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2343阅读:5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验用试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



背景技术:

溶血剂是血液细胞分析仪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也是白细胞及各分群计数、hgb含量测定的关键试剂。被稀释的血液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相关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检测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在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仪器便可显示其浓度;同时,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经溶血剂作用后形成明显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仪器可以将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分成几个类群,并对白细胞总数及各类群的数量进行统计。

目前,国内外临床检验中常用无氰化溶血剂替代kcn使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用于白细胞分类的试剂,如cn2011100744709涉及一种用于白细胞五分类计数的溶血剂及用途。所述溶血剂由溶血剂a与溶血剂b组成。溶血剂a由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明活性剂、有机酸、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稳定剂和渗透压调节剂组成;溶血剂b由碱性无机盐和渗透压调节剂组成。该溶血剂能够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获得各类白细胞数量。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与血红蛋白作用,形成稳定的有色衍生物,波峰为538nm,血红蛋白含量与538nm处吸光度值成正比,从而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但是,此类溶血剂仍然存在测定值准确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该溶血剂解决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量不足与过量的难题,提高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至少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吡啶硫酮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与吡啶硫酮盐的含量之比为1.5~3:1。

作为优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吡啶硫酮盐为吡啶硫酮钠。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含有缓冲液,该缓冲剂调节溶血剂的ph为6~8。

进一步,所述缓冲液选自苹果酸、丁二酸、邻苯二甲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甲酸、马来酸、甘胺酸及它们各自的盐,以及盐酸、硫酸、磷酸、硝酸。

进一步,所述缓冲液为磷酸氢二钠与草酸钠。

进一步,为消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来气泡的影响,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消泡剂,本发明消泡剂为溶血剂中常用消泡剂,其含量少量达到消除气泡目的即可,一般为0.5~2g/l。

十二烷基硫酸钠,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溶于水,对碱和硬水不敏感;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是一种对人体微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度>90%。用途:用作乳化剂、灭火剂、发泡剂及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和膏状、粉状、洗发香波的发泡剂。

吡啶硫酮钠,分子式c5h4nosna,是一种防霉抗菌原料产品。纯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其一般配置成40%液剂,呈淡黄色到黄褐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持效下降,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

本发明中wbc即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bloodcell,简称:wbc),旧称白血球。

本发明中rbc为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或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

本发明中hgb(hemoglobin;haemoglobin;hb;hgb)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四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每个血红素又由4个吡咯环组成,在环中央有一个铁原子。血红蛋白中的铁在二价状态时,可与氧呈可逆性结合(氧合血红蛋白),如果铁氧化为三价状态。

本发明中plt(bloodplatelet)为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市场售溶血剂,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但sds加量很难把握,因为血液样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时,如果sds加量不足,sds与血红蛋白结合不完全,造成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不准确,如果sds加量过量,会对白细胞结构造成破坏,并且改变白细胞体积,从而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惊奇地发现吡啶硫酮盐也可以与血红蛋白作用,形成稳定的有色衍生物,波峰为538nm,血红蛋白含量与538nm处吸光度值成正比,从而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此外,吡啶硫酮盐对白细胞结构和体积没有影响,不会影响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加入适量的吡啶硫酮盐,解决了sds加量不足与过量的难题,保证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具有以下组分: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l,磷酸氢二钠1g/l,草酸钠0.8g/l,吡啶硫酮钠5g/l,消泡剂2g/l。

将各组分按照要求准确称量,用水溶解后混合、定容,然后用2.2μm滤膜过滤分装。

实施例2

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具有以下组分:

十二烷基硫酸钠12g/l,磷酸氢二钠1g/l,草酸钠0.8g/l,吡啶硫酮钾6g/l,消泡剂2g/l。

将各组分按照要求准确称量,用水溶解后混合、定容,然后用2.2μm滤膜过滤分装。

实施例3

一种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具有以下组分:

十二烷基硫酸钠12g/l,磷酸氢二钠1g/l,草酸钠0.8g/l,吡啶硫酮钾5g/l,消泡剂2g/l。

将各组分按照要求准确称量,用水溶解后混合、定容,然后用2.2μm滤膜过滤分装。

试验例

将实施例1的溶血剂与市场售溶血剂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了溶血速度、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参数。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

1.1.1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

1.2试剂

1.1.1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原厂配套试剂:稀释液、原厂溶血剂、清洗液。

1.2.2实施例1溶血剂(简称实例1溶血剂)。

1.2.3标本实验当日加入edta-k2抗凝的临床病人静脉血,采血后4小时内检测完毕。

1.2.4质控血:四川迈克(批号:1509176)。

1.3实验方法

1.3.1溶血速度观察

实验室温度设定20℃,取10ml比色管2支,加入稀释液5ml,同一抗凝血20μl,然后分别加入原厂溶血剂和发明溶血剂各1ml,并摇匀,立即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记录红细胞完全溶解时间。

抽取20个正常标本和20个异常标本,进行上述实验。

1.3.2临床检测

实验前实验室温度设定20℃,在bc-3000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质控血,检测各项目是否在参考值范围内,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抽取20个正常标本和20个异常标本,分别使用原厂溶血剂和本发明溶血剂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记录hgb、wbc、rbc、plt等各项检测结果。

通过人工镜检方式进行检测上述20个正常标本和20个异常标本,记录hgb、wbc、rbc、plt等各项检测结果。

以人工镜检方式作为各检测项目的标准值。

2结果与分析

2.1溶血速度

原厂溶血剂和实施例1溶血剂溶血速度见表1和表2。

表1正常标本原厂溶血剂和实例1溶血剂溶血速度对照

表2异常标本原厂溶血剂和实例1溶血剂溶血速度对照

从表1可以看出,正常标本的原厂溶血剂和实施例1溶血剂溶血速度基本相同,均在8-10s内使红细胞完全溶解。

从表2可以看出,异常标本的原厂溶血剂溶血速度在7-12s内,实施例1溶血剂溶血速度在8-10s内,实例1溶血剂对于异常标本溶血时间比原厂溶血剂更稳定。

2.2临床检测结果及分析

分别用原厂溶血剂、实例1溶血剂及人工镜检方式临床测定20个正常标本和20个异常标本,主要参数统计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正常标本两种试剂及人工镜检临床测定结果比较

表4异常标本两种试剂及人工镜检临床测定结果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正常标本hgb检测结果两种试剂与人工镜检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异常标本hgb检测结果,原厂溶血剂测定hgb与人工镜检有显著性差异,实施例1溶血剂测定hgb与人工镜检无显著性差异,发明溶血剂临床检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