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救生臂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2344阅读:1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救生臂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救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救生臂环。



背景技术: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不但可以减肥,还可提高你的心肺功能,而且能锻炼你几乎所有的肌肉,尤其是坚持有规律的强化训练,几个月的功夫就能使你“脱胎换骨”。在水中人的骨骼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可以有机会“伸一下懒腰”,这对于保持挺拔的身体很有好处,与此同时,游泳还可以增强心肌功能,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游泳可以锻炼出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达到增强抵抗力的目的。

人们在游泳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来保证安全,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救生圈和救生服,大多数救生服都是充气之后穿在身上,下水后直接起来保护使用者,但是这样既影响美观,又影响游泳效果,而且体积大,同时,若在不充气情况下使用,遇到危险来不及自救。这些救生圈几乎是提供给不会游泳的人来使用的,而目前溺水中有一部分人群是会游泳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在体力不支、出现紧急情况下发生事故的;还有一部分溺水人群是小孩子,由于小孩子危险意识薄弱或失足,进而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还有自然灾害的出现也造成了一部分人出现事故。

专利CN201520635228.8中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手环,是通过充气罐向膨胀气囊中充气从而使气囊膨胀产生浮力达到救生的效果,虽然较传统救生圈有很大的改进,但是充气罐和膨胀气囊所占空间依然较大,带在手臂上不是很方便。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装置,能够同时做到方便携带,不会妨碍人们游泳,而且在遇到意外的情况下帮助人们自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救生臂环,轻巧便捷,救生迅速,且成本低。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救生臂环,包括环体,设置在环体上的拉环和活扣,环体内设有气体产生装置和气囊。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环体底部设有保护套。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气体产生装置包括液体室、固体室和气体发生室,所述液体室和固体室通过气体发生室连通,所述液体室由橡胶塞密封,橡胶塞通过拉绳与拉环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室上臂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气囊连通。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橡胶塞为圆柱体。

作为优选的是,所述气体发生室内设有滤网。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气体发生装置设于环体内部,不仅节省材料,还减小了救生臂环所占空间,轻巧便捷,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在使用时候才会产生,充满气囊,达到救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救生臂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救生臂环剖视图,1为环体,2为拉环,3为活扣,4为气体产生装置,5为气囊,6为保护套,7为液体室,8为固体室,9为气体发生室,10为橡胶塞,11为拉绳,12为通孔,13为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介绍,但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便携式救生臂环,包括环体1,所述环体1底部设置有保护套6,所述环体1由气囊材料制成,环体1上设有拉环2和活扣3,环体内设有气体产生装置4和气囊5,所述气体产生装置4包括液体室7、固体室8和气体发生室9,所述液体室7和固体室8通过气体发生室9连通,所述液体室7由橡胶塞10密封,橡胶塞10通过拉绳11与拉环2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室9上壁开有通孔12,通孔12与气囊5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室内设置有滤网13,所述液体室7内盛有盐酸,固体室8内盛有碳酸氢钠。

使用时,拉动拉环2,通过拉绳把液体室7密封橡胶塞10拉开,盐酸通过滤网与碳酸氢钠混合,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气体发生室9上的通孔12进入气囊5,从而使气囊5迅速膨胀,达到救生效果。

其中保护套可以防止在救生手环气囊对手臂端的膨胀,从而给手臂带来压迫,避免给人带来不适感。气囊材料作为救生臂环的环体,既作为腕带又作为气囊,可以节省材料和空间,轻巧便捷,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盐酸和碳酸氢钠能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从而使气囊膨胀,迅速救生。本实用新型成本低,不影响正常的游泳活动,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