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184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样本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复数个用于测定样本容器内的样本的测定装置的样本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通过运送装置将装有样本的样本架运送到复数个测定单元并分析众多样本的样本分析系统。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其具有:复数个测定单元、与各测定单元相对应地配置的复数个运送部件。在专利文献1所记述的样本分析系统中,安放有样本容器的样本架由运送部件运送,样本容器被供应给各测定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日本专利公开)2012-2117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医院的检查室和检查中心等,要分析众多样本就要采用上述样本分析系统。然而,检查室和检查中心的摆放空间有限,有时很难摆放具有理想处理能力的样本分析系统。因此,人们一直希望有一种既能维持处理能力又能控制摆放面积的样本分析系统。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具有复数个执行组件,所述执行组件包括:包括用于测定样本容器所装有的样本的复数个测定单元的测定模块和与测定模块相应地配置的运送单元。运送单元具有:用于从上游一侧接收安放有复数个装样本的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并将其运送到下游一侧的第一运送路径、以及用于将从第一运送路径接收的样本架运送到测定模块的第二运送路径。第二运送路径能够通过让样本架在复数个测定单元间往返以将样本架上安放的复数个样本容器分配并供应给复数个测定单元。

优选的,所述测定模块具有第一测定单元和第二测定单元,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向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向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送样本架,所述第二运送路径通过使样本架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之间往返来向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分配、供应所述样本架上安放的复数个样本容器。

优选的,所述运送单元具有用于向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内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运送样本架的运送部件,所述运送单元通过所述运送部件将所述样本架运送到所述测定模块。

优选的,在完成针对样本架上安放的复数个样本容器所装有的全部样本的测定结果的复检判断之前,所述运送单元让所述样本架在所述第二运送路径上的等待位置等待。

优选的,进行所述复检时,所述运送单元通过从所述等待位置向所述第二方向运送所述样本架来将所述样本架运送到所述第二测定单元。

优选的,所述运送单元包括:第一存放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与所述第二运送路径之间,能够存放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接收的样本架并将其供应给所述第二运送路径;第二存放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与所述第二运送路径之间,能够存放从所述第二运送路径接收的样本架并将其供应给所述第一运送路径。

优选的,所述运送单元具有将沿所述第一运送路径运送的样本架送入所述第一存放部件的架送入部件,所述架送入部件能够移动到不妨碍所述第一运送路径运送样本架的避让位置、以及使所述第一运送路径运送中的样本架停止的停止位置,并将在停止位置停止的样本架供应给所述第一存放部件。

优选的,在完成针对样本架上安放的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的复检判断之前,所述运送单元让所述样本架在所述第二存放部件等待。

优选的,进行所述复检时,所述运送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运送路径和与所述第一运送路径邻接的第二执行组件的第一运送路径将所述样本架从所述第二存放部件运送到所述第二执行组件的第二测定单元。

优选的,所述运送单元具有用于独立地向所述第二运送路径内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运送样本架的第一和第二运送部件,在将由所述第一运送部件运送的全部样本容器向所述测定模块的供应作业已经完成的一个样本架送出到所述第二存放部件之前,所述运送单元将其他样本架从所述第一存放部件向所述第二运送路径供应并通过第二运送部件向所述第一方向运送。

优选的,放入单元,其配置于最上游的运送单元的上游一侧,用于放入安放有装尚未测定的样本的样本容器的样本架。

优选的,用于决定放入所述放入单元的样本架的运送目的地的运送控制器;以及与构成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进行了可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测定模块的测定作业的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能够从所述测定模块接收样本的测定数据并生成样本的测定结果。

优选的,所述运送控制器控制所述复数个运送单元将放入所述放入单元的复数个样本架中的一个样本架运送到第一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将其他样本架运送到第二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

优选的,所述运送单元具有将沿所述第一运送路径运送的样本架送入所述第一存放部件的架送入部件,所述架送入部件能够移动到不妨碍所述第一运送路径运送样本架的避让位置、以及使所述第一运送路径运送中的样本架停止的停止位置,将在停止位置停止的样本架供应给所述第一存放部件,所述样本分析系统具有与所述放入单元邻接的第一执行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执行组件邻接的第二执行组件,将放入所述放入单元的样本架向所述第二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运送时,所述运送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以使得:开始所述第一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第一运送路径和所述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第一运送路径的运送作业并让所述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所述架送入部件移动到所述停止位置,所述样本架因所述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所述架送入部件而在第一运送路径停止后,将因所述架送入部件而停止的样本架供应到所述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第一存放部件。

优选的,所述样本分析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二执行组件邻接的第三执行组件,将放入所述放入单元的样本架向所述第三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运送时,所述运送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以使得:开始所述第一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第一运送路径和所述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第一运送路径的运送作业,将所述样本架运送到所述第一执行组件的第一运送路径,所述样本架运送到所述第一执行组件的第一运送路径后,开始所述第三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第一运送路径的运送作业并使所述第三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的架送入部件移动到所述停止位置。

优选的,配置于最下游的运送单元的下游一侧,用于回收完成测定的样本架的回收单元。

优选的,所述运送单元包括:用于从下游一侧接收样本架并向上游一侧运送的第三运送路径;以及配置于所述放入单元的上游一侧,用于经所述第三运送路径回收完成测定的样本架的回收单元。

优选的,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包括复数个用于承载所述测定模块和所述运送单元的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能够容纳所述测定模块共用的试剂。

优选的,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在所述第二运送路径上具有用于从所述样本容器读取识别信息的信息读取部件。

优选的,所述测定模块是用于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进行计数的单元。

优选的,所述测定模块包括第三测定单元,所述第二运送路径能够通过使样本架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三测定单元之间往返来向所述测定模块分配、供应所述样本架上安放的复数个样本容器。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就能在维持处理能力的同时控制摆放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容器的结构斜视图;图2(b)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架的结构斜视图;

图3为比较例1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运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第一测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放入单元和回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8(a)、(b)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直线移送部件的样本架的位置示意图;图8(c)、(d)为比较例1涉及的直线移送部件的样本架位置示意图;图8(e)为比较例1涉及的运送单元在左右方向排列的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各单元的相互连接关系的说明图;

图10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针对直线移送部件中一个样本架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针对直线移送部件中一个样本架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a)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定指令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图12(b)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是否复检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c)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沿运送单元的第一运送路径向下游运送样本架的处理的说明图;图13(a)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向下游运送到达第一运送路径的第一入口的样本架和到达第一运送路径的第二入口的样本架的处理流程图;图13(b)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先到达第一运送路径的第一入口的样本架向下游运送的示意图;图13(c)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先到达第一运送路径的第二入口的样本架向下游运送的示意图;

图14(a)~(c)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沿运送单元的第三运送路径向上游运送样本架的处理的说明图;图14(a)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向上游运送到达第三运送路径的入口的样本架和到达第一运送路径的第二入口的样本架的处理流程图;图14(b)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先到达第三运送路径的入口的样本架向上游运送的示意图;图14(c)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先到达第一运送路径的第二入口的样本架向上游运送的示意图;

图15(a)~(f)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直线移送部件中的样本架移送作业的说明图;

图16(a)~(f)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直线移送部件中样本架移送作业的说明图;

图17(a)~(f)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出现被判断为需要复检的样本时的直线移送部件中的样本架移送作业的说明图;

图18为实施方式2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比较例2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方式3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方式4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方式5涉及的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样本分析系统100具有两个执行组件101,执行组件101包括第一测定单元10、第二测定单元20、运送单元30和控制单元40。执行组件101具有一个针对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的控制单元40。第二测定单元20与第一测定单元10邻接。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是用于计数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的单元。以下将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统称为“测定模块”。运送单元30与测定模块相对应地配置。

样本分析系统100除了两个执行组件101外还具有处理单元50、运送单元60、放入单元71、回收单元72和运送控制器80。在图1中,下游方向为远离放入单元71的方向,即左。上游方向为从放入单元71下游一侧向放入单元71靠近的方向,即右。样本容器110装着样本,样本架120能够安放10支样本容器110。

如图2(a)所示,样本容器110具有主体111、盖112和样本信息部分113。主体111是由透光性的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主体111装有从受检者采集的全血血液样本,其上端开口用橡胶制成的盖112密封。主体111侧面贴有样本信息部分113。样本信息部分113是印有表示样本id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样本id是能够识别各个样本的识别信息。

如图2(b)所示,样本架120具有能够垂直安放样本容器110的10个安放部件121以及架信息部分122。图2(b)显示了在样本分析系统100内运送样本架120时的上游和下游的方向、以及图1所示前后左右方向。架信息部分122是印有表示架id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架id是能够识别各个样本架120的识别信息。以下为便于说明,将各安放部件121的位置从运送方向下游一侧向上游一侧依次称为安放位置1~10。

在此,样本信息部分113不限于条形码标签,也可以是存储有样本id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架信息部分122也不限于条形码标签,也可以是存储有架id的rfid标签。当样本信息部分113和架信息部分122是rfid标签时,用于从后述样本信息部分113读取样本id并从架信息部分122读取架id的信息读取部件由用于读取rfid的天线构成。

返回图1,二个运送单元30、运送单元60、放入单元71和回收单元72左右邻接配置,并能够传递样本架120。上述单元能够沿粗线所示箭头运送样本架120。上述单元如图1所示在左右方向上直接连在一起,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运送路径等使上述单元左右方向上间接地连在一起。但是要控制样本分析系统100的摆放面积的话,最好不在单元之间设置其他运送路径而使邻接单元直接连在一起。

运送单元30具有:用于从上游一侧接收样本架120并将其向下游一侧运送的第一运送路径31、用于将从第一运送路径31接收的样本架120沿着从第一测定单元10向第二测定单元20的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送样本架120的第二运送路径32、以及用于从下游一侧接收样本架120并将其向上游一侧运送的第三运送路径33。在实施方式1,第一方向是朝向下游一侧的方向,即左。第二方向是朝向上游一侧的方向,即右。

第二运送路径32的右端通过后述第一存放部件321连接着第一运送路径31的上游一侧的端部附近。第二运送路径32的左端通过后述第二存放部件341连接着第一运送路径31的下游一侧的端部附近。第二运送路径32能够通过在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之间使样本架120往返以将样本架120上安放的复数个样本容器110分配供应于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

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从沿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的样本架120取出样本容器110并测定样本容器110内的样本。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左右邻接设置。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在运送单元30后方,且与运送单元30邻接。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的装置结构相同。

第一测定单元10能够测定cbc项目和diff项目。第二测定单元20能够测定cbc项目、diff项目和ret项目。cbc项目包括wbc(白细胞数)、rbc(红细胞数)、hgb(血红蛋白量)、hct(红细胞比容值)、mcv(平均红细胞容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plt(血小板数)等。diff项目包括neut#(嗜中性粒细胞数)、lymph#(淋巴细胞数)、mono#(单核细胞数)、eo#(嗜酸性粒细胞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数)等。ret项目包括ret#(网织红细胞)等。

在实施方式1,第一测定单元10测定cbc项目和diff项目作为初检。第二测定单元20测定cbc项目和diff项目作为初检,并根据需要测定ret项目作为复检。即,第一测定单元10是初检专用的测定单元,第二测定单元20是除了初检外还能进行复检的测定单元。如此,在第一测定单元10所能测定的项目组合与在第二测定单元20所能测定的项目的组合彼此不同。因此,连接着第一测定单元10的试剂的组合与连接着第二测定单元20的试剂的组合相互不同。

如实施方式1所示,在执行组件101中,至少能够在二个测定单元中的其中之一进行复检,这样就能在一个执行组件101中针对沿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来的样本架120进行初检以及复检这两种作业并完成测定。以此,无需在进行初检的测定单元的执行组件101之后的测定单元中进行复检,样本架120的运送控制作业由此得以简化。

与在之后的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的做法相比,本发明中复检的时间可以提前,由此能避免初检时间与复检时间相距过久。在配置了样本分析系统100的医院和各种机构等处,人们希望获得最终的测定结果的样本顺序接近样本容器110放入样本分析系统100的顺序。通过实施方式1使初检时间与复检时间的差距得以控制,因此能以与样本容器110放入样本分析系统100的顺序相近的顺序获得最终测定结果。

控制单元40与同一执行组件101内的单元进行了可通信连接,且其控制同一执行组件101内的单元。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控制构成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的测定作业,控制第二单元30b的运送作业。如下文中参照图9所述,第二单元30b是运送单元30的一部分。控制单元40通过控制第二单元30b的作业以沿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样本架120。此外,控制单元40还从同一执行组件101内的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接收样本的测定数据,并生成与测定项目相应的样本的测定结果。

各执行组件101中都设有控制单元40,各执行组件101的控制单元40所进行的控制是一样的。以此不需要根据执行组件101的增减而大幅度变更各控制单元40的控制程序,便于增减配置于样本分析系统100的执行组件101的数量。

运送单元60具有:用于从上游一侧接收样本架120并将其运送到下游一侧的第一运送路径61、用于向处理单元50供应从第一运送路径61接收的样本架120的第二运送路径62、以及用于从下游一侧和第二运送路径62接收样本架120并将其向上游一侧运送的第三运送路径63。处理单元50是用于制作样本的涂片标本的装置。处理单元50从沿第二运送路径62运送来的样本架120上安放的样本容器110吸移样本,并制作所吸移的样本的涂片标本。

放入单元71配置于最上游的运送单元30上游一侧,该单元用于放入让样本分析系统100处理的样本架120,即安放有装未测定样本的样本容器110的样本架120。回收单元72配置于放入单元71的上游一侧,用于回收经过第三运送路径33并完成了测定的样本架120以及经过第三运送路径63并完成了涂片标本制作的样本架120。即,回收单元72是用于回收沿第三运送路径33、63向上游一侧运送的样本架120的单元。

运送控制器80这一装置用于决定放入放入单元71的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并对样本架120的运送进行管理。运送控制器80控制复数个运送单元,以将放入放入单元71的复数个样本架120中的一个样本架120运送到右侧的执行组件101的测定模块,并将其他样本架120运送到左侧的执行组件101的测定模块。

具体而言,运送控制器80通过向第一单元30a、运送单元60、放入单元71和回收单元72下达指示来让这些单元运送样本架120。如后面参照图9所述,第一单元30a是运送单元30的一部分。由此,样本架120沿第一运送路径31、第三运送路径33、第一运送路径61、第2运送路径62、第三运送路径63运送,样本架120在放入单元71和回收单元72内运送。

控制单元40、处理单元50和运送控制器80通过通信网络与主计算机130进行了可通信连接。

下面就样本分析系统100所进行的针对一个样本架120的处理进行说明。

安放有样本容器110的样本架120由操作人员放置到放入单元71的运送路径上。样本架120在放入单元71内向前运送,然后再向下游一侧运送。此时,运送控制器80将从放入单元71运出的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设定为二个执行组件101中的其中之一。运送控制器80设定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以分散二个执行组件101的测定负担。之所以能够如此分散二个执行组件101的负担是因为,在二个执行组件101中,装置结构、测定项目和执行组件101内的样本架120的运送顺序等都一样。

从放入单元71运出的样本架120运入下游一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

当运入第一运送路径31的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不是运送中的执行组件101时,沿第一运送路径31将其向左运送,运到与下游一侧邻接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或运送单元60的第一运送路径61。

如果运入第一运送路径31的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是运送中的执行组件101时,使其沿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并在此执行组件101进行初检和复检。沿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的样本架120的各样本容器110被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中的其中之一并进行初检。控制单元40根据初检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复检。将需要复检的样本容器110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并进行复检。控制单元40向主计算机130发送初检和复检的结果。

在样本架120的所有样本容器110完成初检和必要的复检后,运送控制器80就此样本架120上安放的各样本容器110向主计算机130查询是否需要在处理单元50制作涂片标本。

当包含需要制作涂片标本的样本容器110时,此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定为处理单元50。然后,此样本架120沿第一运送路径31向左运送,运出到与下游一侧邻接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或运送单元60的第一运送路径61。另一方面,如果不包含需要制作涂片标本的样本容器110,则此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定为回收单元72。然后,此样本架120横穿第一运送路径31向前运送,并沿第三运送路径33向右运送。然后,样本架120运送到回收单元72,并存放在回收单元72内。

运入第一运送路径61的样本架120沿第二运送路径62运送。处理单元50从被判断为需要制作涂片标本的样本容器110吸移样本并制作所吸移的样本的涂片标本。样本架120中被判断为需要制作涂片标本的所有样本容器110完成涂片标本制作后,此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变为回收单元72。然后,此样本架120横穿第一运送路径61向前运送,沿第三运送路径63向右运送。然后,样本架120运送到回收单元72并存放在回收单元72内。经过以上过程后,针对一个样本架120的处理结束。

在此,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样本分析系统100中共配置有四个测定单元,针对一个运送单元30配置了二个测定单元。与此相对,如图3所示,比较例1的样本分析系统200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共配置有四个测定单元,但针对一个运送单元配置了一个测定单元。

与实施方式1相比,比较例1的样本分析系统200具有四个执行组件210并由此取代了二个执行组件101。执行组件210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第一测定单元10、以及与实施方式1的运送单元30相比宽度不同的运送单元220。比较例1的样本分析系统200具有一个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控制单元40,此控制单元40控制四个执行组件210。运送单元220与运送单元30同样地具有第一运送路径211、第二运送路径212、第三运送路径213。在比较例1,如图3所示,一个运送单元22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定为w2,以使第二运送路径212中样本架120的运送作业顺畅进行,提高第一测定单元10中的测定效率。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1所示,将一个运送单元3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w1,以使第二运送路径32中样本架120的运送得以顺畅进行,提高在一个执行组件101中的测定效率。如此,出于提高测定效率的考虑,在实施方式1中设定了w1,在比较例1中设定了w2,此时,w1与w2的关系为w1<2×w2。即,在实施方式1中对于二个测定单元而言所需要的运送单元的宽度w1小于在比较例1中对二个测定单元而言所需要的运送单元的宽度2×w2。

因此,实施方式1中样本分析系统100内的四个测定单元所对应的运送单元的合计宽度2×w1小于比较例1中样本分析系统200内的四个测定单元所对应的运送单元的合计宽度4×w2。此外,实施方式1的运送单元30的宽度w1是为了使第二运送路径32中样本架120得以顺畅运送并提高在一个执行组件101中的测定效率而设定的。因此,实施方式1不仅能将对样本的处理能力维持在与比较例1同样的水平,还能比比较例1更好地控制样本分析系统的摆放面积。关于宽度w1、w2的设定,后面参照图8(a)~(e)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运送路径31由传送带311、314构成。第二运送路径32由直线移送部件330构成。第三运送路径33由传送带351构成。

第一存放部件321是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的平台状的板构件。第一存放部件321配置于第一运送路径31和第二运送路径32之间,其存放从第一运送路径31接收的样本架120并将其供应给第二运送路径32。直线移送部件330由运送部件331和332构成。直线移送部件330沿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移送样本架120。第二存放部件341是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的平台状的板构件。第二存放部件341配置于第一运送路径31和第二运送路径32之间,其存放从第二运送路径32接收的样本架120并将其供应给第一运送路径31。

通过设置第一存放部件321和第二存放部件341就能灵活地设定样本架120送入第二运送路径32的时间和样本架120从第二运送路径32送出的时间。以此就能在第二运送路径32顺畅地运送样本架120。

第一存放部件321和第二存放部件341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能够容纳样本架120。在实施方式1,根据第一运送路径31和第三运送路径33的拥挤情况,向下游一侧或上游一侧运送的样本架120有时会在第二存放部件341等待。因此,在实施方式1,决定第二存放部件34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时要保证能在第二存放部件341存放样本架120。

在此,在图3所示比较例1中,进行复检时需要将样本架120运送到下游一侧,所以在第二存放部件341让样本架120等待的频率会有所提高。与之相比,实施方式1中在一个执行组件101中完成初检和复检,所以从第二存放部件341向下游一侧运出的样本架120的数量很少。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将第一存放部件321和第二存放部件341前后方向的长度设为能够容纳一个样本架120的长度。如此,第一存放部件321和第二存放部件341前后方向的长度缩短,这样能够进一步控制样本分析系统100的摆放面积。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假定执行组件101是单独使用的,所以第一存放部件321和第二存放部件341能够分别存放三个样本架120。未假定执行组件101单独使用的情况下,第一存放部件321和第二存放部件341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只要能够存放一个样本架120即可。

传送带311向左运送从上游一侧运出的样本架120。传感器312检测出被置于传送带311右端位置的样本架120。

架送入部件313能够将沿第一运送路径31运送的样本架120送入第一存放部件321。架送入部件313能够移动到不妨碍第一运送路径31运送样本架120的避让位置和使第一运送路径31所运送的样本架120停止的停止位置,并能够将在停止位置停止的样本架120供应给第一存放部件321。架送入部件313具有:有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的停止部件313a、以及有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的推出部件313b。

具体而言,当要向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从上游一侧运入传送带311的样本架120时,架送入部件313被置于停止位置,只有停止部件313a位于传送带311上。以此,在传送带311上向左运送的样本架120因停止部件313a而在传送带311右端位置停止。接着,在此状态下,架送入部件313向后移动,由此,位于传送带311右端位置的样本架120的前面被推出部件313b推住,样本架120被送入第一存放部件321。从上游一侧运入传送带311的样本架120向下游一侧运送时,如图4所示,使架送入部件313位于避让位置,避开传送带311。

传送带314配置于位置315,该位置315在传送带311左侧且在第二存放部件341前方。传感器316检测出位于位置315的样本架120。传送带314向左运送位置315的样本架120,并将其运出至运送单元30的下游一侧。阻挡器317上升到上端面高于传送带311、314的上端面的程度,这样就能防止位置315的样本架120被运往左方和前方。当左邻一侧位置上配置有运送单元30时,位置315成为左邻一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一入口,即用于将样本架120从上游一侧运入向下游一侧的第一运送路径31的位置。

传感器322会检测出第一存放部件321上的样本架120。送入机构323推住样本架120前面的左右端将样本架120送入直线移送部件330的右端位置。传感器333会检测出位于直线移送部件330右端位置的样本架120。

直线移送部件330的运送部件331、332由传送带构成。运送部件331、332独立地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送样本架120。运送部件331、332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排列。运送部件331、332位于运送部件331、332上的样本架120的前面和后面之间。运送部件331、332由无图示的二个步进马达分别驱动。运送部件331上设有突起331a、331b,突起331a、331b之间嵌入样本架120,运送部件332上设有突起332a、332b,突起332a、332b之间嵌入样本架120。样本架120通过嵌入突起331a、331b之间而随着运送部件331的驱动向左右运送,并通过嵌入突起332a、332b之间而随着运送部件332的驱动向左右运送。

运送部件331、332采用如此结构的话,如图4所示地,当二个样本架120置于运送部件331、332上时,能够通过运送部件331、332将二个样本架120分别运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下将先在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的样本架120称为“先行架”,将紧随先行架之后在第二运送路径32运送的样本架120称为“后行架”。

在实施方式1,在将运送部件331所运送的所有样本容器110向测定模块的供应作业都已完成的先行架向第二存放部件341送出之前,运送单元30从第一存放部件321向第二运送路径32供应后行架,并通过运送部件332将其向第一方向运送。即,如图4所示,在直线移送部件330就先行架进行测定处理的同时对后行架在直线移送部件330同步进行测定处理。

另外,在实施方式1,执行组件101的测定模块包括二个测定单元,但该测定模块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测定单元。比如,当执行组件101的测定模块包括三个测定单元时,追加一个与运送部件331、332相同结构的运送部件,三个运送部件在前后方向排列。此时,三个运送部件由不同的步进马达分别驱动,在三个运送部件上分别移送三个样本架120。以此,第二运送路径32通过让样本架120在三个测定单元之间往返以向测定模块分配、供应样本架120上安放的复数个样本容器110。

实施方式1的运送部件331、332是由传送带构成的,但其也可以由突起部件构成。此时,样本架120从第一存放部件321运入第二运送路径32后,突起部件与样本架120的下端面啮合。然后,突起部件向左右方向移动,由此使样本架120在左右方向运送。从第二运送路径32向第二存放部件341运送样本架120时,啮合于样本架120的下端面的突起部件向下退,然后样本架120送入第二存放部件341。

信息读取单元334设置于直线移送部件330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信息读取单元334针对位于直线移送部件330上的读取位置334a的样本架120的安放部件121检测有无样本容器110。具体而言,当辊子334b接近辊子334c,辊子334b与辊子334c的距离小于一定值时,判断此安放部件121没有样本容器110。

当安放部件121上安放有样本容器110时,信息读取单元334驱动辊子334c,使读取位置334a的样本容器110旋转,通过信息读取部件334d从样本容器110的样本信息部分113读取样本id。此外,信息读取单元334还通过信息读取部件334d从位于读取位置334a的样本架120的架信息部分122读取架id。信息读取部件334d是条形码读码器。

样本架120由运送部件331或运送部件332运送,将作为测定对象的样本容器110置于运送部件331、332上的取出位置335a或取出位置335b。

第一测定单元10的无图示的夹持部件从样本架120取出取出位置335a的样本容器110并将其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内。在第一测定单元10完成样本容器110内的样本的吸移作业后,第一测定单元10的夹持部件将样本容器110送回样本架120的原来的安放部件121。同样,第二测定单元20的无图示的夹持部件从样本架120取出取出位置335b的样本容器110并将其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内。在第二测定单元20完成样本容器110内的样本的吸移作业后,第二测定单元20的夹持部件将样本容器110送回样本架120原来的安放部件121。

初检时,样本架120上安放的样本容器110从左端的安放位置1起到右端的安放位置10依次被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或第二测定单元20,进行样本测定。此时,决定取入样本容器110的测定单元时的原则为分散第一测定单元10或第二测定单元20的负担。比如,安放位置为奇数的样本容器110被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安放位置为偶数的样本容器110被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根据初检的测定结果判断需要复检时,如果第二测定单元20内已取入其他样本容器110,则等待此样本容器110送回原来的安放部件121后,将被判断需要复检的样本容器110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并进行复检。

传感器336检测出位于直线移送部件330左端位置的样本架120。就安放在样本架120上的全部样本容器110内的样本完成了全部初检和必要的复检后,此样本架120被架送入部件337向前推。架送入部件337推住位于直线移送部件330左端位置的样本架120的后端面,将样本架120送入第二存放部件341。

传感器342检测出第二存放部件341上的样本架120。送入机构343推住样本架120的后端面的左右端将样本架120送入位置315或传送带351左端的位置352。传感器344检测出位于第二存放部件341前方的位置345的样本架120。位置345是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二入口,即用于将样本架120从第二存放部件341运送到第一运送路径31的位置。样本架120由架送入部件337送入第二存放部件341后,运送控制器80如上所述地设定此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当运送目的地是处理单元50时,样本架120由送入机构343送入位置315,当运送目的地是回收单元72时,样本架120则由送入机构343送入位置352。

传送带351向右运送从下游一侧运出的位于位置352的样本架120和从第二存放部件341送入的位于位置352的样本架120。传感器353检测出位于位置352的样本架120。传感器354检测出位于传送带351右端的位置355的样本架120。阻挡器356的上端面上升到高于传送带351上端面的高度,以此就能防止位置355的样本架120向右运送。在右邻一侧位置配置有运送单元30时,位置355为右邻一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三运送路径33的入口,即用于从下游一侧向上游一侧的第三运送路径33运送样本架120的位置。

如图5(a)所示,第一测定单元10具有:容器移送部件11、信息读取单元12、试样制备部件13和测定部件14。容器移送部件11具有:能够垂直安放样本容器110的安放部件11a、以及用于向前后方向移送安放部件11a的无图示的机构。从取出位置335a取出的样本容器110放入安放部件11a并向前后运送。信息读取单元12配置于容器移送部件11的中央附近且其具有与信息读取单元334同样的结构。信息读取单元12针对安放部件11a检测有无样本容器110,当安放部件11a安放有样本容器110时,从样本容器110的样本信息部分113读取样本id。

试样制备部件13具有穿刺针13a。试样制备部件13通过穿刺针13a从安放部件11a中安放的样本容器110吸移样本,并用所吸移的样本和连接于试样制备部件13的一定试剂制备测定试样。测定部件14具有光学式检测部件、电阻式检测部件、血红蛋白测定部件,该测定部件14用于测定测定试样。样本容器110在样本吸移结束后向前运送,返回原来的安放部件121。

第二测定单元20与第一测定单元10结构相同。即,位于取出位置335b的样本容器110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内。用从样本容器110所吸移的样本和一定试剂制备测定试样,测定测定试样。样本容器110在样本吸移结束后返回原来的安放部件121。

另外,处理单元50会从第二运送路径62的样本容器110直接吸移样本。运送单元60的第二运送路径62中如图5(b)所示地设置有与信息读取单元334同样的信息读取单元64。处理单元50具有控制部件51和制作机构部分52。制作机构部分52具有穿刺针52a。当要制作涂片标本的样本容器110位于吸移位置65后,控制部件51控制制作机构部分52,通过穿刺针52a从样本容器110吸移样本,并基于所吸移的样本制作涂片标本。

如图6所示,放入存放部件411是前后方向较长的平台状的板构件。传感器412检测出置于放入存放部件411的样本架120。送入机构413推住样本架120后端面的左右端将样本架120送入放入存放部件411前方的位置414。传感器415检测出位于位置414的样本架120。位置414是用于将样本架120从上游一侧运入下游一侧的第一运送路径31的位置。

架送入部件416推住样本架120的右侧面,将位于位置414的样本架120运出到下游一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信息读取部件417是条形码读码器。信息读取部件417从位置414的样本架120的架信息部分122读取架id。传送带421将从下游一侧的运送单元30运入的样本架120运出到上游一侧的回收单元72。

传送带431将从下游一侧的放入单元71运入的样本架120置于回收单元72前方。架送入部件432推住位于传送带431上的样本架120的前端面并将其送入回收存放部件433。回收存放部件433是前后方向较长的平台状的板构件。送入机构434推住样本架120前端面的左右端将样本架120送入回收存放部件433后方。

如图7所示,样本分析系统100具有承载部件71a、72a、60a和101a。承载部件71a的上部承载放入单元71,承载部件72a的上部承载着回收单元72。承载部件60a的上部承载着处理单元50和运送单元60。承载部件60a内部收纳着复数个试剂容器60b。各试剂容器60b装着用于制作处理单元50的涂片标本的染色液等的试剂。

每个执行组件101中都配置有承载部件101a。承载部件101a的上部承载着相应的执行组件101的第一测定单元10、第二测定单元20和运送单元30。承载部件101a内部收纳有复数个试剂容器101b。各试剂容器101b装有在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中制备测定试样和清洗单元内部等用的试剂。

承载部件101a内的试剂容器101b包括装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共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101b、以及装仅在第二测定单元20使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101b。装共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101b连接于第一测定单元10的试样制备部件13和第二测定单元20的试样制备部件13两者。装仅在第二测定单元20使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101b只连接着第二测定单元20的试样制备部件13。

如此,一个承载部件101a中装有相应的执行组件101的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所共用的试剂。以此,与分别配置装第一测定单元10所使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101b和装第二测定单元20所使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101b的结构相比,本发明试剂容器101b的数量有所减少。因此能够控制用于容纳试剂容器101b的空间,从而能够控制样本分析系统100的摆放面积。

下面参照图8(a)~(e)说明实施方式1的一个运送单元30的宽度w1小于比较例1的二个运送单元220的宽度2×w2时的情况。设第一测定单元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和第二测定单元2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均为w3。

即使针对先行架中的所有样本容器110的初检已经完成,在就先行架中的所有样本容器110决定是否需要复检之前,先行架仍需要留在直线移送部件330。此时,截止到对最后进行初检的样本容器110决定是否需要复检为止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此期间内,为提高测定效率,后行架会送入直线移送部件330并开始后行架的初检。

如图8(a)所示,在实施方式1中假定如下:对先行架中最后进行初检的样本决定是否需要复检之前,由左侧的第二测定单元20对后行架的安放位置3的样本容器110进行测定。此时,等待中的先行架避让到后行架左侧,以使后行架的安放位置3位于取出位置335b。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让先行架避让就能使后行架的安放位置3位于取出位置335b,而且所确定的直线移送部件330的位置使得直线移送部件330左端的位置与取出位置335b之间的距离小。以此,运送单元30的左端与取出位置335b之间的距离为w41。

另一方面,后行架送入直线移送部件330后,如果在先行架判断需要复检,则需要将装有被判断为需要复检的样本的样本容器110置于能够进行复检的测定单元的取出位置。在实施方式1,如上所述在位于左侧的第二测定单元20进行复检,在右侧的第一测定单元10只进行初检。然而,根据设置了样本分析系统100的各类设施等对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的测定设定,有时位于右侧的第一测定单元10中也会进行复检。因此,需要设想到复检对象样本容器110置于取出位置335a和335b两者的情形。

如图8(b)所示,在实施方式1,出于上述原因,设想针对先行架的安放位置8的样本容器110由右侧的第一测定单元10进行复检这一情形。此时,后行架避让到先行架右侧,以使先行架的安放位置8位于取出位置335a。在实施方式1,通过让后行架避让就能使先行架的安放位置8位于取出位置335a,且决定直线移送部件330的右端的位置时使直线移送部件330右端的位置与取出位置335a之间的距离较小。以此,运送单元30的右端与取出位置335a之间的距离为w42。

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如上所述地左右邻接设置,因此取出位置335a和取出位置335b之间的距离大约为w3。因此,运送单元3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1为w41+w3+w42。

如图8(c)所示,在比较例1中,同样地设想了下述情况:对先行架中最后进行初检的样本决定是否需要复检之前,由第一测定单元10对后行架的安放位置3的样本容器110进行测定。以此,运送单元220左端与取出位置335c之间的距离为w41。此外,另如图8(d)所示,在比较例1中同样地设想了下述情形:由第一测定单元10对先行架的安放位置8的样本容器110进行复检。以此,运送单元220的右端与取出位置335c之间的距离为w42。

如图8(e)所示,在比较例1,与两个第一测定单元10相对应的两个运送单元22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2×w2在两个第一测定单元10的间隔为w5时等于w41+w3+w5+w41。

如上所述,比较图8(a)、(b)和图8(e)可以看出,与两个测定单元相对应的运送单元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在实施方式1中比比较例1小w5。此外,实施方式1能够对测定单元顺畅地供应样本容器110,且先行架的复检与后行架的初检能够同步进行,由此能得到与比较例1同样的测定效率。因此,实施方式1能够将对样本的处理能力维持在与比较例1同样的水平,且与比较例1相比能够控制样本分析系统的摆放面积。

下面就样本分析系统100的各单元的相互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将运送单元30分为第一单元30a和第二单元30b用附图显示。第一单元30a包括:图4的传送带311、传感器312、架送入部件313、传送带314、传感器316、阻挡器317、传感器342、送入机构343、传感器344、传送带351、传感器353和354、阻挡器356、以及用于驱动上述机构的机构。第二单元30b包括:传感器322、送入机构323、直线移送部件330、传感器333、信息读取单元334、传感器336、架送入部件337、以及用于驱动上述机构的机构。

控制单元40具有控制部件41。控制部件41由cpu和存储器构成。存储器例如由ram、rom和硬盘等构成。控制单元40与第一测定单元10、第二测定单元20、第一单元30a和第二单元30b进行了可通信连接。处理单元50和运送单元60进行了可通信连接。集线装置140由hub构成。集线装置140与第一单元30a、运送单元60、放入单元71、回收单元72和运送控制器80进行了可通信连接。

运送控制器80具有控制部件81。控制部件81由cpu和存储器构成。存储器例如由ram、rom、硬盘等构成。控制部件81通过集线装置140向第一单元30a、运送单元60、放入单元71、回收单元72发送运送指示,由此控制样本架120的运送。控制部件81通过集线装置140和第一单元30a与控制单元40进行通信。此外,控制部件81根据运送样本架120的各单元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存储表示各样本架120的运送位置的位置图信息。

下面参照图10、11说明对直线移送部件330上的一个样本架120所进行的处理。控制单元40的控制部件41控制用于驱动直线移送部件330的运送部件331、332的步进马达,由此进行直线移送部件330上的样本架120的运送。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1,控制部件41使样本架120的架信息部分122位于读取位置334a,通过信息读取部件334d从架信息部分122读取架id。然后,控制部件41将安放位置1作为检测对象,使作为检测对象的安放位置位于读取位置334a并检测有无样本容器110。如果检测对象安放位置上没有样本容器110,则控制部件41使检测对象的值增加1,并再次使新设定的检测对象安放位置位于读取位置334a,检测有无样本容器110。在此,当检测对象的值超过10时,即,如果针对所有样本容器110完成了初检,则步骤s12~s14的处理被跳过。

当检测对象安放位置上有样本容器110时,在步骤s12,控制部件41通过信息读取部件334d从此安放位置的样本容器110的样本信息部分113读取样本id。然后,在步骤s13,控制部件41使此样本容器110位于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中能够进行测定的测定单元的取出位置。然后,控制部件41控制测定单元将位于取出位置的样本容器110取入测定单元内,进行初检。在步骤s14,控制部件41使处理处于等待状态,直至样本容器110被取出。样本容器110取出后,控制部件41使检测对象的值增加1。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5,控制部件41判断有无完成了测定单元内的初检或复检所需要的样本吸移、能够返回样本架120的样本容器110。如果有能够返回的样本容器110,则在步骤s16,控制部件41使将要返回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前曾安放的安放部件121位于用于返回样本容器110的测定单元的取出位置。然后,控制部件41控制测定单元,使样本容器110返回到位于取出位置的安放部件121。在步骤s17,控制部件41使处理处于等待状态,直到样本容器110返回。样本容器110返回后,处理进入图11的步骤s18。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5判断没有能够返回的样本容器110,则处理进入图11的步骤s18。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8,控制部件41判断作为处理对象的样本架120上有无被判断为需要复检但尚未进行复检的样本容器110。如上所述,控制部件41根据初检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复检。因此,与初检的测定时间相应地,针对各样本容器110确认是否需要复检的时间会有所不同。

如果有需要复检的样本,则在步骤s19,控制部件41使复检对象样本容器110位于读取位置334a,从样本信息部分113读取样本id。然后,在步骤s20,控制部件41使复检对象样本容器110位于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中能够进行复检的测定单元的取出位置。在实施方式1由第二测定单元20进行复检,所以使样本容器110位于取出位置335b。然后,控制部件41将位于取出位置的样本容器110取入进行复检的测定单元内。在步骤s21,控制部件41使处理处于等待状态,直到样本容器110取出。样本容器110取出后,处理进入步骤s22。另一方面,在步骤s18,如果判断在步骤s18进行判断时没有需要复检的样本,则处理进入步骤s22。

在步骤s22,控制部件41就样本架120上的所有样本容器110判断是否初检和必要的复检均已完成。在初检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尚未对所有目标判断是否需要复检的情况下、被判断为需要复检的样本尚未完成复检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图10的步骤s12。就全部样本容器110完成了处理后,在步骤s23,控制部件41将样本架120运送到直线移送部件330的左端,并通过架送入部件337将其送到第二存放部件341。至此,针对直线移送部件330上的一个样本架120的处理完成。

下面参照图12(a)、(b)说明测定指令的设定处理、以及是否需要复检的判断处理。

如图12(a)所示,在步骤s31,控制部件41在通过信息读取单元334的信息读取部件334d读取样本id后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32。在步骤s32,控制部件41判断是否就读取了样本id的样本进行初检。如果要进行初检,在步骤s33,控制部件41根据读取的样本id向主计算机130进行初检测定指令的查询。在步骤s34,控制部件41从主计算机130获取样本的测定指令。实施方式1的初检的测定指令包括cbc项目和diff项目。控制部件41根据初检的测定指令对样本进行初检。步骤s34的处理完成后,再次从步骤s31开始进行处理。

如此,通过配置在直线移送部件330中央附近的信息读取部件334d读取样本id后,控制部件41能够在样本容器110在测定单元内被吸移为止的这段时间获取测定指令,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样本测定。另外,样本容器110通过样本架120被放入放入单元71后才会通过各执行组件101的信息读取部件334d来读取样本id。如此,在各执行组件101分别读取样本id,与通过设在放入单元71内的信息读取部件来读取全部样本id的做法相比,本发明能够从放入单元71迅速运送样本架120。由此就能提高样本分析系统100的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当要进行复检时,在步骤s35,控制部件41就读取了样本id的样本设定复检的测定指令。实施方式1的复检测定指令包括ret项目。控制部件41根据复检测定指令进行样本复检。步骤s35的处理完成后,再次从步骤s31开始进行处理。在实施方式1,由控制部件41设定复检的测定指令,因此,与向主计算机130查询复检测定指令的做法相比,控制部件41能够快速地设定复检测定指令。

如图12(b)所示,在步骤s41,控制部件41在测定部件14所进行的初检的相关测定完成并获得样本的初检测定结果后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42。在步骤s42,控制部件41根据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复检。步骤s42的处理完成后,再次从步骤s41开始进行处理。在实施方式1,由控制部件41来判断是否需要复检,因此,与向主计算机130查询是否需要复检的做法相比,控制部件41能够迅速地判断是否需要复检。

下面参照图13(a)~(c)就沿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向下游运送样本架120的处理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假设样本分析系统100包括三个执行组件101,即,假设如图13(b)、(c)所示地三个运送单元30相连。样本分析系统100包括一个或三个以上执行组件101时,所进行的处理也与以下处理相同。

图13(a)为向下游运送到达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一入口的样本架120和到达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二入口的样本架120时的处理流程图。如上所述,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一入口是传送带314上的位置315,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二入口是第二存放部件341的位置345。在此,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一入口也可以是放入单元71的位置414。

首先,如图13(b)所示,说明运送目的地是包括左端的运送单元30在内的执行组件101的样本架120到达右端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15时的处理。

参照图13(a),在步骤s51,运送控制器80的控制部件81判断要向下游运送的样本架120是否到达位置315。具体而言,控制部件81根据传感器316的检测信号判断样本架120是否到达位置315。如果样本架120已到达位置315,则控制部件81判断此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是否在下游相邻的执行组件101的下游一侧。

要向下游运送的样本架120到达位置315后,在步骤s52,控制部件81判断相邻下游一侧的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是否正在使用。具体而言,控制部件81查看表示样本架120的运送位置的位置图信息来判断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中是否有样本架120。当相邻的下游一侧的第一运送路径31正在使用时,控制部件81使位置315的样本架120等待向下游运送。

如果相邻的下游一侧的第一运送路径31未使用,则在步骤s53中,控制部件81如图13(b)所示地将位置315的样本架120取入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并运往下游。沿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运送的样本架120还能够向位于下游的左端的运送单元30运出时,将其从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向左端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运出。

下面说明图13(c)所示的运送目的地是包括左端的运送单元30在内的执行组件101的样本架120到达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45时的处理。

参照图13(a),在步骤s51,控制部件81判断要向下游运送的样本架120是否到达位置345。具体而言,控制部件81根据传感器344的检测信号判断样本架120是否到达位置345。如果样本架120已到达位置345,则控制部件81判断此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是否在下游一侧。

要向下游运送的样本架120到达位置345后,在步骤s52,控制部件81判断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是否正在使用。如果中间的第一运送路径31正在使用,则控制部件81使位置345的样本架120等待向下游运送。

如果中间的第一运送路径31未使用,则在步骤s53中,控制部件81如图13(c)所示地将位置345的样本架120送入第一运送路径31。如果送入第一运送路径31的样本架120还能够向位于下游的左端的运送单元30运出,则将其从第一运送路径31向左端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运出。

如此,控制部件81将沿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向下游运送的样本架120中先位于一定位置的样本架120取入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并向下游运送。具体而言,如图13(b)所示,如果在样本架120到达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45之前右端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15已有样本架120到达,则位置315的样本架120先向下游运送。如图13(c)所示,如果样本架120到达右端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15之前中间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45已有样本架120到达,则位置345的样本架120先向下游运送。

下面参照图14(a)~(c)就沿运送单元30的第三运送路径33向上游运送样本架120的处理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如图1所示,假设样本分析系统100包括二个执行组件101,即假设如图14(b)、(c)所示地二个运送单元30相连。

图14(a)为向上游运送到达第三运送路径33的入口的样本架120和到达第一运送路径31的第二入口的样本架120的处理流程图。如上所述,第三运送路径33的入口是传送带351上的位置355。

首先,如图14(b)所示,说明要向上游运送的样本架120到达左侧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55时的处理。

参照图14(a),在步骤s61,控制部件81判断要向上游运送的样本架120是否已到达位置355。具体而言,控制部件81根据传感器354的检测信号判断样本架120是否到达位置355。

样本架120到达位置355后,在步骤s62,控制部件81判断相邻的上游一侧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15和第三运送路径33是否正在使用。具体而言,控制部件81查看表示样本架120的运送位置的位置图信息来判断此运送单元30右邻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15和第三运送路径33是否有样本架120。如果相邻的上游一侧的位置315和第三运送路径33正在使用,则控制部件81使位置355的样本架120等待向上游运送。

如果相邻的上游一侧的位置315和第三运送路径33未使用,则在步骤s63中,控制部件81如图14(b)所示将位置355的样本架120取入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三运送路径33并向上游运送。如果沿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三运送路径33运送的样本架120还能够向上游的放入单元71和回收单元72运出,则将其从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三运送路径33向右运出。

下面说明图14(c)所示要向上游运送的样本架120到达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45时的处理。

参照图14(a),在步骤s61,控制部件81判断要向上游运送的样本架120是否到达位置345。具体而言,控制部件81根据传感器344的检测信号判断样本架120是否已到达位置345。如果样本架120已到达位置345,则控制部件81判断此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是否在上游一侧。

要向上游运送的样本架120到达位置345后,在步骤s62,控制部件81判断位置315和第三运送路径33是否正在使用。如果位置315和第三运送路径33正在使用,则控制部件81使位置345的样本架120等待向上游运送。如果位置315和第三运送路径33未使用,则在步骤s63中,控制部件81如图14(c)所示将位置345的样本架120通过位置315送入第三运送路径33并沿第三运送路径33向右运送。

如此,控制部件81将沿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三运送路径33向上游运送的样本架120中先位于一定位置的样本架120取入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三运送路径33并向上游运送。具体而言,如图14(b)所示,如果样本架120到达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45之前左侧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55已有样本架120到达,则位置355的样本架120先向上游运送。如图14(c)所示,如果样本架120到达左侧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55之前右侧的运送单元30的位置345已有样本架120到达,则位置345的样本架120先向上游运送。

另外,在图14(b)、(c)中,如果左侧的运送单元30是能够存放样本架120的存放单元,则即使相当于位置355的存放单元的位置上先有样本架120到达,也会先将运送单元30的位置345的样本架120向上游运送。如此,第二运送路径32的样本架120会通过第二存放部件341迅速运出,这样就能用于在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进行测定的样本架120迅速运入第二运送路径32。

下面参照图15(a)~图17(f)就直线移送部件330中样本架120的移送进行说明。在图15(a)~图17(f)的样本架120中,实线所示圆表示未进行初检的样本容器110,虚线所示圆表示初检测定结果尚未获取的样本容器110,点划线所示圆表示根据初检判断为无需复检的样本容器110,双线所示圆表示根据初检判断为需要复检的样本容器110。

如图15(a)所示,先行架送入直线移送部件330。如图15(b)所示,安放位置1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b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如图15(c)所示,安放位置2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a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

针对安放位置1的样本容器110完成初检所需要的吸移作业后,如图15(d)所示,样本容器110返回到安放位置1。如图15(e)所示,安放位置3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b被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针对安放位置2的样本容器110完成初检所需要的吸移作业后,如图15(f)所示,样本容器110返回到安放位置2。如图16(a)所示,安放位置4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a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在本示例中,安放位置4的样本容器110取入后马上对安放位置1的样本判断为不需要复检。如上所述地,先行架的样本容器110依次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或第二测定单元20再返回。

如图16(b)所示,先行架的安放位置10的样本容器110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后,后行架被送入直线移送部件330。针对先行架的安放位置9的样本容器110完成初检所需要的吸移作业后,如图16(c)所示样本容器110返回到先行架的安放位置9。

如图16(d)所示,后行架的安放位置1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b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此时,如图16(d)所示,先行架向左避让。在本示例中,后行架的安放位置1的样本容器110被取入后马上对先行架的安放位置8的样本判断为无需复检。针对先行架的安放位置10的样本容器110完成初检所需要的吸移作业后,如图16(e)所示,样本容器110返回到先行架的安放位置10。此时如图16(e)所示,后行架向右避让。

此时,如图16(e)所示,先行架的安放位置9和安放位置10的样本尚未获取初检测定结果,所以尚未判断是否需要复检。此时,在对所有样本测定结果完成复检判断之前,运送单元30让样本架120在第二运送路径32上的等待位置等待,例如在第二运送路径32最左端的位置等待。如果判断需要复检,则运送单元30从等待位置向右运送样本架120,以此将样本架120运送到第二测定单元20。

如此,关于先行架,如果对全部样本容器110进行了初检并判断无需复检,则如图16(f)所示,先行架从直线移送部件330运出。

下面参照图17(a)~图17(f)说明出现被判断为需要复检的样本时的情况。

如图17(a)所示,本示例中,后行架的安放位置2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a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时,先行架的安放位置9的样本已被判断为需要进行复检。针对后行架的安放位置1的样本容器110完成初检所需要的吸移作业后,如图17(b)所示,样本容器110返回到后行架的安放位置1。如图17(c)所示,被判断为需要复检的先行架的安放位置9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b取入第二测定单元20。

针对后行架的安放位置2的样本容器110完成初检所需要的吸移作业后,如图17(d)所示样本容器110返回到后行架的安放位置2。如图17(e)所示,后行架的安放位置3的样本容器110在取出位置335a取入第一测定单元10。针对先行架的安放位置9的样本容器110完成复检所需要的吸移作业后,如图17(f)所示,样本容器110返回到先行架的安放位置9。然后,先行架从直线移送部件330运出。

如参照图15(a)~图17(f)所述,样本架120在直线移送部件330中在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之间往返移动着进行运送,以向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供应样本。以此就能减少在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等待测定的时间,快速进行样本测定。因此,样本分析系统100的处理能力得以提高。

在实施方式1,第一测定单元10只进行初检,第二测定单元20进行初检和复检,但也可以使第一测定单元10和第二测定单元20都只进行初检。此时,样本分析系统100比如在上游一侧的初检专用第一执行组件的下游一侧具有能够进行复检的第二执行组件。

此时,在第一执行组件就所有样本进行初检后,样本架120被送入第一执行组件的第二存放部件341。此时,在针对样本架120上安放的全部样本的初检测定结果完成复检判断之前,上游一侧的运送单元30让此样本架120在第二存放部件341等待。如果对此样本架120上的样本判断需要复检,则上游一侧的运送单元30将样本架120运出到第二执行组件的第一运送路径31。然后,下游一侧的运送单元30将此样本架120运送到第二执行组件的能进行复检的测定单元。

此外,样本分析系统100也可以在执行组件101和只进行复检的执行组件101之间再具有样本排序单元,该样本排序单元只将被判断为需要复检的样本容器110重新排列并放入样本架120。

样本分析系统100所具有的执行组件101不限于二个,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在样本分析系统100具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执行组件101的情况下,同样地,当从执行组件101上游一侧跳过执行组件101向执行组件101下游一侧运送样本架120时,样本架120也是沿第一运送路径31运送。以此就能迅速将样本架120运送到下游一侧。

(实施方式2)

如图18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样本分析系统100相比,实施方式2的样本分析系统102中将回收单元72配置在最下游的运送单元的下游一侧。具体而言,回收单元72与运送单元60的下游一侧邻接配置。在实施方式2,样本架120不会向上游运送,回收单元72回收完成测定向下游一侧运送的样本架120。

在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运送单元30、60分别具有第三运送路径33、63。如此,在样本架120不会往上游运送的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了第三运送路径33、63,这样就能自由设定各单元的布局。即,组织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时,能够轻松地设定各单元的布局,既可以选择如图1所示将回收单元72配置在上游一侧的布局,也可以选择如图18所示将回收单元72配置在下游一侧的布局。

在此就实施方式2相应的比较例2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比较例2的样本分析系统201与图3所示比较例1的样本分析系统200相比在四个执行组件210与运送单元60之间追加了执行组件230,回收单元72配置于最下游一侧。四个执行组件210的第一测定单元10只进行初检。执行组件230的第一测定单元10只进行复检。

比较例2的样本分析系统201与图18所示实施方式2的样本分析系统102相比摆放面积明显增大。此外,比较例2的样本分析系统201与实施方式2相比多配备了一个测定单元,所以用于清洗测定单元内流路的试剂等的消耗量更多。另外,发明人经调查发现,实施方式2也能够得到与比较例2相同的处理能力。因此,从控制摆放面积、控制试剂消耗量、维持处理能力等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样本分析系统的结构宜采用实施方式2而非比较例2。

(实施方式3)

如图20所示,实施方式3的样本分析系统103与实施方式1的样本分析系统100相比在二个执行组件101与运送单元60之间追加了执行组件210,在放入单元71右邻一侧设置了存放单元73,在放入单元71设置了信息读取机构440。

执行组件210与比较例1的执行组件210一样。实施方式3的执行组件210的第一测定单元10能够测定plt-f(低值血小板)。执行组件210的第一测定单元10连接有试剂等,以使得plt-f的测定成为可能。存放单元73是用于收入并存放供样本分析系统103处理的样本架120的装置。信息读取机构440具有二个与图4所示信息读取单元334同样结构的信息读取单元441。二个信息读取单元441能够在信息读取机构440内向左右方向移动。

安放有样本容器110的样本架120由操作人员置于存放单元73的运送路径后,样本架120向后方运送,运出到放入单元71。使运到放入单元71的样本架120位于放入单元71的后方位置。在此位置,通过左侧的信息读取单元441读取样本架120的架id。此外,二个信息读取单元441左右移动,检测出样本架120的所有安放部件121中有无样本容器110,读取所有样本容器110的样本id。

然后,将信息读取机构440完成了读取作业后的样本架120向前方运送并使其位于图6所示位置414,通过信息读取部件417读取样本架120的架id。此时,运送控制器80的控制部件81根据样本架120上安放的样本容器110的样本id向主计算机130查询测定指令,并根据获取的测定指令决定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即,实施方式3不仅会像实施方式1那样地以分散负担为目的向二个执行组件101进行运送,还会在进一步考虑各个样本的测定指令的基础上决定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

比如,有时会存在一种情况,即针对样本架120上安放的所有样本容器110设定的是只包含在执行组件210的第一测定单元10进行plt-f测定这一信息的测定指令。此时,在从放入单元71送出样本架120时,运送控制器80的控制部件81将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设为执行组件210。以此,只想运送到执行组件210的样本架120可以省略在执行组件101中的测定,这样就能高效地运往执行组件210。

此外,有时会存在另一种情况,即,针对样本架120上安放的所有样本容器110设定的是只包含在处理单元50进行处理这一信息的测定指令。此时,同样地,可以使只想运送到处理单元50的样本架120省略在执行组件101、210中的测定,这样就能高效地运往处理单元50。

在此,如实施方式3所示,在放入单元71检测出有无样本容器110,读取样本id,读取架id后,能够如上所述与基于测定指令的运送目的地相应地高效地运送样本架120。然而,在放入单元71由信息读取机构440进行读取作业的话,与没有信息读取机构440的情况相比,从放入单元71运出样本架120的时间延迟。此时,例如省略在运送单元30、60和220的第二运送路径由信息读取单元进行读取的作业,样本分析系统103的处理效率也仍会下降。

因此,在无需详细设定样本架120的运送目的地的情况下,宜采用实施方式1所示结构,即,检测有无样本容器110的作业、读取样本id的作业、读取架id的作业在各运送单元而非放入单元71进行。上述检测作业和读取作业在各运送单元而非放入单元71进行的话,上述检测作业和读取作业在各运送单元同步进行,从而能够提高样本分析系统的处理效率。

(实施方式4)

如图21所示,实施方式4的样本分析系统104与实施方式1的样本分析系统100相比在二个执行组件101和运送单元60之间追加了存放单元240、250。

在实施方式4,运送目的地为处理单元50的样本架120从左侧的运送单元30运出后通过存放单元240、250。存放单元240、250有前后方向较长的平台状的板构件。因此,即使几乎同一时间出现了复数个运送目的地为处理单元50的样本架120且其从左侧的运送单元30运出,通过将样本架120存放在存放单元240、250的板构件上就能防止运送单元60因样本架120而出现拥挤的情况。以此就能顺畅地通过处理单元50的穿刺针52a进行吸移。

此外,在实施方式4,还可以在存放单元250与运送单元60之间设置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执行组件210。此时,即使几乎同一时间出现了复数个运送目的地为执行组件210或处理单元50的样本架120,仍能够顺畅地在执行组件210进行样本容器110的取入,顺畅地通过处理单元50的穿刺针52a进行吸移。

(实施方式5)

如图22所示,实施方式5的样本分析系统105与实施方式1的样本分析系统100相比追加了一个执行组件101,三个执行组件101排列起来。此时,样本分析系统的处理能力与实施方式1相比所有提高。

在此,将三个执行组件101中与放入单元71邻接的执行组件101称为“第一执行组件”,将与第一执行组件左侧邻接的执行组件101称为“第二执行组件”,将与第二执行组件左侧邻接的执行组件101称为“第三执行组件”。以下就样本架120在第一~第三执行组件中的运送进行说明。

要将放入放入单元71的样本架120运送到第二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时,运送控制器80的控制部件81使第一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和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开始运送作业,并让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架送入部件313移动到停止位置。样本架120因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架送入部件313而在第一运送路径31停止后,控制部件81让架送入部件313向后移动,将因架送入部件313而停止的样本架120供应给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存放部件321。

要将放入放入单元71的样本架120运送到第三执行组件的测定模块时,运送控制器80的控制部件81使第一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和第二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开始运送作业,将样本架120运送到第二执行组件的第一运送路径31。样本架120运送到第二执行组件的第一运送路径31后,控制部件81开始第三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运送路径31的运送作业,并让第三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架送入部件313移动到停止位置。然后,此样本架120由第三执行组件的架送入部件313供应给第三执行组件的运送单元30的第一存放部件321。

编号说明

10第一测定单元

20第二测定单元

30运送单元

31第一运送路径

32第二运送路径

33第三运送路径

40控制单元

71放入单元

72回收单元

80运送控制器

100、102、103、104、105样本分析系统

101执行组件

101a承载部件

110样本容器

120样本架

313架送入部件

321第一存放部件

331、332运送部件

334d信息读取部件

341第二存放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