板236。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板236一方面可提高进风箱的强度,减小风柜的振动,而减小实验风柜传递至风机的振动,另一方面对进风箱内的气流起引导作用,减小气流对风柜的冲击,进一步减小实验风柜传递至风机的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底板D12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地面固连,底板D12的中心区域设有使底板四周更好的与地面接触的沉槽或通孔121,沉槽或通孔121长为 800~1200mm,宽为800~1200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所述顶板C11、底板D12及固连在顶板C与底板D之间的至少两根工字钢支撑梁14,工字钢支撑梁的腹板141沿水平方向设置,各工字钢支撑梁 14的一个槽面朝上并与排风口一及排风口二对接,各工字钢支撑梁14的另一个槽面朝下与底板对接或与通孔121对接,各工字钢支撑梁之间的间隙及朝上的槽面构成若干条平行的所述排风道13。

优选的,所述导风管二22的管壁所带倾斜面2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70°。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实验风柜通过合理的设计进风箱、导风管一与导风管二的结构,在保证实验风柜的刚度的同时,还能优化气流,减小气流对风柜的冲击产生的振动以及减小风机的振动,使风机在工况点下工作或在接近工况点的情况下工作,使风机振动测试结果能够更加符合实际,符合《JB/T 8689-2014通风机振动检测及其限值》对风机安装及风机工况的要求,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容易实现。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实验风柜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实验风柜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实验风柜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实验风柜立体视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实验风柜半剖立体视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顶板A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顶板A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底板B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顶板C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底板D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座,11-顶板C,111-排风口一,112-排风口二,12-底板D,121-通孔,122-螺纹孔一,13-排风道,14-工字钢支撑梁,141-腹板,2-导流构件,21-导风管一,22- 导风管二,220-倾斜面,221-倾斜板,222-侧板二,223-背板,23-进风箱,231-主进风口, 232-底板B,233-导风口一,234-导风口二,235-顶板A,236-加强筋板,237-螺纹孔二, 24-支撑板,241-斜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图5的一种轨道列车牵引斜流风机的实验风柜,包括支撑座1及固定在支撑座上的导流构件2,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在下的导风管一21与导风管二22及在上的进风箱 23,所述导风管一为等径直管,所述导风管二为管壁带倾斜面220的上端口径大、下端口径小的锥形管,导风管二所带倾斜面位于靠近导风管一的一侧,所述进风箱的顶板A235 上设有用于与斜流风机出风口对接的主进风口231,所述进风箱的底板B232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风管一上端口对接的导风口一233及与所述导风管二上端口对接的导风口二234,所述导风管一上端口的口径等于导风口一的口径,所述导风管二上端口的口径等于导风口二的口径,所述支撑座的顶板C1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风管一下端口对接的排风口一111 及与所述导风管二下端口对接的排风口二112,所述导风管一下端口的口径等于排风口一的口径,所述导风管二下端口的口径等于排风口二的口径,所述支撑座1上设有与排风口一及排风口二对接的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排风道13,斜流风机送出的风从上至下依次经进风箱、导风管一及导风管二、排风口一及排风口二、排风道13排放至实验风柜外。

本实施例中,顶板C11与底板D12均由矩形方板加工而成,底板D12板面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地面固连,底板D12的中心区域设有使底板四周更好的与地面接触的通孔121 (参见图4、图5及图10)。通孔121为矩形,也可为圆形或椭圆形,底板D12上于通孔 121四周开有用于安装与地面固连的螺栓的螺纹孔一122。本实施例中,顶板A235上于主进风口的周围开有用于与斜流风机出风口固连的螺纹孔二237。

本实施例中,支撑座包括所述顶板C11、底板D12及固连在顶板C与底板D之间的两根工字钢支撑梁14,工字钢支撑梁的腹板141沿水平方向设置,两工字钢支撑梁14的一个槽面均朝上并与排风口一及排风口二对接,两工字钢支撑梁之间的间隙及与两个朝上的槽面构成三条平行的排风道13,两工字钢支撑梁14的另一个槽面朝下与通孔121对接。本实施例中,导流构件还包括固连在支撑座与进风箱之间的板面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板 24。

本实施例中,导风管一的上端口及下端口的长均为205mm,宽均为102.5mm。导风管二的下端口长为888mm,宽为155mm;导风管二上端口长为654mm,宽为654mm。主进风口的直径为800mm。通孔121长为1000mm,宽为1000mm,牵引斜流风机工况点对应的流量为5.5m3/s,静压力为3900Pa。本实施例中,导风管二包括带有倾斜面220的倾斜板221、分别与倾斜板横向两侧垂直固连的侧板二222及与倾斜板相对且与侧板二垂直固连的背板223,背板横向两侧分别延伸至支撑板24的内侧壁并与支撑板24的内侧壁固连。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4位于进风箱与支撑座之间的部分带有与导风管二所带倾斜面220平行的斜边241,且斜边位于靠近导风管一21的一侧,支撑板位于进风箱与支撑座之间的部分上端为宽端,下端为窄端。

本实施例中,进风箱的顶板A235为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顶板A235的两个平行板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构成进风箱的一对平行侧板,进风箱的另一对平行侧板与支撑板24 为一体设置的板件,进风箱的底板B232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固连在两对平行侧板底端内侧之间,底板B在导风口一位置处与导风管一固连、在导风口二位置处与导风管二固连。

本实施例中,进风箱内设置有顶边与顶板A235内顶壁固连,长度方向的两端固连在另一对平行侧板内壁之间的加强筋板236。

本实施例中,加强筋板设置在与主进风口231相切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支撑座包括顶板C11、底板D12及固连在顶板C与底板D之间的平行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支撑梁14,工字钢支撑梁14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导风管二22的管壁所带倾斜面2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等于60°。

本实施例中,实验风柜为对称式结构,即导风管一、导风管二、进风箱、支撑座的中垂面与两根工字钢支撑梁的对称平面均重合,一方面方便制作,另一方面使风柜受力更均衡,减小风机振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