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分析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869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时分析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分析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磺酸瑞波西汀由pharmacia&upjolm公司开发,于1977年在英国首次上市,目前在欧盟、美国等世界40多个国家上市,也是第一个上市用于治疗抑郁症的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剂。甲磺酸瑞波西汀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作用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其他神经递质和受体几乎没有影响,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在突触的有效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传导。临床研究表明,本品治疗抑郁症,尤其是重抑郁症相当有效,同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日益紧张,抑郁症人群日益增多,甲磺酸瑞波西汀作为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甲磺酸瑞波西汀,化学名:[(2-乙氧基苯氧基)苯甲基]吗啉甲磺酸盐,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甲磺酸瑞波西汀分子中有两个不同的手性中心,所以它有四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具有抗抑郁活性的是一对赤式消旋体(2r,3r)、(2s,3s),本文所指主成分甲磺酸瑞波西汀即指具有抗抑郁活性的赤式消旋体。而其苏式异构体(2r,3s)、(2s,3r)却并无抗抑郁活性。瑞波西汀四个异构体结构如下:

在甲磺酸瑞波西汀原料合成过程中,由于国内各企业合成工艺路线及工艺水平不同,难免产生苏式异构体副产物及其他中间体杂质,如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等,因此,控制甲磺酸瑞波西汀中苏式异构体及相关中间体杂质含量,是控制甲磺酸瑞波西汀质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分析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方法,该分析分离方法能同时将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分析分离,从而保证甲磺酸瑞波西汀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同时分析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第一流动相,以甲醇为第三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如下:

(1)在0-20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进行洗脱;

(2)在20-38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第一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从100%开始减少,第三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从0%开始增加,最终使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的体积比为0.9-1.1:5;

(3)在38-43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所用的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的体积比为0.9-1.1:5;

(4)在43-43.1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第一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增加至100%,第三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降至0%;

(5)在43.1-53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进行洗脱。

按体积计,第一流动相中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50-55:48;梯度洗脱的流速为0.9-1.1ml/min。

经梯度洗脱后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配制供试品溶液:取甲磺酸瑞波西汀样品,加第一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甲磺酸瑞波西汀1-1.2mg;

(2)配制对照溶液: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用第一流动相将供试品溶液稀释至100ml,即为对照溶液;

(3)配制对照品溶液:取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对照品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第一流动相溶解,稀释制成每1ml中含苏式异构体5-6μg,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3μg的溶液,即为对照品溶液;

(4)配制系统适用性溶液:取甲磺酸瑞波西汀对照品、苏式异构体对照品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第一流动相溶解,分别稀释制成每1ml中含甲磺酸瑞波西汀1-1.2mg,苏式异构体5μg,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3μg的溶液,即为系统适用性溶液;

(5)量取系统适用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甲磺酸瑞波西汀峰、苏式异构体峰、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峰之间的分离度,理论板数按甲磺酸瑞波西汀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6)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本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本发明的分析分离方法时,在0-20min、43.1-53min内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混合溶液洗脱;在20-38min、43-43.1min内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混合溶液、以及甲醇进行洗脱;在38-43min内采用甲醇进行洗脱;通过采用上述特定的梯度洗脱溶液以及洗脱的方式,能使甲磺酸瑞波西汀与其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之间均能有效分离,且各成分峰峰形良好,从而保证甲磺酸瑞波西汀的质量;而且该方法中梯度洗脱程序中0-20min的程序还可用于不含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甲磺酸瑞波西汀原料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因为该方法中0-20min的程序主要用于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与其苏式异构体,20-53min的程序主要用于分离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

优选方案1,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为填充剂,采用“inertsilods柱,150mm×4.6mm,5μm”,洗脱过程中的柱温为28-32℃。发明人在试验中发现,采用上述色谱柱,并在上述柱温范围内进行洗脱,能将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之间均能有效分离,且各成分峰的峰形良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同时分析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方法的应用用于甲磺酸瑞波西汀及其制剂的分析分离。该方法分离效果好,能用于有效控制甲磺酸瑞波西汀中苏式异构体及相关中间体杂质含量,还可用于甲磺酸瑞波西汀原料及制剂的含量测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分离试验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2对比例1中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分离试验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3对比例2中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分离试验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4对比例3中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分离试验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5对比例4中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分离试验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6对比例5中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分离试验混合样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说明,其他实施例和对比例在表1中体现,其他未示出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时分析分离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方法,本实施例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为:waters2695,色谱柱为:inertsilods-3柱(规格150×4.6mm,5μm),以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第一流动相,以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为第二流动相,以甲醇为第三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如下:

(1)在0-20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进行洗脱;

(2)在20-38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第一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从100%开始减少,第三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从0%开始增加,最终使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的体积比为1:5;

(3)在38-43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所用的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的体积比为0.9-1.1:5;

(4)在43-43.1min内,第一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增加至100%,第三流动相的比例连续、均匀地降至0%;

(5)在43.1-53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进行洗脱。

按体积计,第一流动相中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52:48;梯度洗脱的流速为1ml/min。

经梯度洗脱后进行检测,检测过程的检测波长为:275nm,进样体积为:20μl,柱温为:30℃,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配制供试品溶液:取甲磺酸瑞波西汀样品,加第一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甲磺酸瑞波西汀1-1.2mg;

(2)配制对照溶液: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用第一流动相将供试品溶液稀释至100ml,即为对照溶液;

(3)配制对照品溶液:取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对照品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第一流动相溶解,稀释制成每1ml中含苏式异构体5-6μg,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3μg的溶液,即为对照品溶液;

(4)配制系统适用性溶液:取甲磺酸瑞波西汀对照品、苏式异构体对照品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第一流动相溶解,分别稀释制成每1ml中含甲磺酸瑞波西汀1-1.2mg,苏式异构体5μg,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3μg的溶液,即为系统适用性溶液;

(5)量取系统适用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甲磺酸瑞波西汀峰、苏式异构体峰、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峰之间的分离度,理论板数按甲磺酸瑞波西汀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6)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表1

对比例1梯度洗脱程序如下:

(1)在0-5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体积)为4:6;

(2)在5-18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所用的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体积)为9:1;

(3)在18-21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所用的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体积)为9:1;

(4)在21-21.1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体积)为4:6;

(5)在21.1-31min内,采用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第一流动相/第三流动相(体积)为4:6。

按体积计,第一流动相中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50-55:48;梯度洗脱的流速为0.9-1.1ml/min。

对比例2梯度洗脱程序如下:

(1)在0-20min内,采用第二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所用第二流动相、第三流动相的体积比为4:6;

(2)在20-38min内,采用第二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所用的第二流动相、第三流动相的体积比为1:9;

(3)在38-43min内,采用第二流动相、第三流动相进行洗脱,所用的第二流动相、第三流动相的体积比为1:9;

(4)在43-43.1min内,采用第二流动相进行洗脱;

(5)在43.1-53min内,采用第二流动相进行洗脱。

在试验中发现,实施例1-3的结果相近,下面主要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的结果见附图1,可以看出该条件下,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之间均能有效分离,且各成分峰峰形良好,检测灵敏度高。

对比例1的结果见附图2,可以看出该条件下,甲磺酸瑞波西汀与苏式异构体不能被有效分离。

对比例2的结果见附图3,可以看出该条件下,甲磺酸瑞波西汀与苏式异构体不能被分离。

对比例3的结果见附图4,可以看出该条件下,甲磺酸瑞波西汀与苏式异构体能被分离,但分离度较低;而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的出峰时间太晚,约为主峰保留时间的10倍,且峰形较为坍塌,检测灵敏度较低。

对比例4的结果见附图5,可以看出该条件下,甲磺酸瑞波西汀与苏式异构体不能被有效分离,且主峰拖尾严重。

对比例5的结果见附图6,可以看出该条件下,甲磺酸瑞波西汀与苏式异构体不能被分离。

通过结合实施例1和各对比例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的洗脱方式、色谱柱、第一流动相/第二流动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能显著提高甲磺酸瑞波西汀、苏式异构体及硝基苯甲酰氧基苯基丙烷化合物之间分析分离的效果,且各成分峰峰形良好从而保证甲磺酸瑞波西汀的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